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士兵专升本考军校之军考语文文言赏析4:《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校考试培训军考大纲专升本考军校文言文
《季氏将伐颛臾》
【文言阅读】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
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
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
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文中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
为”;今义: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古义:没有能力
;今义: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国:古义:邦国
;今义:国家;家: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家庭)
【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
---
---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
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文言赏析】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
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
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
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
主张。
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
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
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
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
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
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
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3:21: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7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