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重点整理
2
1:59AM
全口义齿整理1
上下无牙he的解剖标志有哪些?
上颌:上唇系带(避让)是位于口腔前庭上牙槽嵴唇侧中线上的呈一扇形或
线形粘膜皱襞。
上颌颊系带(避让)位于前磨牙牙根部
上颌牙槽嵴:牙槽嵴顶是承受上半口义齿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
切牙乳突(缓冲)位于腭中缝之前分,上颌中切牙的腭侧,为一梨形
或卵圆形的软组织突起。其下为切牙孔,有鼻腭神经和血管通过,因此覆盖该
区的义齿基托组织面应做适当缓冲,以免压迫切牙乳突产生疼痛。
腭皱
上颌硬区(缓冲)位于上腭中部的前份,表面粘膜较薄,没有弹性,
易受压而产生疼痛
腭中缝
上颌结节(缓冲)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表面有粘膜
覆盖。颊侧多有明显的倒凹,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上颌隆突:上颌前磨牙根尖舌侧隆起(缓冲)
翼上颌切迹(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位于上颌结节之后,
是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之间的骨间隙,表面覆盖粘膜,形成软组织凹陷。
腭小凹(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在腭小凹后2mm左右处)
颤动线
后堤区:前后颤动线之间的区域称为后堤区(此处基托稍加厚,
对粘膜产生轻微压迫,起到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
下颌:下牙槽嵴:呈弓形,牙槽嵴顶是承受全口义齿咀嚼压力的主
要区域
下唇系带(避让)
下颌颊系带(避让)位于下颌前磨牙根部
舌系带(避让)
颊侧翼缘区(伸展)此区有过大伸展,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
承受颌力
舌侧翼缘区(伸展)
下颌隆突:下颌前磨牙根尖舌侧隆起(缓冲)
下颌舌骨嵴(缓冲)以免产生压痛
磨牙后垫(下颌全口义齿后界封闭区,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
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
上颌避让区:上颌唇系带,上颌颊系带
3
1:59AM
(1)
4
1:59AM
(2)
5
1:59AM
(3)牙列缺失后,舌失去下颌牙列的限制,向前向外扩张,舌
体变大,影响下颌义齿的固位。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固位原理
固位牙齿不会颌向脱落,即义齿抵抗从口内垂直脱位的能力。
稳定义齿没有侧向前后移动或转动,即义齿对抗水平和转动的力
量。
若全口义齿固位不好,患者张口时容易脱位。若不稳定,再说话
或吃饭时会侧向移位或翘动,造成义齿脱位或牙槽嵴创伤。
全口义齿能吸附在上下颌骨上是由于大气压力和吸附力等物理作用
的结果。
1大气压力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的软组织始终保持紧密地接
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基托与粘膜之间,在基托
与粘膜之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作用下,基托和组织密贴而使义齿获
得固位。
基托受到的大气压力与基托面积的大小有关,基托面积越大,义齿上
受到的大气压力的总和越大,则固位就越好。
2吸附力的作用吸附力包括附着力和粘着力
附着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粘着力是指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
