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的三幅对联——对儒家理想⼈格的思考
充实是什么?笔者时常从⾃嘲的意味上,把其看作忙碌的⽣活。当今时代的⼈们,⽆论是学⽣
还是⼯作者,换句话说,⽆论是追求知识还是追求财富,恰恰因为⽣活的忙碌⽽感到⽆所适
从。
笔者于⼗⽉底踏⼊古⾊古⾹的绍兴,来到了鲁迅故居。这⾥虽然由于⼈来⼈往⽽有许多喧哗
声,但只要你放慢脚步,便能品味到⼀种历经岁⽉的宁静。因为这⾥流淌着中华⽂明所孕育的
独特的宁静——⼀种源于对内⼼的观照。⼀个民族的⽂化标志着⼀个民族的⽣存⽅式,中华民
族⽂化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存⽅式。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化对于提⾼个⼈修养、净化个
⼈⽣活,⽆疑不可或缺。
在参观鲁迅故⾥时,可以看到许多对联贴挂在墙、门以及柱⼦上。这些对联寓意美好,有的蕴
含为⼈处事之理,有的是对美好⽣活的展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存智慧。依笔者之见,获得
内⼼的充实必须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化中汲取养分。下⾯将以鲁迅故居的三幅对联为引
⼦,浅析儒家理想⼈格的基本特征。
在鲁迅故⾥,我们能看到这样⼏幅对联:“福禄欢喜长⽣⽆极,仁爱笃厚积善有征。”“⾝⽆半⽂
⼼通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君⼦处事有忍乃济,儒者属辞既和且平。”这三幅对联展现出
传统儒家理想⼈格的三个基本品质,即“仁”“知”“勇”。
“仁爱笃厚积善有征”:可作“仁爱笃厚,积善有征”看;“有征”亦作“有证”。即以仁爱为本,积善⾏
德才能真实⽆虚;反之,⼼⽆半点仁爱,积善⾏德亦⾮本意。
孟⼦⽈:“⼈皆有不忍⼈之⼼……所以谓⼈皆有不忍⼈之⼼者,今⼈乍见孺⼦将⼊于井,皆有怵
惕恻隐之⼼——⾮所以内交于孺⼦之⽗母也,⾮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恶其声⽽然也。
”(《孟⼦·公孙丑章句上》)
孟⼦主张⼈性本善,即源于“⼈皆有不忍⼈之⼼”。是以,见孺⼦将⼊井,⾃然萌⽣“怵惕”“恻隐”之
情。在孟⼦这⾥,⼼、性、情是相统⼀的,郭齐勇在《新编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孟⼦把外显
的‘情’安⽴于‘本⼼’,且将‘本⼼’内在为‘本性’。”“仁爱笃厚”乃是充分扩展了⼈所固有的善良本
⼼,⽽“积善”便是仁爱之⼼的外在表现,两者之关系如同根与枝叶。有根⾃有枝叶,有顺理成
章、⽔到渠成之势。
“读破万卷神交古⼈”:读书在求知,读万卷书,吸收前⼈之经验教训,即是智慧。有⼈说:“读
万卷书不如⾏万⾥路”,此说太过狭隘。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卷2中指出:“不⾏万⾥
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这表明,认识与实践不可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以
真知指导实践。然⽽,实践与认识都不可局限于个⼈,要从历史的、社会的⾓度来把握。即前
⼈的认识源于实践,后⼈的认识亦是站在前⼈实践之上;实践要扩⼤到群众,认识也应推⼴到
群众。另外,不可死读书、读死书,便要懂得知⼈论世。孟⼦⽈:“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万章章句下》)读书不仅要理会⽂义,更要了
解作者⽣平,认识作者所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体会作者本意。“神交古⼈”亦即“尚友”也。
“君⼦处事有忍乃济”:“有忍乃济”源⾃《尚书》,其云:“必有忍,其乃有济。”意指懂得容忍,⽅
能成事。忍是⼀种普遍的⼈类情感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对⾃⾝⼼理冲动的克制,这种冲动可
能只是萌⽣于内⼼的欲望或意愿,也可能是开始着⼿⽽未曾完成的⾏动。忍是勇的体现。能⼤
忍者,必是⼤勇之⼈。何谓⼤勇?《孟⼦·公孙丑上》记载:“昔者曾⼦谓⼦襄⽈:‘⼦好勇乎?吾
尝闻⼤勇于夫⼦矣:⾃反⽽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揣焉;⾃反⽽缩,虽千万⼈,吾往矣。’”意指
⼤勇者,反躬⾃问,正义不在我,对⽅纵是卑贱的⼈,我不去恐嚇他;反躬⾃问,正义确在
我,对⽅纵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因此,⼤勇以仁德为根本。所以孔⼦有⾔:“仁者必有
勇。”(《论语·宪问》)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罕》)孔⼦认为成君⼦需仁智勇三者相辅
相成,并以仁居⾸。在孔⼦那⾥,仁实可以包含知与勇。⼦⽈:“⾥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知?”(《论语·⾥仁》)⼜⽈:“有德者必有⾔,有⾔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篇》)选择居处没有仁德何以能称作有智慧;仁者之勇,乃⼤勇。是以“志⼠仁
⼈,⽆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中庸》把这三种品质概括为“三达德”,三者相融合即是⾄德——“中庸”。
⼦⽈:“中庸之为德也,其⾄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君⼦中庸,⼩⼈反中
庸。君⼦之中庸也,君⼦⽽时中;⼩⼈之中庸也,⼩⼈⽽⽆忌惮也。”(《中庸》)
所谓“中庸”,即不偏不倚,⽆过不及,故君⼦依时⽽中。此处“时”的含义,同于“天何⾔哉?四时
⾏焉,百物⽣焉”(《论语·阳货》)之“时”,皆指天道之变化。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
者,⼈之道也。”(《孟⼦·离娄章句上》)是以依诚⽽⾏,⽆欺⽆妄,⾃然依时⽽中,⾃能不
忧、不惑、不惧。
中华传统⽂化的最基本观点是:⼈⽣天地之间,与天地万物同为⼀体。如今最简单⽽深刻的认
识莫过于:⼈保护⾃然,⾃然养育⼈;⼈破坏⾃然,⾃然灾害便是⼈的灾害。儒家理想⼈格的
三个基本品质并⾮外在于⼈,是⼈所固有的;正如理想主义之根,也是扎在现实这块⼟壤之
中。因此,现代⼈以及现代⼈的⽣活,需要⽽且应该观照内⼼世界。时间是⼀维的。放慢物质
⽣活的步伐,给⼼灵世界⼀个成长的机会。脚踏实地,才会有路;同样地,扎根于内⼼的善,
才能获得充实和宁静。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5:5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