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triumphal

更新时间:2022-12-06 22:57:27 阅读: 评论:0

初三逆袭成功率多少-followed


2022年12月6日发(作者:金水宝胶囊的功效)

一.名词解释:

1.建筑型制: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某一类型建筑物在平面、空间布

局、材料、结构方式及造型艺术处理上的英武格局。建筑型制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有定型

性和稳定性。

2.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早期的国王陵墓,其形式源于对当时国王长方形平台式

住宅的模仿。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地上部分是用砖或石砌成的长方形台状,内有厅堂,

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通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3.牌楼门(Pylon):埃及庙宇的大门,是一堵厚重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

置厚重的石板楣梁,刻有双翼的太阳,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可通置门楣。

门的两侧紧贴墙向处插长予及旗杆等装饰物,墙面阴刻象形文字及图画。

4.方尖碑(Obelisk):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

面呈正方形,上大下小,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

花岗石制成,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5.柱式(Order):长时期希腊建筑艺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石头的梁柱结构的柱子、额枋

和檐部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世纪,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做法,

即各部分之间以及柱距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模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套做法被后来

的罗马人称为柱式。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特点,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经维尼奥

拉的总结而程式化。

6.希波丹姆模式: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

几何和数的和谐,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并进行适当功能

分区的结构模式,以取得秩序和美,并最早在理论上予以阐述,而称为希波丹姆模式。

希波丹姆也被后人誉为“城市规划之父”。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

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较

小。典型城市是希波丹姆设计的米利都城。这种模式对后世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7.希腊叠柱式:希腊化时期的市场或广场上出现了许多两层高的敞廊,下层用比较粗

壮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爱奥尼克柱式,上层的柱子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

上下层的柱式都具备完整的柱子、额枋和檐部三部分。这种做法称为希腊柱式,受其影

响产生了罗马叠柱式。

8.肋架拱:最早出现于4世纪的罗马,在券拱结构中一系列发券之间架设石板,区分

拱顶的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自重,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承重墙,

同时可以节省模板。这种技术后来在中世纪得以大量运用。

9.券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与券拱结构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用柱式装饰券拱

的做法。即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

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

部都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突出于墙面约3/4柱径。这种结构图称券柱式。

10.连续券:罗马建筑中柱式与拱券相结合,柱子起承重作用,券代替柱子上面的梁,

券脚直接落在柱子上,或在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多重复连续使用,产生轻巧、活泼的构

图,称为连续券。

11.罗马叠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的同多层建筑的矛盾,在希腊的基础上,底

层塔斯干柱式或罗马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有四层则

用科林斯壁柱。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

乎全部是券柱式的叠柱式。

12.巨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同多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有些建筑采用尺度巨大

的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称为巨柱式。这种做法对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影响很

大。

13.凯旋门(TriumphalArch):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为炫耀对处战争的胜利而建。

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

14.巴西利卡(Basilica):古罗马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

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

中间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面常有夹层。其形制

对中世纪基督教堂与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典型实例如图拉真巴西利卡和君士坦丁巴

西利卡。

15.《建筑十书》:罗马帝国初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

总结当时的建筑经验,在公元前1世纪末写成一本著作。内容包括希腊、伊特里亚和罗

马早期建筑创作的经验,从一般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到城市选址、选择建筑地段、各种

建筑物的设计原理、建筑风格、柱式以及建筑施工和机械等。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

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并且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一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16.希腊十字式:集中式教堂形制的典型平面形式,在拜占廷建筑中成熟,主要在拜占

廷教堂和东欧东正教堂建筑中应用。依靠拱技术开成的中央穹顶和四边的筒形拱成等臂

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架。其内部空间的中心在中央穹顶下。

17.抹角拱(Squinch):也称内角拱。为解决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的问题,用横放的喇

叭形拱在四角把方形变成8边形,再在上面砌穹顶。其最早实例出现在印度、波斯等地。

缺点是不能覆盖较大蹁的穹顶。

18.帆拱(Pindintive/Pendentive):拜占廷建筑为解决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

筑形式问题,采用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

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即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在切口之上在砌穹顶或加鼓

座。而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又称为三角拱。

19.集束柱(Clustered:Pier):亦称集柱墩,或簇柱墩。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中,

支撑中厅和侧廊拱顶骨架券的柱子集合在一起,断面为方、圆及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叠。

这种柱子称为集束柱。

20.飞扶壁(FlyingButtress):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大创造。利用在中厅每间十

字拱四角起脚处向外伸出的半券形构件(称为飞券),将墙体所受到的拱顶侧推力传递

到离墙体一定距离的墩柱上,使中厅的墙体所承受的荷载大大减少。这种飞券和与之相

连的墩柱称为飞扶壁。

21.拉丁十字式:中世纪基督教堂典型平面形制。在长方形巴西利卡平面的基础上,入

口在西向的短边,信徒在中厅和侧廊,东端是半圆形的圣坛,圣坛前是祭坛,在祭坛左

右建横向的巴西利卡,高度与宽度与正厅相等。信徒所在的正厅比横向的侧厅和圣坛要

长得多,这种平面形式称为拉丁十字式。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具有耶稣十字架受难的象

征意义。

22.透视门:在罗马风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券形门洞在平面上呈外八字形,采用

逐层向内凹入的带状装饰(罗马风时期经常是几何性图案,哥特时期往往是一串串的圣

徒像)使学生而且厚重的砖石墙上的门洞不致显得笨重,这种门洞称为透视门。

23.穆达迦风格(Mudajarstyle):10世纪后,在西班牙的主教堂中,大量伊斯兰建

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形成了特殊的风格,称为穆达迦风格。主要特点是马蹄形券、

镂空的石窗棂和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24.垂直式哥特:15世纪后英国的哥特建筑,以垂直线为主要特征,在建筑内部集束

表面、窗棂等部位都是垂直线条,拱顶的肋交织成装饰的网状,呈现出晚期哥特片面追

求形式、违反结构理性的趋向。

25.辉煌式哥特:15世纪后法国的哥特建筑,垂直线条被各种装饰物缓和,内部和外

部的装饰过多,破坏了早期哥特建筑所具有的结构与形式的和谐,呈现出晚期哥特片面

追求形式、违反结构理性的趋向。

26.屏风式立面:15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豪华府邸大多是临街建造的四合院,

三层,平面趋向紧凑、整齐没有轴线,内院四周不分主次。外形上只突出一个临街的矩

形正装门面,上下左右斩截干净,窗子排列整齐,冠戴檐口挑出深远,同整个立面的高

度大致成柱式的比例。由于追求立面形式,同内部房间不协调,得名为屏风式立面。典

型实例如美狄厅府邸。

27.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Motive):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在设计维晋察

巴西利卡时为克服开间与柱式比例不符的矛盾,成功地创造的一种券柱式。具体做法是:

在母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券,券脚落在两棵小柱子上,上面架额枋,小额枋之上再开一

个圆洞。这样把一个开间变成了三个小开间。实部与虚部均衡,方与圆对比丰富。整体

以方为主,开间中以圆券为主。不柱子在进深方向成双,与大柱子均衡。由于构图比例

匀称、细部丰富、条理性强,同时由于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后来从者甚多。

28.西班牙大台阶:位于意大利罗马城,东面(上面)是三位一体教堂,西面(下面)

是西班牙广场,平面呈花瓶形,布局时分时合,巧妙地把两个不同标高轴线不一的广场

统一起来,成为平面展开的城市景观中富于动感的竖向变化,表现出巴洛克灵活自由的

设计手法。山顶教堂的钟塔和方尖碑则构成这一竖向构图的视觉终点。建筑师是斯帕奇,

建造时间1723—1726年。

29.手法主义(Mannerism):也称为矫饰主义,指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古典

