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梅国桢,字克生,麻城人。少雄杰自喜,善骑射。举万历十一年进士。除固安知县。中
官诣国桢请收责于民,国桢伪令民鬻妻以偿。民夫妇哀恸,中官为毁券。擢御史,会哱拜
反,学曾师久无功。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时套
寇卜失兔、庄秃赖以三万骑犯定边、小盐池,用土昧铁雷为前锋,而别遣宰僧以万骑从花
马池西沙湃口入,为拜声援。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学曾令游击
龚子敬扼沙湃口,而檄延绥总兵官董一元捣土昧铁雷巢,斩首百三十余级,寇大惊引去。
梦熊调度灵州,独国桢监军宁夏。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
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贼退据大城,攻数日不下。国桢使间绐东旸、朝、承恩互相
杀,以降其罪。三人内猜疑,东旸、朝遂先诱杀承恩党文秀。承恩亦与其党周国柱诱东
旸、朝杀之,尽悬东旸、朝、文秀首城上,开门降。如松率兵围拜家。拜仓皇缢,阖室
自焚死。梦熊自灵州驰至,下令尽诛拜党及降人二千,慰问宗室士庶。宁夏平。学曾初夺
职为民,叙功,以原官致仕。学曾任事劳勋。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帝召见
大学士赵志皋、张位,志皋、位力为学曾解,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国桢亦上疏言:
“学曾应变稍缓,臣请责诸将以振士气,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
臣将受万世讥。”帝初不听,既而复其官。国桢既招降承恩,论功,擢国桢太仆少卿。父丧
归,未起而卒。赠右都御史。
(节选自《明史·梅国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
/诸将毕登/
B.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
/诸将毕登/
C.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
/诸将毕登/
D.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
/诸将毕登/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县,指明朝以来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知县为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B.套寇,也称河套之患,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河套地区的鞑靼骑兵。
C.缢,文中指用绳、布匹等上吊而死。我国古代用刀割脖子称为“刎”或“刭”。
D.士庶,文中指的是士人和普通百姓,我国古代通常将普通民众称为“庶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国桢爱护百姓,尽心为民。宦官让梅国桢向百姓收取债务,梅国桢假装让百姓卖妻来
偿还债务,百姓夫妇为此悲伤哀痛,宦官因此毁掉了债据。
B.梅国桢尽心国事,几次上奏。学曾应变稍迟缓,梅国桢上奏章请求处罚众将领以振作士
气;后来梅国桢又因此事上奏章,皇帝恢复了梅国桢的官职。
C.梅国桢善用计谋,分化敌人。梅国桢曾离间东旸、许朝、承恩,使三人互相斗杀,导致
敌人内部猜疑,互相争斗,达到了使敌投降、平定宁夏的目的。
D.梅国桢因功升迁,奉行孝道。梅国桢招降承恩后,朝廷评议功绩,他因功被提升为太仆
少卿;因父亲去世而回到家乡,没有等到被起用就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
②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答案】(1)C
(2)A
(3)B
(4)①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②逮捕学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独自悔恨,学曾不早点昭雪,臣将要受到后世万
代的指责。
【解析】【分析】(1)“久”是修饰“围”的,表现围困时间之长,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
D项。“趋”是奔赴的意思,地点为“南关”,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句意:贼被围困很久,食物吃完无从获得援助,而城墙遭受水的浸泡,更加严重倒塌。梅
国桢带领众将领奔赴南面的关口。秉忠率先登上,梅国桢大声呼唤,众将领全部登上。故
选C。
(2)A项,“府州”错误,应是“县”。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称作“知府”“太守”。故选A。
(3)B项,“皇帝恢复了梅同桢的官职”错,结合“国桢亦上疏言:‘学曾应变稍缓,臣请责
诸将以振士气,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帝初不
听,既而复其官”分析,皇帝起先不听从,不久恢复了学曾的官职。应是恢复了学曾的官
职。故选B。
(4)①“之”,代词,他们;“击之右沟”(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稍”,稍微、稍许;
“挫”,受挫、失利;“趋”,奔赴。②“之”,助词,的;“命”,命令;“窃”,私下里;“雪”,
昭雪;“讥”,指责。
故答案为:⑴C;⑵A;⑶B;
⑷①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②逮捕学曾的
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独自悔恨,学曾不早点昭雪,臣将要受到后世万代的指责。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
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
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
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
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
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
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梅国桢,字克生,是麻城人。少年时高大雄壮自负,善于骑马射箭。考取万历十一年进
士。任固安知县。宦官前往梅国桢那里请他向百姓收取债务,梅国桢假装叫百姓卖妻还
债。百姓夫妇感到悲伤哀痛,宦官由此毁除债据。提升为御史,恰逢哱拜叛乱,学曾的军
队久无战功。七月,学曾与梦熊、梅国桢一起确定计策,决开黄河大坝的河水灌注贼军,
河水流到了城下。当时套寇卜失兔、庄秃赖率领三万骑兵侵犯定边、小盐池,任用土昧铁
雷为前锋,而另派宰僧带领一万骑兵从花马池西面的沙湃口进入,对哱拜接应支援。麻贵
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学曾命令游击龚子敬把守
沙湃口,而下文书征召延绥总兵官董一元去捣毁土昧铁雷藏身的地方,斩敌一百三十多
人,敌寇大为惊慌,退却离去。梦熊在灵州指挥调遣,惟独梅国桢在宁夏监军。贼被围困
很久,食物吃完无从获得援助,而城墙遭受水的浸泡,更加严重倒塌。梅国桢带领众将领
奔赴南面的关口。秉忠率先登上,梅国桢大声呼唤,众将领全部登上。贼退却而占据大
城,梅国桢他们攻打了几天都无法攻克。梅国桢使人伺隙哄骗东旸、许朝、承恩互相斗
杀,用以减免他们的罪行。三人内部发生猜疑,东旸、许朝于是先并杀死承恩的同伙
文秀。承恩也和他的同伙周国柱一起东旸、许朝并将他们杀死,把东旸、许朝、文秀
的头颅全部悬挂在城上,打开城门投降。如松带领士兵包围哱拜的家。哱拜慌忙上吊,全
家自焚而死。梦熊从灵州赶到,下令将哱拜的同伙和投降者二千人全部杀死,慰问皇族和
士人平民。宁夏得以平定。学曾当初削职为民,这时评定功劳的大小,(学曾)以原官退
休。学曾担负事务勤勉辛劳。灌城招降的计策,原是他所谋划的。等到宣布获胜,皇帝召
见大学士赵志皋、张位,赵志皋、张位尽力为学曾开脱,尚书石星和下属官员大多申辩学
曾无罪。梅国桢也上奏章说:“学曾应变稍许迟缓,臣请求处罚众将领是为了振作士气,逮
捕学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独自悔恨,学曾不早点昭雪,臣将要受到后世万代的
指责。”皇帝起先不听从,不久恢复了学曾的官职。梅国桢既已招降承恩,评议功绩,提升
梅国桢为太仆少卿。因父亲去世回乡,没有等到起用而去世。赠官右都御史。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
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
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
曰:“市乱,民奠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
“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
乱。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
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
捆②。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
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子产者,郑之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
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
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③,丧期不
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
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
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
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
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庳:bi,矮小。②梱:kun,门槛。③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
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非所闻也/
B.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非所闻也/
C.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
所闻也/
D.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非所闻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
B.闾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一般为平民居住的地方。借指平民或邻居。
C.大夫,古代官阶。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敖宽政教民,社会和美。孙叔敖执政宽缓,注重教化,使官民和睦同心,社会风俗和
谐淳美。
B.子产执政为民,深受爱戴。子产为相,百姓安居乐业;子产去世,举国悲痛,仿佛失去
主心骨。
C.李离执法公平,以身作则。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自己有失察之罪,便自
刎而死。
D.循吏勤政爱民,恪尽职守。文中三位先贤都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守初心,
担使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市令言之相日:“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②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答案】(1)D
(2)A
(3)C
(4)①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
卖,秩序很不稳定。”
②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现在我错断案
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解析】【分析】(1)提示语“曰”,是动词“说”,因为整个句子都是李离说的话,故“曰”
字应管到句子末尾,故“曰”都断句,故排除A、C两项。再看后边,“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
吏非所闻也”这个地方的断句,根据上文意思可知,李离是说自己因为审判有误,导致错杀
了人,不该把责任推卸到下属身上。这就可知“今过听杀人/博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这样
断句才是正确的,于是可排除B、C两项。故选D。
(2)A项,“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错误。“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
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而“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
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
不是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
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A项混淆概
念,故选A。
(3)C项,“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错误。根据第三段“文公曰:‘官有贵贱,
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可知,是晋文公认为是李离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
李离的罪责,但李离不愿把罪责推诿于下级。C项曲解文意,故选C。
(4)①言:名词作动词,说,报告;莫:没有人,无人;安其处:安于其处,省略句,
在那个地方安心“做买卖”;次行:秩序。②以:认为,意为;微:微情,形容词作名词;
疑:疑案,难案,形容词作名词;使:让,任命;为理:担任司法官;过听:错断案情;
当:应当判处;死:死罪。
故答案为:⑴D;⑵A;⑶C;
⑷①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
秩序很不稳定。”②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
官。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
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
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
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孙叔敖为
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
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
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
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
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
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
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他上朝向
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我请求立
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楚国的民俗是爱
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多次颁发政令,
百姓无所适从,这样做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
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王答
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
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
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
不亲和,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执
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两年之后,
市场买卖公平,随行就市定价。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
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
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号啕痛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
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
罪。文公说:“官职责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
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
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
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
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
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
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入对,徽宗问行期,对
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帝悦。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时
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
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擢监察御史。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
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
奕受诏鞫讯,皆伏辜。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
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加直秘阁、淮
南转运副使。入为开封少尹。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
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从之。迁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
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
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称职。诏徙奕工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
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
乎?”靓获免。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B.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C.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D.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
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
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
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
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②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答案】(1)C
(2)D
(3)D
(4)①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
部荒废。②考虑到我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的人侵占了这
个职守。
【解析】【分析】(1)句中“诸夏本”的意思是“国家的表率”,不要断开;“非情”的意思是
“禁止任情”,不要断开。故选C。
(2)D项,应该是祭天为封,祭地为禅。故选D。
(3)D项,朝廷派出的使者并未阻拦虞奕上疏,只是他们调查后都不敢对此直言。虞奕
亲自把事情的曲折经过向朝廷汇报,上疏说明五条反对意见,朝廷才下令取消屯田。故选
D。
(4)此题注意,退:退下后;行:出发;以时:按时;则,假如,连词;耕桑:农耕桑
种;计:考虑;易:换;侵:侵占;其:这,代词。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
⑷①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
荒废。②考虑到我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的人侵占了这个
职守。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
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
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
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虞奕字纯臣。进士及第。崇宁时期,为河北西路常平提举,洺、相地区发生饥荒,他被
调往河北东路。入宫对答,徽宗问他出发日期,回答道:“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
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皇帝很高兴。不久西部出现盗
贼,他又调任提点刑狱。当时朝廷准备派兵追捕,虞奕逐条呈上策略,请求不要用兵,而
要自己设定计谋讨伐盗贼,认为不过一个月就可平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行,宰相同意
张抟的策略,但好几个月没有成效,最终采用了虞奕的建议,全部降服了盗贼。被提拔为
监察御史。皇帝亲自去北郊祭祀,燕人赵良嗣担任秘书丞陪同祭祀,虞奕禀报自己的长
官:“如今亲近卫兵不用三路人,而赵良嗣以外国降臣的身份,反而得以参预郊祠的事情,
可以吗?”长官采纳了他的建议,详尽地把这个情况向朝廷请示,没有得到回复。阳武有个
平民在一个富豪家做佣工,这个平民的妻子貌美,富家的儿子想占有她,没有得逞,恼羞
成怒地杀了她,又贿赂她的丈夫让他不要说出去。事情被发觉后,府县长官以及大理寺官
员又在审理案件时受贿,虞奕接受诏命再审案件,涉案的人员都伏罪了。自何承矩首创在
边地设立池沟,国境有了定界。宦官主管边防后,就以屯田开荒邀功,肆意侵占民田,百
姓上诉,朝廷多次派出使者调查处治,这些使者都不敢据实处理。虞奕把事情的曲折经过
向朝廷汇报,上疏说明五条反对意见,朝廷下令取消屯田。加官为直秘阁、淮南转运副
使。朝廷召他回京担任开封少尹。过去大理寺、开封府审理案件,能够凭实证判罪,后来
就都听凭私情而不依法律,法律更加被抛弃不用。虞奕进言说:“廷尉维持天下的公平,京
师是国家的表率,法律尚且不能执行,凭什么做万国的示范。请求从现在起禁止任情,如