全口义齿的基托组织面与唾液,唾液与粘膜之间产生附着力,唾液
本身之间产生粘着力。
影响义齿固位的因素
1颌骨的形态颌弓宽大,牙槽嵴高而宽,腭穹隆高而深,系带附着
距离牙槽嵴顶较远,则基托面积大,固位作用好。
2口腔粘膜的性质
3(必背)基托边缘的伸展范围
上颌基托唇颊边缘应伸展到唇颊沟内,唇颊系带处的基托边缘
应做成“V”字形切迹,以免影响系带活动,导致义齿脱位。
上颌结节的颊侧颊间隙处,基托边缘应伸展到颊间隙内,以利
固位。基托后缘应止于硬软腭交界处的软腭上,并形成后堤区,
以加强义齿后缘的封闭作用。义齿后缘两侧应伸展到以上颌切
迹。
6
1:59AM
下颌基托唇颊边缘应伸展到唇颊沟内。舌侧边缘应伸展到口底,
系带处应做成“V”字形切迹,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1/2
或全部,义齿基托边缘应原钝,以获得良好的边缘封闭。
4唾液的性质唾液的粘稠度、流动性和量适中,在基托和粘膜间可
形成一层唾液薄膜,吸附力强,有利于义齿固位。
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因素(选择或填空)
1良好的咬合关系
2合理的排牙
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磨光面应呈凹形)
口腔检查(口外——口内,局部——整体)
(一)颌面部
(二)牙槽嵴一般在拔牙后3~5个月,最早1个月,可开始制作
义齿(即刻义齿拔牙前就做好,拔牙后就戴上去)
(三)颌弓形状和大小一般分为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
(四)上下颌弓的位置
1水平关系即上、下颌颌弓的前后、左右关系。
2垂直关系天然牙存在时是指正中颌位上下颌牙
弓所占据的距离,称为颌间距离。无牙颌的颌间距离是指下颌处于正
中颌位时,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
(五)唇、颊和舌系带附着的位置牙槽嵴吸收严重者系带附着
点相应移位,离牙槽嵴顶近甚至与之其平。当系带运动时易造
成脱位。
(六)舌的位置大小牙齿缺失后,舌体由于没有牙齿的限制而变
大。
(七)对旧义齿的检查
修复前的外科处理
1牙槽突调整
2上颌结节修整
3牙槽嵴增高术
4下颌舌隆突修整术
5唇颊沟加深(前庭沟加深术)
6唇颊系带成形术
7残根处理
7
1:59AM
全口义齿的制作
印模的分类根据印模次数分:一次印模法二次印模法
根据印模时粘膜受压情况分类:粘膜静止式印模技术
(解剖式印模/无压力印模)
粘膜运动式印模技术
(运动性印模/压力印模)
托盘选择
有牙颌拥有空托盘,无牙颌用无空托盘
托盘的内侧壁离牙槽嵴粘膜约3~4mm,或者说离开牙槽嵴唇颊舌
腭侧粘膜各2mm左右间隙目的:预留出印模材料的空间
椅位:直坐着。若患者软腭很敏感,甚至可以稍微向前倾。
取上颌印模时,医生站在患者右后方,易与固位。
取下颌印模时,医生站在患者右前方。
托盘旋转入口中
取下颌印模时可让患者深舌,可取到舌系带印模,模拟舌系带运动。
取印模时牵拉嘴唇,牵拉左右口角(肌功能修整)
印模的分类:压力印模非压力印模
通过肌功能修整出来的为功能性印模(加压)——压力印模
未通过肌功能修整出来的为解剖式印模——非压力印模
印模的要求:印模必须清晰,光滑,完整,不与托盘分离,如有气泡
或缺损,应用弹性印模材料或蜡予以填补。
(小书)1印模应完整无缺,表面应光滑,无气泡
2印模既要精确反映各组织解剖形态,又要反映出口
腔周围软组织在功能活动时的变化和形态。
3印模印有适当的弹性,从口内取出后不产生变形和
损坏。
印模取完从病人口中取出要用细水流冲干净。
模型的要求:工作模型应完整无缺,表面清晰,充分反映出无牙颌组
织面的细微纹路,尤其是粘膜反折线和系带
处,模型边缘上显露出肌功能修整得痕迹。
(小书)1模型应完整无缺,表面清晰,尤其是粘膜反折线和
系带处
2模型边缘宽度以3~5mm为宜,模型最薄处不能于
