首页 > 试题

爱有差等是哪个学派的

更新时间:2022-11-12 18:03:33 阅读: 评论:0

中考数学18题-主意的意思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坎坷)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POLYTECHNIC

第18卷第4期

.文史哲专题研究一

»....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段宇竹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爱”一直是哲学家们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对爱的研究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和谐。无论

是在爱自己还是在爱他人方面,费尔巴哈和孔子都主张情欲合一,即在合乎情的前提下承认和允许欲的

存在,都主张克制自身,都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和孔子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

他们关于爱的论述也会存在差异,文章主要是从爱的含义、范围和目的来进行论述其差异,通过研究其

差异有利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文化自信

下中外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费尔巴哈;孔子;爱;差异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19)04-0104-04

收稿日期:2019-08-07

作者简介:段宇竹(1994—),女,四川遂宁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费尔巴哈看来

,“

”是道德的最高原则。

他认为,爱就是既爱自己又爱他人,

既使自己幸

福,又使他人幸福。爱是费尔巴哈调和个人利益

与社会利益、利己与利他矛盾的手段和唯一方

法。他还把爱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唯一关系,是

入们实践中最高和最重要的原则”叫同时,爱在

《论语》中明确出现有9次之多,其余有64次虽

未明确提及爱,但也涉及了爱的内容。由此可以

看出,爱无论是在费尔巴哈那里还是在孔子那里

都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先驱

的费尔巴哈和作为中国先圣的孔子

,他们的爱都

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爱的差异研

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了解东西方文化

差异,同时对社会和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一、孔子与费尔巴哈“爰”的差异

(一)从爱的类型来看:费尔巴哈主张宗教式的

爱,孔子主张仁爱

费尔巴哈宗教式的爱并不是主张宗教,而是

借用宗教两字来推崇自己的爱的宗教,使得爱神

104/文史哲专题研究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圣化,使人从对宗教的盲目崇拜转向对人的关

注。在费尔巴哈所处的时代,宗教成了人生活的

准则,

入们只是宗教的附属品从而忽略了人们自

身的存在和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曾说:“在我们时

代,真理就是不道德的。表面上好像是对基督教

加以肯定的那种对基督教的伪善的否定,被认为

是道德的、权威的和应该受到感谢的;至于真正

的道德地对基督教的否定,也即公开承认是否定

的那种否定,却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和应该受到斥

责的

。”皿由此可以看出,

宗教不仅限制了人们对

道德和真理的追求

,而且也阻碍了人类的进步,

面对这样的情况,费尔巴哈认为“就必须拿对人

的爱当作唯一的真正的宗教,来代替对神的爱,

必须拿人对自己的信仰及自己力量的信仰,来代

替对神的信仰

”叫因此提出爱的宗教,

他主张用自

觉的、正当的

、合理的崇拜和爱来代替不自觉的、

颠倒的、

幻想的宗教的爱和崇拜。由此可以看出,

费尔巴哈的爱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

他的爱的提

出也是为了解决人对宗教的盲目崇拜,从而发现

人的本质和人自身的价值,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

来说费尔巴哈的爱都包括宗教的意义。

孑L子主张仁者爱人,在孔子那里仁和爱从来

都不是分开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哒是

孑L子最早提到仁者爱人的地方

。“仁”是孔子的核

心思想,“仁”的基本含义包括亲人和爱人,其中

"爱人”又是仁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

因此孔子

的爱也就成了包含着

“仁”的仁爱。仁从社会关系

角度来看,是指两人以上的社会关系,将人的本

质视为一种关系规定,它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

定,爱和仁一样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内在

关系,仁和爱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

依赖关系。

孔子用爱来解释仁并非对仁的忽略,

作为仁的爱而是把仁作为本体,通过对自身的肯

定、对他人的爱来实现本体的仁。

二)从爱的程度来看:费尔巴哈是无差等的爱,

孔子是有差等的爱

费尔巴哈的爱是一种广义上的无差等的爱,

即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陌生人都应该不分性

别、不分等级的去爱他们

。费尔巴哈的爱是对类的

整体之爱

他认为我们受个体的局限无法实现真

的必然之爱,要突破这种局限只有人的本质的类

的本质才能实现。他曾明确地说到“

没有类,

爱是

不可设想的。爱,不外就是在性别内部类之自我感

情•••••

”啜尔巴哈这种关于类的爱必然也是不分等

级、不分性别

。正如恩格斯所评价的“这样一来,他

的哲学中的最后一点革命性也消失了,留下的只

是一个老调子:彼此相爱吧!不分性别、不分等级

地互相拥抱吧!

