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物各有短长

更新时间:2022-12-07 02:02:26 阅读: 评论:0

唐山新起点教育怎么样-上乾下坤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最好的浏览器是什么)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16.牛首马肉

灵公好

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

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②。晏子见

,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

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

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

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

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

月,而国莫之服。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注释】

①灵公:齐国的国君。丈夫:男子。饰:服饰。②相望:互相看见。形容接连不断。极言其多。

【文言知识】

宾语前置句。文中“莫之服”是个倒装句,应按“莫服之”理解,意为没有人穿它了。它属于宾语前

置句的一种,在否定句中当代词充当宾语时,宾语可以置于谓语前。又,“时人莫之许也”,应按“时人莫

许之也”理解,意为当时的人们没有承认这一点的。其他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未之见也”“勿之欺”等,

同样都是这一类的宾语前置句。

【思考与练习】

1.以下成语和晏子无关的是()。

A.张袂成阴B.南橘北枳C.比肩继踵D.一鸣惊人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好()②之()③见()

④何()⑤而()⑥逾()

3.翻译: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①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所言“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是运用______的说理方法,指出齐灵公在这件事的处理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5.晏子的方法为何能奏效?请从“国人”的心理角度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

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弟子名飞卫,学射于

甘蝇,而巧过

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纪昌

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二年之后,虽

锥末倒眦⑤,而不瞬也。以

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

如著,而后告我。”昌

以氂悬虱于牖⑥,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⑦,浸大也⑧。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

睹余

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⑨,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

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

之矣⑩!”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

①彀(gòu)弓:张满弓。②瞬:眨眼。③偃(yǎn)卧:仰卧。机:这里指织布机。④承:由下向上

注视。牵挺:织布机的脚踏板。⑤锥末倒眦(zì):锥尖刺到眼眶。眦,眼眶。⑥氂(máo):牦牛尾。牖(yǒu):

窗户。⑦旬日:十天。⑧浸:逐渐。①燕角之弧、朔蓬之竿:用燕国出产的兽角加固的弓,用北方出产的

蓬竹做成的箭。⑩高蹈:举足顿地,表喜悦。拊(fǔ)膺(yīng):拍胸膛。

【思考与练习】

1.列子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初中语文教材中《_________________》一文同样

出自《列子·汤问》。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善()②于()③虽()

④微()⑤余()⑥得()

3.翻译:

①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飞卫明明说学射箭“必学视而后可”,为何又让纪昌先学不瞬呢?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纪昌学射箭的过程,说说“高蹈拊膺”这处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曲高和寡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①:“先生其有遗行与②?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

曰:“唯③,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④,其始曰

《下里》《巴人》⑤,国中属而和

者数千人⑥;其为

《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

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

流徵⑦,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

其曲弥

高,其和弥寡

。”

(选自战国·宋玉《对楚王问》)

【注释】

①宋玉: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史有称其为屈原的弟子,因其继承了屈原的辞赋风格,故古人常将屈、

宋并称。②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也许。遗行:行为有所缺失。③唯:答应的声音。④郢:地名,楚

国都城。⑤《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流传于巴、楚交汇之地的歌曲,应该是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乐歌的历

史延续与自然演进。楚地传唱的歌曲分作三类:一类之《下里》《巴人》相当于现代的通俗歌曲;二类之《阳

阿》《薤露》比较通俗;三类之《阳春》《白雪》为高雅歌曲。⑥属(zhǔ):跟随。⑦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zhǐ):加长商音,削减羽音,其间杂以徵音的流转变化。古乐律音阶有官、商、角、徵、羽五音。

【文言知识】

国。“国”是个多义词。多指国家,而上文“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中的“国”,是“国都”的意思,

句意为国都中跟着他唱的人有几千人。又《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的

“国”,也是“国都”的意思。

【思考与练习】

1.《楚辞》是继《_______》后我国古代又一部诗歌总集,其代表作是_______(姓名)的《离骚》。后

世以“_______”来指代这两部诗集,也指代诗歌。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对()②和()③为()