建筑精神的复兴逐渐蜕化为对古典建筑样式的兴趣,并表现为三个趋向:其一,把古典

样式规范化,以多种样式的公约数来寻求少数几种形式;其十,丰富和扩大古典样式形

态;其三,有意地否定古典样式的形态和规则,通过自由造型,寻求新遁形倾向。

30.巴洛克建筑:17世纪由罗马教廷中的耶稣会所倡导的建筑风格,最初的目的是在

教堂中制造神秘的气氛的同时标榜教迁的富有,常用的手法有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形成

动态建筑;利用透视术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体积感强;建筑部件断折、不完整,形

成不稳定形象,如断折或双层檐部与山花;柱子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

伏和运动感;室内应用曲线曲面及形体的不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和虚幻的气氛。

31.洛可可风格:18世纪上半叶法国路易十五王朝时期兴趣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装

饰题材排斥建筑母题,常用蚌壳、卷涡、水草及其它等曲线花纹,局部点缀人物。色彩

常为白色、金色、粉色、嫩绿、淡黄等娇艳的颜色。门窗的上槛、镜子和框边线脚的上

下沿尽量避免用水平的直线和直角,而用多变的曲线、卷涡以及水草、璎珞等图案。室

内喜用闪烁光泽的镜子、吊灯、帐幔和陈设。由于路易十五的偏爱,又名路易十五式。

32.Villad’Este:建于16世纪下半叶,以其园林景观著称于世,是意大利台地式园林

的典型代表。位于Tivoli的很陡的山坡上,园林根据地形分为几个台地,最有特色的是

其变化丰富的水景设计,园内布置各种喷泉,体现巴洛克园林的特色。园内大量采用乔

木绿化,有精美的植物培置,点缀巴洛克式小建筑,呈几何型布局。该园对法国古典主

义园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3.孟莎式屋顶:由法国建筑师孟莎在设计的建筑中经常采用而得名。是一种方底两折

式屋顶,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

用。是17世纪法国独特的屋顶形式。

34.都铎风格:16世纪上半叶英国都铎王朝的建筑风格混合了中世纪和欧洲大陆文艺

复兴的手法,得名为都铎风格。主要特点是:建筑轮廓线丰富,体形凹凸起伏;装饰多

用四圆心的尖券,窗口多用方额;多用红砖建造,灰缝很厚;用灰白色石头做腰线、券

脚、窗台的装饰;室内用深色木材做墙护板,大厅用锤式屋架。

35.银匠式: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主要在世俗建筑中,伊斯兰阿拉伯建筑装饰手

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西班牙建筑独特的装饰风格。主要特点是

大面积素朴墙面与繁密轻巧的装饰细部对比。早期称哥特银匠式,代表实例贝壳府邸;

后期称伊萨培拉银匠式,典型实例是阿尔卡拉·德·海纳瑞大学。

36.帕拉第奥主义(Palladianism):18世纪上半叶和中叶,英国庄园府邸建筑和大型公

共建筑中,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帕拉第奥唯理主义建筑思想,遵守帕拉第奥的柱式

规范和构图原则,平同追求对称,称为帕拉第奥主义。典型府邸是坎德莱斯顿府邸,典

型公共建筑是牛津累得克里夫图书馆。

37.萃堵坡(Stupa):印度佛教建筑物的一种,是用来埋藏佛陀或圣徒骸骨的半球形砖

石砌体建筑物,脱胎于狗皮膏药北方古代竹编抹泥的近半球形住宅。形体单纯,构图完

整,尺度很大,具有很强的纪念性。

38.数寄屋:草庵风的茶室盛行之后,日本出现了一种田舍风格的住宅,模仿茶室,称

为数寄屋。数寄屋木材常常涂成黝黑色,障壁上画水墨画。

39.鸟居:日本崇奉各种神灵的建筑物称为神社。在神社圣地的大道上或木栅上,往往

有一种牌楼式的门,称为鸟居。形式是:一对立柱,上面架一根横梁,两端挑出;横梁

下有一根枋子,两端插入柱身,也有在外侧伸出的,构件关系明确,比例和谐。

40.枯山水: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日本写意园林兴盛。最纯净的形态是“枯

山水”。用写意的办法在面积不大的小院子中,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植

物以蕨类和青苔为主,植少量自然而优美的矮树,以保持适当尺度。最典型的枯山水是

京都龙安寺方丈南庭和大仙院方丈北、东庭。

二.简答题

1.古埃及建筑的特点。

(1)建筑材料与结构:古埃及缺少良好木材,房屋多以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土块

建造,采用梁、柱和承重墙相结合的结构,神庙和陵墓用石材建造,古埃及人石材加工水平

很高,形体准确,严丝合缝,石构件最大重达数十吨,长达数十米。

(2)建筑与环境结合:建筑处理因地制宜,结合环境,下埃及沙漠边缘地区,建造形体简

单的庞大金字塔,气吞山河;上埃及峡谷地带建造石窟墓,以岩峭壁与墓的外部浑成一体,

壁立苍穹。

(3)建筑布局:作对称纵深序列,神庙最前为一梯形石造的牌梯门,门前有一两对法老圆

雕坐像和方尖碑,再前长达1km的两行密排的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夹峙的大道,门内依次

为回廊内院、桂厅和层层神殿。石窟墓于悬崖前由密排狮身人首像的石板路引向由坡道路而

上的平台,平台前壁镶有柱廊,再后者是廊院、柱厅,最后是凿在岩石内的圣堂。

(4)建筑与雕刻结合:广泛采用与建筑结合的浮雕、圆雕和壁画,题材是战争史迹、法老

生活和神话。盛产的纸草、莲花、棕榈和鹰、狮等动物以及象形文字均为装饰母题,并创造

了以纸莎草花、莲花等为母题的束茎式、盛放式柱头的柱子式样。

2.简述埃及纪念性建筑型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埃及纪念性建筑包括陵墓建筑和神庙建筑。宗教信仰是纪念性建筑的思想基础。埃及宗

教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来世,相信死后的永生、千年之后的复活,过着比生前更美好的生活。

陵墓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保存尸体,凭借特殊的气候和传统的技术,得以制成木乃伊;不惜

人力物力财力给死者建造坟墓,或者在生前就建造坟墓。

陵墓建筑型制的不断演变,其动力之一就是更好地保护尸体不被阍。早期陵墓玛斯塔巴,

以后来台阶形金字塔、折线金字塔、以及方锥型金字塔陵墓,地面以越来越高,地下结构越

来越复杂,盗墓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安全系数相对就越来越高,到后来迁都上游山谷后出现

的祭祀和陵墓分离的崖墓型制,对尸体的保护就更相对可靠。

环境的是埃及陵墓从金字塔演变到崖墓的主要原因。古王国时期,埃及定都尼罗河下游

三角洲地带的孟菲斯。广漠的三角洲地带,金字塔这样形式简单、构图稳定、体重巨大、符

合人们山岳崇拜的建筑形象与自然环境十分协调。而当中王国时期迁都尼罗河上游盆地第比

斯后,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狭长盆地两侧的峭壁这样环境使金字塔的形象不再有典

型的纪念性,只是作为一种惯性,还在曼特赫普墓中保留了金字塔的形象,但已经退化为配

角的地位;到哈特什帕苏墓就彻底淘汰了金字塔。

埃及社会变化引起的对国王神性崇拜的不断加强、外部自然环境变化的需要、技术的进

步以及防范盗墓人的目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陵墓保存尸体功能与祭祀功能的分离,促进了

作为祭祀专用的神庙型制的不断演化。

包含陵墓和神庙在内的纪念性建筑演化的基本趋势是:纪念性不断增强并逐渐演化为神

秘性;从注重室外形象逐渐演化为注重内部空间;建筑群体的空间序列不断加强,原因正在

于以上的分析中。

3.简述雅典卫城在建筑布局上的特点。

雅典卫城坐落在雅典城内的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周围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平

