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书名号之间

更新时间:2022-12-07 01:16:56 阅读: 评论:0

云冠教育到底好不好-utili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瑰宝的意思)

9}YuYANwENxuE I・—0●-I

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问不要使用顿号

⑩贵州省福泉中学邓木辉(特级教师)

最新《标点符号用法》明确规定:“标有引号的并列

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问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

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标点符号用法》是国家的规范标准,具有法定权

威性,一切书面语运用应严格遵守,刊物及教科书等尤

应模范遵守。然而,尽管最新《标点符号用法》已颁布施

行两年多,或许是宣传不够,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

目前,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纸质媒体(甚至法规文件),

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的顿号使用仍然非

常混乱,有的用,有的不用。这不仅有碍观瞻,而且有损

祖国语言的纯洁与规范。有感于此,笔者撰写此文,呼

吁: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理由

如下:

、发展趋势:“不用”顿号是方向

从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顿号使用的

趋势来看,不少刊物及教材有一个从“用”到“不用”的

发展趋势。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

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以前刊发的是复印转载稿件,

保留了稿件在首发刊物的排版隋况,标有引号或书名

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有的用了顿号,有的不用顿号,而

改名为《中学语文教与学》后,转载文章重新排版,坚持

了统一的体例,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一

律不用顿号。即便首发刊物用了顿号,转载重新排版时

也会将顿号删去。比如《语文学习》刊载韩雪屏《追求语

文课程知识体系内部的联贯》一文中的一个句子:“‘言

语活动’、‘言语作品’、‘言语现象’、‘言语规律’、‘言语

教育’等术语已成为他们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学实

践改革的共同范畴了”,_2I原载稿在标有引号的并列成

分之间使用了顿号,而《中学语文教与学12009年第9

期转载时已删去了顿号。

先看刊物:

十年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

的并列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使用顿号的。如:

1孑L子的“创立私学”、“有教无类”。(陈军《我们的

眼光瞄准什么》)

2.《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报》、《语

文周报》等单位派人到会祝贺,并报道大会盛况。(一石

《泰山脚下的盛会》)…

而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

并列成分之间早已不使用顿号。

2009年前的《语文月刊》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

并列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使用顿号的,而2010年后的

《语文月刊》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基本

上不使用顿号(偶有违反是校对之误)。如:

3.“宿愿”“夙愿”与“素愿”(目录)

4.语文课中的《论语》《孟子》《离骚》《史记》等先秦

经典……(郑时龄《我的语文观》)[

此外,十年前的《中学语文》《语文世界》《语文建

设》《语文教学通讯》等,基本上都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

的并列成分之间使用顿号,而现在都不用了。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语文学习》长时间严格坚持在标有引号或

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使用顿号,而从2014年第3期

起,已经严格执行最新规范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不再

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使用顿号。

再看教材:

人教版小开本教材,所有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

列成分之间都用了顿号。如:

5.生活方式改变了,坐具产生了,“椅子”、“凳子”

等字眼也就产生了。(吕叔湘《语言的演变》)[6][P87)

6.古代只有“几”、“案”,都是很矮的。[6](P.87)

7.【洪亮吉】清代经学家、文学家……著有《春秋左氏

传》、《湖北江全传》等。(马南部《杂文四则》注释)[,] 孵

而人教社的大开本教材,无论是经全国中小学教

_。。。。。。。。。。一 2015年第7期(总第305期)l 35 I

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各册高中《语文》教

材,还是之前的教材,以及现在的新课标教材,标有引

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都不使用顿号(偶有违反,

是校对之误而非体例混乱)。

可见,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是否用

顿号,就以上列举分析的刊物及教材看,过去全都要

“用”,现在全都“不用” 从“用”到“不用”的发展趋势表

明,方向是“不用”。

二、标号功能:有的标号也表停顿

从标号的功能看,有的标号也有点断停顿的作

用。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一般认为:点号的作

用在于点断停顿(也表示语言层级),标号的作用在

于标示、标明。《语文学习》等过去在标有引号或书名

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严格使用顿号,大概认为引号、书

名号等标号不表停顿,需用顿号表停顿。但事实上,

不少标号也有点断停顿的作用,如省略号、破折号、

连接号等。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省略号无论是在句中

还是在句末,无论是表列举未完还是表说话断断续

续不连贯,都要停顿;破折号无论是在句中还是在句

末,无论是表注释说明还是表语意转折、语意跳跃,

都要停顿,更不要说表声音延长;不少连接号也要停

顿,如“团结——批评——团结”。

既然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等有点断停顿作

用,那么,引号或书名号也应该有这种作用,标有引

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事实上

它们的确有这种作用,因为引号、书名号标示、标明

的语言片段具有相对独立性,连用的引号或书名号

标示、标明的是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片段,而

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朗读,都要在相对独立的语言

片段之后有所停顿,情形正如我们读一句诗或一个

句子,总会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词或短语后有所停

顿,哪怕其问没有点号。再说,连用的引号或书名号

标示、标明的是语言片段最小的并列层级,之问不用

顿号也不会使语言层次不清。因此,《语文学习》等过

去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使用顿号表

停顿没有必要,而《中学语文教学》等在标有引号或

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丝毫不影响表达的

清晰精准。

I36 J 2015年第7期(总第305期)

三、表达效果:不用顿号更精准

从不用顿号的表达效果看,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

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有一定的淡化、模糊作用,可

避免一些纠缠不清的难以精准解说的问题。比如:

