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宫殿
一、夏商遗宫
夏商的宫殿已初具宫殿的模型,土木成为建筑主原料
1、夏宫遗迹
·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
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折
进一角。在整个庭院范围用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0.8米的平
整台面,可见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建筑上已
大量应用夯土技术。庭院北部正中为一座略高起的长方形台基,东西
长30.4米,南北宽11.4米,四周有檐柱洞,可复原为面阔八间、进深
三间的大型殿堂建筑。殿顶应是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
2、殷墟残宫
商朝的建筑艺术更为成熟,建筑群组织更加严密、系统,建筑类
型更加多样化
·殷墟宫殿区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
之一。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三组,宏伟壮观。
其中宗庙区规模宏大,布局严饬,规划有序,是殷墟都城全盘规划、
布局结构的中心,体现了中国商代都城建设的水平,其都邑建设格局、
规划原则承前启后,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八百年大周,八百年周宫
1、西周定礼制
西周时君权已凌驾于族权、神权之上,宫殿位于王城中央最重要
的位置,将太庙和社稷挟于左右,中国宫殿的总体格局已大体初定。
据《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城中九经九纬,经
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岐山宫殿
岐山宫殿甲组遗址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469平方米,是一座高台建
筑。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场、照壁、门
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间的
室(又称寝)。中廊左右各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门。三列房屋
的东、西各有南北的分间厢房,其南端突出塾外,在堂的前后,东西厢
和室的向内一面有只廊可以走通,整体平面呈日字形。
岐山宫殿是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已有相当成熟的布局
水平。堂是构图主体,最大,进深达6米,堂前院落也最大,其他房屋进
深一般只达到它的一半或稍多,院落也小,室内和院落一般都有合宜
的平面关系和比例。室内外空间通过只廊作为过渡联系起来。各空间
和体量有较成熟的大小、虚实、开敞与封闭及方位的对比关系。这种
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具有统率全局
的作用,使全体具有明显的有机整体性,体现一种庄重严谨的性格。院
落又给人以安定平和的感受;这种把不大的木结构建筑单体组合成大
小不同的群体的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群体构图方式,得到
长久的继承。
2、东周势衰微
春秋时,各国兴建了大量城市和宫室。宫室都属台榭式建筑,以阶
梯形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藉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的
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以满足统治者的侈欲和防卫
要求。此后的战国时出现了更多的城邑、宫室。战国都城一般都有大
小二城,大城又称郭,是居民区,其内为封闭的闾里和集中的市;小城
是宫城,建有大量的台榭。此时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晚期开始出
现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
三、秦汉气象
从秦朝开始,“宫”成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宫殿则成为
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宫殿建筑的规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加
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
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
品。
1、大秦霸气
·咸阳宫“一号宫殿”
"一号宫殿"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出地面约6米,它利
用土塬为基加高夯筑成台,形成二元式的阙形宫殿建筑。它台顶建楼
两层,其下各层建围廊和敞厅,使全台外观如同三层,非常壮观。上
层正中为主体建筑,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过厅、浴室等。下层有
回廊,廊下以砖漫地,檐下有卵石散水。
·阿房宫
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2、汉家宫阙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
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
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
体系已大致形成。
此时的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庑殿
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直,屋顶正脊中央常饰有凤凰。由以上
这些,便形成了汉代建筑古朴简洁,但又不乏朝气的形像。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建于长安城西南角,为
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是在秦章台基础上兴建而成的。其周回二
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
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另外还
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
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猗兰、无缘等殿
阁32。其殿台基础是用龙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于长安城。
·长乐宫
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
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遗址平面呈矩形,东西宽2900
米,南北长2400米,约占长安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据记载,此宫
四面各开宫门一座,仅东门和西门有阙。宫中有前殿,为朝廷所
在。西为后宫。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
乐宫改为太后住所。
·建章宫
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
户”之称。从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
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
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
有多重门、阙,正门曰阊阖,也叫璧门,高二十五丈,是城关式建筑。
后为玉堂,建台上。屋顶上有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枢,可
随风转动。在璧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别凤阙,其右有
井干楼。进圆阙门内二百步,最后到达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气魄
十分雄伟。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璧门之西有神明,
台高五十丈,为祭金人处,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承接雨露。
四、盛世隋唐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
也有巨大发展。隋唐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
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
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
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
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隋唐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屋顶曲线舒展
开朗,出檐深远,线条流畅活泼的鸱吻和叠瓦脊形成了隋唐建筑最具
魅力的冠冕,而木构部分的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
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整体风格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
快
1、隋世双都
·西都大兴城
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了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
观。大兴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
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外郭城面积
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
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在此之前,从秦汉一直到南北朝,都城
之中的城市格局,没有章法,没有布局,皇宫、官署、民居,交
错相处,十分杂乱。至大兴城之后,都城的均衡对称格局开始形
成,街道整齐划一,南北交错,东西对称,大街小巷,井井有条。
皇宫、皇城、民居三个部分相对分开,界线分明,既安全,又实
用。
·东都洛阳城
东都洛阳,是隋后期的首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
对伊阙,北据邙山,时称为东都、神都。
其东南通江都、太湖、浙江,东北通山东、涿郡,西通关中长安,
背山临水,四通八达。
2、盛唐画卷
·大明宫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
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
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
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
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
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
