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飞月阅读理解答案
碧涧一杯羹
桑飞月
①小区门口常有老人来卖菜。萝卜缨子南瓜头,小小青蒜地瓜
梗……作为一个新江南人,对于这些菜,我通常只是看看,不知道
怎么做、怎么吃。
②一天出门时,我终于看到了一种我会吃的菜:香菜。其新鲜
肥嫩、青翠欲滴的模样,让我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嗯,回头我要
买上一把,配青蒜辣椒油,做成酸辣汁,蘸饺子吃。于是,我决定
先去超市买饺子。
③回来后,卖菜的大爷却告诉我,他卖的不是香菜,是芹菜。
顿时,以资深主妇自居的我有点儿蒙:怎么会是芹菜呢?我驰骋菜
场那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细小孱弱的芹菜。唉,这大爷也真是,
把芹菜种成这副模样还敢拿出来卖。“这可怎么吃啊?”我们家吃芹
菜,通常只吃茎,可眼前这茎,细成头发丝一般。
④“做汤呀。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大爷漫不经心地吟
道,我却大吃一惊。都说卖菜的大爷大妈不可小觑,这下我算见识
到了。与此同时也明白了这芹菜为啥这么细,大爷种的哪里是菜,
分明是情怀,是诗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⑤“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这是南宋词人高观国的句子。
春天的韭菜鲜香无比,是上等菜肴。但是,如若有一杯碧涧羹的
话,那春夜雨露浸润过的嫩韭,也就没人稀罕了。高观国还说,“野
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他还想把这美味献给君王呢,由此可
见,这碧涧羹是多么美味。
⑥碧涧羹究竟是道什么羹呢?其实,它就是芹菜羹。
⑦南宋词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专门讲过这道菜的做法。二
三月里,做羹时采来,洗净,开水焯一下取出,用醋、芝麻、盐,
与茴香一起浸渍,可用来做酸菜,也可用来做羹。羹味清爽馨香,
一口下去,让人感觉像来到了碧绿的山涧,所以称它为碧涧羹。
⑧碧涧羹一词,最早来自杜甫。他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十首》中写道:“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直接给水芹羹打了个
好广告。从此,诗人们写诗,也干脆用碧涧羹来称呼芹菜羹了。明
朝诗人高启也曾写道:“饭煮忆青泥,羹炊思碧涧。”
⑨如今,芹菜是一种常见蔬菜,似乎没什么特别,如若非要找
出点儿特别的话,那就是有人觉得它味怪而不愿意吃,譬如我家小
朋友。但在古代,它却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食材。《吕氏春秋》中
说:“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意思是,云梦那个地方出产的芹
菜,是蔬菜中的美味。这不禁令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多食滋味少,
少食滋味好。
⑩这天,我从他那里买了一把青芹。回家后,洗净切碎,焯水
做羹。手头没有茴香和芝麻,那就打个蛋花。出锅后,我用白瓷小
碗分盛了,郑重地请大家品尝:“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碧涧
羹。”女儿听罢,拿起调羹舀了一勺:“啊,真好喝。”然后就单喝那
羹,很快,半碗下肚。“用什么做的,这么好喝?”“芹菜。”我说这两
个字时,心里有些忐忑,她像没听到一样,还在盛。“我也想把菜吃
出诗的味道来。”她说。我听后笑了:“那你要多读书呀。”
⑪文人靠文气养心,家常便饭通常也能吃出山河之味,仿佛他们的
锅底藏着诗。身为现代人的我们,物质更富足了,但吃饭也只是吃
饭,有时还会吃个浮华。说到这儿,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什么时
候,我也能把芹菜羹吃成碧涧羹,把俗世生活过成诗呢?
(选自《读者》2022年第2期,略有删节)(1)围绕“碧涧羹”,文
章写了哪些内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简要作答。
(2)因“味怪而不愿意吃”芹菜的女儿为何觉得碧涧羹“好喝”?请结
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文章第十一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不要第七段,读来依然完整。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内容?请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第①至⑤段写的是作者买
菜时遇大爷吟有关“碧润羹”的诗句,解释其含义。第⑦段写“碧涧
羹”的做法。第⑧⑨段写“碧润羹”一词的来历和古代对芹菜的推崇。
第⑩段写平时不爱吃芹菜的女儿称赞“碧润羹”好喝。第⑪段作者由
碧润羹联想到“把俗世生活过成诗”。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可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
作答。由“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碧涧羹”“我也想把菜吃出诗
的味道来”等语句可知,女儿觉得“碧润羹”好喝的原因有:作者告诉
女儿这是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女儿想“把菜吃出诗的味道
来”。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仿佛他们的锅底藏着诗”具有想象
和夸张意味,产生幽默的语言效果,突出了“文人靠文气养心”的特
点。这一句对上文“碧涧羹”的诗句、做法、来历等内容起总结作
用,又引出作者“什么时候,我也能把芹菜羹吃成碧涧羹,把俗世生
活过成诗呢”的感慨,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二
三月里,做羹时采来,洗净,开水焯一下取出,用醋、芝麻、盐,
与茴香一起浸渍,可用来做酸菜,也可用来做羹”详细介绍了碧润羹
的做法,丰富了文章内容,也突出了碧润羹的美味。“羹味清爽馨
香,一口下去,让人感觉像来到了碧绿的山涧,所以称它为碧涧羹”
介绍了“碧润羹”的命名缘由。“南宋词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专门
讲过这道菜的做法”突出其历史悠久,与下文“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
年美食:碧涧羹”形成照应。
答案:
(1)①作者买菜时遇大爷吟有关“碧润羹”的诗句,解释其含义;
②介绍“碧涧羹”的做法;③“碧润羹”一词的来历和古代对芹菜的推
崇;④平时不爱吃芹菜的女儿称赞“碧润羹”好喝;⑤由碧润羹联想
到“把俗世生活过成诗”。
(2)①作者告诉女儿这是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②女儿想
“把菜吃出诗的味道来”。
(3)这一句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生动幽默地突出了“文人靠文气
养心”的特点;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作者关于生活的感
慨。
(4)这一段详细介绍了碧润羹的做法和命名缘由,丰富了文章内
容,便于读者理解,也突出了碧润羹的美味;照应下文内容,文气
贯通。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6:0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