果判罪跟证据不相符的,不得立即上报。”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迁任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出现叛乱,虞奕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镇江知府。贼寇平定后,论功劳升官两
级。还京后担任户部侍郎。内侍官总领宫内库房,予取予夺专执己见,把户部视如僚属。
虞奕禀告宰相:“考虑到臣下没有才能,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人侵占
了这个职守。”就自我弹劾不称职。诏命把虞奕调任工部。袭庆太守张漴派郡里的人到皇宫
来请求皇帝登山封禅,东平太守王靓上谏,认为京东荒年多盗,不应当请求封禅。当权的
人不高兴,准备治罪王靓,虞奕说:“王靓忧民爱君,理所当然应当奖励,为什么要对他治
罪呢?”王靓获得免罪。不久虞奕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为龙图阁学士。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
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
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
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
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
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
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
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
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
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
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
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
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
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
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释】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
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
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
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
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
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
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
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
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
②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答案】(1)C
(2)B
(3)B
(4)①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
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
②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
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
【解析】【分析】(1)本题中,首先把句子放回文本,理解其大意。“五代以来诸侯强横
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这句话的
意思是,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
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
然后依据标志性的词进行排除。画线句子中,“令宰”是名词,指县令,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藩维”是一个词,是指边防要地,这里指藩镇,在句中
做“守”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
(2)B项,“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不正确。“出”是京官外任,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
因获罪被贬谪。故选B。
(3)B项,“他酒量很好”错。从文中“素不能饮”“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可看出
他酒量不好。故选B。
(4)本题中,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①“宴射苑中”,状语后置;“嘉”,称赞;
“赏赍”赏赐;“俄”,不久;“领”,兼任。②“暴疾”,突患重病;“语”,说话;“幸”,皇帝到
某处;“其”,代词,他的;“第”,宅第;“之”,代词,他;“恸”,哀痛。
故答案为:⑴C;⑵B;⑶B;
⑷①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
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②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
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
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
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
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把家迁到洛阳。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
太祖帐下,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暂任厅
直左番副将。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
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皇帝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加固营垒攻不下来,下诏让郭令
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率精锐的骑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甲武
器军需储备数十万。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援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驱
逐。王审琦挑选轻装的骑兵连夜衔枚出发,两夜行军到达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
以又回到治所。王审琦跟从皇帝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皇帝亲自
前来探视。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和简明。辖区内县
令因犯罪而停了王审琦的录事吏的职,幕僚报告说县令不先征求府官意见,请求查办县
令。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现在天下平定,我
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
他呢?”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赞叹佩服。王审琦为人稳重温厚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镇守寿
春时,每年收得的租税,量入为出,从未有过额外索求。王审琦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侍
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祷告道:“酒,是天赐好礼;审琦,是我的布衣之交。正与我共
享富贵,为什么吝惜不让他饮酒呢?”祷告完毕,回头对王审琦说:“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
量,试着喝,不要怕。”王审琦接受诏命,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从此陪宴常常斟满酒
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时勉强喝了就会生病。开宝二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
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太祖曾
经召王审琦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具。开
宝六年,与高怀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当初,王审
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
哀痛。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为他取消朝会。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
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改按云
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
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
为患,民多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
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
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后奏其伤孝陵
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
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
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
视。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
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刑部尚书。武宗践阼,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
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
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
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选出与文中例句“莹巡振,全活甚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A.沛公军霸上。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C.项伯杀人,臣活之。D.素善留
侯张良。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
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B.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
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C.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
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D.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
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
C.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
D.践阼,阼,为古代庙堂前东西两阶,主位在东,称阼阶。践阼,走上阼阶主位。比喻登
上帝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莹为官清廉,拒绝他人馈赠。樊莹虽家境清贫,但在出使蜀地时,拒绝当地人的馈
赠,当地土司特地建“却金亭”纪念他。
B.樊莹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由于百姓运粮辛苦,樊莹取消民夫,让粮长专运;黄河
泛滥,他巡察赈济,许多百姓得以保全。
C.樊莹为官严正,弹劾不称职者。景东、宜良、曲靖、贵州发生灾异之事,樊莹奉命巡
视,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
D.樊莹为人真诚,注重言传身教。农忙时节,樊莹让子孙抬着自己行走于田间,以此来告
诉子孙要习惯于劳动,后人都遵循教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②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答案】(1)B
(2)C
(3)B
(4)B
(5)①改调云南巡按,交阯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
谋。
②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
给他定罪。
【解析】【分析】(1)本题题干,“莹巡振,全活甚众”意思是,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
很多人。“全活”,动词活用作名词,保全存活的人。A项,沛公军霸上,意思是,沛公(的
军队)驻扎(在)霸上。“军”为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B项,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意
思是,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的人。C
项,项伯杀人,臣活之,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保全了他的性命。“活”,使动,使……
活。D项,素善留侯张良,意思是,一直与留侯张良交好。“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故选B。
(2)这段话翻译为:河南田赋有很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要考察原因,众人认为有
困难。樊莹说:“把一万人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有什么困难。”徐恪把此事
交由樊莹的部下属吏调查考核,十天时间,积久的弊病全部查清。“曰”的主语是“莹”,要
连在一起,前面“众难之”是说众人认为有困难,句意完整,应断句,排除AB;“属莹部吏”
的目的是“钩考”,要连在一起,排除D,故选C。
(3)B项,“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表述有误,后世的御史只有监察的
职责。故选B。
(4)B项,“由于百姓运粮辛苦”分析有误,据原文“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
意思是,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可
知,是运粮民夫苦于运输中的耗损。故选B。
(5)关键词有:①“按”,巡按;“氓”,百姓;“驰”,迅速传送;“檄”,檄文;“寝”,停
止,制止。②“乃”,原来是;“官帑”,国库里的钱财;“因”,借;“晦冥”,阴暗;“罪”,作
动词,给……定罪。
故答案为:⑴B;⑵C;⑶B;⑷B;
⑸①改调云南巡按,交阯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
谋。
②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
勇给他定罪。
【点评】⑴该题考查文言实词活用的理解能力,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重点理解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即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该题重点考查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一般有名词作动
词、名词作状语。完成这类题,需要考生在课下多做练习,熟记重点实词的意思。另外,
做题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不同的成分词性不同。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
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
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⑶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积累时可
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对文本要反复阅读,结合
上下语境仔细推敲。具体到每个选项,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处和选项进行对比:对比
关键细节(词语);对比添加的内容,出题人容易添加文中没有的内容迷惑考生;对比人
物、时间、地点。
⑸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
理解能力。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120个实词、18个虚词,
掌握四类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
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参考译文】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年,考中进士,称病归家休养。过了很长时间,授予他
“行人”,出使蜀地不接受馈赠,当地土司建造“却金亭”来纪念他。
成化八年,升任御史。山东盗贼起事,樊莹奉命捕获了贼人的首领。到江北整顿军队,
上奏的条文多被定为例规。改调巡按云南,交阯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
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出任松江府知府。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
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并放宽对他们的要求,以此来优待他们。赋税徭役按照周忱
的旧法,稍加变通,百姓的困境大大缓解。服丧归家,后来起用为平阳知府。
弘治初年,皇帝诏令大臣举荐地方长官。侍郎黄孔昭推荐樊莹,尚书王恕也器重他,升
任河南按察使。黄河泛滥成灾,百姓大多流离失所。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很多人。河
南田赋有很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要考察原因,众人认为有困难。樊莹说:“把一万人
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有什么困难。”徐恪把此事交由樊莹的部下属吏调查考
核,十天时间,积久的弊病全部查清。四年升任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上奏相互
攻击,所牵连的人大多被判罪罢免。樊莹奉命追查审讯此事,最初好像没有查出什么,蒋
琮非常高兴。然后樊莹上奏说他破坏孝陵龙脉的事,蒋琮于是被捕入狱,发配到净军。
七年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的贼人勾结两广的瑶
人、僮人作乱,樊莹告谕解散余党,杀了首恶十八人。过了一年多,因病请求退休。樊莹
在家赋闲七年,朝廷内外交相推荐,起用任原官巡抚治理郧阳,不久改任南京刑部右侍
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连续七天白天昏暗,宜良地震声如雷鸣,曲靖多次发生大火,贵州
也多有灾害异常,皇帝命令樊莹巡视。他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罢免不称
职的文武官员一千七百人。访察得知景东的变乱,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
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樊莹返回后升任南京刑部尚
书。武宗即位,樊莹退休回家。刘瑾以联合核查隆平侯争夺袭爵之事,牵连到樊莹,削除
他的名籍。第二年又因减少松江官布的事获罪,罚米五百石运输到边疆。樊莹一向贫困,
到这时更加窘迫。三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刘瑾失势后,恢复原官,追赠太子少
保,谥号清简。
樊莹性情真诚,农忙时坐着篮舆,戴着斗笠,让子孙抬着行走于田间,他说:“不单是看
庄稼,而是想让子孙习惯于劳动。”他的后人遵从教导,大多朴实敦厚勤奋学习。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
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
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仨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
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
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
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
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
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
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
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
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虛。我军新集气
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
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
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
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
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
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簿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
/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
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
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
/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梄守仁/
(2)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
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
