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干读音

更新时间:2022-11-12 17:31:49 阅读: 评论:0

初三数学大题及答案-单位类型指的是什么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beach是什么意思)

干、工、土(士)

27干

“干”,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文几乎都是“”这个模样,像长

杈之形。“干”本义是指树干,也是农耕时代人们方便制作、随手可操

持的武器。“干”与“戈”结合为“干戈”,就成了兵器总称,如大动干戈,

也就不足为奇了。“杆”、“竿”中的“干”表义兼表音。

“干”由树干引申为事物的主要部分,如“躯干、骨干、主干、干道、

干线”等。因“干”作为兵器使用,自然就有攻击、冲犯的感觉。如今,

“干扰、干预”大概就来自于此。

后来,“干”的引申义复杂起来,没办法,古人又造“幹、榦”分担树

干之“干”,本来简单的汉字,变得复杂了。好在汉字简化时,“幹、榦”

又返璞归真到了“干”。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汉字简化时,以“干”替代“乾湿”的

“乾”和“幹部”的“幹”。“乾”字读“前”时,如“乾坤、乾隆”,不能用“干”代

替“乾”,否则乾隆就会大动肝火了,乾坤就会大逆转。

至于“天干、地支”中的“干”,那只是同音假借而来,与“干”本义相

差十万八千里。也有的说“天干、地支”,犹如说树干与树枝,想想也

是蛮有道理的。

“干”部首内,《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只有4员大将:干、刊、

邗、顸。2021年7月中旬上架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第5

版基础上增加了:平、罕、鼾0。请注意,第6版与第5版有一显著

变化就是在检字表中部分汉字右上角出现“0”,表明该汉字是非规定

的归部。也就是说此字本不属于该部首,只不过为了读者查找方便而

特别加的。如“鼾”真正意义上是归“鼻”部首。在“鼻”部首内,“鼾”右上

角就不带“0”而在“干”部首内右上角就带“0”。凡右上角带“0”汉字,笔

者一般不作解释,等到归部时(如“鼾”放在“鼻”部首内)才做解释。

从“干”的字,基本上以“干”表音,个别兼表义。读an的有“犴、

岸”等;读gan有“杆、秆、竿、肝、矸、旰”等;读han的有“旱、汗、

邗、鼾、罕、扞”等;读kan的有“刊、衎”等。不管读音咋变,基本上

跑不了“an”这个调。

“刊”,已在《青年记者》今年3月下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邗”,形声字。金文和篆文皆从“邑”(即右“阝”)“干”声。本义为

古国名,为吴所灭。后成为古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又指“邗

沟”,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江淮间开凿的一条古运河。如今

扬州市有个邗江区。

“顸”,形声字,读“鼾”。“页”指的是人的头,“顸”本义为没有头发。

现用在方言中,表粗,如这棵树真顸,这线太顸换根细一点的。还可

作姓用。用于联绵词“颟顸”(读作mānhān),其义:1.脸盘大。2.糊

涂而马虎。3.不明事理。

“平”,会意字。金文从“亏”(即“于”,表乐声婉转),从“八”(表平

分)。会意乐声平缓。

“罕”,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网”从“干”,会意捕鸟用的长柄小网,

“干”也表声。后来“网”形简化,俗作“罕”,如今楷书就采用当年的俗字

“罕”。由“网”眼稀疏,引申出“稀、少”的意思来,如“罕见、人迹罕至”

等。

28工

“工”,象形字。“、、、工”从左至右依次为“工”的甲骨文、金

文、篆文、楷书。甲骨文的中“工”,像一把刃口朝下的斧頭之形(也

有的甲骨文刃口朝上),金文“工”像一把铡刀的侧面,篆文“工”侧重于

艺术化,楷书“工”横竖工整。

几千年来,“工”虽有变化,但整体轮廓大差不离。

关于“工”的本义,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像涂饰的刷子,有人说是

像木工量直角的矩尺之形。不管咋说,都离不开工具这个角色。由工

具引申为使用工具的人。因做工追求的是精益求精,也称精巧、精致

为工,如“工整、工巧”等,引申出精于、长于,如“工诗画、工于心计”。

在古籍中常见有“工女”一词,专指采桑、纺织的女子。

“工”部首内汉字,大都与工具、技能有关。《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工”部首汉字有:工、巧、邛、功、左、、式0、巩、贡、汞、攻、