④是()⑤弥()⑥寡()

3.翻译:

①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楚襄王“先生其有遗行与”的质疑,宋玉的回答有何特点?请结合选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19.苏秦刺股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弊

,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

..②,

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纴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

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

箧数十④,得《太公阴符》之谋⑤,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

自刺其股

,血流至足。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

①不行:不被采纳,得不到实行。②资用:财货,资财。③纴(rèn):织布机。④箧(qiè):箱子。⑤《太

公阴符》之谋:相传是姜太公所留兵书《阴符经》。⑥简练以为揣摩:选择其中重要的反复研读。

【文化常识】

合纵连横。战国末年,出现了研究“纵横之术”的纵横家。所谓“纵”,指“合纵”,它的代表人物是

苏秦。苏秦主张齐、楚、燕、赵、魏、韩等东方六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所谓“横”,指“连横”,它的

代表人物是张仪。张仪主张以秦国为中心,联合东方某些国家,攻击另外一些国家,采用“各个击破”的

策略。最终“纵”败“横”胜,秦国击败六国,统一了中国。

【思考与练习】

1.①《战国策》属于________体史书,和它同一体例的还有《________》。

②成语“悬梁刺股”中涉及的另一位主人公是()。

A.孙敬B.匡衡C.车胤D.祖逖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弊()②乏绝()③去()

④陈()⑤引()⑥股()

3.翻译:

①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是()。

A.家人的态度是因为苏秦耗尽钱财却一事无成

B.苏秦认为错在秦王,有眼无珠不识才

C.世态炎凉令苏秦受辱,也激发了他的动力

D.“引锥刺股”表现了苏秦发愤读书的决心

20.物各有短长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甘戊使

于齐①,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②,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

乎?”甘戊曰:“不然

,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

..

: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④:

骐骥騄駬⑤,足及

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⑥:干将为利⑦,名闻

天下,匠以治木⑧,不如斤斧。今持楫

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

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汉·刘向《说苑·杂言》)

【注释】

①甘戊(wù):战国时秦国人。秦武王时为左相,秦昭王时逃奔齐国。②间(jiàn):隔开。③谨愿敦

厚:诚实厚道。愿,老实谨慎。④事主:侍奉君主。不施用兵:不能用(他们)带兵打仗。⑤骐骥騄駬:

泛指宝马。⑥狸:猫。⑦干将(gānjiāng):古代宝剑名,这里泛指利剑。⑧治木:劈削木头。

【文言知识】

曾。“曾不如小狸”的“曾”(zēng)解释为“连……都”或“竟”。又,《愚公移山》中“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应理解为“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应理解为“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不能毁掉”;

“曾不若孀妻弱子”,应理解为“连那寡妇、孤儿都不如”。

【思考与练习】

1.选文中作第二人称代词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使()②然()③短长()

④及()⑤闻()⑥楫()

3.翻译:

①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甘戊在回复船人的质疑时运用了比喻说理和类比说理的方法,请分别摘录一处。

比喻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它对于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启示,

对于用人者来说,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

山阴①,夜大雪,眠觉

,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

..

,因起彷徨

..

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

之。经宿方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

①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酌:斟酒。③左思:西晋文

人。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东晋著名画家。学问广博,隐

居不仕。⑤剡(shàn):今浙江嵊州。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例如选文中的“即便”,其古代常用意

义是“立即”,而现代汉语中它的常用意义是“即使”。另一种是古今意义同中有异。这种差异表现为:①

词义范围扩大或缩小。例如“睡”在古代专指坐着打瞌睡,现代汉语中它的意义扩大了。②词义感情色彩

的差异。例如“爪牙”在古代是得力帮手的意思,为褒义词;现在的“爪牙”则是贬义词。③单音词和双

音词。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在古代汉语中遇到两个字连在一起,很容易使人误

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消息”在古代汉语中最初是“消长”的意思。

【思考与练习】

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

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________小说集。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居()②觉()③皎然()

④彷徨()⑤就()⑥故()

3.翻译: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选文出自《世说新语·任诞》,根据选文内容,“任诞”可以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度。

②王子猷的哪些行为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依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

生长富贵①,而少所嗜

好。在西洛时②,尝语僚属

..