人及文人学者。
C.归省,文中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不同于鲁迅《社戏》中“归省”:那时我的祖母虽然
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D.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与“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
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B.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
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
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
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②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答案】(1)B
(2)C
(3)B
(4)①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
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②(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
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解析】【分析】(1)正确断法:第一处“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苗僚”少数民族名
称,作主语,“杂居”为谓语,应在“苗僚”前断开;第二处“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
屋以栖守仁”,“夷人喜”,是完整的主谓,应在其前后都断开;“伐木为屋”,结构对称,语
意连动,应在其后断开。整句译为:守仁向皇帝上书相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
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王守仁依循着
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
王守仁居住。故选B。
(2)C项说法错误。文中的“归省”,结合语境“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
不赴,请归省”可知,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和鲁迅《社戏》中的“归省”意思是相同
的。故选C。
(3)B项“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
地南昌”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
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可见朝廷并没有派遣边疆守兵、京城驻军和王守仁等人所率领的
军队进攻叛军驻地南昌,这是王守仁派间谍故意散布的迷惑叛军的虚假消息。故选B。
(4)本题关键词有:①逾:超过;卒:去世;寝苫:睡在草席上;蔬食:吃粗食;多:
称赞。②遗:送给;国:朝廷;东下:向东进攻;纵:放纵、任凭;补充省略的主语。
故答案为:⑴B;⑵C;⑶B;
⑷①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
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②(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
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
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
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
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
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
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
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
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
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
“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
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
职,多次升任为学士。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
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正德元年冬夭,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
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向皇帝上奏章相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
场做驿丞。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
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仁居住。刘
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屡次升迁为考功郎中,擢升为南京太仆少
卿,又升迁为鸿胪卿。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守仁紧急赶到吉安,于是召集众人商量说:“贼人如果从长江出来,顺流向东而下,那么南
京就不能够保住。我想要用计策阻挠他,至少十天没有忧患了。”于是多派遣间谍,张贴府
县榜文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兵,各四万人,从水陆两路
齐头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统领的军队一共十六万,直捣南昌,所到之处有
关官员缺乏供给的,以军法论罪。”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
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
露这件事。朱宸濠果然怀疑,与士实、养正商量,两人都劝朱宸濠快点袭取南京登上帝
位,宸濠更加怀疑他们。十几天才知道中外兵都没有到,才知道王守仁骗了他。七月壬辰
初一,留下宜春王守城,而劫掠他的军队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从长江而出,靠近安
庆。有的人请求援救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
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
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的精锐都派出去了,守城力量空虛。我们军队刚刚召集,士气锐
利,攻打南京一定能攻破。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
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
两军遭遇。所有军队殊死作战,叛军大败,撤退到樵舍,把船连接起来形成方阵,拿出所
有的金玉珠宝犒赏士兵。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
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士
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
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
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然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
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
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
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
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
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
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
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
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
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已
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六
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
罪焉,居十月,乃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
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
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
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
何!”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1)下列加下划线“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予之以归②维以卒岁③师己以实告④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⑤以策指之曰⑥吾以汝为死矣
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②⑤/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粥羔豚者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B.四方之客至乎邑者/文不在兹乎
C.皆予之以归/请先尝沮之D.齐人闻而惧/沮之而不可则致地
(3)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盍致地焉/孔子恐获罪焉B.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乃去
C.沮之而不可则致地/霸则吾地近焉D.桓子慨然叹曰/然后得去
(4)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孔子亦何言B.居鲁得禄几何C.回何敢死D.匡人如予
何
(5)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怠于政事②又不致膰俎于大夫③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
卫⑤男女行者别于涂⑥或谮孔子于卫灵公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1)B
(2)C
(3)D
(4)C
(5)C
【解析】【分析】(1)①句中“以”是连词,来;②句中“以”是连词,来;③句中“以”是
介词,把;④句中“以”是介词,由于;⑤句中“以”是介词,用;⑥动词,认为。故选
B。
(2)A项中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B项
中第一个“乎”是介词,到;第二个“乎”助词,吗。C项“之”均为代词,第三人称。D项中第
一个“而”是连词,就;第一个“而”是连词,如果。故选C。‘
(3)A项“焉”均为兼词,“于之”“于此”。B项“乃”均为副词,才。C项“则”均为连词,如
果,那么。D项中第一个“然”是助词,……样子;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故选D。
(4)C项中“何”是副词,怎么;其余为代词。故选C。
(5)①中“于”是介词,在……方面;②中“于”是介词,给;③中“于”是介词,对于;④
中“于”是介词,到;⑤中“于”是介词,在;⑥中“于”是介词,向。故选C。
故答案为:⑴B;⑵C;⑶D;⑷C;⑸C;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
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
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
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
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
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
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
虚词的具体义项。
(5)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
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
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门人
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
‘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
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
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官员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
归。
齐国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
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鉏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
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
都穿上华丽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带花纹的马三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
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采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季桓子身穿便服多次去偷看,打算接
受,就告诉国君外出巡游,以此为名,整天在城南观赏齐国的美女、纹马,连国家的政事
都不想了。子路见此情形,说:“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孔子说:“鲁国如今就要郊
祭,假如能按礼法把祭肉分给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
的美女,一连三天不问政务;郊祭结束,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鲁国,
在屯地住宿过夜。鲁国的师己赶来送行,说:“先生是没有罪过的。”孔子说:“我唱首歌行
吗?”于是唱道:“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可以使国破家亡。悠
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师己返回,桓子问:“孔子说了些什么?”师己照实告
诉。桓子长叹一声说:“先生怪罪我是因为我接受齐国那一群女乐的缘故啊!”
孔子于是去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得俸禄多
少?”孔子回答说:“俸禄粮食六万。”卫国人也致送粮食六万。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
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十
个月,离开卫国。
孔子将要到陈国去,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弟子颜刻替他赶车,颜刻用马鞭子指着说:
“从前我进入过这个城,就是由那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来了,阳
虎曾经残害过匡人,于是匡人就围困了孔子。孔子的模样很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
五天。颜渊后来赶到,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颜渊说:“老师您活着,我怎么敢
死!”匡人围攻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害怕。孔子说:“周文王已经死去,周代的礼乐
制度不就在我们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
承提起维护它的责任。上天并没有要消灭周代的这些礼乐,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
派了一个跟从他的人到宁武子那里称臣,然后才得以离开匡地。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
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
孰,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
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征兵于
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
周,故以齐啖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为信。恐
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实而伐空韩,臣以秦计为必出于此。夫物
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
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
三分王之地,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于
魏,反先俞于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愿王孰计之也。
……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王与燕王遇。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1)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复与赵数击齐屡次B.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遗留
C.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中国D.教顺非洽于民人也普遍
(2)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年谷丰孰通“熟”B.民不疾疫生病C.众人善之善待D.然而贤主图之谋
划
(3)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令足下之贤行功力您B.非素深于齐也向来
C.秦诚爱赵乎诚实D.其实憎齐乎它实际
(4)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欲亡韩而吞二周使……灭亡B.故以齐啖天下吃,引申为“拿利益”
C.故出兵以劫魏、赵掠夺D.秦独私之占有
(5)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赋田计功授给B.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背离
C.反先俞于赵反对D.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坚决
【答案】(1)B
(2)C
(3)C
(4)C
(5)C
【解析】【分析】(1)B项中“遗”是动词,读作wèi,后接宾语“赵王书”译为送交,交
给。句意为“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惠文王,信中说”。故选B。
(2)C项中“善”是动词,作谓语,意动用法,认为……好。句意为“众人都认为这好”。故
选C。
(3)C项中“诚”是副词,译为果真、真的。句意为“秦国真是爱赵国吗”。故选C。
(4)C项中“劫”是动词,译为威逼、胁迫。句意为“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故选
C。
(5)C项中“反”译为归还、送还。句意为“把先俞还给赵国”。故选C。
故答案为:⑴B;⑵C;⑶C;⑷C;⑸C;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
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
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等。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
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
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
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
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
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
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4)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
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
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5)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
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
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参考译文】
“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秦国又同赵国几次进攻齐国,齐国人非常忧虑。苏厉为齐国
写信给赵惠文王,信中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他的德行并非遍布于海内各地,教化也并
非普及到所有的百姓,四时祭祀的供品也不是经常让祖先享用。可是甘露普降,下雨及
时,五谷丰收,百姓不生疫病,众人都对此赞颂,然而贤主却要谋划天下。
如今您的贤德和功力,并非经常施之于秦国;积蓄的怨恨和怒气,也并非平素就对齐国
特别深。秦赵两国联合,强使韩国出兵,秦国真是爱赵国吗?它确实恨齐国吗?事情如果
过分,贤主就应该认真观察。秦国并非爱赵并且恨齐,而是想要灭亡韩国并且吞并东、西
二周,故意以齐国为诱饵吸引天下。唯恐事情不能成功,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又
恐怕天下各国惧怕它,所以派出人质以便得到信任。还恐怕天下各国很快要反对它,所以
在韩国征兵以示威胁。表面上说是对盟国有好处,实际上是要征讨空虚的韩国,我认为秦
国的计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是一样的,楚国长期受到
攻代而中山国却灭亡了,如今齐国长期被攻伐而韩国必定该灭亡了。攻破齐国,大王您和
六国共分其利。灭亡了韩国,秦国就单独占有它。占领二周,往西可以得到天子祭祀用的
礼器,秦国独吞私占。授给田地要计算功利,大王您得到的利益同秦国比谁多?
