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以意授于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
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
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
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
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
思之速也
(刘勰《文心雕龙
•
神思篇》)
1
.用斜线
“
/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
限
4
处
)
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2
.文中提到的子建是(人名),左思是(朝代)的人。
3
.文中提到的
“
意、思、言
”
,对写作有怎样的影响?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答案】
1
.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2
.曹植西晋
3
.
①
三者结合紧,文章就贴切而天衣无缝,
①
反之,疏漏就会相差万里。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
是以
”
是因此的
意思,连词;
“
秉心养术
”“
无务苦虑
”“
含章司契
”“
不必劳情
”
是并列关系,结合句意分析,断
句即可。句意:有的意思就在眼前,却像远隔着高山大河。所以要秉持虚空宁静心思、加强
修养的方法,不在于冥思苦想,要体悟外物的美好,不必去劳心累情。
点睛:我们可以借助
“
特征
”
,巧妙断句。
“
特征
”
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
“
曰
”“
云
”
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
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左思,字泰冲,西
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
“
洛阳纸贵
”
。
6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文中提到的
“
意、思、言
”
,对写作
的影响,结合文本内容
“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
分析,抓住
“
无际
”“
千
里
”
分析,
“
密
”
就是
“
意、思、言
”
结合紧密;
“
疏
”
就是三者没有结合紧密,三者结合紧,文
章就贴切而天衣无缝;疏漏就会相差万里。
参考译文:
所以文章的内容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支配,而言辞又受文章内容的支配。如果文章的内容、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言辞三者结合得很紧密,那文章就贴切而天衣无缝,反之,疏漏就
会相差千里。有的道理就在心里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搜求;有的意思就在眼前,却像远
隔着高山大河。所以要秉持虚空宁静心思、加强修养的方法,不在于冥思苦想,要体悟外物
的美好,不必去劳心累情。每个人的才能禀赋不同,则文思就存在迟缓与迅速的差异;文章
的体制多种多样,则规模有大有小,功力各异。司马相如笔浸在墨汁里把毫毛都泡烂了文章
才写出来,扬雄写文章用力过度,刚停下笔就睡着做了噩梦;桓谭常常因为苦苦思索,以致
感疾生病;王充著作由于思虑过度,耗尽了自己的气力精神;张衡用了十年时间精研写作《二
京赋》;左思花了十二年光阴创作锤炼《三都赋》。上述名家,虽写的是长篇巨作,但是也说
明了其文思的迟缓。淮南王刘安接受汉文帝的诏令一个早晨就写完了《离骚赋》,枚皋总能
很快地完成汉武帝的诏令写成赋作;曹植铺开纸做文章就像背诵文章;王粲举笔便成好似写
预先写好的文章;阮瑀凭据着马鞍也能很快写好书信;祢衡在宴席上便起草奏书。上述的作
家虽说写的都是短篇,但是也说明了他们文思的敏捷。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3:4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