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
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
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
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
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
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
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
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
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
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三、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渡、蔽、拼”等7个生字,会写“伞、抬、
姨”等8个生字,会写“喜欢、好像、抬头、说话、童话、阿姨、对
岸、游戏、发明、字母、上升”等词语。
2、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的
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3、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
来表达。
4、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四、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对话,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
角色的不同性格。
五、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省略号、破折号等,了解标点的作用。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很高兴能够跟大家在这里上一节课。我
想跟大家分享一件我经历的事。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去晨练,遇
到了一只小猫,瞧就是它,一路上他一直跟着我喵喵的叫,我觉得好
像在说:“我好饿呀!”于是我赶紧给他找来食物,吃完后,他又对
着我叫。我猜他肯定在说:“谢谢你”。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和老
师一样的经历,去听过小动物的叫声,猜过他们说什么?咱们聊聊。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出对课文
内容的学习。)
2、出示喜鹊图片,你听过她的叫声吗?放录音
3、板书课题:枫树上的喜鹊齐读课题
说起喜鹊,你对她了解多少,喜鹊又叫报喜鸟,喜鹊喳喳叫,好事要
来到。瞧,她一身黑白的燕尾服,长长的尾巴上点缀着蓝绿色的羽毛,
样子特别惹人喜爱。喜鹊他特别喜欢在大树上做窝,枫树是他常常安
家的地方。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是著名作家郭风爷爷写的。这里的枫
树是郭风爷爷家乡渡口旁的那棵枫树。这里的喜鹊是住在那棵枫树上
的喜鹊,咱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不熟悉的字在拼音的帮助下
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随机认识字词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
他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
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太阳从渡口对岸山岗后面升上来了。
我懂得,喜鹊弟弟很快给出了答案
(2)了解渡口,找出课文中带“渡”字的词语
(3)学习绿荫、遮蔽
(4)出示课件:一把太阳伞
一把(绿色)太阳伞
一把(很大有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5)指导书写:伞、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句中识字,从字
的结构特点、构字规律识字,认字和写字相结合。)
三、品读领悟,体悟情感
前面我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好文不厌百回读,那让咱们再次走
进课文,仔细去读读吧。
我小时候经常来到我们村的渡口旁,站在枫树下。那是我最喜欢的地
方,我喜欢的是什么呢?
1、默读1--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含有“我喜欢”的句子。
出示画的句子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
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我喜欢的是什么?板书:一颗枫树
我喜欢他的什么?谁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这是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多漂亮呀,我很喜欢它。谁再来
读读。
炎热的夏天我和村里人来到渡口边等船,站在枫树的绿荫下多凉快呀!
我很喜欢它。风雨突来的时候我们躲到在枫树下避雨,她为我们遮风
挡雨,我很喜欢它。还有谁想读读。
再齐读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那是因为,一齐读。
(2)我喜欢枫树,还喜欢什么?板书:一个喜鹊窝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谁来读?齐读。
(3)除了枫树、喜鹊的窝,我还喜欢什么?同学们再看看2-4自然
段。
板书: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a、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
我说话。
人才会说话,喜鹊会说话吗?是我觉得喜鹊常常跟我说话
清晨,我背着书包路过渡口,你猜他会跟我说什么?天黑了,我砍完
柴,路过渡口,你猜他又会跟我说什么?
b、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
鹊阿姨。
这句话怎么读,大家试试,谁来读,还有谁想读,我和喜鹊阿姨就像
一家人,大家一起读。
c、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发现喜
鹊阿姨的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
我是怎么的心情?自由回答,再读“我真是喜欢极了。”
d、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谁来读,还有谁来读,我当哥哥了,多开心呀,大家一起读。
喜鹊阿姨,喜鹊弟弟,我们就像是一家人,好像童话书里那样,多有
意思呀!
e、男生读: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
称呼她喜鹊阿姨。
女生读: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知道了哪些音应该重读,从中体会到
了读喜鹊的喜爱。)
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望我的喜鹊弟
弟。就像去问候我的家人一样。我看到了哪些情景呢?
