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什么的形象

更新时间:2022-11-12 17:51:07 阅读: 评论:0

七年级三角形全等题目-焊接符号及数字的意思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诗句通过“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蓑笠翁”“独钓江雪”

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的品格的人物形象。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长干曲》崔颢)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略显唐突与羞涩的少女形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通过

描写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来刻画人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李清照)

这首词用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

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活泼,感情丰富却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

个少女惊诧、惶恐、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鉴赏指导1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

前线。(形象的特征)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寄寓的情感)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什么形象)

2、诗句通过“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蓑笠翁"“独钓江

雪”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的品格的人物形象。(形象的

特征)

3、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鉴赏指导2

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例题分析一: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

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

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不凡之气可

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

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

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

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

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题分析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

才之地.

【分析】

(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

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

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

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

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综合练习: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误例: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

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

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

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

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

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

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

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

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

⑵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

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

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3)、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

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

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三、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

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

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

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

《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

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7:5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什么雨
标签:什么的形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