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
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儿子和有钱媳妇,畜.生不如,传.疯了...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
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
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用实物,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探究与体验。在实验中思考、学习。
师生交流三、实践与应用,巩固所学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意
图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而言,用实物,来吸
引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数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容量的概念。
让学生积极参与“玩水”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
运用,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巩固强化。学生进一步体验容量的概念,加
深理解。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
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
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
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出
示课件)
生:一样多。左边的……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
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2: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3: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
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
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
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
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
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
比较。
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
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实际操作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工
具。(出示、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
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
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
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
面所在的刻度。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练一练
1、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课件)
2、先请一位学生读题。
生:找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别测量它们的容量。分小
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
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
子液面高度相同。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哪个杯子
容量小。(课件展示)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
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随机的课堂
生成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问题是
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离不
开问题,问题的“生成”也就成了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
础因素。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有的专家将其称之为创生的问
题。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大于问题
解决,“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
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知识构建并运用
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能提出
问题,就是一种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我会善待学生
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2-12-06 16: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4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