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铜与浓硝酸反应

更新时间:2022-11-11 22:27:24 阅读: 评论:0

模型解题法在哪里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022年11月11日发(作者:小草)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铜与硝酸的反应

嘉禾县第一中学:王赛中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将铜与硝酸的反应放在学习了氮的氧化物和氨之后,将硫酸和硝

酸的氧化性放在一起学习。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为了证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而设置

的,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2、实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反应,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能很好

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这两个反应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重要考点,该实验的原理分析、操作步骤、现象描

述、相关计算和实验创新是高考的常见考点。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传统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2个实验分开做,操作麻烦,

费时、费药品;另一方面没有隔绝空气很难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

有毒气体没有处理,严重污染环境。

2、正是因为传统实验存在的不足,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有这两个反应,并且是非常重

要的反应,但是没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两个反应及相关问题掌握不好。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将铜与浓、稀硝酸两个反应的实验有效地整合。

2、实验器材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3、实验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气体的过程。

4、实验有效地防止了有毒气体污染环境,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5、实验操作的成功率非常高。

四、实验用品:

药品:铜片、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仪器用品:锥形瓶1个、带玻璃管橡皮塞1个、实心橡皮塞1个(上部中间打薄,方便注射

器扎入)、硬质短玻璃管1根(容积略小于20ml)、医用20ml注射器2个、小烧杯2个、25ml

量筒一个、铁架台(带铁夹)。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NO+O2=2NO2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以及压强关系的运用。

装置说明和装置平面图: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六、实验步骤和现象:

1、如图将仪器组装好,检查气密性。

2、两个小烧杯分别装好氢氧化钠溶液和水。

3、用25ml量筒量量取20ml浓硝酸加入锥形瓶中。

4、注射器1活塞上拉至浓硝酸充满硬质玻璃管。

5、将大约40ml水加入锥形瓶中。此时铜与浓硝酸开始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和蓝色溶液,

液面下降。液面下降至离开铜片后,反应停止。很快可见红棕色变浅,此处可以给学生设问,

让学生分析并掌握好二氧化氮溶于水和与水反应的问题。

6、将注射器1活塞推下至硬质玻璃管中浓硝酸排尽,此时注射器1中还有空气剩余。再将

注射器2活塞向上拉至液体充满硬质玻璃管,此时二氧化氮吸到了注射器2中,拔下注射器

2,将其中气体慢慢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硬质玻璃管中稀硝酸与铜片反应,产生无色一氧

化氮气体,液面下降至离开铜片,反应停止。气体体积不变,说明一氧化氮不溶于水。

7、将注射器1中空气注入硬质玻璃管中,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8、用注射器2缓慢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到硬质玻璃管中,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七、实验效果:

器材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八、自我评价:

1、将铜与浓、稀硝酸两个实验有效地整合在一个实验中,省时、省药品。

2、本实验器材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本实验药品用量少,节约药品。

4、本实验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气体的过程。

5、本实验没有污染环境,达到了绿色环保的要求。

6、利用实验操作和现象,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实验成功率非常高。

8、通过一个实验,使学生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用氢氧化钠进行

尾气处理等问题都掌握好了,并且能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实验创新、氧化还原关系的计算和电

子守恒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011年4月29日

Cu片

注射器2

注射器1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22:2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首先英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