“古代只有‘几’、‘案”’与“古代只有‘几 案”’,“《青

菜》、《长城》、《乡土情结》”与“《青菜》《长城》《乡土情

结》”,停顿处理有无区别?是否意味着前者加顿号比

后者不加顿号停顿时间要长?多久算长多久算短?如

何精准量化恰当体现?这些,恐怕无法清楚说明,全

凭个人灵活处理。再如:《中国语文》中有这样一个用

例:“在诸家切韵音系的学说里,‘覃’、‘谈’、‘寒’、

‘桓’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等韵;至于两两之

间的关系则大异,‘覃 谈’为咸摄的一等重韵,‘寒’

‘桓’是山摄的一等开合韵,从这一点来说,‘覃“谈’

和‘寒 桓’是不具备平行性的两组韵。”l8I‘“覃’、

‘谈’、‘寒’、‘桓”’之间加顿号而“‘覃“谈’和‘寒’

‘桓” 之间不加顿号,理由何在?恐怕难以言说。再

说,这也许是《中国语文》为尊重作者表达所作的处

理,而过去的《语文学习》等是不会这样处理的,会毫

无例外地在所有连用引号之间加顿号,以避免有“标

准7昆乱、体例不一”之嫌;而统统加顿号,似乎又有违

作者表达意图。真是两难!可见,标有引号或书名号

的并列成分之间统统使用顿号,看似精准,实则呆

板,未必符合作者原意,也不符合语用实际,而如果

有的用有的不用,又显得标准混乱、体例不一;而标

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淡化用

与不用的区别,看似模糊,实则精准,可避免一些纠

缠不清的难以精准解说的问题,符合语用实际。

四、写作校对:不用顿号更方便

从写作校对的角度看,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

成分之间不用顿号相对简洁方便。比如《语文教学之

友》中有这样一个用例:“在段落之间,安排一些句式比

较接近的句子或者安排‘不仅……而且…… ……尚

且……何况……“……,可是……“然而……’等复句

形式……段尾安排总结性的词语,如‘由此可见’、‘显

而易见’、‘综上所述’、‘因此’、‘所以’等。”[91当然,这

里主要看是否必要: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

跟学生一起“论美”

⑧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初级中学 周美凤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是《论美》,

作者是大哲学家培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一经典文

本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似乎总没有其他文本那么高,

可能是因为其中的应试因子不够多。但在笔者看来,此

文却大有与学生一起详细咀嚼的必要,这不仅是因为

培根的大名,也不仅是因为培根作为唯物主义和现代

实验科学的始祖而名传于世,因为就凭“论美”二字,初

中学生也应当充分吸取其中的营养与智慧。虽然从实

际的角度来看,笔者这样的普通教师在论美时未必能

够有太多的见地,但只要能够与学生一起论美,在倾听

学生观点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识(既包括对美的认

识,也包括对如何论美的认识,还包括如何与学生一起

9}YuwENJIAOxuE i_-'_■r I

论美的认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且听学生如何理解《论美》

在与学生论美之前,当然先要与学生一起阅读文

本。无论是从笔者自身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读后

感来看,培根此文在论美的时候,与“我们”原先对美的

认识与描述都几乎存在着一种“范式”的不同。这里将

“我们”二字加上引号,实指接受过中华文化与传统认

知熏陶的中国学生,而不同的“范式”在论述同一个

“美”的对象时,所用语言与素材有着明显的不同。

教学之时,学生常常觉得奇怪,为什么培根将“美

德”与“宝石”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认识

间使用顿号不必要,不该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

成分之间如果使用标示语言层级和停顿时间长的其他

点号如逗号、分号,十分必要,必须要用。另外,标有引

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使用顿号,无论是作者

写稿还是编者审稿、校稿,都十分方便省事,因为此时

的顿号稍不注意就会弄丢、弄错。不影响表达而简洁方

便,避免失误,何乐而不为?

此外,有人认为,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

之间不使用顿号,可保证卷面美观,避免“满纸黑瓜

子”的视觉缺憾。我认为这一理由也成立,限于篇幅,

不再展开。

既然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使用顿

号有诸多好处,而使用顿号不仅无助于精确化表达与

理解,而且有诸多害处(影响美观、增添麻烦、导致失

误),那为什么要在并列引号及书名号之间使用顿号

呢?既然最新《标点符号用法》已明确规定“标有引号的

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

顿号”,那为什么我们要在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

分之间使用顿号呢?因此,笔者呼吁:标有引号或书名

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使用顿号!

注释:

[1]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标点符号用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

[2]韩雪屏.追求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内部的联贯EJ].语文

学习,2009,(5).

[3]陈军.我们的眼光瞄准什么[J].中学语文教学,1995,

(1O).

[4]一石.奈山脚下的盛会EJ].中学语文教学,1995,

(10).

[5]郑时龄.我的语文观EJ].语文月刊,2010,(10).

[6]吕叔湘.语言的演变[A].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七册)

[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7]马南邮.杂文四 ̄IJ[A 3.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E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8]鲁国尧.“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下)[J].中国语文,

2003,(2).

[9]向志国.让汉语文语言“明亮”起来[J].语文教学之

友,2005,(3).

●。。。。。‘‘’。。。一 2015年第7期(总第305期))37)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1:1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64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oxen
下一篇:诗歌体裁
标签:书名号之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