10mm。上颌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
下颌模型在自其磨牙后垫自其前缘起不少
8
1:59AM
于10mm
3模型修整后底面要平,底座部分高度应为工作部分
的1/2
调拌石膏的注意事项
1水粉比重量比:100g石膏:250ml水
体积比:2.5:1
2先后顺序先水后粉优点(1)石膏不会过量
(2)容易控制调拌时间
(3)不易产生气泡
3控制调拌时间和速度按照同一方向搅拌:1’避免产生气泡
2’搅拌均匀
3’石膏结晶过程稳定
搅拌均匀要不断把碗壁中干粉搅拌到中间来
搅拌时间一般控制在60s内
4震荡去除气泡
灌注模型的注意事项
1从高到底
2从一侧到另一侧
3从少到多
4一边灌注一边震荡,排除气泡
5灌注完成后需加模型底座,底座最薄处不少于10mm(节约成本)
小于10mm的话强度不够,易折断。
6待石膏完全硬固后脱模
7印模取完之后要尽快灌模(防止印模失水变形)
he位关系纪录(一地要测定完成,指导排牙,能制作患者最合适的
牙。)
he位关系:是指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垂直距离:天然牙列成正中he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
下1/3的距离。
垂直距离过高的影响:嘴巴一直张开;肌肉疲劳;上下he牙槽嵴粘
膜受压,吸收更快;he创伤。
鼻翼至口角连线叫鼻唇沟。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一)利用下颌息止颌位测定:
9
1:59AM
息止颌位垂直距离(放松状态时,上下牙的间隙)—息止颌间隙(一
般2~3mm)=垂直距离
(二)面部比例测定法
(三)面部外形观察法
确定水平距离的方法
1直接咬合法
2哥特式弓描记法
3肌监控仪法
确定垂直关系和正中关系位纪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记录和位关系主要借助颌托在口内完成,颌托有基托和颌堤两部分
组成
一、颌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将模型浸湿,取适宜大小的红蜡片,靠软后铺在模
型上,用手轻轻按压,是之与模型贴合,沿基托边缘线切去多余部分。
为防止蜡基托变形,可取一段22号或21号不锈钢丝,上颌沿牙槽嵴
腭侧和腭弓后份下颌沿牙槽嵴舌侧,弯制成其弧度一致的增力丝,少
加热后按压倒基托内。(加强死,不变形的作用)
2自凝塑料暂基托的制作
3光固化塑料暂基托的制作
4上颌堤的制作:将红蜡片烤软,折叠成厚8~10mm,前牙区宽
5~7mm,后牙区宽8~10mm与上颌牙弓长度一致的蜡条。(最好使用
折蜡法,即正反折;卷蜡法会导致中间有空气)
颌平面制作要求一、颌平面应与鼻翼耳屏平行
二、颌平面必须平分颌间距离
二、制作下颌颌堤,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
三、颌堤唇面画标志线
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作为上颌中切牙邻界的标志线
口角线: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划出口角在颌堤上的位置,是尖牙远中面
的标志线。
唇高线和唇低线:又称笑线,是患者在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
在颌堤上所划出的弧线。微笑时,上唇线在上颌中
切牙2/3,下唇线在下颌中切牙的1/2。
上颌架
颌架:是一种固定上下颌托和模型的一起。(先上下颌模型)
10
1:59AM
上颌架:即使将带有上下颌托的上下模型用石膏固定在颌架上以便保
持上下模型间的高度和颌位关系。
上颌架的注意事项
1模型先要湿水,增加石膏的结合度
2模型背面开槽
3石膏最多只能覆盖顶部及侧面,不能进入工作区
4多余石膏应在石膏硬固前去除。
排牙(人工牙是恢复外观,恢复功能的主体)