……况且齐国所以被攻伐,就是由于它侍奉了大王;各国军队集结在一起,就是为了加祸
于大王。燕、秦两国的盟约一订立,出兵的日子就不远了。五国想把赵国土地一分为三,
齐国背弃了五国盟约而为解除赵国之祸牺牲自己,向西进兵抑制强秦,使秦国废除帝号请
求屈服,把高平、根柔还给魏国,把先俞还给赵国。齐国侍奉大王,应该说是最上等的交
情了,如今却让齐国服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国家不敢那么坚决了。希望大王仔细考
虑。
……于是赵国就停止进兵,谢绝秦国,不再进攻齐国。惠文王与燕王相会。廉颇领兵,进
攻齐国的昔阳,把它攻下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
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
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
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
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
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
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
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
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
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
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
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抟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曰:“子来
非有他,盖欲吾瓢尔。”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
云台观。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曰:“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
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华阴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已数百岁,人罕见者;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
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大中祥符
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
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B.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
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C.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
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D.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
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
为三甲,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男子隐居不出
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C.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宋朝初
期,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的职权。
D.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大
中祥符,是北宋时宋真宗的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小时候就很聪明。等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一
点都不会忘记,以诗著名。
B.五代后唐长兴年中,陈抟去参加进士科考试,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他不求俸禄官职,
以山水为乐。
C.陈抟能预知人意,他的斋室中有大瓢挂在墙壁上,道士贾休复心里想要这个大瓢,陈抟
旋即知道他的意思.
D.陈抟虽然是个服气辟谷修道的方士,但他并没有借此蛊惑帝王获取私利,反而在帝王招
揽时劝他励精图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
②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答案】(1)A
(2)A
(3)B
(4)①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老婆婆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日益
聪明颖悟。
②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果然他的母亲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几乎死去,一顿饭的功
夫又好了。
【解析】【分析】(1)本题中,“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
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这段话是说“陈抟独善其
身,不为势利所干扰,这就是所谓的世外隐士。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多年,估计他的
年龄将近一百岁。陈抟自己说他经历五代离乱之世,庆幸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来朝廷进
觐”,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抟”“其身”“方外之士”“华山”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
行排除。如“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宾语是“其身”,故应在“身”后断开,排除BC两项;“已
四十余年”是说“陈抟在华山居住”的时间,二者不能断开,且“度”是动词,意思是“估计”,
宾语是后面的内容,故应在“四十余年”和“度”之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A。
(2)A项,“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错误,科举殿试时录
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同进士出身”的称号。故选A。
(3)B项,“……虽然考中了进士……”错误,第一段说的是“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
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不第”意思是“落第”,科举考试不中。故选B。
(4)第一句中,“始”,才;“戏涡水岸侧”,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涡水岸侧戏”;
“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哺乳;“自是”,从此;“日”,一天比一天。第二句中,“明日”,古
今异义,第二天;“还”,回;“中夜”,半夜;“暴”,突然;“几”,几乎,差一点;“食顷”,
一顿饭的工夫;“愈”,好。
故答案为:⑴A;⑵A;⑶B;
⑷①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老婆婆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日益聪
明颖悟。②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果然他的母亲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几乎死去,
一顿饭的功夫又好了。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
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
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
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
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
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
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
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
“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
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老婆婆给他哺
乳,从这以后陈抟日益聪明颖悟。等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一点都不会忘
记,以诗著名。五代后唐长兴年中,赴试进士落第,于是不求俸禄官职,以山水为乐。自
说曾经遇见孙君仿、鮪皮处士二人,他们道行高尚,对陈抟说“: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
居。”陈抟就前往栖居在那里。在那儿他服气辟谷修道二十多年,只是每天饮几杯酒而已。
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少华山石洞中。每当他睡觉时,多是一百多天不醒。
太平兴国年间陈抟来宋朝进觐,太宗对待他很优厚。太平兴国九年,陈抟再次来朝觐,
皇帝更加以厚礼对待他,对宰相宋琪等人说:“陈抟独善其身,不为势利所干扰,这就是所
谓的世外隐士。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多年,估计他的年龄将近一百岁。陈抟自己说他
经历五代离乱之世,庆幸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来朝廷进觐。与他交谈,很值得听一听。”于
是派中使送陈抟到中书省,宋琪等人从从容容询问陈抟说“:先生修得玄妙静默修生养性的
方法,可以教给别人吗?”陈抟回答说:“我是一个山野隐士,对时事没有什么用处,也不
知道神仙点金化银黄白术的事情以及吐气养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方术可以传授。假使白日
冲天,对世事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圣上龙颜伟秀俊异,具有出众的仪表,博古通今,深
究治乱,真是有道德仁义圣明的君主。现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兴起改革致力于治理
的时候,努力从事修炼,没有超出这个范围的。”宋琪等人称好,把陈抟的话告诉皇上。皇
上对陈抟更加器重,下诏赐给陈抟号希夷先生,并赐给一套紫衣,挽留他住在朝宫,命令
官吏扩增修葺他所居住的云台观。皇上多次与陈抟和唱诗赋,几个月后放他回山。
陈抟能预知人意,他的斋室中有大瓢挂在墙壁上,道士贾休复心里想要这个大瓢,陈抟
旋即知道他的意思,对贾休复说“:你来不是有其他事情,是想要我的大瓢而已。”陈抟叫
侍者取瓢给贾休复。贾休复大为吃惊,认为陈抟是神仙。有个叫郭沆的人,小时候居住在
华阴,曾夜宿云台观。陈抟半夜叫他赶快回家,郭沆犹疑不决;过了一会儿,陈抟又说:
“你可以不回去了。”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果然他的母亲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几乎
死去,一顿饭的功夫又好了。
华阴隐士李琪,自己说他在唐代开元年间时任郎官,已经几百岁了,很少有人见到他;
关西隐逸之人吕洞宾具有剑术,一百多岁后像儿童的样子,步行轻快迅速,顷刻行走几百
里,世人把他当作神仙。李琪、吕洞宾都几次来到陈抟的斋室中,人们都感到惊异。大中
祥符四年(1011),真宗临幸华阴,到云台观,参观陈抟的画像,免除云台观的田租。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
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善骑
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俄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
功,进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爱其材,欲以子妻之。安禄山反,郭子仪
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兼云中太守。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
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郡为战区,胔资注蔽野,光弼酹而哭
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渣关失守,玄宗幸蜀,人心惊骇。肃宗理兵干灵武,授
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
承业军政不修,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
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圣。”使者内诏不敢出,
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
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
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
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新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之。思
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沉其军,乃阳约降。至期,遣裨
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
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
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后与九节度围安庆
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放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
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
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节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
(注)胔:腐烂的尸体。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
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日忠烈/
B.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
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C.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人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
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D.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
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2)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其材,欲以子妻之材:通“才”,才华。妻:用作动词,给……做妻子。
B.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内:通“纳”,收纳。众:作状语,当众。
C.光弼遣人穴地颓之穴:用作动词,挖洞穴。颓:使动用法,使……倒塌。
D.将沉其军,乃阳约降沉:使动用法,使……沉陷。阳:假装,表面上。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袭父封俄:过了不久B.玄宗幸蜀幸:皇帝亲临
C.贼伤十二十二:十分之二D.帝贷诸将罪贷:严惩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出为贼幽闭者B.肃宗理兵于灵武C.障以木幔D.光弼设公幄城隅以
止息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指多次升迁,连续升迁,迁,指官职变动,后文的进、摄、兼、拜等皆是此意。
B.长揖:古代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见面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
C.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词意吉瑞隽永,如建隆、永平、至德。
D.牙帐:古代官署的大门上有猛兽利牙的图案,所以称官署为牙,牙帐指将帅所居营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少善骑射,有谋略。他得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和当朝重臣郭子仪的赏识,后曾担
任户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
B.李光弼能征善战。至德二年,史思明等人前来攻城。此时敌众我寡,李光弼力排众议,
灵活地运用战术,击退了敌人。
C.李光弼为国钉敌,忘我无私。在叛军围城之时,他就算经过自己家口也不看一眼;在围
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领兵有方。相州一城,战况惨烈。敌人一路劫掠,只有李光弼带领部队拼力抗
战,最后整治军队回到了太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
②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
③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答案】(1)D
(2)B
(3)D
(4)A
(5)D
(6)D
(7)①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
抓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
光弱听说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③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
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
【解析】【分析】(1)“累官左羽林大将军”的意思是“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所以中间
不能断开,“累”前断句,排除选项AC,“楷洛率精兵击走之”的意思是“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
入侵的吐蕃人”,所以中间不能断开,“之”后断句,“师还”的意思为“班师回来的路上”,中
间不能断开,“还”后断句,排除选项B,故选D。句子翻译:他的父亲李楷洛曾是契丹的酋
长。在武则天做皇后时,李楷洛入朝为官,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封为蓟郡公。吐蕃入
侵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入侵的吐蕃人,班师回来的路上,去世了。皇帝追赠了他营
州都督,谥号为忠烈。
(2)B项,“众:作状语,当众”错误,应该为“众:人名,指崔众”。B错误。故选B。
(3)D项,“贷:严惩”错误,应该为“贷:宽恕”。成语有“严惩不贷”。D错误。故选D。
(4)A项,被动句,“为”表被动,句子意思为:释放那些被叛军关押的人。B项,状语后
