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20字古诗

更新时间:2022-11-12 17:48:47 阅读: 评论:0

刘营有-regrets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心情不好的日记)

2010——2011学年九年级

第二学期——古诗词阅读

1望岳——杜甫(唐朝)

诗题为《望岳》,“望”字贯

穿全诗。

岱宗夫如何?泰山是个

什么样子呢?写远

望所见。

齐鲁青未了。辽阔的齐

鲁大平原青翠连绵。

注:①如何:怎么样?②

未了:不尽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把

天地间的神奇秀丽都给了

你,(虚写)

阴阳割昏晓。山南向阳,

山北背阴,阴暗分明,好

像早晨和黄昏(实写)写

近望所见

注:①造化:大自然。

②钟:聚集。③神秀:神

奇秀丽。④割:分。⑤

昏晓:傍晚早晨。

分析:“割”字写得好,

写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

刀割断了一样,一边昏暗,

一边明亮,突出了泰山的

高,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远望层云

迭起,心胸坦荡,

决眦入归鸟。目送归鸟

回巢,眼眶都要睁裂。

(实景)写细望所见

注:①曾:通“层”。②

决:裂开。③眦:眼角。

会当凌绝顶,我一定要

登上泰山的顶峰,

一览众山小。举目看到

群山都是那样低矮渺小。

抒发情感,表达愿望

注:①会当:定要。②

凌:登。③绝顶:顶峰。

分析:生活哲理:只有

不畏艰险地去登攀,才能

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朝)

孤山寺北贾亭西,漫行

于孤山寺北、贾公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只见

春水才漫堤岸,白云与湖

水连成一片。

注①“水面初平:水面

刚刚平了湖岸,初,刚刚。

②云脚低: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

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

低,所以说“云脚低”。“脚”

字传神。

分析:首句写春游的起点,

第二句写湖上的风光。

几处早莺争暖树,有几

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

地飞向向阳的枝头啼鸣,

谁家新燕啄春泥。不知

哪家的新燕又在湖边衔泥

筑巢。

注:暖树:向阳的树。

分析:这两句用欢快的禽

鸟啼鸣筑巢写出早春的一

派生机。给人们带来勃勃

的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芬芳

的野花四处开放,五彩缤

纷,让人眼花缭乱,

浅草才能没马蹄。新长

出的碧绿如茵的嫩草,才

刚刚能盖过马蹄。

注:①“马蹄”是写诗人骑

马春游。②没:淹没,盖

住。

分析:用乱花浅草写西

湖早春的美景。

最爱湖东行不足,而我

最爱的是湖东那老也走不

够,老也看不够,

绿杨阴里白沙堤。掩映

在绿杨阴里的白沙提。

注:不足:不够。

分析:写湖东的白沙提使

人流连忘返。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春游

西湖的所见。黄莺飞到向

阳树上歌唱,燕子在忙着

衔泥筑巢,满眼的野花,

还有刚刚没过马蹄的小草,

这都是早春的景象。最后

的两句作者直抒胸臆,表

现了他游春时的欢快、喜

悦的心情。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李白(唐朝)