排牙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尽可能恢复患者有个体特征的自然外观;保
护牙槽嵴和粘膜组织,部分恢复咀嚼和发音的功能。
人工牙的选择
1种类人工牙有塑料牙和瓷牙两种。
塑料牙优点:质轻,与基托结合牢固,韧性大,不易折裂,磨
改方便且磨改后易于抛光
缺点:硬度小,易磨损,咀嚼功能较差。
瓷牙优点:硬度大,耐磨,能较长时间维持稳定的垂直距离,
不易变色,咀嚼效率高。
缺点:质重,质脆易崩裂,排牙是不易磨改,磨改后不能
抛亮,瓷牙与树脂基托靠机械固位结合,排牙时有一定的困难。
2前牙选择
前牙大小:两侧口角线之间颌堤唇面为上前牙近远中总长度。同时
鼻翼外缘向下延长的垂线应通过上尖牙的牙尖。前牙牙冠长度以上
下唇线位置来确定。
前牙形态:牙形与患者的面部形态应基本一致。(方形,卵圆形,
尖形)
前牙颜色
3后牙选择
牙尖斜度:牙尖到中央窝的连线与牙体长轴的垂直线所相交成的角。
后牙的颌面形态:解剖式牙、半解剖式牙、非解剖式牙
(1)解剖式牙:颌面形态与天然牙相似,牙尖斜度约30度。一般上
下颌弓位置关系正常,牙槽嵴情况良好者,可选用解剖式牙。
(2)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低于天然牙,约20度。
(3)非解剖式牙:主要为无尖牙。
附:牙槽嵴低平者,年龄较大而且正中关系不恒定者多选用半解剖式
牙或无尖牙,以减小后牙侧方颌力,有利于义齿的平衡和稳定。
解剖式牙半解剖式牙非解剖式牙
11
1:59AM
咀嚼功能较好中等较差
侧向力较大中等较小
适合牙槽嵴高而宽中等窄而平
后牙的大小:后牙近远中径的距离即第一前磨牙近中面到第二磨牙
远中面的总长度。
排牙原则(每次大题必考)
牙弓:牙齿有序地排成一列,称为牙列,又因为呈弓形,所以又称为
牙弓。
1牙弓与颌弓相一致:排列人工牙形成的牙列形状,尽可能与颌弓形
状一致,如颌弓为方圆形,则人工牙列也应排成方圆形。
2人工牙的盖嵴部应尽可能贴紧牙槽嵴:使咀嚼压力直接传导于牙槽
嵴顶,以保持义齿良好的单侧平衡。
非适当操作及影响:若后牙排列过于偏颊侧,将加大义齿力矩的力臂,
是义齿易翘动不利于固位;而后牙排列过于偏舌
侧,则会使口腔本部,缩小,影响舌运动,不利
于义齿固位。
据牙列缺失后上下牙槽嵴骨的吸收方向,上前牙应排在牙槽嵴
德唇侧,上后牙稍偏向牙槽嵴顶的颊侧,舌尖位于牙槽嵴顶。下后牙
略偏舌侧,颊尖位于牙槽嵴顶。既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又利于维
持唇、颊侧的丰满度。
3颌平面应与牙槽嵴接近平行,且平分颌间距离(颌平面制作要求):
颌平面约等分颌间距离,上下牙列的颌平面至上下牙槽嵴的距离大致
相等,可使上下半口义齿均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颌平面:上下牙咬合接触点的连线称为颌平面,与鼻翼耳屏连线相
平行,)
4根据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前牙排成浅覆盖和浅覆颌关系:前牙浅
覆颌为上前牙改过下前牙牙冠1mm。浅覆颌为上前牙得切缘距下颌
前牙唇面水平距离的间隙1mm。若前牙覆颌深,相应切导斜度增大,
则后牙补偿曲线曲度、牙尖高度也随之增大,才能达到咬合平衡。牙
尖斜度大者,咬合时产生的侧向力也大,不利于义齿的稳定。
5形成正常的颌曲线,达到平衡颌的要求:人工牙列形成的颌曲线应
基本上与天然牙列相同,即上颌颌曲线,前段平直为一个平面,相当
于颌面,后段为补偿曲线,且与下颌纵颌曲线(spee’s)相一致;上
颌后牙两侧同名牙的颊、舌尖相连形成的凸面向下的横颌曲线与下颌
后牙两侧同名牙颊、舌尖相连成的凹面向上的横颌曲线一致。
12
1:59AM
排牙步骤和方法
(若排完下颌6,再排下颌4、5,发现4、5间有间隙出现,说明上
颌牙弓被扩大了;若发现位置不足,则说明牙弓被缩小了。)
(好假牙:美观、咀嚼、发音、患者满意、遵守排牙要求、同时达到
平衡)
前牙排列位置
唇舌向倾斜近远中向倾斜旋转度与颌平面
关系
上颌
中切
牙
颈部微向腭
侧倾斜或接
近垂直
颈部微向远中倾
斜
与前牙区颌弓