2、自由读5--13自然段,想一想,我看到了哪些情景?自由学习后
回答看到了哪些情景?先看看学拼音字母的情景吧
(1)先自由读5--8自然段
A、学习“一会……一会……一会……”说话
想一想:这一句话里说了几件事?都是谁做的?从句末的省略号中
你读懂了什么?喜鹊阿姨还会教小喜鹊做什么?
你能试着用“一会……一会……一会……”说一句话吗?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内容,抓住句末的省略号展开想象用
“一会……一会……一会……”的句式说一说省略的内容,培养学生
的语言运用能力,为语文园地相关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B、同学们看,喜鹊阿姨正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字母呢?现在让我们
也去试着学一学。愿意尝试吗?好,那现在我就是喜鹊阿姨,我来教,
你知道我在教什么吗?现在你们都做喜鹊弟弟,我来教,你们来学。
虽然声音不整齐,但学得很认真。学生扮演角色学,注意了感叹号,
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大量的说话练
习。其实无形当中也渗透了童话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想象。而这种
把握特征并不是生硬地塞给学生,而是在快乐的说话练习中自然而然
明白的。)
(2)出示9--13段,演一演,演好可又窍门的,你要找到你要说
的话,还有注意你说的话的标点符号、先指明演,再小组演,还角色
演,演后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师生表演等形式。抓住“我看见”“我
知道”“我懂得”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发现“教拼音”和“看日出”
这两部分中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最后写
想到的。)
四、拓展,展开想像
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
1、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
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童话不仅仅只是读,而是应该在读后学会写。孩子的想
象力是无穷的,所以写出来的童话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在课堂中,
不仅有大量的说话练习,再仿写方面也别有洞天。)
五、小结:
这节课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童话的语言魅力,徜徉在童话故事
的海洋中,我们都是无忧无虑的小精灵,这样有趣的童话还有很多很
多,我们课下多读点童话书吧。
板书设计: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一个喜鹊窝
一颗枫树我喜欢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
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
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
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
象就没有创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
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课堂上,多让学生发挥想象,
并给机会让学生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文
中尽情地遨游,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
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
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独
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角色,体验自然,体验
生活。
教学效果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学中我运用导语引导
学生,理解较难的词语,把朗读与感知、理解融为一体,从而带领学
生步入唯美的课文之中。教学中,我将课文中的“小喜鹊”带到生活
中来,把它当成小喜鹊,并用喜鹊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在“鹊,鹊,
鹊”中不仅使得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不知不觉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也在师生有趣的对话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进而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进行情景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
趣。
以“趣”字贯穿始终,由有趣的课前谈话到说话练习,到大胆的
仿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跟喜鹊阿姨打招呼,告诉学生你就是喜
鹊哥哥,你就是喜鹊弟弟,把自己当作故事里的小喜鹊,角色的转变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融入童话之中,成为童话中的一员,去体
验故事中小喜鹊的情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课堂充满情趣。
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大连的说话练习,其实无形当中也渗透
了童话的一种很重要的特征:想象。而这种特征把握并不是生硬地塞
给学生,而是在快乐地说话练习中自然而然明白的。
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
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
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
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
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
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
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这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
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
“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
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叙述线索清晰,情节简单。第一至四自
然段主要讲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这部分是4次直接写到“我喜欢”:
渡口旁像绿色的太阳伞的枫树,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窝,我喜欢;
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的窝,我喜欢;鸟窝里有六个小喜鹊了,我喜欢。
第五至十二自然段讲“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唱歌、
游戏、学拼音、认识太阳。描述了“我”与喜鹊一家人的共鸣共语。
第十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快乐的心情。
评价练习
一、拼音写词语
yǔsǎnāyídìdi
()()()
fāngbiànyóuxìmǔqīn
()()()
二、按样子写词语。
叽叽喳喳(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大又圆(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张西望(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戏()第()教()
找()弟()哮()
四、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树一()喜鹊一()太阳伞
一()绿荫一()船一()诗歌
五、数笔画填空。
“伞”共画,第5画是,组词。
“母”共画,第5画是,组词。
“游”共画,第3画是,组词。
“便”共画,最后1画是,组词。
六、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真是喜欢
..
