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之书》教案
学习目标:
1、领会《沙之书》的内容与题旨。
2、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以及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如何理解小说的核心意象“沙之书”。
学习难点: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单元话题阐述
1、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2、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表达的不是某种
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文学的"艺术真实":是作家提炼、加工、改造过的真实,比实际生活更集中、更典型、
更强烈。是作家对生活主观评价和主观情感的真实。
3、小说家为什么要“说谎”?
很多小说开头喜欢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套牢读者的目光。见教材96页的例子。
“一件虚假的事可能本质上是实在的。”——博尔赫斯。
“写小说不是为了讲述生活,而是为了改造生活,给生活补充一些东西。”——略萨
小说家虚构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读者上当,而是为了让他们有所收获。
“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其真正旨意是为了揭示生活的真相。例如97页所举的卡夫卡的
《变形记》。《骑桶者》,揭示一个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
4、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其虚构世界隐含着更为深刻的真实。(见97页)
5、事实不等于真实。事实针对客观而言,真实针对主观而言。真实是对事实的加工制作,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6、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不能说传统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就一定会比现代小说中的
类型化人物更真实。
二、初读体验。
1、一个退休的图书馆员从陌生的《圣经》推销员手里买下了一本“沙之书”,沉迷于它的
神秘并陷入了对不可知的恐惧,最终把这本书藏在了图书馆的阴暗角落。
2、你觉得这篇小说和你读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神秘。主题不是反映社会,而是有哲学意义的。魔幻倾向。虚构成分多。
3、小说情节有什么特点?
情节波澜起伏,出乎意料。小说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有两处:一是“沙之书”奇妙特
性的逐渐显现;一是“我”将“沙之书”藏在了图书馆。在“沙之书”出现之前,我们根本
想不到会有这样一本奇书,而当我们读到“我”买下这本书时,也根本想不到它的最终归宿
竟然是图书馆。博尔赫斯的小说就是这样,总是让人充满期待和惊喜,让人不知道下一步会
发生什么,而当读者读完全篇,又能有无穷的想象和回味。
三、探讨意象“沙之书”——虚构之处
1、“沙之书”奇妙的特性:
异乎寻常的重量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页页的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佛是从书里冒出来的。
2
书的页码是无穷尽的。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
插画没有一张重复
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摹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
了。
小结:像沙一样,变幻不定,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不断“生长”。—一本有形而无限的
书
2、小说主人公“我”对待“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找出有关的词
句具体说说。
(好奇—钻研—沉迷—敬畏无奈—恐惧---逃避)
起初好奇,然后设法得到,接着是钻研,但发现对它了解越多,不了解的部分也更多,
于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无奈,紧接着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随之而来的是恐惧,最终选择
逃避、放弃,让沙之书淹没在图书馆的书海之中。
3、你认为“沙之书”可能象征什么?“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又有什么典型性?(或者说小
说的主题是什么)
可能有的答案
比如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无穷无尽.虽然我们渴求知识而苦读,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
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就个人的能力而言,再苦再勤,也是无法穷尽的。
人生其实很重要的是寻找到自己的坐标和位置,但这又是何其难也。面对茫茫人海,芸
芸众生,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今天,人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
容易陷入疑虑,变得神经质。
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
状态演变而来的。人类对自己的起源。象征无限的人类进程。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我觉得可以用“无限”(板书)。在小说开头就流露出对“无限”之物的思考。
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己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
无法驾驭的金钱、无法挽留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浩瀚无穷的知识等等。——无限未知
之物
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人类在无限未知之物前茫然、恐惧、无所适从的心理。
博尔赫斯与崇信科学的人有什么分歧?好奇—钻研—沉迷—敬畏,前面的几个步骤和人
类科学探索的步骤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步:是逃避还是坚持显示了——对于笃信科学万能
的人来说,他们会用进取的心态坚持;而对于相信神秘主义的博尔赫斯来说,在令人敬畏之
物面前,他会选择停步。庄子在《养生主》中有一段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
涯随无涯,殆已。”“殆已”就是“疲惫不堪”,就是选择停步,选择逃避。
四、探讨小说的真实与虚构——真作假时假亦真
1、如此荒诞的故事,读来却有一种真实感。作者是怎样将虚诞表现得真实的?