曲度一致
切缘接触
颌平面
上颌
侧切
牙
颈部微向腭
侧倾斜
颈部向远中倾斜
角度最大
远中微向舌侧
倾斜
切缘距颌
平面约
1mm
上颌
尖牙
颈部微向舌
侧倾斜
颈部向远中倾斜
角度大于中切牙
小于侧切牙
远中向舌侧倾
斜与后部颌
弓曲度一致
牙尖与颌
平面接触
下颌
中切
牙
颈部微向舌
侧倾斜或接
近垂直
长轴与中线平行与颌弓曲度一
致
切缘高出
颌平面
1mm
下颌
侧切
牙
直立颈部略向远中倾
斜
同中切牙同中切牙
下颌
尖牙
颈部微向唇
侧倾斜
颈部略向远中倾
斜
同中切牙同中切牙
13
1:59AM
后牙排列位置
颊舌
向倾
斜
近远中
向倾斜
旋转度与颌平面关系
上颌
第一
前磨
牙
颈部
微向
颊侧
倾斜
颈部微
向远中
倾斜或
直立
与颌弓后
步的曲度
一致
颊尖接触颌平面,舌尖离开颌
平面约1mm
上颌
第二
前磨
牙
直立直立同上颊舌尖均与颌平面接触
上颌
第一
磨牙
颈部
微向
腭侧
倾斜
颈部微
向近中
倾斜
同上近中舌尖与颌平面接触。远中
舌尖、近中颊尖离开颌平面
1.0mm,远中颊尖离开颌平面
1.5mm
上颌
第二
磨牙
同上同上同上舌尖离开颌平面1.0mm,近中
颊尖离开颌平面1.5~1.0mm,
远中颊尖离开颌平面2~2.5mm
下颌
后牙
全部与上颌后牙按尖窝交错的中性关系排列
日进公司:一、上颌345颊尖连起来呈一条直线,上颌67近远中颊
尖练起来亦为一条直线;且这两条直线不平形,应有交角。
二、上颌4颊舌尖连起来的直线延长正对对侧6的近中舌
尖
三、上颌4567的近中颊舌尖相连所呈直线相互平行
人工牙排列顺序一、上颌:4567——4567下颌:6754——6754
二、一侧:上4567——下6754
对侧:上4567——下6754
平衡颌的定义(名词解释常考题):全口义齿的平衡颌是指在正中颌
14
1:59AM
及下颌前伸,侧方运动等非正中颌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都能同时
接触,即为平衡颌。
(天然牙一侧牙尖尖尖相对时,其他牙均不接触,否则会形成颌创伤)
平衡颌的目的:稳定
平衡颌的意义:有利于全口义齿功能状态下稳定;为全口义齿特有的
咬合形势。
平衡颌的分类(记名称和定义)
1正中平衡颌:下颌在正中颌位时,上下颌人工牙颌面有最大面积的,
均匀的接触,而无咬合障碍。
2前伸平衡颌:下颌作前伸运动时,上下颌前牙的切缘接触,两侧上
下后牙的相对牙尖也有接触,最少必须有三点接触,即上下前牙及左
右两侧最后磨牙的接触。后牙的接触点愈向远中愈好。
3侧方平衡颌:下颌在侧方颌运动过程中,工作侧上颌后牙钾、舌尖
的舌斜面与下颌后牙颊、舌尖的颊斜面接触。平衡侧上后牙舌间的颊
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舌斜面。
4单侧平衡(与其他三者定义不一样)戴用全口义齿咀嚼食物时,工
作侧上下颌牙的颌面之间有食物间隔,在食物被咬穿之前,另一侧无
咬合接触,义齿能保持平稳不翘动,叫做单侧平衡。建立单侧平衡的
重要条件是将人工牙排在牙槽嵴顶区和加强基托边缘封闭作用。
平衡颌的调整
1正中颌平衡的调整:人工牙完成后,在颌架上做开闭口运动,用咬
试纸检查咬合情况,经过选磨消除早接触点,同时还应从舌侧检察
上颌后牙的舌尖与下颌后牙的颌面接触是否良好。发现有不足之处,
可作适当调整,即将上后牙舌尖向下调或将下后牙舌尖向上抬,以实
现正中颌平衡。
(排完牙后,用咬蓝纸或咬红纸,让上下假牙做侧向运动如果只有一
个牙上有点,其他牙均无点,说明这颗牙有早接触,需用打磨机磨掉
或调整。)
2前伸颌平衡的调整
3侧方颌平衡的调整
翼外肌降下颌,翼内肌提升下颌
试戴时为半成品,初戴时为成品
全口义齿的试戴
(一)义齿在颌架上的检查
15
1:59AM
1检查基托:义齿基托边缘伸展是否适当,,基托载模型上是否稳定。
2检查排牙:前牙是否有正确的覆盖关系,后方是否排列在牙槽嵴顶
连线适当的位置,两侧是否对称协调,从颊侧和舌侧看,后牙是否有
良好的尖窝交错关系,检查义齿在颌架上是否有机械的前伸颌和侧方
颌平衡关系。
(二)义齿戴入口腔的检查
1面部比例是否协调:让患者站立或端坐在椅子上,从正面或侧面观
