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都的秋》与《我的空中楼阁》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混沌(dùn)潭柘(tuò)寺B.一椽(chuán)破屋朝(zhāo)荣
C.驯(xùn)鸽落蕊(xīn)D。廿(èr)桥著(zhuó)着单衣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
(2)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3)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3.填空。
(1)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
1930年参加中国()作家联盟。他的成名作是自传体短篇小说()。
(2)成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自于()。
(3)课文中提到的“欧阳子”和“苏东坡”,指的是宋代文学家()和()。
二、课文理解
下列关于《故都的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故都的秋”,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B.“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点明了故都之秋的特点,
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C.本文在描绘故都的自然景物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表现了悲秋的主题。
D.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烘托出故都的秋与众不同的特色,也表现出作者对
北国之秋的向往和赞美。
三、语段精读(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
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不出
门去吧。()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
向院子一坐,你()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
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
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
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在文中括号处填人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只要„„就B.即使„„就是„„也
C.虽然„„但„„也D.即使„„只要„„就
2.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是着力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景象。对
这样选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只有这些平凡的景物才能代表北平秋色的特点。
B.表明北平的秋意无处不在。
C.着力写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平凡景物,体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
D.名胜古迹处繁闹之境,而且秋色较为明艳,与作者当时的心情不合拍。
3.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等描写,是从视觉人手,描写北国的秋高气
爽和天色清纯。
B.“驯鸽的飞声”,是从听觉角度写秋天的“静”,静中有动,更显其静。
C.“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这“日光”给人明丽灿烂
的感觉,使作者感到秋光的丝丝暖意。
D.作者认为牵牛花“淡红者最下”,因为淡红是暖色调,与作者当时的心情、审美
追求都不相符。
4.作者希望“在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
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的勃勃生机,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追求。
B.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和谐。
C.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悲凉”的心境。
D.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秋天的萧瑟与寒冷,使画面更客观。
5.选文中的秋色以“清”“静”“悲凉”等为基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各项中
不能正确说明原因的一项是()。
A.作者受到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心境不佳。
B.作者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
C.故都之秋在客观上能给人以“清”“静”“悲凉”的感受。
D.受古诗文的影响,潜意识里有悲秋之感。
四、课文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
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
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
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
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
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
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好,
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①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
2
煮、泡、冲、烫;漫、细、忙、点;听得、听见、细听、聆听;洒、射、漏、照
甲处()乙处()丙处()丁处()
②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③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
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化在一起,
________的眷恋,_________的落寞。
④d句中说:“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作为“陪衬”,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五、基础知识检测
(一)仔细阅读《故都的秋》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略)
①第1自然段中写作者从杭州赶上北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他这样做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远千里”这个成语在本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自然段中描绘了江南的秋天,作者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2自然段中一个短语“半开半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的最佳状态。
⑤作者认为在领略秋的过程上应该达到__________的程度。
⑥第3自然段中的文句:“在南方每年过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
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句子表达了_____________
的感情,进一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蓝朵”一词是__________的意思。作者用这个词而不用别个词是因为
_________。
⑧“落蕊”的“蕊”字读音是(
⑨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中“这些深沉的地方”是指_________________。
⑩文中“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中有一段文字:“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
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
第5自然段中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本文开头和它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
在11自然段中“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的枣子的样子”是_____
的颜色。
这段文字:“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
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其意思是说________。
“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段
文字所用的比喻分别喻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15题句子中所比喻的意
思。_____________
“我愿意把寿命和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抒发了
(二)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想念时,突出写了住在北平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
来住着时的所见所闻,而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名胜,只用一笔带过。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
A.作者是浙江省富阳县人,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
熏陶,产生一种想走异地,饱尝故都之秋的心情。
B.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都缺乏秋味,体现
不出故都之秋来。
C.作者在《住所的话》中写过“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
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不愿去陶然亭等处,当
然就写不出那些地方的秋景。
D.写租住破屋时所见所感,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
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三)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
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
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
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
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六、《空中楼阁》
⑪山如眉黛,小屋恰四眉梢的痣一点。
⑫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⑬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点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
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3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
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⑭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⑮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
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
在于精神!
⑯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
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
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⑰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
的树阴把小屋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
有风度。
⑱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
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
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器取得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
瓦。一片篮,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
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13、文中⑮⑰段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应填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A、优美生命力覆盖遮盖B、清健活力伸展笼罩
C、健壮旺盛力扩张覆盖D、清健力量延伸笼罩
14、作者写第一段的目的是()
A、点明山屋一体,突现小屋独具情趣的自然美
B、点明小屋所处的位置,为描写小屋作铺垫。
C、运用对比,突现小屋的小巧玲珑
D、运用烘托对比,突出小屋的艺术美
15、第三自然段中画线部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A、化静物为情思,表现小屋的朦胧美。B、寄情于景,表现小屋的生动气韵。
C、变抽象为具体,表现小屋的情调。D、化静为动,表现小屋的空灵飞动之趣。
16、对文章的具体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是立足山外远观全景,然后立足山上看局部,最后将立足点移到远远
的山下仰望远观。
B、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将“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
的底色”,将“小屋”比作“风帆”、“飞雁”、“灵动的色彩”,这是用博喻的修辞手
法,赋予山和小屋以动感和灵气。
C、作者在第六自然段用“动”与“静”、“高大”与“小巧”这些互相对比的词语组
成两相对应的句子,让读者从比较中去发现把握事物的特点,进而领略其中蕴含的
哲理。
D、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说“小屋”“形式上”“像小鸟一样,蝶一样”,是因为“小
屋”在建筑上外观与“小鸟”和“蝶”的外形相似。
17、将上面节选部分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A、⑪/⑫⑬/⑭⑮⑯/⑰⑱B、⑪⑫⑬/⑭⑮⑯⑰/⑱C、⑪⑫⑬⑭/⑮⑯⑰/⑱
D、⑪⑫⑬/⑭⑮/⑯⑰⑱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
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
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了,淡如烟,淡
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
而是烟雾之□、星点之□、月影之□的空中楼阁!
