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基督教兴起的原因与过程;初步理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法兰
克王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法兰克王国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
及克洛维、查理曼等重要历史人物,明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初步
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对法兰克王国的演变以及封君
与封臣关系等进行探讨与讨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
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政治、经济、文化方
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以上图片,我们欣赏到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这三个欧洲国家的自然美景。可是
你知道法、德、意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你知道信仰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的梵蒂冈
教皇国为什么可以存在于意大利罗马城内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人文美
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基督教的兴起”一目,指出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地点、原因、
发展等基本信息。
提示: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原因: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
主”的到来。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发展: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学生自学:查阅资料,比较学习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名称佛教基督教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1世纪
诞生地古印度巴勒斯坦地区
创造人乔达摩·悉达多耶稣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背景讲述:匈奴人原居住在中国北方,在公元前3世纪冒顿单于在位时达到极盛,
后来由于抵挡不住汉朝军队的持续攻击,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陆续
西迁中亚。公元4世纪开始,匈奴人又沿里海北岸向西,侵入伏尔加河、顿河流域,进而
开始向仍由罗马帝国控制的高卢地区渗透。匈奴人的西迁,将许多欧洲民族从原本的居住
地上赶走,引起的连锁反应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格局。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国
家”,其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
过程中的版图范围,感悟法兰克王国是蛮族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
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提示: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使整个法兰克王国
都信仰基督教;②关于土地的分配问题,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罗马帝国的土
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影响:取得了罗马教会、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的广泛支持,为王国的巩固和扩张
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的封建化。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1.教师指导:根据前一目所学,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为取得更广泛的支持,无条件的赏
赐土地。长此以往,不仅经济上削弱了王权,而且在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据。为了加强王权,
必须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的史料,加深对本目
的理解。
提示: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对土地的分封进行改革,实行“采邑”分
封制(采邑制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指西欧中世纪早期国王封赏给臣属
终身享有的土地。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对服军役或执行其他任务的臣属,以
封赐土地或金钱等作为恩赏,称作采邑);9世纪,法兰克王国解体后,分封普遍存在;11
世纪时,分封在西欧相当流行,并形成明确和规范的仪式。
2.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封臣(作发誓状):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拉起封臣,亲吻他的脸颊):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将象征分封的信物
交给封臣)
3.材料展示: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阅读教材“封君与封臣”一目,结合上述材料一,理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提示: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土地和兵役:国王把一些贵族和教会的土地没收后,作
为采邑赐给手下将领和官吏,采邑的领受者必须服从兵役,受封者称为“封臣”,赐地的人
称为“封君”。即封君赐土地给封臣,封臣给封君服兵役。二是层层分封:国王把土地作为
采邑赐给大封建主后,大封建主又可以把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部下。国王是
封君,大封建主是国王的封臣,同时,大封建主又是他部下的封君。
(2)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结合材料二,理解封君与封臣的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介绍,一是严格的等级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逐次分封,层层效忠,
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是权利与义务交织: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
君有责任保护封臣,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三是带有一定的契约性: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必须按契约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
若封君封臣一方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其封君与封臣关系就会按契约而结束。
目标导学四:查理曼帝国
1.材料展示: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尊其为“罗
马人的皇帝”。这样,西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在它的大部分领土上又建立一个“罗马
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皇为什么要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
提示: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如每个教区的人民要向教会交“什一税”,使
教会更加富有,势力越来越大。
(2)为什么说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
提示:查理四处征战,使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至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
相当的范围,而且得到罗马教会的支持。
2.拓展延伸: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
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三、课堂总结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
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教会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在政治
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对
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对于西欧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受到中国封
建社会君臣关系的影响,对此应着重加以强调。
学生励志寄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要明白时
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要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的道理。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
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孩子们,踏踏实实的学
习,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吧!孩子们。
本文发布于:2022-12-06 12:59: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30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