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为130米,建筑物就分布在这平台上,山势险要,只有西面

一个出入口。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它的北面是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山门在西

端,山门南面是小小的胜利神庙。

(1)卫城建筑顺应地势,灵活布局,考虑流行路线,透视构图,同时兼顾山下仰望及置

身其中时的感觉。为了照顾山下的观瞻。建筑物大体沿周边布置;为了照顾山上的

观瞻,建筑物不机械地平等或对称,而是利用地形,考虑透视效果,把最好的角度

朝向人们。

(2)主次分明,条理井然。卫城建筑群按照人们前进行列的全过程来设计布局,从远眺

到近观,从全貌到局部,步步深入,层层动人。卫城建筑群的最重要的建筑物是帕

提高农神庙。为了突出这一重要建筑,建筑师设计了几个步步深入的景观序列:山

门、雅典娜铜像,辅之以各种陪衬的,最高处是体量最大、处理最精美的帕提农神

庙,给人以主次分明、条理井然、灵活而不混乱的印象。

(3)采用对比的手法,但又不失统一。高达8.6米的实墙面与虚的山门形成对比;雅典

娜铜像的竖起构图与背景横向的柱廊及建筑轮廓的对比;大体量端庄的帕提农与小

体量活泼的伊瑞克神庙的对比;爱奥尼克柱式与多立克柱式的对比等等。

4.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1)重要建筑类型:圣地建筑群,卫城,神庙;竞技场、旅舍、会堂、敞廊等世谷公共建

筑,希腊化时期,市场成为城市的中心。

(2)结构与材料:梁柱结构体系,质地细腻优良的石材为建筑材料。

(3)总平面布置考虑行进中的观赏和多角度的观看,即考虑透视构图;庙宇平面以围廊式

为主,另外还有前廊端柱式、前后廊柱式、前廊列柱式、前后廊列柱式以及华丽的列柱围廊

式、双排列柱围廊式等型制。

(4)立面:石结构的庙宇由木结构演变而来,立面构图保留了木构件的权衡关系和以陶片

保护木构的装饰痕迹。并逐渐形成了柱式,包括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5)空间:室内是单一空间的封闭空间,中间以围廊空间为过渡,室外建筑空间自由;在

希腊化时期逐渐出现梯形广场。空间尺度宜人。

5.希腊柱式的特点。

古希腊逐渐形成权衡、样式稳定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象征男性美,细长比1:5.5—5.75,开间净空1.2—1.5柱径,檐部为

柱高的1/3,柱头圆盘形,无柱础,柱身有明显的和卷杀,柱身凹槽相交成棱角(20个),

台基是三层简朴的台阶,装饰线脚偶用方线脚,装饰雕刻是强调体积的高浮雕。爱奥尼柱式

比例修长,象征女性美;细长比1:9—10,开间净空2柱经左右,檐部在柱高的1/4以下,

柱头作涡卷状,有复杂的富有弹性的柱础,柱身无明显收分卷杀,柱身凹槽间有一小段弧面

(24个),台基是直立的壁画,装饰线脚使用复合曲面,串着雕饰(如盾剑饰),装饰雕刻

是强调线条的浅浮雕,科林斯柱式除柱头由忍冬草叶片组成,如同一个花篮外,其他同爱奥

尼柱式。

6.帕提农神庙中运用了哪些视差矫正手法?

(1)将水平线部分如楣线(Architrave)等处的中央部分略为提高,使之成为微拱的弧形。

希腊庙宇多数建于空旷的环境中,背景只有天幕相衬,楣梁式结构的水平线条,在三角形山

墙的重压之下,本身虽为真正的水平直线却使人发生线条的中央部分略向下弯曲而两端向上

翘起的错觉。所以希腊建筑师特别将建筑的水平线条,使中部微微向上凸起,以纠正视觉上

的错误。帕提农神庙的盖盘的中央部分升高二又八分之三英寸。

(2)建筑中的垂直线条修改为略向倾斜。建筑物两端的柱子倾斜角度较大,越靠近炽央柱

子倾斜度越小。若将各柱的中轴延长则可以集中于一点。帕提农神庙的角柱内倾十又八分之

三英寸;如将其前廊各柱的中轴延长,则相交于一点,这点与地面的距离是一英里半。

(3)加大角柱直径,希腊庙宇中间为正殿,四周用柱廊围绕,因为中间的柱子后面是房屋,

背景较暗而柱身较亮,四角的柱子后面的背景是天空,背景较亮而柱身较暗。色彩暗淡的物

体常给人精细的感觉,若柱子粗细一样则易生较瘦的感觉。帕提农神庙角柱底径加大一又二

分之一英寸,又能建筑物中光线充足的部位雕刻或线脚手工精细,在光线暗淡的部位使用粗

放的线脚。

(4)柱子使用收分法(MethodofEntasis):平行的二直线常因其两旁有凸曲线或凹曲线的

影响,而使人产生此二平行线的中央部分呈现变宽或变窄的错觉。于是用收分法矮正视差,

柱身自下而上不用直线收缩而用收分法曲线收缩,使柱子给人以美丽而稳固的感觉。

(5)字体做上大下小的校正。在垂直方向的字,仰面观看时因距离不同的关系会觉得上面

的字较小而下面的字较大,因此将字体由下而上逐渐放大来校正。

7.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1)重要建筑类型:除希腊出现的神庙以及剧场、市场等世俗公共建筑外,建筑类型更加

丰富,如建筑规模庞大的斗兽场、空间变化丰富的浴场、工程浩大的输水道等。

(2)材料与结构:采用天然火山灰捣制的混凝土代替石块,大大促进了拱券结构的发展。

拱券和穹顶达到了可观的跨度。拱券结构由筒形拱创造的交叉拱、十字拱所形成的拱顶体系,

摆脱了承重墙的局限,获得了宏敞开阔、流转贯通的内部空间,穹顶结构尚未突破封闭的承

重墙。

(3)立面构图:柱式控制立面构图,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发展成为罗马五种柱式——多立

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与希腊三种柱式并称为古典柱

式。同时还创造了与拱券结构相协调的券柱式、与多层建筑相协调的叠柱式和巨柱式构图。

(4)总平面与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逐渐追求轴线对称,开合变化以及纵横双轴;平面趋

向复杂组合。

(5)建筑空间:外部强调开合变化和空间序列;内部适应不同功能需要,创造出多种复合

空间。因为建筑的纪念性需求逐渐增强,开始追求大尺度的建筑空间。

(6)建筑理论成果:维持鲁威所写的《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8.图拉真广场的建筑空间特点。

公元109-113年在奥古都广场旁边建造的图拉真广场,是罗马最宏大的广场。

图拉真广场正门是三跨的凯旋门。进门是120×90米的广场,两侧敞廊中央各有一个直

径45米的半圆厅,形成广场的横轴线,它使得这个宽阔的广场在横向也有层次,免于单调。

在纵横轴线的交点上立着图拉真的骑马青铜像。铜像的位置由于两轴线相交而限定,位置极

为重要。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巴西利卡,巴西利卡之后是一个24×16米的小院

子,中央立着一根总高达35.27米的纪功柱。穿过这个小院子又是一个围廊式的大院子,但

这个院子相对而言也相当局促,正面便是立在高高的台座上的八柱围廊式图拉真本人的庙

宇,是广场中最重要的建筑物。

广场的型制参照了叙利亚等东方传统君主国家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多重纵深布

局、室内外空间交替,纵横、大小、开合、明暗交替,建筑和雕刻交替。一系列的交替使人

的空间体验于变化中越来越丰富,最后达到高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纪功柱的设计。一方面,经过了前面几个开合交替的空间之后,尤