言:平生惟好读书,

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③,上厕则阅小辞④,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

“宋公垂同在史院⑤,每走厕,必挟

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

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

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⑥。”

(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注释】

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国王钱俶的第二子,后随父降宋。②西洛:即西京洛阳。③小说:各类杂

记。④小辞:唐代以来即有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当时算不得文学正宗,故称“小辞”,也叫“小词”。⑤谢

希深:谢绛,字希深。宋公垂:宋绶,字公垂。两人均曾在北宋国史院编修国史。⑥属(zhǔ)思:构思。

【文言知识】

讽。这个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现代汉语用作“讽刺”,指用语言讥嘲别人,而在古汉语中没有讥嘲的

含义。上文“讽诵之声”中的“讽”即背诵。又,《汉书》:“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另外,它多指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别人。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是此意。白居易写

过不少“讽喻诗”,其中大家熟悉的如《卖炭翁》。“讽喻”意为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或说明某种道理,

若理解为“讽刺”就错了。

【思考与练习】

1.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中“三苏”和________(姓名)都算他的门生。《归田录》是

他晚年所写的一部笔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_______________》即选自其中。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虽()②嗜好()③僚属()

④挟()⑤笃()⑥乃()

3.翻译:

①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提到的钱惟演、宋公垂和欧阳修三人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在叙写钱惟演、宋公垂两人的故事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刘备纳贤

初,涿郡刘备①,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

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

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

..

植②,由是

..

往依

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③,因以为

..

平原相④。备少与河东关

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⑤,侍立终

日,随备周旋⑥,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⑦.……刘备见而奇

之,深加接纳⑧,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注释】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①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瓒: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割据幽州

(今河北北部),与袁绍对抗,兵败后自焚而死。卢植:汉末名士,涿郡涿县人,当时任尚书,后因得罪董

卓,被罢职。③田楷:公孙瓒部属、青州刺史。徇(xùn):夺取,掠取。④平原:国名,在今山东平原县

西南。⑤稠人广坐:指公共场合。⑥周旋:交际应酬。⑦本郡:指常山郡。吏兵:官兵。这句意思是赵云

被常山郡推举,率领官兵去投奔公孙瓒。⑧接纳:结交罗致。

.【文言知识】

少。选文中有三个“少”,它们的含义不同:“少孤贫”中的“少”,指小时候;“少语言”中的“少”,

指不多;“备少与河东关羽……”中的“少”,指年轻时。这里特别要介绍第三句中的“少”。古代汉语中的

“少”,对人来说多指年轻时。如岳飞《满江红》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即年轻时。

又,俗语“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时。古人把三十岁以下的人都视为少年。

【思考与练习】

1.刘备纳贤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在《_______________》中也提到了这

段往事。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形()②师事()③由是()

④依()⑤以为()⑥奇()

3.翻译:

①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刘备能拥有关羽、张飞、赵云三员大将,主要得益于他哪些能力?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写关羽、张飞“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刮目相待

初,权谓吕蒙曰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

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

..

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④,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⑤!”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⑥。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注释】

①权: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②当涂:当道,身居

要职。掌事:掌管大事。③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教授儒家经典的官员。④鲁肃:字子敬,东汉末

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寻阳:古地名,唐改为浔阳,今江西九江。⑤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当年吴地粗

陋的吕蒙。⑥更(gēng):更换,改变。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目,擦眼睛,指去掉过去的看

法。待,看待,对待。⑦大兄:对朋辈的敬称。

【文化常识】

国君自称。夏、商、周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天子,他们手下的诸侯自称孤或寡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自称“朕”,废除了诸侯。自汉以后,又出现了分封诸侯的现象。汉末魏、蜀、吴三国鼎立,孙权在江东独

霸一方,故上文他自称“孤”。“孤”本为谦词,指孤独无援。另有“寡”,也可作诸侯自称,同样为谦词,

指寡德之人。

【思考与练习】

1.“史学两司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他们编写了两部不朽的史书;“文章西

汉两司马”指的是辞赋家_______________和史学家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为()②孰若()③以为()

④乃()⑤及()⑥何()

3.翻译: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蒙辞以军中多务”时,孙权为何没有直接回以“卿言多务,孰若孤”,而是说“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鲁肃的言行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这部分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上问魏徵曰①:“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②?”对

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③。昔

尧清问下民④,故有苗之恶得以

..

