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你知道这个故事吗?⼩编在此整理了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
过程中有所收获!
韦编三绝故事
孔⼦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简上,⼀部书要⽤许多⽵简,必须⽤熟⽜⽪(韦)绳⼦把这些⽵简编联在⼀起才能阅
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简的⽜
⽪绳⼦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出处《史记•孔⼦世家》)
韦编三绝的意思
韦编:⽤熟⽜⽪绳把⽵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多次;绝:断。编连⽵简的⽪绳断了三次。⽐喻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
成语拼⾳:wéibiānsānjué
成语⽤法: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勤奋。
实⽤性:⽣僻
感情⾊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韦:熟⽜⽪。编连⽵简的⽪绳断了三次。⽐喻读书勤奋刻苦。
成语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孔⼦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造句: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书》:“读《易》⾄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千百遍来,微⾔精义,愈探愈
出,愈研愈⼊,愈往⽽不知其所穷。”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2:2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67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