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06 23:41:29 阅读: 评论:0

点线式秒杀中考压轴题-斗偏旁


2022年12月6日发(作者:曲高和寡的意思)

“草摇叶响知鹿过”——锤炼“见微知著”的预判力

展开全文

“草摇叶响知鹿

过”——锤炼“见微知著”的预判力

恒生资管集团副总裁何伏

见微知著,作为中华民族面对风险的重要精神财富和应对能

力,屡见于前贤典籍:

《鬼谷子·反应》中提到“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

物、辨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韩非子·说林上》认为,“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东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说,“故圣人见微知著,

睹始知终”。

先贤们如此反复强调见微知著,是基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

经验,见微知著是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价值选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

神;是中华民族面对各种挑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

成的生存智慧。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和坎坷,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

总结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的历史经验。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作为中华

文化源头之一的《周易》,其作者就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君

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不仅要自强不息,而且

要如临危境,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才能避免危机。

《周易》的卦爻辞处处都提醒人们在身处顺境时要见微知

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身处逆境时要谨慎戒惧、守

正自强,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困境,化险为夷。

孔子云“忧道不忧贫”,清晰地指出,真正的忧患是如何坚守

心中的道德准则,是如何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仅仅

是自己的物质状况;

范仲淹倡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始终是以天下为己任;

《左传》中充满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同样

是从国之大局展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时刻充满着忧患意识,这不是消极悲

观,更不是灰心丧气,而是要时刻洞悉国家和世界大事,始

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

忧患在先,才会见微知著,才能准备在心,也才能成竹在心。

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敏锐,保持时不我待的紧

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保持高度警惕,充分估计困难和

风险,毫不自满、毫不松懈,做到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微探究就是能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在

“仔细揣摩熟透”后得到以简驭繁的结论。

见微知著,即通过细节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向,并作出有利

于自己的选择。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的,

都是有联系的,蝴蝶效应处处都存在。

见微知著,是从事情的苗头,就能清晰预判其实质,了解其

发展趋势,从而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以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工作起来才能纵横捭阖,张弛有度,举重若轻,也才

能防患于未然,化解矛盾于无形。

见微知著,不是未卜先知,更不是碰运气,它需要高度的智

慧与洞察力。

见微知著是一种能力,要求能够通过细微的变化分析研判事

物发展的趋势性、规律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做到见微知著,就要对工作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就要对所

处的环境有准确的判断,就要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全面的把

握。

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出准确预判,未雨绸缪,制定相应

预案,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很多时候,从这些微不足道的细

节,可以折射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识人、识事,固然应从大处着眼,但切不可忽视细节。正可

谓:细枝末节,时见闪光之点;点滴毫末,总有端倪可现。

比如在明末的时候,明将洪承畴被皇太极所俘,皇太极想收

其进麾下,但是洪承畴誓死不降。皇太极每日派10多个美

女陪伴,也没效果。

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大学土、吏部尚书范文程

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

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

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

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

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

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

身耶?”

皇太极接受范文程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最

后终于使洪承畴为自己所用。

其间最为神奇的就是范文程对于洪承畴的观察。当他发现洪

承畴一次次掸掉衣服上的尘土时,就对洪承畴不会求死作出

了判断。这个判断让后人称奇,因为事情的发展已经验证了

判断的正确性。

鬼谷子说:“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

先定为之法则。”

意思是无论是动作、言说还是沉默以及为探测实情而表现出

来的喜怒哀乐,都要事先设计,确定基本法则。

苏洵的《辨奸论》指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只有理性和冷静才能真正见微知著。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喧

嚣、急躁和冒进,是无法做到见微知著的,只有冷静和理性

地对待各种问题和矛盾,才可能产生精准的判断和有效的行

动。

韩非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著名的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重大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和1000处事故隐患。

深刻揭示了所有事故都经历一个从隐患苗头到征兆变化的

规律。必须心存忧患,把各项工作想在先、谋在前、抓在细,

才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确保万无一失。

说到肿瘤,我们都很害怕,其中,预防和提早发现是最重要

的步骤。

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多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不要熬夜、大吃大喝,更应避免过多摄入烟酒。

很多癌症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

晚期了,因此要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千里长堤,溃于蚁

穴。

因此,战胜肿瘤一定要从小事抓起,做好预防工作。

谋事如下棋,“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棋,低者只能

看两三步”。

如果只满足于做好当前,还远远不够。要历史地、动态地、

辩证地看问题,把当前的工作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考量,放到

动态的环境中衡量,放到与其他工作相互作用中掂量。

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风险面前不惊慌,

在挑战面前不畏惧,战胜一个个困难,赢得一次次挑战。

鬼谷子说:“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

物,别雄雌”。

意思是我们需要心平气和、摒弃个人情绪去听取别人的言

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去辨别事物性质。

心境静穆,是人之性情的一种状态,是思考问题的前提,没

有恬静的心态,是不可能认识问题并将问题思考清楚的。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非宁静无以致远”,即不能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抱负,这就更突显“静”的重要性了。

牛顿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被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住头,仔细

思索后以小见大,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独自洗澡时观察

到盆中溢出的水,经过思考研究后得出了浮力定律。

而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小孩子在肯德基、麦当劳、星

巴克里学习,在客流量大、吵吵闹闹的环境中肯定无法高效

思考问题。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孩子集中

注意力,提高思维能力。

相反,如果我们总是被外界的各种诱惑弄得魂不守舍,被各

方面的利益牵扯得心神不宁,这样对事物怎么可能有准确的

思考和判断呢?又怎么能分得清是非曲直呢?

因此,保持客观冷静,是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重要前提

条件。所谓“静观风云”,也正寄于此理。我们遇到任何问题,

都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情、平和的心态和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思

考和对待。

比如在活动表彰名单中没有自己时,平心静气地想想自身条

件,客观地与他人比长短,可能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公平。

诸如此类,恕不枚举,归结起来,就是只要保持平静的心态、

冷静的情绪,就能举重若轻地处理好各种问题。

面对纷扰的世事,保持一份淡然,持有一份笃信,能泰山崩

于前而面不改色,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活出境界。每

个人都需要这种淡然的心态,看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

宠辱不惊,走过人生的峰与谷。

能明察秋毫的人往往目光敏锐,善于从细节处分析全局,通

过表象探究到事物本质。

莎士比亚说过,人生就像窗外的天气,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雷

雨、风暴,要想在处处危机四伏的人生海洋中乘风破浪,航

行到胜利光明的彼岸,就必须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险突然

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一败涂地。

日常生活中,培育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居安思危的前瞻性、

明察秋毫的预见性和防患未然的主动性至关重要。

见微知著,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既需要深刻认识,

也需要全面把握;既需要立足当前,又需要着眼长远,处理

好事、时、势的关系。

唯有锤炼“见微知著”的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

于斗争,才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才能在胜利诱

惑面前始终清醒,在急难险重面前勇于冲锋,在风险挑战面

前从容不迫,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所以,要始终涵

养忧患意识,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能在安稳的环境中消

磨“战斗力”。

2019年12月30日于香港维多利亚港

本文发布于:2022-12-06 23:4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5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无影无踪造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