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助读译文61-75
61、齐桓公登门访士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
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
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
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齐桓公拜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能见到。跟随的人说:“有万量兵车的大国国君,
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却没有见到,也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傲视爵
位俸禄的读书人,本就会轻视他的国君;那些藐视霸王之业的国君,也轻视他手下的读书人。
即使稷轻视爵位俸禄,我怎么敢藐视霸王之业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能够见面。天下人
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呢?”
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到的。
[注释]
1.不然:然,这样。
2.其主傲霸王
..
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
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霸王: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此时“霸王”指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盟主。所以不能
说是称霸天下。
诸侯中以霸主为最尊,这是一种地位、权势的象征。如果诸侯国的国君轻视“霸主”,
就会轻视他手下的人才。“士”可以轻视权贵,但诸侯国国君不可以轻视“士”,因为这样
就不会得到“霸主”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在“傲霸王”。
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欲称霸诸侯,齐桓公才礼贤下士,最终称霸于诸侯。所以,后
文中讲“天下人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这话其实是诸侯国的国君说的,
才有了下文的朝拜一事。当时除了周天子,只有“霸主”才能召集诸侯。
3.桓公犹下
.
布衣之士:屈尊,放下架子对待。
62、陆贽论人才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
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
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
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
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
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如果(一个人)有长处,必然也
会有短处。如果采用长处然后补充(他的)不足,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只苛求短
处就舍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录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假
使让圣明如伊尹、周公,贤德如墨翟、杨朱,用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免得了被(众人)
讥讽或疑忌?从前子贡问孔子:“同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
不能肯定。”“同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能肯定。比不上同
乡中的好人喜欢他,而那些不善良的人讨厌他。”那是因为君子和小人的志向必定不同,这
就表现在小人讨厌君子也如君子讨厌小人一样。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仔细的考察研究听到
的事情,(只)听君子的话那么小人的行为方式就会废止,(只)听小人的话那么正直君子
的行为方式就会消失。
[注释]
1、乡人皆好
.
之:hào,喜欢。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
.
之,其不善者恶
.
之:好,音hào,喜欢。恶,音wù,讨厌。
63、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
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
里,臵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人以治木,不如斤斧。今
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这条河流隔开两岸,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
量渡河,还能给国王讲出些什么治国的好方法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
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宽厚的臣子,可以侍奉人主,不用在用兵打
仗方面派用处;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屋中,让它们捕老鼠,
竟连小猫也比不上;干将宝剑很锋利,名气传播于天下,(如果)木匠用它劈砍木柴,还不
如斧头。现在手持船桨,随水流摇摆,我不如你,游说权势达千乘、万乘的国君,你就不如
我了。
64、汉武帝下诏求贤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
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
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下诏书说:“大概有不同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因此,
有的马野性难驯却能日达千里,有的人背着世俗非议的牵累,却能建立功名。难于驾驭的马、
放纵不羁的人才,也在于人们如何驾驭、使用他们罢了。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推荐当地官民
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担任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注释]
1、盖有非常
..
之功,必待非常
..
之人:非常,不同寻常。(今“非常”是“很”的意思,程度
副词。)
2、其
.
令州郡:其,语气词,表示命令。
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
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
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
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重任。”皇帝说:“(他)文
学方面有所不足而不能任用吗?经术方面有所不足而不可任用吗?吏事方面有所不足而不
可任用吗?”唐介答:“安石喜欢学习但拘泥于古人的做法,所以他的言论迂远不切实际,
如果让他参与政事,(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化。”皇帝却不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最终(还
是)任命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儒家经
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儒家经术正是用来处理世务的。”皇帝说:“既然这样,
那么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改变现在的风气习惯,确立新的法令,
(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深信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66、唐太宗论举贤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
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
一世之人!‛
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他,(封
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
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来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帝王,
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
的人呢?”
67、何充直言不讳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
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
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王含担任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腐化,名声极坏。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和众人
一起时宣称:“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
敦的主簿,在那里坐,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
同。”王敦不做声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和平常
一样。
[注释]
所闻异于是
.