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
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
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
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
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
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
机关——“北衙”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
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
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
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
轴线分布。
五、多元融合——辽宋夏金
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绚烂而富
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
楼、阁。建筑结构的变化,则突出表现为斗拱的承重作用大大减
弱,且拱高与柱高之比越来越小。原来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昂,
有些已被斜袱代替,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此时期建筑构件、建
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
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
辽为契丹所建,保存了唐的雄健爽朗,刚古劲挺之风格。此
时首先出现斜袱,木结构内部空间及朔造形式及精炼,为创造力
的高度发挥。此外宋代建筑屋顶坡度加大,大胆使用减柱法,房
屋组合十分丰富。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
进步,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覆斗井等。
此时期出现了乌头门,房屋的门窗有板门,落地长窗,格子
门,格门栏槛钩窗等。柱础多为覆盆式,较矮平,花样较多。栏
杆的较明清式样纤细,残留有木栏杆的形象。砖的产量进一步增
加,从的结构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砖结构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但
城墙还多为夯土制,仅有少数城门处包砖处理,砖券拱门还未出
现,仍为梯形木桩支撑。宋代建筑可认为是柔和化的唐代建筑,
体制较小,趋于秀丽俊挺,柔美典雅,影响了元、明、清的发展,
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文昌商盛,汇于两宋
·东京汴梁
东京汴梁地处黄淮之间,控引汴河、惠民河、广济河和金水河,
具有便于漕运的优越条件,被宋朝定为首都,遂成为全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宋的东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后周东京开封府
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共有外城、内城及皇城三
重。外城又称“新城”或“罗城”,为周显德三年(956)所筑,城
周长四十八里多。宋真宗赵恒、宋神宗赵顼重修,宋徽宗政和六
年(1116)更展筑城垣南部,周围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呈菱形,南
北长而东西略窄。外城辟十二门,又以汴渠、惠民、金水、广济
四河贯串全城,另设九个水门。外有城壕名护龙河,阔十余丈。濠
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外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
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荫。
·南都临安
临安城南倚凤凰山,西临西湖,北部、东部为平原,城市呈南北狭长
的不规则长方形。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改称临安。此后便扩建原
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
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宫殿独占
南部凤凰山,整座城市街区在北,形成了“南宫北市”的格局,而自
宫殿北门向北延伸的御街贯穿全城,成为全城繁华区域。御街南段为
衙署区,中段为中心综合商业区,同时还有若干行业市街及文娱活动
集中的“瓦子”,官府商业区则在御街南段东侧。遍布全城的商业、
手工业在城中占有较大比重。居住区在城市中部,许多达官贵戚的府
邸就设在御街旁商业街市的背后,官营手工业区及仓库区在城市北
部。以国子监、太学、武学组成的文化区在靠近西湖西北角的钱塘门
内。临安不仅将城市与优美的风景区相结合,而且还有许多园林点缀
其间。
2、金中都,燕京城
中都燕京宫城在皇城后部,位当中都中心,正门(应天门)是
凹字形平面宫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过大安门为大安殿、仁
政殿两组殿庭,其间隔以横向过院,由此横院向东向西可能有横
街通向宫城的东、西门。
金朝宫殿仍按前朝后寝规制布局,大安殿是前朝主殿,仁政
殿则是后寝主殿。两殿可能都是工字形平面,由两殿的前殿通过
中廊连接后殿,后殿可能是楼阁。在大安殿东、西和仁政殿之东
还有其他宫院,仁政殿西为蓬莱阁等楼台池沼。
宫前广场平面呈丁字形,自皇城正门(宣阳门)起,向北过鸭
子桥分为3条大道,中为御道,两旁隔水沟和岸柳为左右道。大道
东西为长廊。长廊南起鸭子桥北的文宫、武两楼,向北伸延,
东西各立3门通衙署和太庙,至应天门前向东、西转折过宫城的
左、右掖门止。文、武楼和桥提示了广场的起点,纵向广场有很
强的指向性,低平的长廊是高大宫阙的陪衬,广场北端转为横向
也加强了宫阙的气势。
六、纷乱归一,元
元代宫室建筑也承袭了唐宋以来的传统,而部份地方建筑则
继承金代,在结构上做新的尝试,使用大内额构架,大胆运用减
柱、移柱法和圆木、弯料,富含任意自由奔放的性格。但由于木
料本身的性质所限,加之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减柱、移柱往往
是失败的,后来不得不用额外的柱加固。
元代继宋金建筑的布局形式,有前三殿和后三宫,其处理的
手法是采用工字型制。元朝以后的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
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为精密研究,风格秀丽且绚烂。
1、元大都
元大都位于金中都旧城东北。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动工,历
时二十余年,完成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
形成新一代帝都。其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
积约50平方公里,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
经考古发掘证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其他
主要街道宽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宽
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由于
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得格外壮观。
七、皇权鼎盛,明清
在建筑方面,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
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
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
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
建筑形式精炼化,故不如唐宋的浪漫柔和,反而建立严肃,拘谨
而硬朗的基调,符号性增强。明代的官式建筑已高度标准化,定
型化,而清代则进一步制度化。
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
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
1、紫禁城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
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
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心殿。
紫禁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
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m的
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
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
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
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
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
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
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
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
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
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清宫,重华宫等等,前
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
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
上的权威。
八、藏宫传奇,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
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是吐蕃王朝
的政治中心。
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
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
布达拉宫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
心,它内部主要由达赖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
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达赖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
其中既包括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
会客等场所。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1: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66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