置句,正常语序为“肃宗于灵武理兵”,句子翻译:肃宗在灵武统领军队。C项,状语后置
句,正常语序为“以木幔障”,句子翻译:用木板遮挡。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光
弼(于)城隅设公幄以止息”,句子翻译: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故选A。
(5)A项,“摄、兼、拜等皆是此意”错误,摄、兼、拜都不表官职变动,摄,代理。兼,
兼任。拜,授予。B项,“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错误,长揖,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
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C项,“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
号”错误,年号:汉武帝时首创。D项,正确。故选D。
(6)D项,“敌人一路劫掠”错误,由原文“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
太原”可知,劫掠的是溃逃的其他官兵,而不是“敌人”。D错误。故选D。
(7)赋分点:①东:向东。次:驻扎。执:抓住。②主:主持。侮易:经常欺凌、轻
慢。素:向来。③勒兵:陈兵。怠:懈怠。惩:忌惮。禽:擒获。
故答案为:⑴D;⑵B;⑶D;⑷A;⑸D;⑹D;
⑺①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抓
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光
弱听说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③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
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
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
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
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
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3)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
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
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
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
等)分析判断。
(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
准确积累。
(6)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7)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
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
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
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他的父亲李楷洛曾是契丹的酋长。在武则天做皇后时,李楷洛入朝
为官,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封为蓟郡公。吐蕃入侵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入侵的
吐蕃人,班师回来的路上,去世了。皇帝追赠了他营州都督,谥号为忠烈。李光弼为个严
谨刚毅,沉稳果决,有大谋略,年幼即擅长骑马射箭。李光弼从左卫亲府左郎将做起,多
次升迁至左清道率,兼任安北都护。不久,就承袭了父亲的封号。因为其打败吐蕃。吐谷
浑的功劳,升迁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表任命李光弼为副手,喜爱他的才干,想
将女儿嫁给他。安禄山反叛了,郭子仪推存他的才能,皇帝诏令其代理御史大夫,持符节
任河东节度副大使,兼任云中太守。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
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抓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常山郡是当时的战场,死尸遍
地,李光弼祭奠哭悼他们,释放那些被叛军关押的人,给他们家送去丰厚的慰问品。潼关
失守了,玄宗驾临蜀地,百姓人心惊恐。肃宗在灵武统领军队,授予李光弼户部尚书之
职,兼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
王承业不治理军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听说
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今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做
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
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
在只杀付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
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三军。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
岩、牛廷蚧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朔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
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防守,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
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西百人拉动,发射的
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
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
歌女戏子在观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
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
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
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冲锋陷
阵的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
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
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
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
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知起军
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
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教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
伤亡大致相当。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
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任命李光弼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任天下兵马副
元帅。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云渊先生传
黄宗羲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邃
于易历。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
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毗陵唐顺之慨然
欲创纬法,以会通中西。卒官不果。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
顺之之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莫不各有成
书,发前人所未发。盖博而能精,上下千余年,唯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间,赵司马访之边事,述学曰:“今岁主有边兵,应在乾、艮二州,京师可无虞
也。”已如其言。总督胡宗宪征倭,私述学于幕中,以密计,卒成海上之功。武林兵变,述
学论以国运安平,不可妄动,其魁亦信述学之言多验,谋遂寝。述学在南北兵间,多所擘
画,其功归之主者,未尝引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
甲戌,余邂逅述学诸孙周仲,见其架上堆云渊《神道大编》数十册,其册皆方广二尺
余,仲言遗书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丙戌乱
后,于故书铺中得中经测图、地理数种,见其历宗述学之《通议》,而掩之为己有也。余
读嘉靖间诸老先生文集,鲜有及述学者。唐顺之与之同学,其与人论历,皆得之于述学,
而亦未尝言所得之自,岂身任绝学,不欲使人参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禄位相
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虽然,学如述学,固
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邃于易历邃:精通B.卒官不果卒:死亡
C.京师可无虞也虞:忧患D.谋遂寝寝:搁置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历法研究以郭守敬最有名,但他写的历经只讲规律不说方法。
B.西域传入中原的经纬历与中原不合,周述学撰写《中经》,用中原算法测量西域占象
术。
C.周述学在帮助胡宗宪完成征倭之功中多有谋划,但他都归功其主子,因此没有人知道。
D.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自己关于历法的观点来源于周述学这件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
②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
(4)请简要概括周述学治学的特点。
【答案】(1)B
(2)D
(3)①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
方。②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
的身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卜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
(4)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解析】【分析】(1)B项解释错误,“卒官不果”意思是:(但从他开始做官到)任期结
束都没有成功。卒:终止,结束。故选B。
(2)D项,“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说法与文意不符,原文中指出
“莫非他是想独占绝学”,“莫非”是一种推测,不是肯定的。故选D。
(3)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①“正”,修正;“讹舛”,错误;“繁
芜”,繁多芜杂的内容。②“科名禄位”,科举、名利、俸禄、官位;“高”,攀比。“为所轻
也”是被动句式。(4)文中,“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
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周述学还编有《神
道大编》数十册,后来很多学问家都借鉴了他的思想和学术成果。由此可见,周述学学问
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故答案为:⑴B;⑵D;
⑶①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
②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
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卜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
⑷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
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
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
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
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
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
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
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
析。
【附参考译文】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是越州山阴人。他喜欢深入精细地思考,只要是经世济民的
学问,(他)一定要探究其中原委,尤其精通易历。古代那些谈论历法的人以郭守敬最有
名。但郭守敬所写记载在元史中的历经,只说规律却不传授方法。
自从西域的经纬历传入中原,才听说有经纬凌犯的说法。但这种说法确立的法度多与中
原历法不合。毗陵人唐顺之对此十分感慨,就想要创立纬法,来使中西之法融会贯通。
(但从他开始做官到)任期结束都没有成功。周述学于是撰写《中经》,采用中原的计算
方法,测验西域的占象术,来完成唐顺之的心愿。古代没有所谓星道,周述学修正其中的
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没有不各自成书,闻发前
人所没有阐发的。而且内容广博精当,上下千余年,(能做到这样的)只有周述学一人而
已。
嘉靖年间,司马赵锦咨询周述学一些边防之事,他说:“今年主要部署边防军队,应该在
乾、艮二州,京师就可以没有忧患了。”后来果然如他所言。总督胡宗宪征讨倭寇,私下里
将周述学安排在自己的幕僚中,向他咨询一些机密策略,最终成就在海上战胜倭寇的功
绩。杭州发生兵变,周述学认为应该确保国运安定和平,不可轻举妄动,兵变的首领也相
信周述学的话大多会应验,因此谋反的计划就搁置了。周述学在南北的军队中,多有所策
划,他把功劳都归结到主子身上,从未说成是自己所有的功劳,因此人们都不能了解。
甲戌年间,我偶然遇到周述学的孙辈周仲,看到他的书架上堆满了周述学编撰的《神道
大编》数十册,每册都长宽二尺多,周仲说遗留下来的书籍大多散失,这里的还不到(他
所编写书籍的)十分之一二。我想完全抄下来据为己有,不巧周仲远游楚地,没有实现。
丙戌年动乱之后,(我)在一个老书铺中搜得多种中经测图、地理书,看到其中的历法都
继承周述学所写的《通议》,可他们都窃取观点据为己有。我读嘉靖年间各位老先生的文
集,很少有涉及周述学的。唐顺之与周述学是同学,他和别人谈到历法,观点都是从周述
学那里得到的,但他从未说过自己的观点来自周述学,莫非他是想独占绝学,不愿意让别
人参与其中吗?天下持续太平已经很久了,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
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ト祭
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即使这样,做学问就该像周述学那样,本来千年如朝夕一
样,哪里能够凭借一天就可以知道的呢?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报孙会宗书①
(汉)杨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②,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
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
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
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
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
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ロ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
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
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
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
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
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
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
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
称誉之有?董生③: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
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④,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⑤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
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
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注释】①报孙会宗书:杨恽的友人安定郡太守孙会宗曾写信劝告他。②厎(zhǐ):
至。③董生:指董仲舒。④西河魏土:西河是战国时魏所置郡。孙会宗为西河人。⑤段
木干:魏文侯时人,守道不仕,文侯尊其为师。田子方:亦魏文侯师。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质无所厎文质:文采B.不足以塞责塞:弥补
C.有时而既既:尽,终D.明明求仁义明明:勉力,努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赐书教督以所不及莫知计所出
B.夫人情所不能止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于今乃睹子之志矣今君乃亡赵走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恽在这封书信的开首即言明致书孙会宗的缘由,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示要向孙会
宗说明自己的心意。
B.作者陈述自己沐浴皇恩,不能有所建明,后遭遇变故,只好退而以小人自况。他经营产
业,又因此遭世人讥议,令他深感不解和愤懑。
C.文章结尾用段干木、田子方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要向他们学习,保持高洁的品性。
D.通读全文,作者不顾封建礼法、与世俗抗争、傲然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
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
②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答案】(1)A
(2)A
(3)C
(4)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
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5)①君子研习大道,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
②即使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还哪里会有什么称赞呢?
