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谈梅生津

更新时间:2022-12-06 20:33:40 阅读: 评论:0

相似三角形烧脑题-凝结核


2022年12月6日发(作者:persuade)

第1页共6页

….

线

….

.

….

….

西北工业大学《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______、______和验证

期。

2、马洛斯认为只有______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______需要。

3、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___和______。

4、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______指向性的______操作过程。

5、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______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______。

6、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______和______。

7、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______和______功能。

8、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______和______。

9、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_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把_____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10、注意保持在某一______上的时间是狭义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______上的时间是广

义注意稳定性。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A.l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2、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4、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5、"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6、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第2页共6页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7、"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8、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

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0、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11、下列哪个选项是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大小划分的。()

A.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B.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C.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2、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

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

A.10岁6个月

B.10岁8个月

C.10岁10个月

D.11岁

13、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家庭结构

B.出生顺序

C.家庭的贫富程度

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14、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5、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6、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

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第3页共6页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17、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18、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9、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_

D.测验法

20、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

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情绪记忆:

2、心理学:

3、知觉:

4、自我意识:

5、概念:

6、发散思维:

7、注意的范围:

8、形象记忆: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

2、()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3、()印度狼孩“卡玛拉”事件说明了社会现实与生活实践在人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4、()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5、()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6、()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

7、()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8、()“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9、()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

10、()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创造力及其培养。

第4页共6页

2、有哪些动机理论?请分别叙述之。

3、气质类型的教育意义。

4、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

5、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及效用。

6、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酝酿期豁朗期

2、低级高一级

3、视觉听觉

4、目的认知

5、思维思维的知觉

6、直观性概括性

7、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8、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9、1879冯特

10、对象活动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2、A

3、A

4、A

5、C

6、A

7、A

8、D

9、B

10、C

11、A

12、A

13、D

14、D

15、D

16、C

17、A

18、A

19、D

20、C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

动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

5、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

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合,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6、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

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

7、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

特征。

8、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设性人格的塑造

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③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头脑风暴训练

2、本能理论:它认为人的活动与行为是先天就内在安排好的。

驱力理论:它强调驱力在个体行为激起中的作用,认为动机是由驱力、习惯和诱因共同决定

的。

诱因理论:动机的诱因论转向外部,强调外界诱因在个体行为激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注

外界刺激、奖赏、目标等如何引导个体行为的发生。

认知失调理论:人的认知、包括思想、信仰和态度等的不一致会产生动机。不一致导致人减

少或消除某种不一致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

态过程。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认知到如何应付具体情境的能力。自我效能判断在动机的

确定与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个体对目标的实现有高的自我效能判断时,就会保持高的

动机;缺少有关目标进展的信息或低的自我效能认知都会使人放弃努力。

第6页共6页

3、(1)教师要善于区别和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2)针对学生的具体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施教。

(3)按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智力和知识技能的教育。

4、(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极影

响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培

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往学习活动的美好结

果,以引起他们自觉的有意注意。

(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实的活动内

容,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有利于使学生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增强他

们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分散的现象。

(三)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

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

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

5、(一)动机推动功能。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行为、趋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可以说个

体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在动机的推动下完成的。情绪和情感对个体行为具有增力性或减力性

的作用。(积极、消极的情绪)

(二)适应调节功能。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引导、调节和适度的发泄,有利于适应当今

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信号表达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信号表达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预警功能和沟通、交流功

能。

6、答:

(一)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

为了获得妈妈的赞扬而听话的小孩儿。

(二)指向功能

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

娱乐场所。

(三)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

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偏离目标时,动机就会将其调整回目标中来。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

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

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

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

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本文发布于:2022-12-06 20:3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5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绍读音
下一篇:包饺子英语
标签:谈梅生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