其是从图拉真的巴西利卡出来后,经过水平向的空间限定之后,突然进入这一狭小空间中,

矗立高大无比的大柱子,通过对比达到的空间体验变化极为丰富;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夸

大柱子的高直感觉,浮雕带从下向上渐次变窄,从1.25—0.89米不等;第三,院子的两侧

都是图书馆,从其屋顶上可以观看上级部的浮雕。

9.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

(1)人本主义的建筑观(区别于中世纪):建筑尺度宜人;建筑合乎人体比例。

(2)讲求比例的美学观(区别于东方):追求几何和数的和谐。

(3)柱式控制立面构图(区别于中世纪和东方)

(4)空间透视构图与轴线图相结合(区别于单纯的轴线构图)

(5)建筑与广场结合(区别与建筑与街道结合)

(6)建筑与雕刻结合(区别与建筑与绘画结合)

10.古希腊与古罗马在建筑观念上的差异。

(1)建筑本体观:雕刻品/空间

(2)建筑价值观:神庙/纪念性与世俗性并重

(3)建筑审美观:希腊艺术形式的完美/罗马的大尺度

(4)建筑空间观:内外,透视/轴线,对称

(5)建筑环境观:希腊的顺应自然/罗马的改造自然

(6)建筑技术观:艺术甚于技术/艺术与技术并重

11.拜占廷建筑的特点

(1)结构:通过帆拱技术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个独立支柱上,解决了方形平面上盖穹

顶的承接过渡问题。

(2)材料:砖砌在厚的灰浆层上,墙也用罗马混凝土。拱顶或穹顶有时用空陶罐以减轻自

重。

(3)平面:希腊十字式集中平面。从9世纪起,成为拜占廷教堂最普遍的形制。

(4)外观:不用柱式、柱廊,只有厚墙和不大的窗户。后期穹顶饱满放在鼓座之上,统帅

整体成为中心,形成垂直轴线,完成集中式构图。

(5)内部空间:多个穹隆覆盖的空间集合在一起,形成宽阔、多变的空间。通过使用帆拱,

并加鼓座,使中央穹隆高耸,丰富内部空间。

(6)装饰:豪华富丽的室内装饰——(地面)大理石,(穹顶和墙面)壁画和彩色下班镶嵌

12.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建筑艺术成就。

(1)结构体系——教堂正中是直径32.6米,高15米的穹顶,有40个肋,通过帆拱架在4

个7.6米宽的石墩上。

(2)内部空间——延展的、复合空间(空间多层次,明确的向心性,中央的统帅地位),窗

子增加了空间的神秘性;楼层的小尺度柱列扩大空间的高度。

(3)色彩效果——(墩子和墙面)彩色大理石帖面,(柱子)深绿、深红,(柱头)白色大

理石,(穹顶、拱顶)金色、兰色底玻璃马赛克,(地在)马赛克

13.罗马风建筑的特点。

(1)总平面与平面;教堂平面多为拉丁十字式,长轴东西向,西端为主要入口,东端为圣

坛,短轴为横厅。后来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祈祷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在纵横两个中厅的交

叉点上方的屋顶上常有采光塔。

(2)结构:采用半圆形肋骨拱顶。常见的有四分肋骨拱顶、六分肋骨拱顶,并形成室内的

束柱、室外的扶壁。

(3)外观:教堂正面通常有一对钟塔,有的在后部、正厅和横厅的阴角也有塔,加上采光

塔、扶壁等,形成起伏活泼的轮廓。门窗洞口采用半圆形券。由于墙厚,洞口很深,洞口向

外成外八字形,排上层层装饰线脚,线脚上刻几何纹样、植物形象以及圣者形象。墙头、檐

下和腰线部位常用浮雕式的连续的空券装饰。

14.哥特建筑的特点。

(1)平面:多为拉丁十字西利卡式,有的有两个横厅(英国),有的中厅、侧廊高度接近,

成广厅式。

(2)结构;采用两圆心尖券肋架拱顶,有四分、六分、星星、扇形等式样。尖券肋架拱可

使不同拱跨的拱顶等高,并减少侧推力。室内的集束柱和室外的飞扶壁也是结构特征。(课

本总结3条:骨架券、飞扶壁、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3)立面:一对钟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形成垂直的三部分三个门洞的上方和山墙的墙头有

两道横向饰带,雕有连续的空券或圣者像把三部分连接起来,两饰带当中是圆形的玫瑰窗。

门窗洞口全部采用尖券。门洞多采用透视门。窗上有石制花窗棂,镶嵌有圣经故事内容的彩

色玻璃窗。

(4)内部:暴露结构,集束柱形成向上的动势。彩色玻璃窗形成神秘的气氛。雕像强化内

部的宗教氛围。

(5)世俗建筑同哥特式教堂风格一致。(功能与平面形式的一致,结构的暴露,构图的活泼

等)

15.哥特教堂的建筑特点。[答案同16题之(1-5)]

16.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

(1)人文主义: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体尺度,人体是美的典范;

(2)审美观:美是和谐和完整,美有数的规律,最美是人体比例;

(3)立面柱式构图:纵横分段,比例匀称,柱式控制,突出中央;

(4)空间透视构图:梯形广场、台阶;视距与视高关系;

(5)建筑与广场结合:建筑是广场的界面,建筑与广场互为图底;

(6)建筑与雕刻结合:点缀气氛,活跃构图,突出主题。

17.分析威尼斯圣马克广场的建筑艺术成就。

(1)空间组合: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复合式广场,大广场和靠海的小广场以钟塔为过渡,

同时圣马克教堂稍向前突出,起引导作用。大广场和后面的小广场的过渡则用一对狮子,和

几步台阶。靠海的大广场则用两根柱子与海面分隔,同时也不妨碍人的视线。

(2)设计手法:封闭性的梯形广场,透视构图效果,突出主题,增加广场的纵深感。

(3)结合环境:与海景结合,并在海对面岛上有对景(圣乔治教堂);底层均以外廊式构图

形成文脉连续,钟塔与圣乔治教堂钟塔呼应。

(4)艺术处理:构图有节奏,有主题,钟塔与柱廊对比,统一又变化。小品点缀,活泼气

氛。

(5)比例尺度:既适应功能的需要,以考虑广场与人的尺度,建筑群的组合关系,建筑高

度与广场大小的关系。(大广场1.28公顷,城市19万人;大广场深度175米,宽侧90米,

窄侧56米,长宽比约2:1;钟塔高90米,距西入口140米,塔高与视距1:1.4)

18.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

(2)意大利和法国文化的不同

A.意大利:古典文化底蕴浓厚,城市商业社会;

B.法国:宗教文化气氛强烈,君主统治国家;

(3)传播过程

A.文化碰撞,民质共存

初期;哥特建筑特点和文艺复兴风格在同一建筑中并存,呈现出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平面

上哥特式碉楼、寨堡与文艺复兴对称、完整交织;立面造型表现在哥特式屋顶和文艺复兴式

的横向水平线条以及半圆拱券的运用。典型实例:尚堡府邸;李杜府邸;封丹·亨利府邸;

B.文化交融,尽取所需

中期(早期的古典主义)颂扬君主,表达纪念越来越重要。意大利影响进一步加强,柱式严

谨。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成熟(明晰、精确、逻辑;尊贵、雅洁)——建筑中注重理性、讲究

节制、结构清晰、脉络严谨

意大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严谨的柱式上,券柱式已开始衰落(因其不理性)。

实例:维康府邸;麦松府邸

C.文化事例,形成特点

盛期:古典主义走向成熟

吸收意大利文艺复兴中适合法国社会需要的成分。

Ⅰ、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排斥个人风格,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遵守古罗马的