【解析】【分析】(1)A项,“文质”,文采和本质,指外在表现和内在品质。句意:外部
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故选A。
(2)A项,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字结构。B项,代词,……的事
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介词,用;介词,因。D项,连词,才;连词,
却,竟然。故选A。
(3)C项,“意在表明自己要向他们学习,保持高洁的品性”错误。结合“漂然皆有节概,
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
移人哉”分析,可遗憾得很,不久之前,您忽而离开了这个美好的故乡,调到那块荒僻的异
地去做郡守。“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高尚人物未有所闻呢。这次您的“赐
书”居然象上述那样“教督以所不及”,这就不能不令人奇怪,“岂习俗之移人哉”,凛然节概
消失了,“移”为贪鄙意念滋生了?用典是讽刺孙会宗为习俗所移。故选C。
(4)“深惟”的宾语为“其终始”,及事情的本末,不应该断开,连词“而”前面需要断开;
“鄙陋”,浅薄粗陋;“愚心”,愚昧的见解,作为“言”的宾语,应该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则”
前面可以断开;结合虚词“也”,连词“则”“故”及句意等分析断句。句意:但我私下却怪你没
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那
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
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
(5)①“游道”,游于大道,即学习道义之事,浸身道义之中;“以”,连词,而;“全”,
保全;“说”,通“悦”,高兴;“罪”,罪过。②“虽”,即使,即便;“雅”,向来;“犹”,尚
且;“靡”,倒下;“尚”,还;“何称誉之有”,有何称誉(宾语前置句)。
故答案为:⑴A;⑵A;⑶C;
⑷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
/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⑸①君子研习大道,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②即
使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还哪里会有什么称赞呢?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
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
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
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
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
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
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
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
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
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
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
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遭遇到非常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终究未能称职,结
果遭了灾祸。
您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教导我做得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
下却怪您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随便地跟随世俗眼光来加以批评。直说我浅陋的内
心想法吧,那好像违背了您的心意而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自坚其操守吧,又恐怕违
背了孔子提倡各人自言其志的原则。因此我才冒昧简略地谈谈我愚蠢的见解,希望您能体
察。
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
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却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提出(有用的)建议主张,来
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廷,补救缺失,已经担负着窃踞高位白
食俸禄的罪责很久了。我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意外遭
遇口舌之祸(指被人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
里。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弥补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
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研习大道(君子沉
浸在道义中),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我私下想自
己罪过已大,行为已有亏损,打算长期做农民来度过一生。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
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用来向官府交纳赋税,想不到又因为这
样做而被人指责和非议。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
父亲,(臣子)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
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
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演奏秦地的乐器。妻子是赵地的女子,
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向天,信手敲击瓦
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杂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
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
样的日子,我挥动衣袖十分高兴,两只袖子挥动得高高低低,两脚蹬地任意起舞,的确是
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不对。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
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利润。这是只有低贱的商人才干的事情,这备受轻视耻辱的
职业,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栗。即使是
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还哪里还会有什么称赞呢?董仲舒不是说过
吗:“努力追求仁义,常担心不能感化百姓的,这是卿大夫的心意;努力追求财利,常担心
贫困匮乏的,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理想观念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
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规格来要求我呢!
西河魏地,是魏文侯兴起的地方,那里有段干木、田子方留下来的风尚,(他们二位)
都具有高尚的节操,懂得进退取舍的区别。近来你离开了故乡,到了安定郡。安定郡位于
山谷中间,是昆夷的故乡,那里的人多是贪婪卑鄙,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
性吗?到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志节!如今正当兴旺的汉朝处于鼎盛的时期,望你努力,不
要多谈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嘉州诗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
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
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
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
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
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
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
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
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
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
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
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
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
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
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假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
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旋轸①有日,犯軷俟②时,吉往凶归③,呜呼不禄,岁月逾
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
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
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注释】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
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③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
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属:这些人
B.近建安之遗范矣遗范: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解褐: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假向阙假:假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其皆出于此乎
B.物极则变,理之常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宫体诗以来人们做诗致力于铺陈华丽,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也不被看重。
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风气渐渐改变。
B.副元帅相国杜公渐鸿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只是没过多
久,岑参就被免去官职,寓居在蜀地。
C.岑参写了《招蜀客归》这篇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无不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他虽遇上
动乱延误了时间,但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
D.作者作为岑家的世交,接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集,是想让后人从他的文章中了解他高尚
的人格,激发高远的情怀。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
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②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答案】(1)D
(2)B
(3)C
(4)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
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5)①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讽刺比
兴的手法,从此废弃缺乏。
②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
【解析】【分析】(1)D项,“假:假意”错误,依据“可以庇躬,无假向阙”,可以托庇自
身,不需要仰仗朝廷。故“假”的意思是:借助、依仗。故选D。
(2)A项,其:代词,代指岑参/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B项,则:连词,表承接关系/
连词,表承接关系;C项,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
于:连词,与、同/介词,表示被动,被。B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
(3)C项,“他虽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但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错误,依据第四段“旋
轸有日,犯軷俟时,吉往凶归”和注解可知,岑参遇上动乱延误了回京时间,然后死在了异
乡。又依据“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可知,“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
的是岑参的嫡长子岑佐公。故选C。
(4)注意抓住动词,“观览”的主语是“后之词人”,且“后之词人有所观览”都是“倘(假
设)领起的,故“观览”后断句,(注意,为了突出人物“后之词人”,“词人”后面也可以断
句);接着抓“……者……之”的句式结构反复出现,构成整句,故可知“之韵”“之色”后都要断
句;“足以”足够用来,表目的,“莹彻心府”“发挥高致”都是对应的目的,但要注意语气词
“焉”用在句末,故“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后面分别都要断句。考生据此可以准确断句。
(5)①其:其中;敦尚:崇尚;颇:很;存规正:使文风规正;者:……的人;为当时所
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由是:从此。②绝笔:停下笔、搁笔;则:就;虽:即使;闾里
士庶:平民百姓;莫不:无不;讽诵:吟诵。
故答案为:⑴D;⑵B;⑶C;
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
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⑸①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讽刺比兴
的手法,从此废弃缺乏。②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
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题要得分,考生必须平时多积累,多
读多记,考试时再联系语境,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
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最后综合使用排除法得出最佳答案。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
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可
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
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⑶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事件等提示性信息快
速找出选项对应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题,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
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
也要断开。
⑸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
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
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文章体式风格变化很多,梁文帝和庚肩吾这些人,最早写华而不实浓艳细腻
的诗歌,叫做宫体诗。从那以后这种诗歌就沿袭下来,人们做诗致力于辞藻艳丽,叫作铺
陈华丽。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讽刺比
兴的手法,从此废弃缺乏。
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发生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
开元年间,王纲重新振兴,肤浅浮泛的风气,从此渐渐改变。当时出色的作者,共有几十
人,很能将典雅古朴的风格加入当今华丽之中,文质兼备,光彩闪烁,接近建安时期风
范。
南阳岑先生,声望卓著,先生名参,历代都是本州望族。曾祖父岑文本,祖父岑长倩,
伯父岑義,都凭着学术德望,官做到台辅级别。岑参小时候丧父家里贫穷,但能够自我激
励磨练。他读遍诗书,特别会写文章。用词崇尚清简,命意崇尚真切,感触成篇,大都到
达高妙的境界,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
不吟诵熟读。当时的评论把岑参与梁代诗人吴均、何逊相提并论,也可以说是精确恰当
的。天宝三年登进士高第,任职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兵转任右威卫录事参军,又升职为大
理评事,兼任监察御史,后充任安西节度判官,进京做右补阙。岑参不断给立帝上封章,
指责评述权臣宠巨,就改为起居郎,不久出仕虢州长史,又改为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
充任关西节度判官。圣上还是潘王时,总督陕地军务,各种属官,岑参都是当时合适的人
选。从这时把书奏的任务交给岑参,后入朝做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任虞部库部二正郎,
又出京做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
府,没多久被免去,寓居在蜀地。当时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擅杀原节度使自立,本来不是
朝廷旨意,在他管辖之内,文武官员,都依附迎合,来寻求自我交结,都认为中原多变
故,四川安宁,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岑参就写了《招蜀客归》这一篇文章,申明逆顺的道理,挫败权臣的算计。文章让有见
识的人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岑参在梁、益二州传播皇上的德泽,使皇风在邛崃畅行,
岑参虽有从属地回京的打算,却遇上动乱廷误了时间,平安入蜀,却客死异乡、灵车返
京,真是没有福分啊。岁月流逝,近30年后,他的嫡长子岑佐公,又继承家族前辈传统,
也凭着出众的文采,登名文坛。他保存着岑参遗留下来的文章,用箱子贮存它们,因为我
作为岑家世交深受文章之惠,忝列文坛后辈,接受委托编纂岑参文章,于是让人整理抄
录,分类集中,刻写成八卷。如果将来的诗人文士看到了它,可以像从优雅的音乐中识得
清商的韵律,从游览名山胜水中仰慕翠微的山色,足以亮彻心灵,激发高远的情致。京兆
人杜确作序。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
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
买,然后举爨。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
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
资,贵买此田。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
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
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
“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
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
纳。
﹣﹣《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笃疾弥年________
②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微贱________
A.细小B.低下C.稍微D.没有
②己自引船________
A.领B.拉C.征引D.退却
(3)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B.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C.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D.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4)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5)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B.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C.物价为邑人认可,货品特别抢手。D.买家总是主动出高于报价的价格。
(6)综观全文,结合郭原平的性格特点,推断其拜受棉而拒受米的原因。
【答案】(1)重;怠慢、亵渎
(2)C;B
(3)D
(4)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
承受这一赏赐。
(5)D
(6)太守赠米既为褒奖其德行,也有怜老惜贫之意。郭原平一方面因谦虚而推让褒奖;另
一方面仁厚且自强,念及天下贫老而不愿独享。许瑶之赠绵表的是对郭母的尊敬和挂念,
且亲自上门以示重视,故而孝子郭原平郑重接受。
【解析】【分析】(1)①“笃”应翻译为“重、严重”,可以联系《陈情表》“刘病日笃”中
“笃”的解释;②“慢”应解释为“怠慢,亵渎”。据推断这块母亲墓前的地不是他的,有人耕
种会“亵渎”母亲。
(2)①前面说到“欲买者稍稍减价”意思是想要买东西的人稍稍地降价,后面“要使微贱”
中“微”也应讲成“略微,稍微”,选C项。②“引”应翻译为“拉”,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引车避匿”中“引”字的意思就是“拉”,应选B项。
(3)根据语意断句。“无”需要宾语,没有什么?所以是“无食”,在“食”后断句,排除A
项、C项;“竟日”是作“虚中”的状语,后置了,不能断开,应是“则虚中竟日”,排除B项。
这句话翻译为: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故选D。
(4)“若”,如果;“以”,因为;“义行”,孝义行为;“则”,连词,那么;“一介之善”,一
点微小的善行;“滥”,随意;“荷”,承受;“此”,代词,这。句子翻译为:府君如果是因我
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一赏赐。
(5)A项,表述有误,结合“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分析,不是有人拦腰砍价,
是郭原平自己只要半价;B项,表述有误,文中并没有说到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如此积时”是说这样时间长了,本地人都知道这情况,不是说他卖物花费时间特别长。C
项,“物价为邑人认可”表述有误,据原文“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可知,大家总是
加上原价付钱,认为他东西价钱卖得太低了。故选D。
(6)首先找到“拜受棉”的描述。据原文“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以此奉尊上
耳”可知,他是反复送棉花好多次,而且亲自上门送,且表达了棉花是送给郭母的,表示尊
敬,所以郭原平奉孝,郑重接受。找到有关“拒受米”的描述。太守赠米的原因是“深加贵
异”“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佩服他的为人行事作风,觉得他很孝顺而且怜悯他又穷又
老。他的回答是“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
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表现了他的谦虚,觉得不知自己一人孝义,而且念及很