巫、项、差0、巯、曌。以“工”既表义又表音的字:

“功”,形声兼会意字。“功”与“攻”同源,金文皆从“攴”(表操作)、

从“工”(似杵,古代盖房,用四块木板组合成一个矩形,往矩形里填

土,随后用木杵捣实),会意从事盖房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工”兼表声。

篆文改为从“力”,突出用力做功。

“攻”,形声兼会意字。从“工”从“攴”(楷书时“攴”变为“攵”,“攴”与

“攵”相通)。参考“功”。由捣实使其坚固,引申出进攻(与“守”相对)。

“贡”,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貝”(钱财)从“工”(表劳作),会

意臣民向天子奉献物品或劳力的意思,“工”也兼表声。如“朝贡、贡米、

贡品、贡献、贡奉”等。这里特别提请读者朋友注意“供”与“贡”的区别。

“贡”专指向天子、皇上之献,“供”的层次就低多了。如我们到庙宇去

表示表示,那只能用“进供”,桌子摆的只能是“供品”而非“贡品”。

“汞”,形声字。篆文从“水”从“項”,楷书写作“澒”,后俗作“汞”,

最终俗字转了正。“汞”俗称水银。由于汞是金属,旧时也写作“銾”。

“巩”,会意字。金文“”从“丮”(人举着双手有所操持的样子)从“工”,

表示双手执杵筑墙筑坝的场面。楷书写作“巩”或上“巩”下“手”组成的汉

字。由于“巩”作了偏旁,坚固之义便另加义符“革”来表示,即“鞏”(如

今“巩”又成了“鞏”的简化字);惧怕之义则另加义符“心”写作“恐”;夯

筑之义则以“筑”(一种乐器)为基础,另加义符“木”写作“築”(如今简

化为“筑”)。

“巧”,形声字,从“工”从“丂”(表声),指需借助工具才能达到精

致、精巧。用于做事值得称道,用于做人恐怕会走向反面,如“巧言令

色、巧舌如簧、巧夺豪取”。但“大巧如拙、大智如愚”还是值得发扬光

大的。

“左”,从“”(左手形兼表声)从“工”。因为生活中左撇子少,所

以左手携带工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左”的本义为辅助,是“佐”的本

字。由于“左”用于“左右”,古人只好加义符“亻”成为“佐”。古人某个阶

段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因而,以下帮助上为佐,以上帮助下为佑。

“式”,形声字,从“弋”(表声)从“工”表义。这里“工”是矩尺。“矩”