古典规范。

Ⅱ、总体布局、建筑平面、立面造型强调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配称。常用穹顶统帅建

筑,使之成为全局的中心,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性的横三段和竖三段的构图手法。

Ⅲ、强调建筑的美在于局部和整体间以及局部之间的正确的比例关系,把比例尊为建筑造型

中决定性的因素。

Ⅳ、在造型上追求端庄、宏伟;室内则极尽豪华。室内空间效果和装饰手法表现为强烈的巴

洛克特征。

实例:卢佛尔宫东立面、恩瓦立德教堂、凡尔赛宫、南锡广场、协和广场

19.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分期与特点。

(1)早期:佛罗伦萨分期:早期(行会共和制),有中世纪特点;后期美狄奇家族统治,贵

族文化——向盛期过渡15世纪特点;

Ⅰ、采用柱式,但不一定严谨;Ⅱ、立面比例匀称,尺度宜人;Ⅲ、强调沿街立面

建筑实例:

Ⅰ、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育婴院、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

Ⅱ、美狄奇府邸(1430,弥开罗卓)P124

Ⅲ、文特拉米尼府邸(1481,彼得龙巴多)P134;圣马克学校(1485)P134

(2)盛期:罗马,强调体积和光影,严谨柱式控制内外构图、背景

Ⅰ、新大陆的开拓和新航线的发现,意大利城市衰落

Ⅱ、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领土的战争

Ⅲ、教廷从法国回到罗马,学者云集,成为文化中心

建筑特点:Ⅰ、柱式更广泛更严格Ⅱ、轴线构图,集中式构图,建筑追求雄伟、纪念性

建筑实例:

Ⅰ、坦比哀多(伯拉孟特,1502)P126;梵蒂冈宫改建(1585)

Ⅱ、法尔尼斯府邸(小桑加洛,1520)P127

Ⅲ、圣马克图书馆(珊索维诺,1536)P135

(4)晚期:威尼斯

建筑特点:Ⅰ、手法主义(Ⅰ)过分强调柱式(Ⅱ)突破柱式束缚

Ⅱ、强调透视Ⅲ、平面设计成熟

建筑实例:Ⅰ、维晋察的巴西利卡(帕拉第奥)P136

Ⅱ、圆厅别墅(帕拉第奥)P138

Ⅲ、奥林匹克剧场(帕拉第奥)P138

Ⅳ、尤利亚三世别墅(维尼奥拉)P139

Ⅴ、麦西米府邸

20.分析从古希腊到法国古典主义西方建筑空间的演变。

建筑空间——既包括内部空间也包括外部空间,建筑空间由于人的行动成为四度空间——有

时间因素。

古希腊建筑空间内部简单,封闭;外部空间考虑透视构图;空间符合人体尺度。

古罗马建筑空间:内部是静态的围合空间;外部空间强调轴线和空间序列;建筑空间尺度宏

大。

初期基督教建筑空间:内部空间以人的动线构成方向性,空间尺度尚没有过到过分夸大的程

度。

拜占庭建筑空间:向外扩展的复合空间,空间节奏急促,空间开始带有神秘性

罗马风建筑空间:内部空间出现了以肋架拱间为单位的空间单元,并呈现格律性空间变化;

空间中强调诱导人们在建筑内部行进的心理刺激因素,比初期基督教单单表明方向性的形式

要远为复杂。

哥特建筑空间:相比罗马风建筑,哥特建筑空间形式的连续性更强。更重要的是,哥特建筑

将空间向度上的表现力构成对比效果的构思——这是在建筑历史上首次孕育了一种与人体

尺度明显对照的空间效果,这种效果引发观者产生不平衡感谢,产生矛盾冲突的冲动和激情,

而不是宁静深思的气氛,在哥特建筑以前,西方建筑直至罗马风时期,其空间向度保持两种

形式即向度的相对平衡或一种向度在所有其它向度中占主导地位。在哥特建筑中,垂直的和

纵深的方向同时存在于无声却又尖锐对立中,人眼受到两种主题、两种空间类型的吸引。欧

洲哥特教堂的发展史、民族的和地区的不同学派之间的区别以至个别建筑物个性上的上部特

征,都主要看这个向度对比有何差别——最主要的是剖面的长方形和平面的长方形的相互关

系;而人与这两个长方形的相互关系则是次要的。

文艺复兴建筑空间:

15世纪伯罗乃列斯基带来的主要是一种数学的观念,这是从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的

格律学发展而来的;是为反对哥特式空间尺度的不一致、空间的无限性和分散性,为反对罗

马风空间的偶然性而寻求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章法的产物。

16世纪(文艺复兴盛期):从空间主题来看,前一世纪的集中式构图是一种完整的从任

何角度看都易于辨认的空间形象,并且其比例具有节奏上的均衡性,16世纪这种对称空间

的基本主题则以多种多样的变体而达到辉煌的境地,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揭开了16世

纪的序幕;完全的集中式、对建筑物个部分之间的比例给予高度重视、追求建筑实体的立体

造型效果。

如果说哥特建筑形式追求连续和无限的空间,能够在视野前方远处消失,那么早期文艺

复兴与其说注重于围成空间,倒不如说是注重赋予空间以一种理性的、有格律的秩序,使这

个空间成为确定和便于度量的。到了16世纪,同样的空间形式探索又带有律动感的特色,

又回复到内部和外部的空间对立中去,墙体厚重坚实,装饰要素富有厚实的雕塑感。因此,

16世纪建筑的特点与其说是表现了空间概念的更新,倒不如说是表现了新的体积感,表现

了体量上表态的规整均衡感。一列15世纪的拱廊,即使有构图上的数规律来连续为整体,

也还能通过受力关系的线条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持续激动效果,而一列16世纪的拱廊则以一

种沉重静止的均衡效果屹立着。

15世纪和16世纪风格的不同中,可以用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和圣彼得教堂的穹顶的

对比来说明。在佛罗伦萨主教堂中,哥特式无限空间的理想以穹顶上显著的长肋条与肋间中

空部分的对比表现出来;而文艺复兴式的可被度量的空间概念则是通过穹顶明确区分为八瓣

来表现的,它遵循一种简单的基本法则,即通过沟通和联结各部分成为统一整体。在圣者彼

得教堂中,肋条数目加倍了,肋间不再是中空的了,肋条与空格结合成一种雄浑有雕塑感的

体量。别墅的构思也一样,16世纪的建筑师突出贡献的是府邸的单一体积和沉重感,或者

采取实面比空面占优势的形式。

巴洛克建筑空间:巴洛克时期是空间解放的时期,是对规则、传统、基本几何关系和稳定感

的一次反叛,是从对称形式、从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对立中的一闪解脱。巴洛克建筑空间

做突出贡献的特点是其所特有的动感和空间渗透感。

巴洛克空间特有的动感与哥特建筑动感完全不同,后者产生于两种方向性的对比效果,

并利用了建筑结构体系表面线条的变化构成透视的两度空间效果。巴洛克的动感则相反,它

继承了十六世纪造型和体积设计的经验。哥特建筑的线条引导视线沿着一个表面转移,这就

使墙体不显得厚实。在巴洛克建筑上整片墙壁呈波状起伏弯曲,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概念,

巴洛克的动感不是已经形成的空间所表现的,而是一个形成空间的过程,它表现了在活动中

空间、体积与装饰要素。

就空间而论,巴洛克的动感根本没有明确而有节奏地划分为各种几何形状的空间形式。

相互对比的空间并排,且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相互渗透,使每个空间形式丧失了确定的外观。

要根据圣卡罗教堂的平面来想象其外形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垂直方向上,十六世纪建筑师