察患者外形是否符合自然协调,鼻唇沟、口角线是否与患者年龄适当。
(鼻唇沟过深,是由垂直距离过低造成,若垂直距离过高会使病人肌
肉过度疲劳。)
(唇部自然张开时候上颌1切缘位于上唇下缘2mm)
2检查前牙是否符合美观要求
3检查后牙位置是否适当
4检查颌位关系(两侧颞肌明显收缩,动度一致,颞肌呈扇形,在太
阳穴附近)
5检查垂直距离和发音
6检查基托:基托边缘是否适当,尤其是上颌后缘,下颌磨牙后垫
处(外形是否影响肌肉运动,下颌唇侧基托应稍偏凹陷,以与口轮匝
肌位置相适应。)
全口义齿的完成
(一)蜡形制做的基本要求
1范围
2厚度:塑料基托厚度一般为2.0mm,边缘厚2.5~3mm,呈圆钝状,
上颌基托后缘逐渐变薄。(金属基托只要0.5mm即可)
3形态
(1)在基托的龈缘和基托边缘之间应形成凹面。(使基托外形与唇、
颊、舌肌的作用方向相适应,从而有利于义齿的固位。——挟
持作用)
(2)牙龈外形年轻人可适当暴露牙冠,而年老者牙冠应多暴露。
4牙根外形前牙根部外形以上颌尖牙最长,中切牙次之,侧切牙最
短;下颌前牙为尖牙最长,侧切牙次之,中切牙最短。
基托边缘范围
上颌、唇颊侧:上颌牙槽嵴唇颊侧粘膜与唇颊侧粘膜的反折线
舌侧:无
16
1:59AM
后缘:盖过腭小凹后2mm
两侧后缘:包绕上颌结节至翼上颌切迹
下颌、唇颊侧:下颌牙槽嵴唇颊侧粘膜与唇颊侧粘膜的反折线
舌侧:下颌牙槽嵴舌侧粘膜与口底粘膜的反折线
后缘:盖过磨牙后垫1/2到全部
(二)蜡形的完成
使用酒精喷灯时,火焰方向在牙间隙处可垂直走向,边缘和腭侧
可水平走向,使整个蜡形表面呈熔而不流状,既保证磨光面得光滑,
又能保持良好的外形。
(排牙时,人工牙可能会拔下好几次,应把上面的蜡去除干净;邻面
的话易造成邻间区间隙等;he面的话会造成制成有有塑料)
(人工牙上的蜡必须去除干净)
(封闭边缘避免石膏进入,要先封闭再湿水,否则模型湿后边缘封不
上了)
(三)装盒
(四)烫蜡冲蜡
(五)填胶
六个时期:湿砂期、稀糊期、粘丝期、面团期、橡胶期、坚硬期
天热时粘丝末期充填,平时面团期充填
(填胶前涂分离剂,若分离剂涂到人工牙盖积面,可以用小棉球蘸
一点单体在人工牙盖积面上擦一点)
若分离剂碰到人工牙的盖基面,可以用小棉球蘸一点单体在人工牙
的盖基面上擦一遍。
(六)热处理
型盒关闭后防灾水浴锅冷水中浸没,缓慢加温至70度,保持60min,
再加温至100度,保持30分钟,自然冷却后开盒。(这样为了使单体
缓慢挥发,若挥发过快会使基托有气泡。影响强度。)
(七)出盒
热处理完后,水温降至50度以下时出盒最好。
清理义齿时先用工作刀刮去粘附在义齿表面的残留石膏。然后放在百
分之三十枸橼酸钠过饱和液中浸泡2小时,再置清水中洗刷,残存的
石膏碎屑即可除去。
(八)磨光
组织面只需磨平,无需磨光;磨光面既要磨平,又要抛光。咬合面达
到咬合平衡(正中颌,侧方颌,前伸颌,单侧颌)
菲边不能掰下来,可能会应力中断,造成义齿隐裂。
磨光机:必须保持布轮的湿润,手上必需要拿稳义齿;抛完时手一定
要来回移动,若只盯着一处抛,会让此处越抛越薄;防止焦味出来(特
17
1:59AM
别是牙根牙颈部别盯着抛;义齿完成后将义齿浸入水中防止失水变
形。
打磨原则:由粗到细,先平后光。粗——细——平——光——亮
全口义齿的初戴
试戴:测颌(测定颌位关系)
初戴:义齿完成后
戴前检查:核对姓名颌弓大小,形状
检查义齿外形,咬合关系,磨光情况
磨除组织面小瘤等
义齿就位:一般顺利就位
如不能顺利就位,可能因为基托边缘局部有倒凹。
检查义齿的平稳度:
检查基托:基托得磨光面形态应与唇、颊部肌肉的支持和接触关系协
调一致,应该呈凹形。(挟持作用)
检查颌位关系
检查咬合关系
检查有无疼痛
选磨
戴牙指导:增强信心;纠正不良咬合习惯;进食问题循序渐进;保护
口腔组织健康(按时清洗;睡前脱下;及时复诊);保护义齿。
复诊常出现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6:4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4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