是确定器物方正、构件相互垂直的工具,“式”为器物的范式、样式。

因为“式”是可以依照、凭依的东西,古代车厢前供人凭依的横木也称

为式,后多写作“轼”。

“巫”,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大致相同,如“”,像两块宝玉交错形。

“巫”以玉敬神,后用“巫”所持之两玉表示以玉敬神的巫祝(即专以祈

祷求神替人灭灾治病为业的人,女称巫,也叫巫婆;男称觋,“觋”读

作“袭”)。“巫”楷书为从“工”从两“人”,有讹变的成分,仿佛也有人为的

痕迹。不管咋说,在蛮荒时代,“巫”也是一种高尚的工作,两“人”有载

歌载舞的样子。以“巫”取义的字皆与巫祝有关,如:觋、筮;以“巫”作

声兼义符的字有:诬。

“邛”,形声字,读作“穷”。金文和篆文皆从“工”(表声)从“邑”(右

“阝”),楷书写作“邛”。一般用作地名,如四川省邛崃山、邛崃县等。

“项”,形声兼会意字。篆文從“頁”(人头)从“工”(表声),“工”也

是颈脖的侧影。“项”本义为人脖子的后部,后引申出包括人在内的一

切动物的脖子后部。由各种动物脖子后部不同引申出事物的种类、类

别,如“强项、弱项、事项”等;再引申出条目、条款,如“项目、分条

逐项”等;又特指经费,如“款项、用项、进项”等;还可用作量词,如

“一项任务、十项全能”等。请大家注意的是,古时候“项”特指脖子的

后部,如“望其项背”(指望见人的背影,表示能赶得上);“颈”特指脖

子前部,如自杀要从脖子前面抹刀,故说“刎颈”;“脖”是口语,指整个

脖子。

“巯”,形声兼会意字,近代新造字。取“氫”的下方“巠”和“硫”的右

边,组合成“巰”,后简化为“巯”。“巯”取其“氢”的声母“q”和“硫”的韵母

“iú”读作“球”。“巯”既考虑字形的结合,又关照两字读音的组合,值得

赞扬。

“曌”,会意字,读作“照”。从“日”从“月”从“空”。原先有说是唐代

武则天为自己所造的汉字。有的书籍称,武则天由皇后变成女皇以后,

认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没人能与之相比,自己所建的功业盖世无比,

她想给自己取一个能准确体现出自己能力和功业的名字,但没有一个

汉字能相配,于是造“曌”,含义是日月当空,光照大地。蒋作初先生

经过查阅资料后认定,“曌”是武则天看了宗秦客所献的十二个字,认

为其中“曌”字甚合其意而取为自己名字的。蒋作初撰写《武则天并未

造“曌”字》,发表在《咬文嚼字》2021年第8期上。《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积极采纳:“曌”同“照”,唐代女皇帝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选

用的新造字。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则是:同“照”。唐代武则

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由此看出,词典编辑室的专家学者都是善于吸

纳新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加以修订。

29土(士)

“土”,象形字。“土”甲骨文“”,一看就是地面一堆土;“土”金文“”,

变甲骨文上部空心为实体;“土”的篆文“”,初显楷书“土”的端倪。

“土”是部首字。凡从“土”的汉字大都与泥土有关,如“尘、坛、地、

址、坎、坟、坡、垦”等等,但也有一些字从“土”与“土”本义无关,如

“吐、肚”等字中“土”只作声符。

由于“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该部首内汉字队伍庞大,

笔者只是选取其中一些有着鲜明个性或代表性极强的汉字作简略的

介绍。

“圩”,形声兼会意字。从“土”从“于”(表声,只是声音发生了变化),

“于”也兼迂回曲折的意思,是“围、墟”的分化字,因而存有两个读音。

“圩”读“围”时,表低洼地区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防水堤岸。此义

“圩子”也叫“围子”。“圩”读“墟”时,方言,意思是集市。我国南方地区

很多地方把赶集叫做赶墟。广西南宁机场也叫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墟”

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有许多人家聚居而现在已经荒废了的地方,如废

墟、殷墟。二是同“圩”。

“圯”,形声字。从“土”从“巳”(表声)。读作“姨”,本义为桥。

“圮”,形声字。从“土”从“己”(表声)。读作“匹”,本义为毁坏、倒

塌。以“己”作偏旁的字还有:“芑、屺、岂、玘、杞、起”。

“场”与“埸”,前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后者稍加说明也能理解得

明明白白。“埸”,形声兼会意字,读作“易”。从“土”从“易”(表声,同

时也兼表易主的意思),本义为疆界、边界。麻烦出在“场”的繁体字“場”。

“場”与“埸”一横之差,烦请读者朋友千万不要易主。

“坛”的繁体字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壇”(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

典用的台,多用土石等建成,如天坛;讲学或发表言论的场所,如讲

坛、论坛;用土堆成的台,如花坛;某些会道门设立的拜神集会的组

织;指某些职业、专业活动领域,如文坛、体坛、足坛等);二是“罎、

壜、罈、墰”,指坛子。如某家酒厂为了显示文化底蕴,将“一坛酒”写

成“一壇酒”,就大错特错,正确的“一坛酒”的繁体字可以有四种写法,

即“一罎(壜、罈、墰)酒”。

“幸”,列入“土”部首,实属不幸。原因在于,“幸”篆文为,上从“夭”

