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绿阴不减来时路

更新时间:2022-12-07 04:07:58 阅读: 评论:0

中考冲刺班宣传话术-五里一徘徊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宁泽涛父亲)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1页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

原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

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

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

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

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

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

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

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创作背景: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

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

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2页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

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

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

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赏析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

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

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

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3页

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

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

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

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

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

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

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

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

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

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

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

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

大家。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4:0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2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