总是保持建筑物与穹顶明确区分,成为两个相对分开的体积。而巴洛克建筑师则把整个空间

当作一个单位,椭圆形的穹顶与下面的空间事例为单一的连贯统一体,其墙体结构也做了有

连续性的造型处理,把空间形式的相互渗透性加以强调以至表现得淋漓尽致。

21.分析西方古代建筑结构技术的演变。

希腊——梁柱结构体系

罗马——券拱结构、穹顶结构与梁柱结构结合,出现肋架拱,交叉拱顶;古罗马建筑在结构

技术上留下两大遗产;集中式的穹顶结构和长方形的券拱结构。前被拜占庭建筑所继承,后

者被初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以至哥特建筑所继承。

拜占庭——帆拱技术解决在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的问题;使集中式的平面构图同时在垂直方

向具有了方向感,具有了纪念性和神秘性。

罗马风建筑——通过集束柱和十字拱解决长方形平面上覆盖拱顶摆脱承重墙;但半圆形拱由

于拱高和跨度上的一致性而使内部柱子粗细交替。

哥特建筑——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肋架拱、飞扶壁,使哥特建筑结构达到古代建筑的颠峰

22.泰姬玛哈尔陵的建筑艺术成就。(P295)

(1)建筑群总体布局完美

(2)陵墓形象肃穆明朗优美

(3)构图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4)建筑细部精美

外建史条框

1.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2.玛斯塔吧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3.古埃及常见的柱子形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

4.吉萨金字塔群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

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5.阿蒙神庙(太阳神庙)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

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

6.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1)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

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2)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

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神庙

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

性与压抑感。

7.山岳台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8.撒艮王宫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

牛雕刻。

9.伊什达城门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用彩色琉璃饰面。

10.帕塞玻里斯王宫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11.公元前3世纪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

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12.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

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

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13.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王宫)爱琴文化克里特时期的世俗性建筑。

14.有看台的露天剧场,最早出现在古克里特岛

15.迈西尼的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城门因雕刻而称狮子门)属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16.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

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17.希腊二柱式

1)多立克(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城帮)

2)爱奥尼(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帮)

3)晚期出现科林斯柱式,除柱头由忍冬草(毛茛草)叶片组成外,其他部分同爱奥尼,一

般不列入古希腊主要柱式。

18.雅典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19.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庙。多立克柱式的典范。

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型制最隆重,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涂有强烈色彩,白大理石砌

筑,铜门镀金,山墙尖饰金。围廊内圣堂墙桓外侧的檐壁是爱奥尼式的,浮雕是爱奥尼式的,

内有四根爱奥尼式柱子。山墙风格被认为是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

20.伊瑞克先神庙东面门廊——爱奥尼柱式。南面——女像柱廊。希腊盛期的爱奥尼柱式

的代表。

21.奖杯亭早期克林新柱式的代表。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向上发

展的多层构图。

22.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纪念性建筑在希

腊晚期出现。

23.拱券结构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罗马建

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24.罗马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

柱式通常由柱子和檐部组成;柱子由柱头、柱身、柱础组成。

罗马塔司干柱子的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为1:7

罗马多克立柱子的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为1:8

罗马爱奥尼柱子的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为1:9

25.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是直接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

建筑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柱式略有不同,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一个是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比

古希腊多立克柱式显得要修长些,另一个就是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比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多了柱

础。

26.罗马建筑的成就

建筑材料除砖石木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

解决了拱券结构同柱式的盾,创造了券柱式——支承拱券的墙用柱式装饰。

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发展了叠柱式——每层不同

的柱式。

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构图形式——一个柱式贯穿二至三层。

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空间利用穹窿,筒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

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

27.罗马时期的著名建筑

罗马城:万神庙、斗兽场、马采鲁斯剧场。

其他地方:第度斯凯旋门(单拱门)、塞维鲁斯凯旋门(三拱门)、君士坦丁凯旋门(三拱门);

卡拉卡浴场,图拉真广场(东方对称式)。

比较:雄师凯旋们(单拱门)——18世纪巴黎。

28.罗马万神庙(潘泰翁)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

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底部墙厚6.2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集古罗

马穹顶与古希腊门式廊大全。门廊正面八棵科克林新柱子。

29.罗马大斗兽场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下部三

层采用了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向上依次为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

30.古罗马城市广场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周围各类公建、

庙宇自发性建造,形成开放式广场,代表性广场为罗马的罗曼奴姆广场。帝国时期的广场以

一个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有的呈多层纵深布局,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

31.图拉真广场帝国时期罗马城最宏大的广场,歌颂皇帝、崇拜皇帝、纪念其功绩的纪念

性广场。

32.古罗马建筑风格特征大型公建风格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图和谐统一。

33.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

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34.拜占廷建筑教堂平面格局大致有三: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西利卡

式(叙利亚托曼宁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装饰:马赛克、粉画、石雕。

拜占廷建筑的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帆拱上的穹顶。

拜占庭建筑特点:平面中央是圆穹窿顶的集中式平面与十字平面,空间以穹窿顶为主要构造,

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面装饰朴实。

35.帆拱拜占庭建筑为解决圆形穹顶与方形平面之间的过渡而创造的结构方式.

36.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建筑最辉煌的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37.圣马可教堂(威尼斯)希腊十字式教堂。希腊十字式教堂的特点:教堂平面为十字形,

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

38.圣保罗教堂(罗马)早期基督教建筑,拉丁十字平面。

39.罗马风(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造型特征。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

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建筑艺术承袭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其特点是创造了

飞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把高塔组织到建筑构图中。多见于修道院、

教堂。

主要代表: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40.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建筑

结构的成就是采用了骨架券系统。哥特教堂两侧都有大的玻璃窗,上有彩色图案,这种做法

是为了圣经的图解。

41.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

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

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心圆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

度拱可一样高。

42.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使用独立的飞券抵住四角的侧推力、全部使用二心圆的尖券和尖拱、

采用束柱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以尖拱、尖形肋、拱顶、坡度很大的屋面,飞扶壁、束

柱、彩色玻璃花窗、墙面、钟塔等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所有建筑局部和细节的顶部都

是尖顶,造成外部向上的动势;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通向祭坛的动势和垂直向上的升

腾感。

43.哥特式建筑的主要代表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主教堂(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钟塔高157米,大厅长144米,总宽45

米,高43.5米,前后一共建了600多年),乌尔姆主教堂(立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出,

显得森冷峻峭)。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中世纪带有古典建筑因素的哥特式)、威尼斯总督府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丹迦风格。

44.“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大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发出的感慨,同样,歌德在面

对斯特拉斯堡主教堂时也说出了他的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哥

特式建筑的艺术价值。

45.威尼斯总督宫下面两层白色云石尖券敞廊,顶层采用的是白色云石+玫瑰色云石,立面

极富创造性。受伊斯兰建筑的影响。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中世纪世俗性建筑的代

表。黄金府邸模仿他的立面,第三层也做了券廊。

46.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1.以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起点,广义指直到18世纪末,近400年文艺复兴。狭义指

到17世纪初结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来传至欧洲其他国家地区形成各具特点的文艺复兴

建筑。

2.建筑的三个时期

1)早期(15世纪),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建筑实例: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美狄奇—吕

卡尔第府邸。巴齐礼拜堂。

2)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以罗马为中心。实例:坦比哀多。法尔尼斯府邸。劳

伦齐阿纳图书馆。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3)晚期(16世纪下半叶),以维晋察为中心。建筑实例:维晋察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

林匹克剧场。尤利亚三世别墅。麦西米府邸。

4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提倡复兴古罗马建筑风格,扬弃哥特式风格。古典柱式

再度成为构图主题。追求理性的稳定感,用半圆券,厚实墙,圆穹窿,水平向的厚墙,与哥

特式的尖券、尖塔、束柱、飞扶壁、小尖塔相对抗。建筑轮廓整齐、统一和有条理性。

48.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开端的标志。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伯鲁