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

关切之情的赠诗,融情于

景,借景抒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暮春

时节杨花落尽,杜鹃鸟声

声啼鸣,

闻道龙标过五溪。听说

你被贬龙标,一路将要渡

过五溪。

分析:这两句先在写景中

点出了时间,并隐含着对

王昌龄被贬的同情与悲伤,

接着叙述了路途的遥远,

表明跋涉的艰难。

我寄愁心与明月,我把

这颗忧愁之心托付给天上

的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让它

随着风儿陪着你一直到被

贬的荒僻之地。

分析:这两句为抒情。用

奇特的想象,把“明月”看

成是知己,使本来无知无

情的明月具有了丰富的感

情,表达生动形象,情真

意切的意境,抒发了对朋

友的深切关怀。

4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我只身轻

车简从赴西北出使边塞,

属国过居延。经过居延

属国一直向前。

注:①单车:一辆车,这

里形容这次出使随从不多。

②属国:诗人用来指自己

使者的身份。

分析:这两句是叙事。

征蓬出汉塞,像随风而

去的蓬草飘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似振翅北

飞的大雁进入胡天。

注:征蓬:飘飞的蓬草。

分析:叙事写景。即景设

喻,用蓬草、归雁自比,

作者把自己孤独感伤的情

绪融化在广阔的自然风光

中。

大漠孤烟直,荒漠深处

一缕烽烟直上云霄,

长河落日圆。黄河岸边

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注:①烟:烽烟,报警时

点的烟火。②长河:黄河。

分析:写景,融情于景。

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

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

三个字“孤”“直”“圆”使诗

的意境更具有美感。

萧关逢候骑,在萧关遇

到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在燕然。打听到都

护正在燕然山前线。

注:①候骑:骑马的侦察

兵。②都护:指前敌统帅。

③燕然:指代边防前线。

5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

翻译:老夫姑且发一发少

年的疯狂,左手牵着黄犬,

右臂托着苍鹰。

注:①聊:姑且,暂且。

②老夫:作者自称。

分析:写出猎的雄姿。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翻译:戴着锦帽,披着

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

风卷山岗。

注: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

从之多。

分析:描写壮观的出猎场

面。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翻译:为了酬报满城的

人跟随太守观猎的盛况,

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

国的孙郎那样。

注:倾城:全城的人都出

来了。形容随观者之多。

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

者自喻。据《三国志》载,

孙权曾经“乘马射虎”。(用

典)

分析:弯弓射虎,抒发

作者豪兴满怀,意气风发

的风貌。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

翻译:痛饮美酒,心胸

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

间虽然已染白霜,那又何

妨!

注:①胸胆尚开张:胸怀

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②微霜:稍白。

分析:写出了诗人雄心未

减的豪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翻译:手持符节前往云中,

何时朝廷才能再遣冯唐?

注:①符节:古代朝廷使

者所持的凭证。②云中:

地名。③冯唐:人名。太

守魏尚因多报战果获罪削

职,但其抵御匈奴有功。

冯唐为此向文帝进谏,文

帝许,并命冯唐持符节赦

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

魏尚自比。(用典)

分析:以魏尚自比,表达

自己的志向,表现出诗人

渴望报效国家,为国立功

的急切心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翻译:(召我奔赴战场)

(到那时,)我定将手中

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

朝着西北方,射杀来犯的

天狼。

注:①会:定将。雕弓:

饰以彩绘的弓。②天狼:

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

。这里借指自西北来进扰

的西夏军队。(用典)

分析:表现作者想要奔

赴战场,杀敌报国的爱国

情感。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之——辛弃疾(宋)

注:赋:写作。壮词:

雄壮的词。

醉里挑灯看剑,酒醉

里,我挑亮灯光观赏宝剑,

梦回吹角连营。梦醒

后只听见军营中号角声声。

注:①吹角:军队中吹号

角的声音。②连营:扎

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军营

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

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各种

乐器一起奏出边塞雄壮的

乐曲,

沙场秋点兵。沙场上

正进行秋季大阅兵。

注:①八百里:指牛。

②麾下:军旗下面,指军

营里。③炙:切碎的熟

肉。

④五十弦:原指瑟,

这里泛指各种乐器。⑤

翻,奏。

⑥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

战歌。⑦沙场:战

场。

分析:上阕写抗金的部队

威武雄壮的军容。

词人杀敌报国的愿望是多

么迫切。士兵们士气高涨,

军心振奋,军队的阵容是

多么威武雄壮。

马作的卢飞快,骏马

像的卢那样飞奔嘶鸣,

弓如霹雳弦惊。弓弦

紧绷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注:①的卢:良马名。

②作:像-------一样。③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

分析:这两个比喻句生

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

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

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了却君王天下事,完成

君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

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

我生前死后的英名,

可怜白发生!只可惜

自己已经白发丛生!

注:①了结,把事做完。

②天下事:这里指收复

北方的国家大事。

分析:下阕写激烈的战

斗场面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元)著名戏曲作家。

这首小令抒写了一个长期

流落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黄昏

时,归巢的乌鸦落在绕满

枯藤的老树上,

小桥流水人家,流水

的小桥旁有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我)

骑着瘦马在古老的驿道上

迎着西风走去。

分析:“枯藤”“昏鸦”,

点出了秋末黄昏之景。

“小桥流水人家”,一

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

这样写,以乐景写哀情,

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

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

夕阳西下,太阳就

要从西山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我

这个)伤心肠断的思乡人

漂泊在天涯。

分析:这两句是直接抒

情,抒发了游子孤独寂寞,

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表

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刘禹锡(唐)