1.五个□依次填入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的两个比喻,都是__________,有一个共同的本体“________”,喻体
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文中还运用了两个对比,第一个对比是将
_______和_______进行对比;第二个是将_______和_______进行对比。
3.选出对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项()
A.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
B.“空中楼阁”是表明“我”的精神无所寄托。C.是写实,当时山上雾大,
小屋已被雾笼罩
D.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空中楼阁。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
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
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⑰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
树阴把小屋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1、从全文看,这两段文字写景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是怎样的?
2、从文段中摘录出表现小屋“特点”的词语。
3、文段对树既有概括描述,又有具体描写。写“树”的作用是什么?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
4
屋比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
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足以举目
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
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围墙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
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
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1、“有限的领土”、“无限的领空”分别指
A、房屋、花园(包括花园中的小路)所占的土地;在院子里所能看到的天空、青
山、绿野、阡陌及其他景物。
B、山上能居住的土地;整个天空
C、小屋所占的全部土地;在小屋内能看到的青山、阡陌。
D、房屋、花园(不包括花园中的小路)所占的土地;在小屋内所能看到的广阔天
地。
2、文中与“心灵散步”同义的词是与“眼睛旅行”同义的词
是
3、最后一句中加点的“它”在文中既有喻体又有本体,其本体是
喻体是
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分别从“花”、、的三个方面来加
以描绘的。
5、“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2分)
○
1
记得有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说:“台湾的鸟不语,花不香。”我相信这位作家一
定是住在台北市。在台北市,看到的是高耸的洋楼,蛛网般的电线,根本看不到鸟,
自然听不到鸟语。台北市早已是寸土寸金,即使有豆腐干大的一片院子,一般都铺
上了水泥,偶然在阳台上种上一盆花,过多的二氧化碳,使花朵发暗,叶子发黑,
连新鲜都谈不到,自然不会散发香气。只有住在郊外的人,才知道位于亚热带的台
湾,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吐香,一天到晚都有鸟语不休。
○
2
我爱乡间的清晨,早上从屋子的后窗望去,是竹梢树影。农夫荷锄从河堤上走过,
把黑色的剪影投在窗上,窗棂切取了远山的一角,作为背景,在背景的树梢、修竹、
蓝天白云之间,点缀着人物,构成一幅生动逼真的画。
○
3
我爱乡间的黄昏,晚霞染红了田野,微风吹过,秧苗摇?,田腾上有牛在默默地
啃着青草,偶然抬头,长鸣一声,是那么悠扬悦耳,这是另一幅自然的动人图画。
○
4
太阳下山了,带着孩子,沿着野草没胫的小道散步,让晚风吹拂着发丝,让蝴蝶
身飞舞,从缀满野花的上坡上回来,满身都是花香。
○
5
生活在乡间的人,一般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我在不读书,不看电视的晚上,总
是熄了灯,谛听蟋蟀唧唧,偶然有蝙蝠噗噗飞过,会自然想起“唯闻古塘里,青蛙
跳水声”的诗句。
○
6
在无风有月的晚上,我会拉开窗帘,想起他曾经在信上写过的两句:“明月装饰了
窗子,你装饰了我的梦。”
○
7
我爱乡居,因为在乡间无需挂画,就有大自然的杰作供我自由欣赏。不必种花,
却有四季闻不尽的花香,虽不养鸟,每天有盈耳的鸟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荷()锄河堤()点缀()田腾()
2、选出对第一自然段分析正确的一项()
A.以台北市与郊外对比,突出了城居生活的拥挤枯燥。
B.以台北市与郊外对比,突出了乡居生活的美好。
C.以乡居生活的美好反衬城居生活的烦恼。
D.以城郊的美好景致反衬城市环境的恶劣。
3、文中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描绘了三幅图画,请把每幅图画都用六个字概括
出来。(3分)
○
1
○
2
○
3
4、第五自然段写蟋蟀、蝙蝠的声音,并引用了“唯闻古塘里,青蛙跳水声”的
诗句。起作用是:。(3分)
5、选出下面叙述正确的几项()
A.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B.这是一篇格调雅致,语言精粹的散文。
C.本文以描写乡村的风光景色为主,表现了“我爱乡居”的题旨。
D.本文以城居生活与乡居生活加以对比,表现了厌恶城居生活的题旨。
E.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风清?高雅。
F.本文语言朴实清晰,文风豪放飘逸。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2:1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6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