乃列斯基。

49.圣彼得大教堂(罗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初始

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后经多人修改,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历时120

年建成。教堂的修建过程反应了进步力量与发动宗教力量的斗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

50.美狄奇—吕卡尔第府邸早期文艺复兴府邸的典型作品。建筑师是米开罗佐。

51.巴齐礼拜堂早期文艺复兴教堂的典型作品。伯鲁乃列斯基。内部与外部都由柱式控制,

力求轻快典雅。

52.坦比哀多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设计。构图完整,体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

的集中式型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柱廊采用的是多立克

柱式。

53.法尔尼斯府邸小桑迦罗设计。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有较强的纵轴线,门厅为巴西利卡

形式。

54.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室内采用外立面处理手法,是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部件处理的

实例。米开朗基罗设计。

55.文特拉米尼府邸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立面轻快开朗,比例和谐,细部精致。

龙巴都设计。

56.圣马可图书馆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型简洁明快。珊索维诺设计。

57.维晋寨的巴西利卡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构图处

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创造的是一

种券柱式构图方式)。

58.圆厅别墅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依纵横两轴

线对称布置,比例和谐,构图严谨,形体统一完整。平面为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六

棵爱粤尼柱。文艺复兴晚期代表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59.奥林匹克剧场帕拉第奥设计,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型制的发展

开辟了道路。

60.尤利亚三世别墅维尼奥拉设计,抛弃了传统的四合院制,在纵轴线上组织空间并力求

开敞,富有变化,是建筑布局上的进步。

61.麦西米府邸帕鲁齐的杰作,把建筑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

在功能上有所突破。

62.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63.罗马的市政广场。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米开朗基罗设计。

64.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被誉为“欧

洲最漂亮的客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主广场由圣马可教堂、旧新市

政大厦围合,次广场东西两侧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

65.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出现手法主义的两种表现:①教条式地模仿过去大师的创作手法,

为柱式制定繁琐而死板的规则;②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装饰构件,致力于追求光影变化,

不安定的体形和意外的起伏转折。

66.《论建筑》阿尔伯蒂1845年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67.《建筑四书》帕拉第奥《建筑五柱式规范》维尼奥拉1652

68.巴洛克建筑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

饰风格,以天主教堂为代表。它形式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与人文主

义截然不同,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和奢侈的欲望,包含着矛盾的倾向,敢于破旧立新,创

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手法,被长期广泛地流传;但它又有非理性的、反常的、

违反建筑艺术基本法则的一面,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曾起过消极的作用。

69.巴洛克风格特征:(1)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有时不

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

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线,

使其相互渗透。(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70.巴洛克教堂建筑实例: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罗马圣卡罗教堂(波罗米尼)。

71.巴洛克城市广场实例;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由梯形和椭圆形组合而成,伯尼尼设计)。

波波罗广场(封丹纳设计)。纳沃那广场(波罗米尼设计)。

72.古典主义建筑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

式的建筑风格。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

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

7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建立了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1671年,学院派

的来历)培养建筑师,制定严格的规范,形成了欧洲建筑教学的体系。风格特征:推崇古典

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

把比例尊为建筑造型中的决定因素,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

法。

74.卢浮宫东立面(勒伏、勒勃亨、彼洛)古典主义建筑最重要代表作,体现了古典主义

的各项原则。

75.凡尔赛宫(孟莎)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总体布局对欧

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凡尔塞宫花园称为法

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设计采用几何式。

76.恩瓦立德新教堂(孟莎)第一个完全古典主义教堂建筑,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

纪念物。

77.旺道姆广场(孟莎)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

线交点上有纪念柱。古典主义广场代表作。

78.洛可可风格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建筑装饰

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多用卷

草与贝壳装饰,色彩淡雅。这种建筑潮流主要可描述为新奇的、动态的。著名的巴洛克建筑

早期作品是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洛可可装饰名家勃夫航)。

7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钟塔构图很成功。

80.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81.帕拉第奥主义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

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8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性,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

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83.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十八世纪下半叶法国最有成绩的建

筑是剧院建筑,最突出的就是波尔多剧院。

84.巴黎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

义的重要代表,法国古典复兴的代表。

85.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

旋门(法国古典复兴建筑的代表,古罗马风格)。他们体量大,外形简单,喜用巨柱,尺度

超常,外墙少线脚及细部装饰,生出肃杀之气。

86.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在欧盟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既有政治原因也受

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巴黎歌剧院(折中主义)。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来源: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英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最著名的作

品)。

87.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

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常以哥

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亨利第五代时期的哥特垂直式,如英国国会大厦。

88.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1893

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全面复活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对刚兴起

的新建筑思潮一次沉重打击。

89.彼得堡市中心广场群俄国19世纪建成,以海军部大厦为中心,东面是冬宫广场,西面

是元老院广场。周围建筑有冬宫、海军部大厦、元老院、伊萨基甫斯基教堂等。

90.中国古典园林18世纪最先在英国传播流行英国浪漫主义一种表现就是向往“东方情

调”,英国皇家建筑师钱伯司曾到中国,特别推崇中国的建园艺术,在其影响下在英国一度

流行,后传至法国。

91.日本在封建制度建立后,曾先后兴建了四座都城(难波京、藤原京、平安京),它们是

仿效中国唐朝的长安城规划建设的。

92.水晶宫帕克斯顿设计,采用铁、玻璃、木等新材料,采用新方式建造及模数制(以玻璃

的尺寸)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

筑形式的新纪元。

93.埃菲尔铁塔、机械馆(1889年巴黎世博会)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最大跨度

(115m)的新纪录。

94.巴黎改建(欧思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戛涅),带形

城市(马泰)

95.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

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

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代表作红屋。由魏布设计,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

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将材料、功能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96.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

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

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

技术的结合问题,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创始人凡?德?费尔德。魏玛艺术学校(凡?

德?费尔德),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97.维也纳学派首领人物:瓦格那——《现代建筑》。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

以适用为主,路斯“装饰就是罪恶”,代表作:斯坦那住宅。

98.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

快及材料质感。荷兰的贝尔拉格代表作品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芬兰的沙贝宁代表作品

为赫尔辛基的火车站。

99.芝加哥学派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

并创造独特风格。创始人詹尼:第一拉爱特大厦、芝加哥保险公司(最早的钢框架建筑实例

1883-1885)

沙里文:芝加哥百货公司——芝加哥窗。

伯那姆与鲁特:蒙那诺克大厦、芝加哥卡匹托大厦、芝加哥瑞莱斯大厦。

荷拉伯特与罗许:马葵特大厦、

100.沙里文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提出“形式随从功能”。“自然界中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

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的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与别

的东西相互区别开来。”

101.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在建筑设计上创新,

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贝伦斯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力图寻求艺术表

现手法,代表作“透平机车间”——建筑史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1914年科隆展览会

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

102.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用交错的铁筋和混凝土成

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

189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894法国建筑师包杜建的巴黎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

1910瑞士工程师马亚在苏黎世建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

103.最早全部采用铁和玻璃为建筑材料构筑建筑的是巴黎植物园温室。

104.表现派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

象征某种时代精神。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门德尔松——爱因斯

坦天文台——混沌的流线体形,不规则窗洞,造型奇特,神秘气氛。

105.未来主义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

创始人作家马里内蒂,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代表人物——桑?伊利亚——未来城市与

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106.风格派1917年产生于荷兰。代表性建筑:里特维德设计的在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

107.构成派俄国,他们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的内容。代表作品:塔特林

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108.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

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建筑设计哲学思想——建筑工业化+

抽象构思。

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

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

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

面和良好的比例。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

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

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

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法古斯工厂,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包豪斯校