……大家都陶醉在和就解中了”叫

暂且不评价费尔巴哈这种爱的优劣,通过恩格斯

这段话能看出费尔巴哈的爱是无差等的爱

孔子受中国古代宗法血缘制度的影响,从而

使孔子的爱形成了以血缘关系的远近、

亲疏为中

心的有差等的爱。在《论语》中,孔子并没有明确

地指出爱的差等,但是通过他对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等的论述也能看出差等。此外

在《中庸》中

孔子明显说到“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

,宜也,

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叫这

句话明确指出了仁爱是有差等的,应以“亲亲为

大”,正如《学而》中说的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

与”

叫这种有差别的爱并不是指对爱的对象的差

别,而是指在爱的程度上的差别。孔子认为人们

最先爱和最应该爱的是我们自己,其次就是对我

们的父母、子女之爱,然后就是对兄弟姐妹之爱、

接着就是君臣、夫妇之爱,再接着是对朋友之爱,

然后就是对其他社会关系和群体之爱,最后就是

对物之爱。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爱的规定不同

于费尔巴哈,孔子这种有差等的爱形成了一套有

自身特色的爱的体系

(三

)从德行与德性方面来看:费儿巴哈主要是对

德行的追求

,而孔子则是对德性的追求

费尔巴哈的爱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

规范和准则,最终也仅仅是停留在对德行的追

求。费尔巴哈认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人都有

的,但是追求幸福的欲望又受到人们行为后果的

影响,因此费尔巴哈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对己

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旳的道德准则,让

文史哲专题研究/105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

POLYTECHNIC

人们能更好地追求幸福。费尔巴哈把道德看作是

证券交易所,“如果我的追求幸福的欲望把我引

进了交易所,而且我在那里又善于正确地估量我

的行为的后果,因而这些后果只使我感到愉快而

不引起任何的损失,就是说,如果我经常赚钱的

话,那么费尔巴哈的指示就算执行了”叫由此可

以看出

,如果想更好地追求幸福就只有按照费尔

巴哈所说的那样做。

接着费尔巴哈对爱也进行的

论述,

“只要爱不纯粹是温情的空话,交易所也是

由爱统治的,

因为每个人都靠别人来满足自己追

求幸福的欲望,而这就是爱应当做的事情,爱也

在这里得到实现”叫关于爱和道德的关系,费尔

巴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爱是道德的基础和

最高统治,人们在爱的前提下去追求幸福和实现

了爱,都是按照费尔巴哈的准则来实现的。综上

可以看出,费尔巴哈自始至终都是在教人们怎么

去实现道德,实现爱和获得幸福,并没有对人的

内在德性进行要求和规定。

然而孔子却与之不同,孔子的爱里包含着仁

的成分,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德行的追求而更多

的是对德性的培养,

把德行和德性相融合从而形

成全德之人。孔子的仁爱是内在的善和外在的善

的统一,其仁爱中包含了恭、宽、信、

、慧、

仁、

义、礼、智、

信等德性。在《论语

》中,子张问仁时,

孔子说:“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

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叫由此可以

看出,

此五德在孔子那里是成仁的关键的。对于

这些德性的追求是人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

西,通过这些德性使人们成为君子,达到内圣外

王的境界。

综上所述,爱的类型不一,有费尔巴哈宗教

式的爱

,有孔子的仁爱,是博爱和仁爱的结合,是

对德行的追求更是对德性的追求。

爱不是固定

的,它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方式。

二、孔子与费尔巴哈“爰”的差异的启示

爱是一种价值追求,它包括了个人对物质的

追求,也包括了个人在群体中的追求,是个人的

价值得到肯定的过程,也是他人的价值得到肯定

的过程,对于爱的差异应该辩证地看待

。孔子与

费尔巴哈关于爱的差异对新时代的个人和社会

存在重要的启示。

(一)有利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爱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人们的