多人都贫困,不只自己一人而且,他不愿意独享这些馈赠,宅心仁厚,自立自强。
故答案为:⑴重怠慢、亵渎
⑵C;B;
⑶D;
⑷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
受这一赏赐。
⑸D;
⑹太守赠米既为褒奖其德行,也有怜老惜贫之意。郭原平一方面因谦虚而推让褒奖;另一
方面仁厚且自强,念及天下贫老而不愿独享。许瑶之赠绵表的是对郭母的尊敬和挂念,且
亲自上门以示重视,故而孝子郭原平郑重接受。
【点评】(1)本题是以主观性试题的形式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
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是以客观性试题的形式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要联系语境,注意将各选项的意
思带入到句子中进行判断。
(3)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
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
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
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
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
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6)本题考查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能力。另外要找到“拜受棉”与“拒受米”的相关
情节,认真理解,分析出其人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参考译文】
①郭原平,字长泰。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
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
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
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不平衣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
一夏。父亲去世时伤心痛苦不已。
②高阳的许瑶之居住在永兴,不做郡安县丞回到了家乡,赠送给郭原平一斤棉花。郭原
平不肯接受,送过来又送回去,前后有几十次。于是许瑶之亲自前往,说:“今年特别寒
冷,建安棉不错,用这个来尊奉家里人吧”,郭原平才拜谢接受。
③他母亲死时,悲痛伤身更甚,勉强支撑到丧服期满。母墓前有几十亩田,不属他所
有,原平不想让人亵渎了父母坟墓,就变卖家产,出高价买下这块地。每次出门卖东西,
只要半价,这样时间长了,本地人都知道这情况,总是加上原价付钱,彼此相让,原平一
定要让价钱稍便宜些,等价钱低廉,才肯收钱。
④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
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
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
⑤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
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地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
“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
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
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
而已。”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两提点刑
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
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
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
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
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
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
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
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
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
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
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
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
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
不许。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
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除此之外同样可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
假、摄、守等。
B.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军需、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六部
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鳏寡,及鳏夫和寡妇。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鳏寡,可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D.建祠,文中指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
堂,即建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
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
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
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写信给贾似道说如果定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除非罢免
自己:任临安知府期间,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②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答案】(1)C
(2)A
(3)C
(4)①(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
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
②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马光祖拜见荣王,荣王借故(用
理由)推辞。
【解析】【分析】(1)“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
项、B项;“艰食”,指粮食匮乏;“和籴”,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
食。京师艰、食和籴在语意逻辑上不合理,同时从主谓短语、句子结构对称、三个事件成
并列关系等角度考虑,排除D项。该句语意: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马
光祖)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
害。故选C。
(2)A项,“假、摄”不表示兼任职务。“权”,暂时代理官职。“兼”,兼任官职;领,兼任
(较低职务);假,暂时代理官职;摄,代理职务;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
署理官阶高的职务。故选A。
(3)C项,“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
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错误。“百姓对他思念不已”是在马光祖第一次担任建
康知府的时候,时间错误。故选C。
(4)①补充主语“马光祖”;“撙节”,节省;“减于市价”(状语后置),比市价低;“发
籴”,发卖藏米、发卖之前买入的米;“以”,连词,表目的,来;“利”,使动,使……获得好
处。②“会”,适逢,正赶上;“发廪”,打开粮仓;“谒”,拜见;“以”,介词,用;“辞以故”
补充主语“荣王”,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
⑷①(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
使老百姓获得好处。②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马光祖拜
见荣王,荣王借故(用理由)推辞。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
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
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
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任新喻县主簿,已经有能干的名声。调任淅
西提点刑狱,当时暂且兼仼代理浙西提举常平。拜仼户部尚书兼临安府知府、渐西安抚使。
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
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建康府
知府兼行宫留守。刚到任上,就将通常定的公用器皿钱二十万支付犒赏军民,减少租税,赡养
鰥夫寡妇孤儿患病没有依靠的人,招兵设寨,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兴建学校,礼待贤
才,征召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拜授端明殿学士、江陵府知府,离任以后建康的
百姓思念不止。皇帝听后,命他以资政殿学士再任建康知府,男男女女互相庆贺。马光祖更加
想着宽舒滋养百姓财力,兴修废坏,知道的没有不去实行的,免除前任拖欠钱款一百多万缗,鱼
利赋税全部减免给予百姓,修建明道、南轩书院以及上元县学。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
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
境靠他得以安定。他治政宽严恰当,处事全大体。公田法推行,马光祖写信给贾似道说公田法
不合适,请求不要推广到江东,如果定要实行,罢了马光祖的职才行。召他前往皇帝所在地,迁
为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光祖拜见
荣王,荣王用理由推辞。第二天前往,也是这样,又过一天再去,躺在会客处,王没有办法才见
他。马光祖声音严厉地说:“天下谁不知道大王的儿子是太子,大王还不在这时候收服民心
吗?”王以没有粮食为由推辞;马光祖取出怀中文书说:“某庄某仓有多少。王没有办法推辞,
获得粮食救活了很多百姓。再次以江东安抚使为建康知府,郡民给他建了六座生祠。请求退
休,不允许。咸淳五年,拜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因遭到监察御史曾渊子弹劾罢职。给事
中卢钺又驳回新的任命,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去世,谥号庄敏。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案】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
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
别)。(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
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括回答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作答,同一
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不同性格的学生
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关于合于义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亲兄长
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主张冉立刻做到,因为冉求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通
过孔子向公西华做出的解释,考生明白了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会有不同回答。而孔子
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故答案为: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
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
别)。(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
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题有两
问,属于递进关系,第一问的答案是作答第二问的基础。作答第一问关键是在于对材料的
理解,材料主要是孔子对两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要求他不要冒
进,对于冉求则鼓励他不要退缩。据此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再结合公
西华和孔子的对话,可知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可以概
括为“因材施教”。
【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
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
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
勇于作为。所以要约束他。”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
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
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
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
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
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
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讳言建储徳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
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
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礁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
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
耶?”德即具册立仪。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
事,不从。德遏事侃侃,藏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
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
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
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
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
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
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
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
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
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
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
先人也叫“赠”。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
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识之意。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
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
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
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②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
【答案】(1)B
(2)B
(3)B
(4)①(欧阳德)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②欧阳德风度温
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很晚才被皇帝了解。
【解析】【分析】(1)本题断句,只有首句和尾句不同,中间答案一致,故可以采用排除
法,快速得出答案。如“恳请”是一个人的动作行为,发出这个行为的是欧阳德,故“德恳
请”不该断开,可以排除A、C。“母忧归服未阕”大意是“母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未满”,
从语法角度,“未阕”前应该有个主语。排除D。故选B。
(2)B项解说错误,“军令”属于“兵部”。故选B。
(3)B项,“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分析错误,原文“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说明欧阳德是
在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故选B。
(4)本题翻译特别注意得分点:①“甫”解释为“刚刚”、“冠”译为“二十岁”、“举”译为“中
举”、“之”译为“到”。②“务”译为“讲究”、“尚”译为“崇尚”、“见”表被动、“知”为“了解”之
意。
故答案为:⑴B;⑵B;⑶B;
⑷①(欧阳德)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②欧阳德风度温
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很晚才被皇帝了解。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培养语感。另外,这
类题也有规律可寻:首先看四个选项,一般在第一处分歧可以排除两项,之后另一分歧处
排除另一项,得出答案。这个过程比较简单,但也要有文言断句基本知识。熟读精思是关
键,内容大意全理解;紧紧抓住“曰”“云”“言”,这些字后面要停;熟记常用虚词;把握词性
词义、语法结构;分析排比对偶与反复的句式帮助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要全理解。另
外,针对每一个选项,标明时间、事件,到原文一一对照。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
体理解能力。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附参考译文】
欧阳德,字崇一,是泰和人。(欧阳德)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州,跟从王守仁
学习。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1523),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欧阳德与魏良
弼等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谀之意,结果进士及第,授六安州知州。他
在六安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生徒讲学。后调入京城任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诏令选择
朝中有学问和有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于是欧阳德改任为编修。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
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师。随后,召入京为
太仆少卿。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
母亲,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因被荐举起任原官,又经过多次升迁
至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母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未满即起用为礼部尚书,
但等到服丧期满才赴任,召命他当值无逸殿,当时,迟迟不立皇太子,因为世宗相信陶仲
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立皇太子之事。欧阳德恳请建储。适逢世宗诏令二王出京至
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欧阳德则认为裕王是太子不应出京,并上疏说:“从前太祖以
父婚子,诸位王子都住在宫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才搬到外府,现在的事和太祖时候
的情况相同,请按照当初的旧制。”世宗不答应。欧阳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
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日‘承家’。现在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
“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子?”欧阳德立即准备册立礼
仪。皇帝更加不高兴,但是最终原谅了他的忠诚。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去世,欧阳德奏请
按成化朝纪淑妃的旧例丧葬。皇上不答应。欧阳德说话理直气壮,裁断诸位宗王和藩王尤
其有凭据,或者当面指出利益与损害之处,众人面面相觑脸部发抖,欧阳德却神态自然,
十分镇静。正当这时候,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因学识渊博居显要地位。他们在
灵济宫聚集四方名士,共同讨论“良知”之学,前去聚会的有五千人。都城讲学的集会,因
此盛行。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很晚才被皇帝了解,将被任用掌
握大权时,欧阳德却突然去世。赠太子少保,谥号文庄。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
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
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
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
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
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①招权,丞相岂不
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置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
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梁壤,更铨
法,通褚币。”上谓辅臣日:“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系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
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
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
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
孝宗谓回:“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