舍,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09.包豪斯校舍1)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

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3)按照现代建筑材

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

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是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110.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与眉耶尔合作设计,平面与体型打破对称格式。一战前最先进

的工业建筑。

1)非对称的构图

2)简洁整齐的墙面

3)没有挑沿的平屋顶

4)大面积的玻璃墙

5)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

111.柯布西耶1928年与格罗皮乌斯、密斯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现代主义

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提出了“住宅是

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1)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2)屋顶花

园;3.)自由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

-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建筑哲学思想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

职责。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抹不去的古典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

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

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

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112.萨伏依别墅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

113.朗香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

个的上部都是向上拔起的“塔”。伸出于屋顶之外。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以地中海民宅为

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它的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

布西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

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114.密斯?凡?德?罗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

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

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不要模仿过去。重视建筑结构与建造方法德革新,认为“建造方

法必须工业化”,他以“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密斯风格主要表现为“运用钢和玻璃为专一手段”。

流动空间Flowingspace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

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主

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的和大理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

相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

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

通用空间Totalspace范思沃思住宅。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

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是开敞的,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

是密斯“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国际主义风

格的另一个体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布朗楼。

摩天大楼。与约翰逊在纽约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1)大楼前宽敞

的广场。2)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3)顶层是设备

层,除此以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技术精美。密斯在60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芝加哥联邦政府大楼,

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钢

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当时世界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115.赖特19世纪末~20世纪初——草原式住宅、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20世纪30年

代——有机建筑论,将美国自己的理论与沙里文的有机思想结合。20世纪40~50年代——

几何手法抽象,如古根汉姆美术馆。

有关赖特与现代派国际式的联系:赖特的背景是美国,而现代派的背景是整个欧洲。欧洲以

法国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背景,而美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所以他们的经济基础是不一

样的。而且在服务对象上,欧洲面对的是整个广大民众,而赖特为代表的美国是面对中产阶

级的。

有关密斯的流通空间和赖特的流通空间:密斯是在空间的隔断上做文章,强调“平面”上的

流通,而赖特强调空间上的流通。

其他代表作:拉金办公楼,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

116.草原式住宅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意思。平面常做成十字

型,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室内空间尽

量做到既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高。体积的构图形式室层高较低,出檐

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黯淡。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

层层叠叠三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水平线条。

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色的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烈对比。他在美国西部建筑基础上融合

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后来发展为“有机建筑论”。

117.罗伯茨住宅建筑平面是惯用的十字型,大火炉在它的中央。室内采用两种不同的层高,

天花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丰富。外形上互相穿插的水平屋檐,衬托出一

副生动活泼的图景。和自然环境结合紧密。

118.流水别墅宾夕法尼亚州郊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

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用墙和

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

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整个建筑在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另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

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的本质。

119.古根汉姆美术馆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楼层的

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但这些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所以,它是赖

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美术馆建筑。

120.理性主义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AC)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按功能结合地形布

置,空间参差,尺度得当。

121.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设计方法上属于“重理”的一种思潮。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

强调结构逻辑性与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其特点是用玻璃和钢为主要材料,构

造与施工精确,外形纯净透明,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它的内部空间。代表作品:密斯

的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在“少就是多”

的理论依据下,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设计手法的实例,并形成了

“密斯风格”。

122.粗野主义

柯布西耶——“粗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组合”,代表作品:马赛公寓、

昌迪加尔行政大楼等。

史密森夫妇(英国)——以结构与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与密斯的讲求技术精美似乎很

密合,但从经济和社会角度上来考虑,两者迥然不同,代表作品:哼斯特顿学校(钢结构)、

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等。

鲁道夫: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

斯特林: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丹下健三(国际粗野主义):仓敷市厅舍(同时也是日本战后追求地方性的代表)。

123.典雅主义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

庄严感。主要在美国。又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复古主义。讲究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

美。

雅马萨奇: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

约翰逊: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纽约林肯文化中心

斯东:1958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124.高度工业技术代表作品:山梨文化会馆(黑川纪章和丹下健三——新陈代谢派)、巴黎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皮阿诺和罗杰斯)、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大楼。香港汇丰银行

(英国建筑师福斯特)。

125.地方主义和人情化特点是在建筑中偏“情”的方面,它是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

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民族习惯的发展,即讲技术又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的特点。

阿尔瓦?阿尔托:北欧“人情化”与地方性的代表(强调有机形式,采用自然材料)。珊纳特

赛罗镇中心主楼、沃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麻省理工学院高年级学生宿舍。

丹下健三:香川县厅舍、仓敷市厅舍、代代木体育馆、广岛***受害者纪念公园

126.个性与象征对现代建筑风格“共性”的反抗。反对集体创作,认为“建筑是不能共同

设计的”。其手法有以下三种:

1)运用几何形构图。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赖特)、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贝聿铭)。

2)运用抽象的象征。朗香教堂、柏林爱乐音乐厅(夏隆)、理查医学研究楼(路易斯?康)

3)运用具体的象征。HQ航空公司候机楼(小沙贝宁)、悉尼歌剧院。

127.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主张二元论、激进的折衷主义。隐

喻主义思想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的语言》

布莱克——《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特征:a)采用装饰,b)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

c)与现有环境融合(文脉主义)。

英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就是至少在两个层次上说话:一方面他面对其

他建筑师和留心特定建筑含义的少数人士;另一方面他又面对广大公众和当地居民”。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提出:“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赞成二元论”。“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

的东西中挑挑拣拣”。认为建筑师不应抱‘或此或彼’,应将对立的彼此的东西都包容下来。

文丘里:母亲住宅(1963年)、美国奥柏林学院艾伦美术馆扩建部分(1976年)

格雷夫斯: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1982年)

穆尔: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圣约瑟喷泉

约翰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1984年)。

128.解构主义80年代中期,埃森曼、屈米为代表,把法国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理论应用

于建筑创作。提出解构主义建筑。理性的非理性化是解构主义建筑思潮的主张。代表作:俄

亥俄大学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129.文丘里——“少就是少”——对“少就是多”进行批评

130.《马丘比丘宪章》是UIA(国际建协会议)1977年;提出了城市规划新宪章。

131.《威尼斯宪章》——1964年,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

132.《华盛顿宪章》——保护历史性城市和城市化地段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的补充。

133.《佛罗伦萨宪章》——1981年,保护古迹园林的宪章。

134.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的建筑设计负责人是哈理森和阿布拉莫维茨

135.法国在巴黎西郊自1965年起规划建筑的一个著名新区高层贸易办公区是德方斯新区

136.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北京香山饭店是贝律铭设计的。香港汇丰银

行是英国建筑师福斯特设计的。

137.美国波特兰市政大厦是格雷夫斯设计的

138.纽约AT—T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厦是由约翰逊设计的

139.美国二十年代末由佩里首创的城市规划理论是邻里单位

140.意大利广场的圣约瑟喷泉的设计者是查理斯.摩尔

141.日本筑波中心大厦——矶奇新设计

142.晚期现代主义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用高科技成果作为建筑艺术表现

143.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是巴黎工业技术展览大厅、底特律的韦恩县体育馆

144.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

145.耶路撒冷市最著名的伊斯兰教建筑是圣石清真寺(又称圣岩寺、奥马尔礼拜寺)

146.印度最著名的素堵波式塔是桑契塔

印度的泰姬马哈尔陵被称为印度的一颗明珠,它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陵墓全部用白色大

理石建成,建在一个大坪台上。建筑形体四面对称,中央大穹窿是波斯的尖顶式,坪台四角

有四座邦克楼。

本文发布于:2022-12-06 22:5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5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圆周率符号
下一篇:调虎离山计
标签:triumphal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