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教学目标怎么写?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
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
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
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
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
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
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
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
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
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
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
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
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
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
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
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
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
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
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
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
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
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
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
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
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
的。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
都是不科学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
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
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
语文常用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
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
懂得、联系上下文
能力: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
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
修改
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
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
意、体味、尊重、理解、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行为条件
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通过
小组讨论,完成”。
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
准确表述”。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
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四、教学目标确定实例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
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表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
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
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
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
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
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
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
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
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
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
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
础上有所发展。
例: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
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
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
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
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
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
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
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
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
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
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
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
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
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
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
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3:5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