上闻⑤。舜明四目,达

四聪,故共、鲧、驩

兜不能蔽

也⑥。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⑦;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

辱⑧;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

彭城阁之变⑨。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

蔽⑩,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注释】

①魏徵:唐初政治家。②明:明辨是非。暗:昏庸糊涂。③兼听:广泛听取意见。偏信:相信一方。④尧:

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清问:明察详问。⑤有苗:古代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⑥

明四目:谓目能明察四方。达四聪:谓耳能远听四方。共、鲧(gǔn)、驩(huān)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

工、姒(sì)鲧、驩兜,都为劣臣。⑦望夷之祸:指秦二世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⑧台城之辱:指侯景攻陷

建康,南朝梁武帝被软禁至死。台城,即官城,皇宫所在地。⑨彭城阁之变:指隋炀帝死于扬州的彭城阁

兵变。⑩拥蔽:隔绝,阻塞。

【文化常识】

编年体通史。编年体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

史最早采用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

时代背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和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

记》同为古代辉煌的史学巨著,被后世并誉为“史学双璧”。

【思考与练习】

1.《资治通鉴》的得名是源于宋神宗认为这部书“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对()②昔()③得以()

④达()⑤蔽()⑥致()

3.翻译: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魏徵为了阐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将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拿

来加以_______________。其中,表现尧、舜能“兼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提到了哪几位臣子?如果将他们分成两类,这两类臣子面对君王时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陈述古辨盗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①,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②。述古乃绐

曰③:“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

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④。引群囚立钟前,自

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

祭讫

,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

手入帷摸之。出乃验

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

之,遂承为盗。盖

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

【注释】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①陈述古:名襄,字述古,宋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直:即“枢密院直学

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持,这里是“做知县”的意思。建

州浦城:唐置州县名,今属福建省。②的(dí):究竟,到底。③绐(dài):骗。④后阁:指官署后院的侧

门。祠之:祭祀它(钟)。⑤同职:属下官员。

【思考与练习】

1.沈括是北宋_______家和_______家,他曾参与宋神宗时期的熙宁变法,其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誉

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其中“梦溪”两字源于他的自号_______。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之()②至()③讫()

④引()⑤讯()⑥盖()

3.翻译:

①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述古判定犯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犯人不敢摸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对“以帷围之”这一举动的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用密闭空间营造心理威慑B.使人看不到用墨涂钟的过程

C.黑暗中人们看不见钟身上的墨汁D.诱使盗贼不去摸钟)

27.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

之。猫善

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

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

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

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①。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

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

,去

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

猫也②?”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垣(yuán)塘(yōng):墙。②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

【文言知识】

诸。“诸”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用作形容词,解释为“众多”“各”,如“诸郡县苦秦吏”

中的“诸”解释为“各”的意思,“诸郡县”即“各郡县”;“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中的“诸”,解释为

“众”,“诸峰”即“众多的山峰”。②选文中“盍去诸”的“诸”,用作兼词,是“之乎”的合音,兼有代

词“之”和语气词“乎”的作用,句子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赶走它呢?”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有诸”即“有之乎”。用作兼词时还有一种是“之于”的合音,兼有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如:

“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③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之”,如“能事诸乎”,句中的

“诸”可译为“他”。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予()②善()③窃()

④已耳()⑤去()⑥夫()

2.翻译:

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非若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人之子想要赶走猫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人对其子所说的一番话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奈何姓万

汝有田舍翁①,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②。一岁,聘楚士训其

子③。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④。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

欣欣然,掷

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

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⑤,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

时,其

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⑥,令

子晨起治状⑦。久之不成。父趣

之。其子恚曰⑧:

“天下姓字夥矣⑨,奈何

..