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
以温清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续密,人无知
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注释】①近习: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B.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C.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D.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
B.轮对,宋代一种官制,官员每隔数日轮流上殿策对时政利弊,也叫“转对”。
C.常平,古代调节米价方法,政府丰年购粮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储粮以稳定粮价。
D.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晋臣才学突出,见识高卓。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后被荐入朝,受到孝宗召见。他
明确指出当时的政治弊端,官职也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官正直,不惧权贵。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皇帝看了
奏章脸色都变了。
C.胡晋臣侍奉大宋,竭忠尽智。他辅佐孝宗和光宗两位皇帝,都是尽心竭诚,光宗不亲临
朝政时他更是小心辅政,后来死于官任上。
D.胡晋臣恪尽职守,深得褒嘉。在担任给事中期间,光宗褒奖他有操守,后在重华宫朝拜
时,孝宗又称赞他“深惬朕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②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答案】(1)C
(2)D
(3)B
(4)①胡晋臣的口头陈述非常详尽,直到谈及两税的变化亏损,皇帝威怒才稍微平和,
长时间点头表示赞同。
②胡晋臣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请求到京城外补缺,担任汉州知州,再任潼川路提点刑狱,
后因父母的丧事离职。
【解析】【分析】(1)“论”是动词,宾语是《易》,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奏”的内容是“熹不即受印为傲慢”,而不是“奏”“熹”,故应在“傲慢”后断开,排除B项。故
选C。
(2)D项,“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错误,“全国
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故选D。
(3)B项,“胡晋臣……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错误,从文中来
看,应是责成监督的官员纠正官风,责成宰相抑制官员对名利的追求,又着重评论了皇帝
身边受宠的近臣。故选B。
(4)该题第一句中,“口陈”,口头陈述;“悉”,详尽;“至”,到;“折变”,变化亏损;
“霁”,平和;“首肯”,点头表示赞同。第二句中,“以”,因为;“亲”,父母,双亲;“外
补”,到京城外补缺;“知”,名词做动词,做知州,担任知州;“除”,授,拜(官职);
“忧”,父母丧事;“去”,离职。
故答案为:⑴C;⑵D;⑶B;
⑷①胡晋臣的口头陈述非常详尽,直到谈及两税的变化亏损,皇帝威怒才稍微平和,长
时间点头表示赞同。②胡晋臣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请求到京城外补缺,担任汉州知州,
再任潼川路提点刑狱,后因父母的丧事离职。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
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
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
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胡晋臣,字子远,四川人。考中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担任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认为
他有辅佐国君之才把他推荐给朝廷,宋孝宗召他前往行宫。入宫对答,上疏当今士俗、民
力、边备、军政四方面的弊病。试用于学士院,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后升迁著作佐郎兼右
曹郎官。轮流奏对时,(胡晋臣)谈论三件事:一、不要忽视讲读官,要效法仁宗时期;
二、要求谏官检举官员的不当之处,要求宰相遏制竞相跑官的人;三、(应该)广泛听
取、采纳意见,掌握下层的情况,来消除尚未形成的祸患。又着重评论了皇帝身边受宠的
近臣,皇帝看完奏章后变了脸色。胡晋臣的口头陈述非常详尽,直到谈及两税折变,皇帝
神色稍微缓和,长时间点头表示赞同。丞相赵雄当时执掌朝政,皇帝亲手写诏书下到中书
省询问近臣的姓名。晋臣第二天到中书省,主持政事的官员询问他其中的缘故,胡晋臣
说:“近臣弄权,丞相怎么能不知道呢?”随即分条详陈,把权力大的近臣上报。皇帝对此
事深有感悟,从此近臣十分害怕。胡晋臣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请求到京城外补缺,担任了
汉州知州,再任潼川路的提点刑狱,因父母丧事离职。守丧期满再被征召,拿五件事觐
见,分别是:“选拔将帅,扩大常平仓,兴修水利,修订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推行纸
币。”皇帝对辅政大臣说:“胡晋臣说的可以实行。”(胡晋臣)担任度支郎,几次升迁担任
侍御史。当时朱熹被授予兵部郎官,因腿病没有到任。侍郎林栗因与朱熹的论《易》观点
不合,上奏称朱熹不立刻到任是对皇帝的傲慢行为。晋臣上疏请求留下朱熹而驳斥林栗的
上奏,众人议论推重他。光宗继位后,胡晋臣调任工部侍郎,任职给事中,常常以裁减过
度的恩惠,珍惜名声和人才为要务,皇帝赞赏他有操守,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
院事。正式上朝谢恩那天,皇帝命他分条列举军政方面的利与害。不久在重华宫朝拜前任
皇帝孝宗,孝宗对他说:“现任皇帝提拔任用的二三位大臣,非常合我意,听说朝廷外面也
没有不同的意见。”胡晋臣磕头谢恩。任命胡晋臣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皇帝自南郊
回来后很久不临朝,胡晋臣和丞相留正同心协力辅佐朝政,朝廷内外一派安定。他所上奏
陈述,以冬温夏凊、昏定晨省为先,其次提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抑制侥幸得官、消除
官员结党,真心诚意辅佐皇帝,切中事理,弥补过失谨慎细致。不久,死在官任上,朝廷
追赠他为资政殿学士,谥号“文靖”。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
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
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
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
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
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
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
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
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
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
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
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
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
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
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
B.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
C.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
D.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
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
①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缘事议理,环
环相扣,首尾圆合。
B.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致忽视自己
的健康和生命。
C.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
责任和义务。
D.“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
(5)用“/”给划线的文字断句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
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
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②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答案】(1)B
(2)B
(3)B
(4)B
(5)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
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
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6)①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
而迷途忘返。
②(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
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准备在此养老。
【解析】【分析】(1)B项,句意是,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冲:交通要道。
故选B。
(2)①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句意是,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高竹。②连词,
表目的,来;句意是,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③结构助词,的;句意是,高堂大厦,
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④结构助词,的;句意是,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①②不
同,③④相同。故选B。
(3)①表现路上见闻及“行者”的感受,属于侧面表达。⑥写“自彭城移守吴兴”路上的一
段经历。其余是对张氏园景所作的生动细致的描摹,景物情致盎然,体现“其深可以隐,其
富可以养”之特点。排除①⑥,故选B。
(4)B项,苏轼提出“不必仕”的原因错误。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一旦成了
追名逐利之徒,就会忘记节义,临危不知止,招来杀身之祸。故选B。
(5)分析可知,“朝夕之奉”“燕游之乐”结构对称,中间应该断开;“开门而出仕”“闭门而
归隐”是对称结构,“则跬步市朝之上”“则俯仰山林之下”是对称结构,故中间均断开;“养生
治性”“行义求志”也是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据此断句即可。
(6)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①处者,退隐的人;出者,出仕的人;狃,
贪。②莫余厌,宾语前置句,不嫌(讨厌)我;买田于泗水之上,状语后置句,在泗水的
岸边买田地;焉,在此。
故答案为:⑴B;⑵B;⑶B;⑷B;
⑸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
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⑹①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而
迷途忘返。②(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
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准备在此养老。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
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
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
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
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
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
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
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5)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
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
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
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
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
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高
竹,粗大荫翳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
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
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
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
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
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
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
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
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
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啊。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
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
说的君臣节义。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
于利益而迷途忘返。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
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
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
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
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
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
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
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准备在此养老。往
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
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
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
骑常侍。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
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
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
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
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
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
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
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
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曰:“长儒受
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
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
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
免。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
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
将军/
B.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
将军/
C.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
大将军/
D.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
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
思。
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的。
C.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
者。
D.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
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
重用。
B.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
将军。
C.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
离去。
D.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
之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②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答案】(1)D
(2)C
(3)B
(4)①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
人。
②长儒生性极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了,天
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
【解析】【分析】(1)“船舰”是语句“船舰碍轮不得进”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C项。“及”应该是等到的意思,“俘”的宾语是“数千人”,“及”前面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
分析,排除B项。句意: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
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
故选D。
(2)C项,“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
统治者”错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为单于。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铁
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单于”,是匈奴人对他
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故选C。
(3)B项,“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错误。结合“高祖受
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分析,达奚长儒进位上大将军是在隋高祖
登基之后。故选B。
(4)①“长儒受任北鄙”,长儒受任(于)北鄙(省略句);“鄙”,边远的地方;“遏”,
遏制;“凡”,一共、总共;“摧”,挫败。②“至”,极、最;“悴”,憔悴;“过”,超过;
“礼”,礼制;“殆”,近于、几乎;“嘉”,赞许。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⑷①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
人。②长儒生性极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
了,天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
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
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
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长儒小时即有节操,胆略超过常人。十五岁承袭爵位为乐
安公。周太祖把他作为亲信,因他朴实直率谦恭勤勉,授予大都督之职。他多次立下战
功,代理辅国将军,多次升迁到任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在平定西蜀的战争
中,他总当先锋,攻城野战,所到之处都能攻破。宣政元年,被授予左前军勇猛中大夫。
后与乌丸轨包围陈国将领吴明彻于吕梁,陈国派骁将刘景率劲旅七千来增援,乌丸轨命令
达奚长儒迎战援军。长儒于是取来几百车轮,系上大石头,沉到清水里去,让车轮连着车
轮,以等待刘景的授军。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
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
隋高祖受禅登基,长儒升任上大将军,封为蕲春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和他弟弟叶护以及潘那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向南方进
犯抢掠。朝廷下诏让达奚长儒担任行军总管,率部二千人迎击他们。双方相遇于周,长兵
力寡不敌众,军中士卒十分恐惧,长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壮烈。他们被胡人所冲击,打散
了,又聚集起来,一边奋战一边行进,转战了三天,各种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头
殴打胡人,以至手上的骨头都显露出来了,杀伤数以万计的敌人,突厥人士气略降,长儒
于是解围离去。长儒身受五处创伤,其中被杀穿的地方有两处。他的战士,战死或受伤的
有十分之八九。突厥人本想大肆抢掠秦州、陇右一带,遭遇长儒之后,长儒的士兵全都竭
力奋战,突厥士气大丧。次日,突厥在交战处焚烧尸体,大哭而离去。高祖皇帝说:“达奚
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人。如果不是
长儒英勇奋发,对国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从命令,怎能以少破众,像这样伟大?”
这年,长儒任宁州刺史,继而转任鄜州刺史,因母亲去世而离职。长儒生性极为孝顺,
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了,天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
(丧期满后)长儒被起用任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人怕他,不敢窥探边塞。因病
免职。后又任襄州总管,在职二年后,转任兰州总管。又转任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
高祖对他说:“江陵是要害,是国家的南大门。如今交给你,我不用担心了。”过了一年
多,在官任上去世。谥号叫“威”。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5:1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6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