酬:以诗相答。

巴山楚水凄凉地,巴蜀的

山,楚地的水,只留下凄

凉的回忆,

二十三年弃置身。二十

三年遭受贬谪,被抛弃在

这荒蛮的地方。

注:二十三年:作者被贬

到写此诗,为22年,因

再有一年才能回到京城,

故23年。

分析:这两句写出了被贬

的无限辛酸凄楚和内心的

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怀念故

友,对空长吟,好像听到

了《思旧赋》的笛声,

到乡翻似烂柯人。此次

回京,人事全非,恍如有

隔世之感。

注:①闻笛赋:(用典),

指嵇康被杀,西晋向秀经

过嵇康故居,听见有人吹

笛,不禁悲哀,作《思旧

赋》。②烂柯人:(用

典)指晋人王质,上山砍

柴,看童子下棋。等棋局

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烂

了。回到村里,才知道已

经过了一百年。

分析:暗示被“贬”的时间

太久,人事全非,心中无

限惆怅。借典喻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沉舟旁

边,有千艘航船经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

前头,看万木萌发争春。

分析:这两句思想艺术

境界极高,有深刻的哲理,

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

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

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今天听

了你的歌,不胜感慨,

暂凭杯酒长精神。暂且

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注:长:增长,振作。

9赤壁——杜牧(唐)

周瑜大败曹操之处。

折戟沉沙铁未销,这

是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

戟,它虽然年代久远,但

并没有完全锈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我

捡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

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

注:①折戟:折断的戟。

②销:销蚀。③将:

拿起。④磨洗:磨光洗

净。

④认前朝:认出戟是

东吴破曹操时的遗物

分析:前两句叙事,借

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事

的慨叹。

东风不与周郎便,假如

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结

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

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注:①东风:指火烧赤壁

的事。②铜雀,台名,

曹操所建,是曹操晚年行

乐处。

③二乔:两个美女

分析:后两句是议论,

从反面落笔,假使东风不

助周瑜,双方的胜负就要

易位。

诗人借咏怀古事,

寄托自己的忧思。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清)近代思想家、文学

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

驱。

浩荡离愁白日斜,离

愁无边,白日惨淡,对春

吟诗,

吟鞭东指即天涯。挥

鞭东指,眼前便是天涯路

漫漫。

注:浩荡:广阔,深重。

吟鞭:一边策马行进,

一边吟诗。天涯:极远

的地方。

分析:前两句用斜日和

天涯路烘托出无限的离愁,

,流露出天高地远,天涯

漂泊的苍茫迷惘之感。

落红不是无情物,那

马前缤纷的落红不是没有

感情的东西,

化作春泥更护花。它

们化为春泥之后,更把花

儿养护爱怜。

注:落红:落花。

分析:后两句诗是说:

花落归根,化作春泥,分

明是美的毁灭,但在作者

的眼中,却是落花化作春

泥,会催生更灿烂的花朵,

会孕育出更美丽的春天。

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

辞官,但仍旧会关心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

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

神。

11、行路难——李白(唐)

解题:“行路难”是乐府古

题。多写世途艰难和离别

的悲伤。

主旨:表现了他政治上的

苦闷,以及冲破艰难、实

现理想的信心。

金樽清酒斗十千,金杯里

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夸张

玉盘珍羞直万钱。玉盘中

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注:1、樽:古代盛酒

的器具。2、斗十千:

一斗值十千钱,形容酒美

价贵。

3、羞:通"馐",美味

的食物。珍羞指珍贵的菜

肴。

分析:开头以极为夸张的

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

玉盘珍羞”,营造欢乐的宴

饮气氛。

停杯投箸不能食,胸中郁

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四顾心茫然。拔剑环

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注:1、四顾:环顾四周。

2、心茫然:心中迷茫,

无可着落。以上二句化用

鲍照《拟行路难》:"对案

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

躞垂羽翼。

分析:三四句与前两句形

成强烈反差,表现诗人内

心的悲苦。

欲渡黄河冰塞川,想渡黄

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比喻

将登太行雪满山。要登太

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注:1、川:河流。2、太

行:太行山。

分析:此二句用比喻,写

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写

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

无限的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像吕尚

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

典故

忽复乘舟梦日边。又象伊

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注:垂钓碧溪:化用吕尚

的典故。吕尚未遇周文王

时,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

鱼。(典故)

乘舟梦日:化用伊尹的典

故。伊尹在见商汤之前,

曾经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

月旁边。(典故)

分析:这二句用典故表明

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含

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重新

得到任用,重新施展自己

才华的美好愿望。

行路难!行路难!世上行

路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

艰难啊!

多歧路,今安在?眼前歧

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注:今安在:如今身在何

处,安,哪里。

分析:运用反复,表现了

诗人的无助苦闷,把诗人

坎坷失意的忧愁表现的淋

漓尽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相信总

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

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高挂

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

前!