(头屈,表不直),下从屰(倒人,表相反),会意屈为直之义,当然

就是侥幸了。隶变后楷书写作,俗写成“幸”。“幸”与当刑具讲的“”相似。

也有文字专家说,如果人们离开“”也是一种侥幸,更是一种幸福。因

此,两者有关联。“幸”无家可归,只好纳入“土”地爷管辖了。

“垕”,形声兼会意字,读作“厚”。古文时代存有两形,一形发展到

后面就成了“厚”,一形就成了“垕”。如今,“垕”与“厚”分道扬镳,“垕”

只作地名、人名用字。《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神垕,地名,在河

南。查其他资料可知:神垕镇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

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

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古镇”被誉为“活着的古镇”。

“袁”,会意字。篆文从“衣”,中间是一块玉形。上像系带,会胸前

佩戴着碧玉的意思。楷书写作“袁”。本义为环壁,即薄而圆、中间有

孔的玉璧。因从“衣”取义,故引申指长衣貌,如今专用于姓。环壁之

义便用“環”来表示,现简化为“环”。

“埒”,形声字,读作“劣”。从“土”从“寽”(表声)。本义为矮墙,引

申出田埂,再引申出界限。由田埂形状大致相当,又引申出等同、相

等的意思来。无锡市有所河埒中学。

“域”,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均同“或”。篆文也同“或”,篆文异体

字另加义符“土”。楷书分别写作“或”与“域”。如今,“或”与“域”成了不

搭界的两个字,其实是一对双胞胎。

“堡”,会意兼形声字。“堡”的意思好理解,就是读音比较烦人。

“堡”,读作“保”时,作堡垒用,如“碉堡、地保、桥头堡”等,典型

的形声字。从“土”(形)从“保”(声),同时,“保”还有保卫的意思。

这个读音一般人错不了。

“堡”,读作“铺”时,一般以“堡子”出现,用于地名,如吴堡子(在

陕西)、柴沟堡子(在河北)。“堡子”,指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也

泛指村庄。为了区别于防御工程,读音也略作变化。“堡”多用于比县

小、比村大的地名,大体相当于镇。我们在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名

的瓦窑堡(音“铺”,萬不可念成“保”)会议时,要格外小心。

五里铺、十里铺等“铺”字,有的地区写作“堡”。此处本字就是“铺”,

指古时的驿站。古代设置驿站的地方后来多发展成为村镇,所以“驿、

铺”后来多用于地名。其中的“铺”又写作“堡”,想必是为了与店铺的“铺”

相区别。

“士”是“土”的附形部首。在《说文解字》、《辞源》等工具书中,

“士”与“土”分部而立。

“士”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士”就像一棵禾苗插在地上的形象。几

千年来,“士”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士”作为“土”的

附形部首也说得过去。

由于耕作插苗古为男子所从之事,所以“士”引申出男子之称,也

是男子的美称。现在用得最多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战士、士兵、

上士(中士、下士)。

也有专家称,“士”本为雄性生殖器,后引申为男人。古时,按社

会地位将人分成若干等,“士”高于平民、但低于大夫。后来用“士大夫”

来称做官的阶层。从这个意义上说,“士”与“土”分列部首是对的。

在汉字中,凡从“士”的字往往与男性有关。如,本来女婿之“婿”为

“壻”,不知何位高人以女方为中心,因而形声字“壻”改为新的形声字

“婿”。“壮”(壯)、“仕”中的“士”也都是对男士的赞美之词。“少壮”指青

少年时代。“牡”本指公牛,本从“牜”从“士”,可惜现在“士”被“土”取代

了。

这里选取“士”部首内有意义的汉字略作讲解。

“吉”,会意字。有专家说,甲骨文从“口”(玉制盆形)从“士”,会

意容器里盛着小男孩的生殖器,会意正在举行祝福仪式。

“壶”与“壸”的区别。前者就是茶壶的“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后者念“捆”,指宫里的路。“壸”比“壶”多了一横,书写、认读时要仔细

区分。

“喆”,是“哲”的异体字。《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哲(喆)”

字条后又将“喆”另单作字条,第5版则没这样处理,这是顺应人们取

名时常常选用异体字而采取的变通做法。

“臺”,可做“台”的繁体字,但在做姓氏使用时,依然写成“臺”。

(作者为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干部)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7:3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6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create名词
标签:干读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