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会使用公式准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
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实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
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
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能够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
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通过录像表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
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
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实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
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
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
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实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
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持续地变化,能够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相关呢?请你猜一
猜?
生A:和长相关。
生B:和宽相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相关。
[评析:教师通过提供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实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
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相关呢?我们能够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
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
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相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
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
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个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理解。并经过启发、
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理解水
平、实践水平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
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实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
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使用刚才的发现实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准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准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
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准确
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准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
示祝贺!
[评析: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
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能够看到长方
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
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实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
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
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
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不过钱老师要配的玻
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
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
生将获得的知识使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水平。
六、布置作业(略)
[总评: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思想,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把知识、方法和水平相互转化相互促动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5:4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