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作用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而止步于19世纪末的清末“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一直是
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虽然以前的历史学者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性,但相比之下,却更
注重它的缺点和不足,以致于把1895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
完全破产的标志,贬低了它的历史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展开及现代
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我们有必要在更广泛的时空观上,从现代化的角度对洋务运动所起的历
史作用进行重新阐释。以这种态度对“洋务运动”进行研究会得出一些新颖的结论,其中之一
就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
“洋务运动”产生于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这就决定了“洋务派”自
身的两重性。传统史学家认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都是封建性、
保守性十分浓厚的历史人物,然而不知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那时的中国
是一个封建性特别浓厚的国家,像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开明地主可谓是凤
毛麟角,试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兴办洋务是何等的艰难。因此,我们不能对洋务派及“洋务
运动”的期望过高。正如李时岳先生指出的:“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
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洋
务派活动于中国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有’之后才能谈到发展,那
是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
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正是因为它
的特性,我们才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它。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19世纪中叶,
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
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
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
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
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
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一次革命性
转变发生在100万年前,原始生命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以后,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
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近几个世纪正在经历中的事,全
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社
会学者、历史学者一般把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转变理解为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
洋务运动就成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点。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相当自足的社会体系,生产主要靠人力。中国自古有较
多的科技发明,并长期在世界占领先地位,但16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基本上处于僵滞、停顿
状态,以致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的科学革命,科技也未能大量用在生产上。中国传统以儒家
为主流的中心价值系统,重天人合一,重社会秩序与人伦规范。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面对
的主要问题不是外部世界的挑战,而是来自内部的传统危机,但历史总是依照自身逻辑克服
这些危机,从而进入新一轮王朝循环。然而自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
方世界的霸权威胁及文明示范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的历史走向。两次鸦片战争的失
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不能不向西方学习,而所要学的即是西方之
技术。于是,在奕、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应时兴起。
1861年初,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两位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先声,然
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机器局、船政局、枪炮厂
等军事工业。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
着手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机器生产更多地被采用。如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建厂时,即派人到
美国选购机器,其中包括轧花、纺纱、织布机械全套设备,后来李鸿章决定扩充纺纱,又向
英国增订机器。当时无论是纺织、钢铁工业还是其他制造业,都建立起了机器工业企业。
洋务企业尽管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机械化的程度很低,各企业内部仍大量使用
手工劳动,但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
使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再则,无论是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
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和棉纺织业,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的
规律的。
纵观洋务运动,由于它向西方学习,购器、制器,引入了先进技术,使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
化工业、军事体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在文化教育、思想上也产
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步伐,因此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
进作用。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第一步,中国社会现代
化的进程从此真正开始。
本文发布于:2022-12-06 21:5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5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