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选自明·刘元卿《应谐录》)

【注释】

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田舍翁:本义是年老的庄稼汉。这里指地主。②累世不识“之”“乎”:

意思是数代都不识字。③楚士:楚地的读书人。④搦(nuò):握,持。管:笔。临朱:即描红。⑤馆谷:

塾师的酬金。⑥征召:邀请。姻友:姻亲,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⑦治状:写请帖。⑧恚(huì):愤

怒,怨恨。⑨夥(huǒ):众多。

【文言知识】

谢。“谢”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辞却,辞职。如选文中“请谢去”的“谢”解释为“辞退”

的意思。又如“卿为中书监,职典文辞,若情思不至,应谢所任”中的“谢”,解释为“辞职”。②推辞,

拒绝。如“婴谢不能”。③辞别。如“谢家来贵门”。④道歉,认错。如“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辄()②掷()③逾()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④令()⑤趣()⑥奈何()

2.翻译:

①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辞退老师这件事上,父亲所犯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选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对于塑造“其子”形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莫知其丑

南岐在蜀山之谷中,其水甘而

..

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

..

地之民无一人

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其人之颈也!焦而

不吾类②!”外方人曰:“尔

垒然凸出于颈者③,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

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

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瘿(yǐng):颈瘤病,即甲状腺肿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③垒然:隆起的样子。

【文言知识】

主谓倒装句。古代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

疑问句或感叹句中,会把谓语提到主语之前。例如选文中的“异哉,其人之颈也!”再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甘()②而()③故()

④其()⑤尔()⑥为()

2.翻译:

①异哉,其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和“凡饮之者皆病瘿”的“病”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义

固不杀人B.稍稍宾客

..

其父

C.一狼洞

其中D.驴不胜怒,蹄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4.当地人会患上瘿病且得不到治疗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选文开头“南岐在蜀山之谷中”这句话,说说当地人为何会“莫知其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①。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②,是

鱼之乐也。”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循

本③。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

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

①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濠梁:濠,河名;梁,桥。②儵(tiáo)鱼:鱼

的名称。③本:根源,源头。

【文化常识】

庄子。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

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

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等。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

胜。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是()②固()③全()

④循()⑤其()⑥之()

2.翻译: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的心境。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惠子和庄子分别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参考答案

1.多言何益

1.①(说)话;②鸣叫;③现在;④益处,好处

2.只是它鸣叫的时间恰当而已。

3.比喻;对比;要掌握恰当的时机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

4.D(D是儒家思想)

2.对牛弹琴

1.①像原来(的样子);②弹奏;③就;④扬起

2.不是牛不听,(只是)不适合它的听觉罢了。

3.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或:说话要看对象)

4.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3.反裘负刍

1.①背;②为胡,为什么;③怜惜;④它的

2.你不知道它(皮衣)的里子磨尽,皮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

3.因为爱惜皮毛,所以反穿着皮衣背柴火,以为这样能够保护皮毛

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C

4.墨子怒耕柱子

1.①驾驭;②千里马,泛指马;③原因;④值得来

2.①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②你准备赶着哪一个?

3.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4.可以回答认同,因为批评也是爱的表现。耕柱子认为自己也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因此

老师不该责备他。而墨子认为耕柱子做得还不够,应该更好,故责备他。墨子是出于对耕柱

子的爱,认为他是“骥”。批评他是认为他还可教育,不是不可救药的“朽木”。也可以回答

不认同,理由是采取和缓的态度来开展对学生的教育会更有效,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5.竭泽而渔

1.①捕鱼;②难道;③第二年;④烧

2.(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现在姑且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

不是长久之计。

3.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

4.C

6.鲁侯养鸟

1.①栖息;②它,指代海鸟;③把(它)作为;④眼花

2.①(鲁侯)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

②这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喂养鸟的办法养鸟。

3.九韶不是它所喜欢的声音,太牢不是它喜欢吃的食物

4.D

7.投笔从戒

1.①丢弃,扔掉;②谋划,主张;③宜,应;④效仿;⑤来;⑥获得

2.①怎么能长久地侍奉在笔、砚之间呢?