德道修养

。孔子的爱是对德性的追求,费尔巴哈

的爱是对德行的追求,人们的道德追求不能只停

留在德行,应该有更高境界的德性的修养,个人

道德的提高是德行与德性的融合。个人道德既是

费尔巴哈规定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的,追求幸

福,又是孔子的恭、

宽、信、

慧、仁、义、礼、智、

信的全德。我们每个人要有符合时代的道德行为

规范和标准,做任何事要符合德行,在德行的基

础上要更加培养我们的德性,做一个心行一致的

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二)有利于促进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建设

孑L子提倡有差等的仁爱,爱的对象不同爱的

程度也不一样,费尔巴哈主张的是一种无差等的

博爱,孑L子和费尔巴哈在爱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因此

,人们在爱人与人、人与物的过程中要结合

有差等和无差等的爱。在人与物的关系中

,人们

应该持一种无差等的博爱,

加强对自然对环境

的爱,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

人们应该把有差等的爱和无差等的爱相结合,

因时因事因对象而变,不能盲目地偏向一方,这

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无论是有差等的爱还是无差等的爱都要

求人们克制自身欲望,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及

社会和谐。

(三)有利于促进文化自信下中外文化的交流

孔子与费尔巴哈分别代表的是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他们的思想存在着相同点也

存在不同点,但是从最根本来看这两种思想存在

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彳^^,人

们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但是当外来外化与中国传

106/文史哲专题研究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

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统文化存在差异的时,人们应该怎么对待两者一

直是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孔子和费尔巴哈关于

爱的差异启示着人们在文化方面,一方面要坚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

站在整个世界的角度去不断地去寻求两种文化

的共通点和桥梁,

同中求异、求同存异,实现不同

文化之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1]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

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费尔马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荣震华,李金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

,1980.

[4]编译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

,1888

[5]夏延章.四书今译[MJ.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倪玲玲)

(上接第103页)

参考文献:

[1]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Merchant,Carolyn."Chapter&"InRadicalecology:k:Routledge,1992」84

[3],EcofeministPhilosophy:AWesternPerspectiveonWhatItIsandWhyItMatters[J].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0.35-36.

[4]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5):57-64.

[5]陈绍茹.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文献探索[J].商情,2013(8):321-322.

[6]刘岚.电影〈冰雪奇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现代交际,2014⑺:59+5&

[7]韩睿可.女性与自然——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8):78-79.

[8]张红花.〈海洋奇缘〉:女性环境书写的典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4):178-179.

[9]韦清琦.生态女性主义汶学批评的一枝奇葩[J].外国文学动态,2003(4):17-20.

[10]Adams,Carol(2007).Ecofeminismand

k:.1&

[11]陈伟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5):32-34.

[12]彭迎.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海洋奇缘〉[J].文学教育(上),2017(12):130-131.

[13]韦清琦.知雄守雌——生态女性主义于跨文化语境里的再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14(2):145-153.

TheEcofeministInterpretationofMoana

ZHANGHuanxinYANDuye

(Liaoning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s,DaLian116052,China)

Abstract:Moana,Disney'slatestanimationof

princess

line,developsafurthercombinationofecocriticismand

paper

attemptstoexplorethe

interpretationof

men,women,

natureandtheir

relationshipinthisfilmfromtheperspectiveof

ecofeminism,soastoanalythe

achievementsof

ecologicalthoughtsand

theconceptofgenderequality.

Keywords:Moana;Genderequality;Female

consciousness;Ecofeminism

(责任编辑倪玲玲)

文史哲专题研究/107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8:0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8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陈廷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