注:1、长风破浪:比喻

实现政治理想。南朝宋时

宗悫(què)少年有大志。

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

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史·宗悫传》。

2、直:径直。毫不犹豫

地。3、云帆:航行在大

海里的船只。4、济:渡

分析:结尾诗人在沉郁中

振起,表现了坚信尽管前

路障碍重重,但最终一定

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问答题: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

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

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欢乐的宴

会场面;以乐景写哀,反

衬作者内心的悲苦之情。

2、“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

投箸不能食”,运用了哪几

个形象的动词,表达诗人

怎样的感情?

“停、投、拔、顾”四个前

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

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

感情的激荡起伏。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了什

么修辞,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运用比喻,用渡河和登山

的困难比喻和象征政治道

路上的不得志,抒发了诗

人无限的悲慨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一句诗运用了

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怎样

的愿望?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重

新得到任用,重新施展自

己才华的美好愿望。

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

“乘舟梦日”(限填四字)

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

当世的理想。

5、从修辞手法入手,分

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

路,今安在?”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这句诗运用了两种修辞手

法,一是反复。“行路难”的

两次出现,强调地反映了

诗人的无助苦闷。是反问,

这是无助之时的悲情呐喊,

把诗人坎坷失意的忧愁表

现了淋漓尽致。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我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

挂起高高的风帆度过苍茫

的大海。诗句表达了诗人

不屈,从命运,决心以积

极乐观的精神乐观面貌挑

战命运,重新实现自己的

人生抱负的思想感情。

12、观沧海——曹操(东

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

解题:《观沧海》是乐府

诗。曹操打破乌桓及袁绍

的残余势力,统一北方,

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了

这首诗。曹操的诗以慷慨

悲壮见称。

主旨:本诗通过描绘了沧

海气势磅礴的形象,抒发

了曹操想建功立业,一统

天下的情感。

写法:借景抒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

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

海。

分析:第一层:运用直

陈其事的写法,开篇点题,

“观”字统领全诗,交代观

海的地点、方位以及观察

对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

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

高高耸立在海边。

注:1、澹澹:水波荡

漾的样子。2、竦峙:高

高的挺立,竦,高。峙,

挺立。

分析:描写了大海的全景,

渲染了大海苍茫浑然的气

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碣

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

长得很繁茂。

分析:描写了山岛上植

物的繁茂,充满了欣欣向

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

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

波涛。

分析:描写了大海波澜

壮阔的气势。

“涌”字尤其出色,洪

波涌起仅四个字却逼真的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

势,使我们不仅看到了大

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

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

音。

分析:第二层(“水何澹澹”

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

和山岛。显示了大海的惊

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

层全诗实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

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

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

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

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分析:第三层(“日月之行”

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

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

人博大的胸襟。这一层的

景色都是虚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

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最后两句是合乐加上的,

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

没有联系。

问答题:

1、开头“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交代了什么情况?

“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

释?

交代观海的地点、方位

以及观察对象。“临”作“登

临”讲。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几句分

别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

什么写法?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描写了大海的全景,渲染

了大海苍茫浑然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

写了山岛上植物的繁茂,

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

写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写海的内容是动态景色,

描写山岛植物是静态景色。

表现了显示了大海的惊人

力量和宏伟气象

3、本诗叫《观沧海》为

什么在描写景物的时候还

要写山岛的植物,是否与

主题不符?为什么?

诗中不仅写了看到大海

的景色,还插以山岛草木

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

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的

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

人感觉大海不仅浩瀚壮阔,

而且美丽多姿。所以写山

岛与主题一致。

4、作者借奇特的想象,

表现什么感情?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13、春望——杜甫(唐)

解题:本诗是诗人逃离长

安前一个月写的。

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安史

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

家悲己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长安沦陷国

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城春草木深。春天来了城

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注:长安城,当时被叛军

占领。

分析:开篇即写春望所见: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破”“深”两个字用的好,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

心,继而一个“深”字,令

人满目凄然。“国破”对“城

春”,两意相反。“国破”的

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机的“城

春”对比,对照强烈。“国破”

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

相反,出人意表;“城春”

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

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

先后相悖,又是一翻。运

用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忧

国伤时之情。

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面

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恨别鸟惊心。亲人离散鸟

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分析:此句“感时”一句承

上,“恨别”一句启下,章法

分明。

这两句可有两种解释:

一种:以诗人为“感”

“恨”的主体,花和鸟在春

景中最有代表性,使人赏

心悦目,但

诗人在面对残破的都城、

未平定的战乱以及不知家

人的消息时,怎能不见花

泪,闻鸟惊心呢?表达了

诗人己感时伤世的感情。

写法:借景抒情

二种:以花、鸟为“感”