②小人物怎么懂得勇士的志向呢!

3.东汉;班固;班彪;班昭;三班

4.军队;胸怀大志

8.司马光勤学

1.①担心;②如,比得上;③居住;④已经;⑤停止;⑥有时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2.①(读书时)花费精力多的,收获(就)长远,他所精心背诵(的书籍),是一辈子(也)

不会忘记的。

②吟咏它的文字,(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就)多了。

3.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

4.A

9.闵子骞

1.①再;②很;③就;④对……说;⑤就;⑥沉默的样子

2.①父亲就回家,叫他后妈的儿子(过来),握住他的手臂,(感觉到后妈儿子的)衣服

十分厚实温暖。

②现在你欺骗我,(你快点)离开(这个家),不能留下!

3.衣甚单;孝顺长辈,爱护兄弟,顾全大局

4.黄香温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扇枕温衾

10.鳖渡桥

1.①得到;②它,指代鳖;③承担;④使(火)旺盛;⑤约定;⑥使……活

2.①鳖知道主人用计取它的性命。

②(你)再为(我)过一次桥,我要看看。

3.落入锅中,成为主人的美餐;勉力爬沙,仅能一渡

4.言而无信,装腔作势干坏事,用花言巧语掩盖险恶用心

11.邴原泣学

1.①伤感;②凡是;③亲属,家人;④同情怜悯的样子;⑤上学,读书;⑥如果

2.①小孩你为什么哭呢?

②一是羡慕他们不是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我)心中感到悲伤,所以哭泣。

3.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4.鳏;寡;独;孤

12.书马犬事

1.①写;②介词,在;③表承接,不译;④指代狗;⑤说什么;⑥相互

2.①让你们编修史书,一万册(也写)不完。

②逃逸的马匹在路上踩死了狗。

3.对欧阳修仅用六个字就说清楚了事情、用词准确精练表示佩服

4.写作要言简意赅,不可啰唆。

13.张薄嗜学

1.①完,完成;②烧;③此,这样;④抄录;⑤草稿;⑥毛笔

2.①冬天(张薄的)手(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泡几次。

②一会儿立即(就)完成了。

3.①动词;命名

②名词;名声

4.勤奋学习,认真刻苦。

1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①当时;②依然,依旧③完全;④急,仓促;⑤慢慢地;⑥不久

2.①(我)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我的)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②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3.戏;徐;从容镇定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15.论语三则

1.孟子;荀子

2.①断绝;②起身,起来;③通“汝”,你;④我;⑤是的,表示肯定的答语:⑥用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3.①君子在困窘中能固守节操,小人困窘了就会胡作非为。

②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的,只有舍弃自己的性命来实现仁

道的。

4.①君子固穷;②学习应一以贯之;③不可求生害仁,而应杀身成仁

16.牛首马肉

1.D

2.①喜欢;②它,代男子服饰;③拜见;④为什么;⑤然而,却;⑥经过

3.①(凡是)穿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

②您为什么不让宫内(的女子)不要(再)穿(男人服饰),那么宫外也就没有人敢穿了。

4.比喻;言行不一;要求他人和自己标准不一

5.国中女子穿男子服饰本来就是因为灵公喜好而加以模仿;禁令下达后因为宫中依然故

我,人们便认为灵公的喜好未变,禁令并不代表灵公的真正想法。等看到灵公禁止宫中女子

作男子打扮后,意味着灵公不再喜欢这样打扮的女子,她们就失去了模仿的必要。同时,灵

公的行为也充分证明了他的决心和禁令的严肃性。因此,晏子的方法很快收到了效果。

17.纪昌学射

1.战国;道;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

2.①善于,擅长;②向;③即使;④细小的东西;⑤其余的,其他的;⑥得到,引申为掌

3.①纪昌用耗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口,面朝南(远远地)看着它。

②(纪昌)于是用燕国出产的兽角加固的弓、北方出产的蓬竹做成的箭射那只虱子,(箭)