:是,代词,这。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句。
68、吕僧珍不仗势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
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臵
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吕僧珍在任的期间,平和地对待下属官员,不偏爱亲戚。堂伯父哥哥的儿子(堂侄子)
原先把卖葱作为职业的,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卖葱想求州官做。吕僧珍说:“我肩负
着国家的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固定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非分占有,
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去吧。”吕僧珍过去的宅子在市场北面,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里的
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大他的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
在这个地方,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私人的住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场的西面,
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率侍从仪仗到她家,不认为这是羞耻的
事情。
69、刘庭式娶盲女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
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
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
齐人刘庭式还没中举时,打算迎娶自己同乡的女儿,两家已草成婚约然但还没给女方送
聘礼。到刘庭式中举,他的未婚妻由于疾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
提起婚事。有人劝说他迎娶那家的小女儿,刘庭式笑说:“我的心已经许诺给她了。虽然她
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本心呢。”最终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注释]
纳币:古代婚制六礼之一。定婚之后,男方择日具书,送聘礼给女方。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定亲之文书,在纳吉时,男家
交予女家之书柬)、礼书(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和迎书(迎
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
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男方在媒人通辞得允之后,具送求婚礼物,称为“纳采”,也叫“行聘”。
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女方庚帖后,卜吉合八字。
纳吉——“问名”之后,男方便到宗庙占卜,获得吉兆,再备礼品派人往女方家告知,
表明婚事可成。
纳征——即“纳币”。
请期——男家“纳征”后,择定婚期,备礼告女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迎亲,举行成亲仪式。
70、范式言而有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
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
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
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
而别。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外出在太学求学,是求学的人,与汝南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
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此后二年我会回来,将拜访你家,拜见你的父母,
看看你的孩子。”于是共同约好了会面的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一一地把情
况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来等候范式。母亲说:“两年的别离,相隔千里许下的诺
言,你为什么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约。”
母亲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于是)
登上大厅行礼饮酒,尽兴后告别。
[注释]
1、升堂:堂,指前室,正厅。室,指内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
如成语“登堂入室”,原来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后来多用以赞扬
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71、王坦直言惊益王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臵酒,众皆褒美,[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
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
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
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曾经建造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设置酒宴,众
人都夸赞假山,只有王坦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让他看假山,他说:“我只看到血山,哪能
看得见假山。”益王惊讶地问他原因,王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
上下一起逼迫百姓,父子兄弟被鞭打得痛苦不堪,鲜血流满全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
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
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用来提供给(路过的)饥饿的人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趿拉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
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
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最终不吃,饿死了。
73、“殿上虎”刘安世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
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
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
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
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刘安世仪表壮伟,声如洪钟。起初被任命为谏官,还没受命,回到家里禀报母亲说:“朝
廷不因为我没才能,让我担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擦亮眼睛,增大胆量(指有
胆识,敢作敢为),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触犯违逆了皇上,灾祸贬谪就会立刻
到来。皇上正用孝道治理天下,如果我用母亲年老(为理由)推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规劝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
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现今)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
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刘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任职多年,
神色严肃立于朝堂之上,辅助公道。他当面指斥别人过错,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
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渐渐消解,再上前直言批评。旁边陪侍的人
在远处观看,缩着头吓出冷汗,称他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畏惧他。
74、娄师德与狄仁杰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
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
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
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排斥娄师德不是一天两天了,武则天问他说:“我
重用你,你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
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成事的。”过了好一会,武则天说:“我并不了解你,
你受到重用,实际上是娄师德的功劳。”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
的奏折,把它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自责,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
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一直)被娄大人包涵,但娄公未曾有过自夸的神色。”
75、司马迁赞李广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
将军悛悛(quān)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命令也能推行;他
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我看李将军诚
恳忠厚,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等到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熟
识他的还是不熟识他的,全都为他竭尽哀思。他那忠诚朴实的心胸确实被士大夫们信赖。谚
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然是平常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6:3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9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