“恨”的主体,以花鸟拟人,

移情于物,借花鸟表达自

己感时

伤世的感情。写法:寓

情于景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

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

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

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

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

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

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

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过

渡到——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立春以来战

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书抵万金。家中音讯难

得,一信抵值万金

分析:运用对偶,写出了

战火逾烧逾烈,跟家人难

通音信的情景,表现诗人

对家人的思念。

白头搔更短,愁绪缠绕搔

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浑欲不胜簪。头发脱落既

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分析:“搔”指想要解愁的

动作,“更短”写出了愁的程

度。在国破、离乱伤痛、

思念家人之外,又感叹自

己的衰老,更增加了一层

悲哀。此句表达了诗人忧

国、伤时、思家之情。

问答题:

1、从“国破”、“烽火”可以

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

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安史之乱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

象?残破凄凉

3、分析“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中“破”“深”字的

表达效果?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

心,继而一个“深”字,令

人满目凄然。国破直接点

出了当时社会的残破凄凉,

而“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

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

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

会状况;一个“深”字,表

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由“破”和“深”表现了诗人

忧国伤时之情。

4、结合“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

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

情的表现手法。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金”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对偶,抒发了诗人

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抒

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

状,把忧国、忧时、思家

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

突出。

7、结合全诗内容,体会

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

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

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

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14、过零丁洋——文天祥

(南宋)

主旨:表达了诗人以死明

志的决心。表现了自己宁

死不屈、赤胆忠心的爱国

精神。

辛苦遭逢起一经,回想我

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干戈寥落四周星。如今战

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注:1、一经:古代科举

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

经书。即儒家经典。2、

干戈:两种兵器,代指战

争。

3、寥落:荒凉冷落。

4、四周星:四年。从起

兵抗元到被俘正好四年。

分析:首联写了个人和国

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个人

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

家危急,起兵抗元。

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危

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个人又

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分析:颔联运用形象的比

喻,写国势和身世,表现

了深挚的沉痛的感情。

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

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下洋

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分析:运用双关,上句追

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

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

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写

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

危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

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要留

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分析:尾联,运用直抒胸

臆的写法表明自己以死明

志的决心。表现了自己宁

死不屈、赤胆忠心。

问答题:

1、这首七律诗的首联写

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哪几

件大事?

答案:首联写了个任何人

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

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

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

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

过四年。

2、首联中“寥落”一词的表

达效果?

答案:“寥落”指荒凉冷落,

在这里写了作者在抗元战

斗中为挽救危亡,竭尽全

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

越来越危殆。表现了作者

面对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

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

绪,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

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3、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

联系?

答:比喻。把山河风雨飘

摇的亡国之象与个人生死

荣辱的经历刻画得悲壮动

人,入木三分。两句连用,

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

紧密相连。

4、谈谈颈联的“惶恐”“零

丁”的双层含义。

答:一指地名,二是包含

着诗人忧虑国事艰难的情

5、.诗中的尾联是千古传

颂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请你举出

中国历史上一两个“留取丹

心照汗青”的事例加以说明

答案:尾联表明自己以死

明志的决心。表现自己宁

死不屈、赤胆忠心感情。

历史上还有如苏武、岳飞、

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

等等“留取丹心照汗青”人

物。

15、饮酒(其五)——陶

渊明(东晋)

主题:表明作者隐居田园

的悠然自得之情。

结庐在人境,我家建在众

人聚居繁华道

而无车马喧。可从没有烦

神应酬车马喧闹。

注:1、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庐,简

陋的房屋。

2、人境:人聚居的地

方。

分析:从居住的草庐写起,

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

况。

问君何能尔?要问我怎能

如此超凡洒脱,

心远地自偏。心灵避离尘

俗自然幽静远邈

注:尔:这样

分析:运用设问,自问自

答揭开谜底。因为心情闲

适,心志高远,所以才显

得偏僻安静。

采菊东篱下,东墙下采撷

清菊心情徜徉,

悠然见南山。猛然抬头喜

见南山胜景绝妙。

分析:表现了诗人超然物

外,悠然自得之情。

山气日夕佳,暮色中缕缕

彩雾萦绕升腾

飞鸟相与还。结队的鸟儿

回翔远山的怀抱。

注:1、日夕:傍晚。

2、相与:相伴。

分析:描写山中傍晚之景。

此中有真意,南山仰止啊,

这有人生的真义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7:4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睥睨的读音
下一篇:吆喝读音
标签:20字古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