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4.“学不瞬”练习的是定力,这是学好射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定力,有再好的眼力与

技术也是枉然。

5.纪昌学不瞬用了两年,学视又用了三年。整个学习过程可谓漫长而艰难。飞卫“高蹈

拊膺”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他极度喜悦的情状,反映出学习射箭的不易,也反映出作为老师,

他是真心为学生的成功而激动。

18.曲高和寡

1.诗经;屈原;风骚

2.①回答;②跟唱;③唱;④这样;⑤更加;⑥少

3.①为什么读书人、百姓都不太称赞你呢?

②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让(我)能把话说完。

4.首先宋玉没有急于反驳,而是以“唯,然,有之”承认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表现出坦

然和沉着。其次,宋玉恳请楚襄王允许自己把话说完,恪守了君臣之间应有的礼仪。接下来

宋玉才开始辩解,但他并没有直接申辩,而是运用比喻说理,以四类音乐的曲、和情况作比

喻,得出曲高和寡的结论,从而表明自己由于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所作所为才不被芸芸众

生所理解。

19.苏秦刺股

1.①国别;国语

②A(B项是“凿壁偷光”;C项是“囊萤夜读”;D项是“闻鸡起舞”)

2.①破损;②穷尽;③离开;④陈列,排列;⑤拿起;⑥大腿

3.①(苏秦)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但他的观点仍未被采纳。

②(他)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4.B(句中的“秦”是苏秦自称,他认为错在自己)

20.物各有短长

1.君;汝;子

2.①出使;②这样;③短处和长处;④到达;⑤出名,著称;⑥船桨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3.①你不能自己渡过河去,还能做君王的说客吗?

②木匠用(它)来劈削木头,连斧子都不如。

4.比喻说理: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

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类比说理: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

5.物各有短长;看到不同人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扬长避短,给予他们最适合的位置;发

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21.雪夜访戴

1.笔记小说;文言志人

2.①居住;②睡醒;③明亮洁白的样子;④徘徊;⑤前往;⑥缘故,原因

3.(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口(却)没有进去就返回了。

4.(1)潇洒放达

(2)雪夜饮酒赏景;面对雪景吟诗漫步;乘兴连夜冒雪寻访朋友戴逵;到了戴逵门前,

因为已经尽兴,未见戴逵就掉头回家。

22.欧阳修“三上”作文

1.曾巩;卖油翁

2.①虽然;②喜好,兴趣爱好;③下属的官吏;④夹持;⑤专一;⑥就是

3.①(我)恐怕从未有片刻放下过书卷。

②因为只有这些时间格外可以用来(好好)构思啊。

4.善于利用时间;勤奋学习(热爱读书与创作)

5.选文写钱惟演是运用正面描写,通过他本人的语言来表现他勤奋读书、手不释卷的形

象。写宋公垂则是运用侧面描写,通过谢希深之口来表现他读书专一的形象。

23.刘备纳贤

1.三顾茅庐;出师表

2.①流露,显示;②拜某人为师,以师礼相待;③因此;④依附;⑤让……做;⑥以……

为奇,看重

3.①(刘备)小时候丧父,生活贫困,与母亲一起以贩卖草鞋为业。

②赵云于是就跟随刘备到平原国,为刘备掌管骑兵。

4.首先是他识人的眼光,“刘备见而奇之”,他一眼就能看出赵云的非同凡响。其次是他

结交贤能的诚意。对关、张两人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对赵云是“深加接纳”,令他们受

到感动,愿意为他效命。

5.这句话描写了关、张两人一心追随刘备的情状,既表现了前文所说的“恩若兄弟”,也

从侧面反映出刘备能让部下忠诚如斯的用人之能。

24.刮目相待

1.司马迁;司马光;司马相如;司马迁

2.①做,担任;②怎么比得上;③认为;④才;⑤等到;⑥怎么

3.①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

②只是(觉得你)应当浏览群书,知道些过去的事情罢了。

4.吕蒙厌学的情绪非常明显,如果直接用“卿言多务,孰若孤”来揭穿他军中多务属于

借口,就变成了孙权对他的斥责,就算一时屈服,心里还是不情愿的。所以孙权先用“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缓解吕蒙的畏难情绪,用安抚的语气告诉他读

