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岁寒三友的诗句

更新时间:2022-12-07 00:15:39 阅读: 评论:0

2017年黔西南州中考数学试卷-youbelongwithme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无论如何英语)

“岁寒三友”的由来

其实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

精神。三位朋友以松为首。因为它从南到北分布最广,大片

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震撼人心的听觉

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巅上凌空独立,形成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视觉奇观。

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

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

今湖北黄冈。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

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

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

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

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

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

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

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

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

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

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

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

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

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

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

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

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

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

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

与竹子)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

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

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

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

竹院的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

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

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

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

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箫琴笛,

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

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早熟禾科

(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的

通称。植物学文献中记载有75属以上,1,000多种,但其中

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

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

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青篱竹属

(Arundinaria)的少数几个种原产于美国南部,在该处沿河

岸生长或生长于沼泽地区,形成浓密的竹丛。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周天侯的《颂

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

便是它的写照。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

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

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

士的偏好。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

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

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

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

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

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

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同时也象征着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0:1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6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干杯英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