人物地点的设置
介绍许多的《圣经》版本——既极力让读者以为小说的故事是真实可信的,又为下文“我”
用《圣经》来换取“沙之书”作了伏笔。
书贩的外貌很具体,如“他身材很高,面目模糊不清……他那斯堪的纳维亚人似的稀疏
的、几乎泛白的金黄色头发给了我错误的印象”
书的样式——八开精装磨损印刷粗糙每页两栏排得很挤还有插画:一个钢笔绘
制的铁锚,笔法笨拙,仿佛小孩画的
书的来历——平原上的村子几个卢布和一部圣经换来主人不识字属于最下层的种姓
看书藏书——放大镜排除伪造偷偷放在阴暗的搁架上
细节真实,场景真实。情节的合理。第一人称。(板书)
3
除了这本“沙之书”是非现实的之外,其他的都是现实生活场景,它们让“沙之书”也显得
像一个现实之物一样合情合理。
开篇为什么要来一串几何学概念?幻想的合理性是建立在这种几何无限性的基础上的。
既极力让读者以为“我”的小说是真实可信的,又为下文“沙之书”的奇妙特性作暗示与铺垫。
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也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这是
典型的博尔赫斯式的充满幽默和睿智的想象,同样有助于使叙述显得煞有介事。
2、“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不假。”为什么要强
调故事一点不假?
增强真实性。激发读者阅读欲望。
他的故事虽然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可能反倒是“一点不假”。博尔赫斯对待虚构的态度:
a、他想努力抹去幻想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构嵌入现实之中,与现实浑然一体。
b、“一件虚假的事可能本质上是实在的。”——《论惠特曼》
c、虚构是抵达更高和更实在的方式。
d、通过虚构,写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心灵的复杂活动。
3、虚构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
如果同样的想法出现在哲学书或历史小说里,你更愿意读哪本?小说通过虚构,运用象
征,使无穷无尽这一概念形象的展现出来,并将人们面对无限的那些无所适从的心理真实地
从小说中凸现出来,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小说表现的主题适宜于不同一般的构思。
小结——真作假时假亦真(板书)
“我们融化在虚构里,享受着比我们眼下更多的生活,享受着我们本来可以过上的更多
的生活。”——略萨
五、走近博尔赫斯——迷宫的制造者:
博尔赫斯相信:“写小说和造迷宫是一回事”。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
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
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
他与马尔克斯都是拉美作家,作品被归入“魔幻现实主义”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
在现实的叙述中加入众多非现实的东西,现实与幻想混杂,魔幻的事物可以随时出现,只服
从于表达的需要。比如《百年孤独》。
他是幻想文学的先驱,“玄想”作家。
博尔赫斯对世界各国带有玄想色彩的作品都非常关注。他曾经给中国《聊斋志异》的阿
根廷译本作过序。
博尔赫斯小说特色:文字简洁,构思奇特,小说情节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
神秘色彩。
六、拓展
仿句“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
示例:①隐藏一粒沙子最好的地点是沙漠;②保留一颗水珠最好的办法是放入大海;③
隐藏一个人最好的地点是人群。)
这个句子的内在哲理是什么?
在树林中,一篇特别的树叶也就没有那么特别了。树林的树叶是数不尽的,如果不单独
取出一片树叶,那么谁也不觉得那一片有多么特别。树林因为无数神秘的树叶变得更加深邃
了。
4
内在的哲理:
无限之物是由无数个有限之物组成,每一个有限的个体因为无限的同类数量而容易被忽
略。
无限蕴含于有限之中,有限也包含着无限。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
间的任何一点。”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的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
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
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出的,超出有限即趋向无限。因此,只有同
有限相联系的无限,才是具有现实性的真无限。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日益证实着时空的无限
性。
推荐阅读《苏菲的世界》哲学启蒙书
七、小结现代小说的魅力:1、人物类型化。现代小说里人物性格越来越模糊,变得类型化。
2、主题抽象化。小说通过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这种模糊处理,
说不尽的主题,反而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3、人物类型化。4、情节高潮不突出。
板书虚构细节真实场景真实
魔幻集中典型地反映现实艺术真实
荒诞(象征)形象揭示主题–无限亦真亦幻(真作假时假亦真)
人的无所适从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7:0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