书应采用的方式和目的。这样能更好地消除吕蒙的抵触心理。

5.“吴下阿蒙”的称谓反映出过往鲁肃对于吕蒙的学识是比较轻视的,而“大惊”“非复

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的言行,则反映出如今鲁肃对吕蒙的充分认可。这段文字从侧

面表现出读书让吕蒙在见识、谈吐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1.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①回答;②从前;③可以,能够被;④通达;⑤蒙蔽;⑥造成,导致

3.①(君王)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只相信一方就会昏庸糊涂。

②所以君主(如果)全面听取、广泛采纳(意见),显贵的大臣就不能阻塞(君王获取信

息的途径),那么下面的民情就能够被上层所了解。

4.明君;昏君;对比;尧清问下民;舜明四目,达四聪

5.提到了魏徽、共工、姒鲧、驩兜、赵高、朱异、虞世基等七位臣子。

魏徽是一类,这类臣子正直忠诚,劝谏君王兼听广纳;其余几人是另一类,这类臣子总

是试图蒙蔽君王,极力阻碍真实情况、各种意见的上达。

26.陈述古辨盗

1.政治;科学;梦溪丈人

2.①他们,代囚犯们;②最,极其;③完毕;④伸出;⑤审问;⑥因为

3.①有人丢失了一些财物,(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究竟谁是小偷。

②(陈述古)就暗中派人用墨汁涂抹钟身。

4.(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恐钟有声

5.A(营造心理威慑靠的是陈述古的话和“祷钟甚肃”的做法。用布围起来恰恰是让盗贼

以为自己是否摸钟无人知晓,是让其放松警惕,从而自己暴露的手法)

27.赵人养猫

1.①给予;②擅长,善于;③偷;④罢了;⑤距离;⑥这只

2.①有个赵国人担忧鼠害,(就)向中山国的人讨只猫。

②这不是你能懂得的(道理)。

3.家里已经没有老鼠了;猫把家里的鸡都吃光了

4.看问题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或: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轻重。

28.奈何姓万

1.①立即,就;②抛,扔掉;③经过,过了;④让;⑤督促,催促;⑥为什么,怎么

2.①有一年,(他)请了个楚地的读书人来教导他的儿子(读书识字)。

②他父亲高兴地听从了他的话,准备了一笔钱辞退打发走了那个楚地的读书人。

3.他轻信了儿子的话,并没有考查一下儿子是否真的学会了写字

4.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通过“欣欣然”的神态,立刻“掷笔”的动作,重复两次

的“儿得矣”的宣告,以及让父亲马上辞退老师的建议,形象刻画了其子自认为已掌握写字

诀窍的得意、轻狂。

5.学习或做事都应该脚踏实地,下苦功夫,不可以自作聪明,一知半解。

29.莫知其丑

1.①甜;②然而,却;③所以,因此;④那;⑤你们;⑥是

2.①那人的脖子真奇怪啊!那么细,不像我们啊!

②(你们)不找好药来除去你们的病症,反而认为是我脖子太细吗?

3.A(“义”是名词作状语,其余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当地的水质有问题,而且当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了病。

5.他们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身边的人全都得了大脖子病,导致在他们的认知

中,粗脖子才是常态,而外来人正常健康的脖子反而是病态的。

30.知鱼之乐

1.①这;②本来;③完全确定;④顺着,沿着;⑤它的;⑥它,指鱼的快乐

2.①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

②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样的话的时候,(就是)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才来

问我的。

3.自由愉悦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4.惠子:认真求实,有些死板。庄子:机智幽默,富有想像力。

5.答题示例: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

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但是从辩论本身看,又是庄子胜利了。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2:0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66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烽火连三月
下一篇:烟花那么凉
标签:物各有短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