极了。()
2.我常常
..
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
3.喜鹊弟弟一齐快乐
..
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
4.枫树的绿荫遮蔽
..
了村里的渡口。()
七、阅读
喜鹊的新发现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下面。它看见那些蜻蜓、
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在低空中飞,便喳喳地叫道:“看来世界上要算
我飞得最高了。”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
飞鸟?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
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不,不,我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鸽子对喜鹊说。
喜鹊翘首一望,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整整齐齐地飞向远方。
“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啊!”喜鹊感慨地说。
1.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整整齐齐()()
3.喜鹊先看到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它想:()。后
来喜鹊看到大雁,它想:()。
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
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
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
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
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
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
升。意识到这一点,真庆幸自己成为第一批教新教材的老师,每一个
能力训练点,都符合着学生的发展,为我提供了教的方向。
拿到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真的很好玩,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读这
个故事。再细品下,文中可讲的点很多。词语“绿荫、遮蔽、渡口”
是什么意思?文中的作者喜欢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快
乐?同样是喜鹊的语言,为什么有的地方用到的是感叹号,有的地方
用到的是逗号?作者看到、听到、想到的分别是什么?生字词的教学
也不能放手吧?……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后,课文最应该体现的教
学目标不见了。我迷茫了——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篇个个要讲,
又要突出主题,怎么办?——舍!有舍才有得。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
学科的地方在于,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语文课必须要
有语文味!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确定了课文重难点:一、培养学生了解
理解词语的方法。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学到的词讲故事。
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重难点分到两个课时
中,每节突破一个。
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
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等方
法,引导学生理解“绿荫、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
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母”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
读。
讲五至十二自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随文识“便、教、游、
戏、母”字外。进行第二个难点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
看到了什么”,引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
句式说话。作者听到的内容,在文中出现两次。从文中找一找,作者
听到了什么?学生能找准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只是提醒学生注意
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出的话,标点不一样,要通过朗读,读出不同
而已。也就是说完全靠着朗读去理解标点的特点。第二次听到和想到
的内容通过演一演来理解。最后我将课后练习题引过来,因为这一道
仿写练习,就是在第一二次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前面语感
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这一难点顺利突破。
教后反思这一节,我觉得,无论哪一篇课文,文中的知识点一定
特别多,为了突出重点,必须有所取舍。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朗
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故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读书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学中,读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
教学手段。“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读比听更能让
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它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脑,调动多种感官进行。
低年级的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以读为主,
通过读来有所感悟。童话因其故事的生动有趣,语言的丰富多彩而深
深吸引着孩子,童话又往往以拟人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因而孩子对其
中的故事倍加喜爱。前面的读,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只有演,才
能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故事寓意得以内化。在童话教学中,我适
时抓住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试着把童话演出来。童话故事中大胆的想
象正符合启发学生想象的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
象就没有创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
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课堂上,多让学生发挥想象,
并给机会让学生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文
中尽情地遨游,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
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
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独
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角色,体验自然,体验
生活。
童话不仅仅只是读,而是应该在读后学会写。孩子的想象力是无
穷尽的,所以写出来的童话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在课堂中,不仅有
大量的说话练习,在防写方面也别有洞天。让童话变成孩子们向往的
放飞心灵的花园,他们就会爱上童话,甚至爱上文学。这就为孩子一
生打下了温暖的底色。
本文发布于:2022-12-06 20:2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5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