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气lei

更新时间:2022-11-12 15:50:11 阅读: 评论:0

北部湾69800女人下场-陈的繁体字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致青春怎么样)

肾精

阳辨析

张磊1,

刘迎迎2,

郭伟星3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综合内科

山东济南

250014;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院区肾病科

山东济南

250011;3.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

文章首先系统阐释了肾精

阳这一组概念的源流

理清了其与相应的哲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

其次

对肾精

肾气

肾阴和肾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辨析

不足之处

敬请

斧正

关键词

肾精

;

肾气

;

肾阴

;

肾阳

;

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

:R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19(2013)08-1557-04

AnalysisofKidneyEsnce,Qi,YinandYang

ZHANGLei1,LIUYingying2,GUOWeixing3

(1.TheEasternPartof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Medicine,Ji’nan250014,Shandong,China;

2.TheWesternPartof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Medicine,Ji’nan250011,Shandong,China;

3.Shan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Ji’nan250014,Shandong,China)

Abstract:Thispaperfirstexplainstheconceptoriginofkidneyesncesystem,Qi,Yin,Yang,andthedifferenceandcon-

nectionwiththephilosophicalconcept,anditsconnotationandextensionareclearlydefined;condly,thekidneyesnce,kidney-

Qi,kidney-Yinandkidney-Yangcorrelationsbetweenthedetailedanalysisareexplainedindetails.

Keywords:Kidneyesnce;kidney-Qi;kidney-Yin;kidney-Yang;mutualrelationship

收稿日期

:2013-02-19

作者简介

张磊

(1982-),

山东莱芜人

住院医师

博士

研究方向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中

肾中精

阳是

4

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

用以描述肾脏的生理

功能和病理变化

临床意义重大

但中医学对其概念的

界定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分歧

有必要对其

进行详细辨析

1

肾精与肾气

1.1

中医学关于

”、“

的阐释

就中医学中

”、“

概念的认识源流而言

者显然是移植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

”、“

”,

并深

深烙上了中国古代哲学中

精气学说

的印记

中国

古代哲学认为

,“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是构成

世界万物的精微原始物质

淮南子

·

天文训

:“

天地之袭精为阴阳

阴阳之专精为四时

四时之

散精为万物

积阳之热气生火

火气之精者为日

积阴

之寒气为水

水气之精者为月

日月之淫精者为星

”。“

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无形可见且运行不息的

极细微物质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自身的运动变

推动着宇宙万物的产生

发展与衍化

周易

·

系辞传下

:“

天地氤氲

万物化醇

男女媾精

万物

化生

。”《

论衡

·

自然

亦云

:“

天地合气

万物自生

。”

譬如哲学界的泰斗张岱年先生云[1]:“

是最细微最

流动的物质

以气解释宇宙

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

为一切之根本

……

要而言之

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气

是指占空间

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

由此可知

在古代哲学中

概念的内涵

与外延是一致的

皆指存在于宇宙万物中的无形而运

动不息的精微物质

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

是极为抽

象的

居于

精气学说

结构中的最顶层

故常以

并称

譬如

周易

·

系辞传上

:“

精气为物

魂为变

。”《

吕氏春秋

·

圜道

亦云

:“

精气一上一下

周复集

无所稽留

故曰天道圜也

……

精行四时

一上

一下

各与遇

圜道也

物动则萌

萌而生

生而长

而大

大而成

成而衰

衰乃杀

杀乃藏

圜道也

”。

,“

亦可以指

之精粹部分

管子

·

内业

中所说

:“

精也者

气之精者也

”;

或指运动变化的

管子

·

心术下

:“

一气能变曰精

”。

总之

在古

代哲学中

,“

”,

亦称

精气

”,

二者并无本质

上的差别

古代哲学中

”、“

的概念被引入到中医学中

其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中医学范畴

,“

是一对独立

对等且存在明显区别的

两个概念

两者可相互资助

相互化生

相互促进

但不

能相互制约

相互替代

相互包容

中医学中的

是对人体内一切有形的禀受于

父母且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和后天获得的对人体有用

的精华物质的概称

是构成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是人体生命的源泉

亦是

人体其它生命物质的化生本原

根据来源的不同

体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禀受于父母

·7551·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8

与生俱来的

先天之精

”,

具有遗传特性

”、

之前便已产生

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物

质基础

素问

·

金匮真言论

所言

:“

夫精者

身之

本也

。”《

灵枢

·

决气

:“

两神相搏

合而成形

常先

身生

是谓精

。”《

灵枢

·

经脉

:“

人始生

先成精

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

脉为营

筋为刚

肉为墙

皮肤坚

而毛发长

。”《

灵枢

·

本神

:“

生之来谓之精

。”

另一

方面则是由后天脾胃所化生的

后天之精

”,

可灌注于

脏腑从而充养先天之精

素问

·

经脉别论

:“

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精于脉

脉气流经

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

毛脉合精

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

留于四脏

……

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

一身之精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主

司和调控脾胃的运化

腐熟之能

从而将饮食水谷转化

为后天之精

而后天之精则能充实和滋养先天之精

使

二者合化为生殖之精

从而构成胚胎以繁衍生命

禀受

于父母的先天之精

在胚胎发育形成脏腑官窍之初

已经寓于其中

故人出生之后

各脏腑官窍之中已经藏

有先天之精

再在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和培育下

灌注

于脏腑官窍从而构成了五脏六腑之精

中医学中的

是对人体内一切无形可见

活力

很强且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及各脏腑组织器官机能

活动的概称

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机体生命

活动的动力之源

既具有物质性与实体性特征

又具有

功能性与属性特征

是物质与功能

实体与属性的统

就其来源而言

气源于精

由精所化

是比精更为

精细的物质

正如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篇

所言

:“

伤形

气伤精

精化为气

气伤于味

”。

就其构成而言

先天之精所化之气为先天之气

后天之精所化之气为

后天之气

两者再与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共同构成

了人体的一身之气

就其功能而言

气是维持生命活

动的基本物质

有活力

不断运动

能激发和推动脏腑

的功能活动

调控人体的生命进程

是人体生命活动得

以维系的根本所在

故气的运动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终

由上述对中医学中

”、“

概念的阐释可知

就阴阳属性而言

精属阴

为有形

偏于物质态

以封藏

而不妄泄为贵

气属阳

为无形

偏于功能态

以畅行而

不紊乱为要

就精与气的来源而论

精在气先

气由精

精是气的化生本原

就精与气的相互关系而言

与气可互生互化

精化为气

即有形化为无形

物质化

为能量或更为细微的动态物质

以发挥脏腑组织器官

的功能

气能生精

即无形化为有形

包括无形之气凝

聚为有形之精和气的运动不息促使精的化生

故精与

气的互生互化本质上就是人体物质与能量的代谢过

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在精与气的相互转化过程中

才得以延续

概括精与气的关系

正如

素问

·

阴阳

应象大论篇

所说

:“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

使也

”,

即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皆由

所构成

而脏

腑组织器官生理机能的发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却

必须通过

来实现

精与气互根互用

不可分割

精无气则精无生机

有气无精则气无根基

1.2

中医学关于

肾精

”、“

肾气

的阐释

中医学中

肾精

”、“

肾气

两个概念是通过对

”、“

两个概念的延伸和发展而获得的

故两组

概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顺承关系

1.2.1

肾精肾精即肾中所藏之精

有广义与狭义之

广义肾精是指人体内一身之精

包括先天之精和

后天之精

分布于肾的部分

即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

和后天之精的总称

先天肾精禀受于父母

与生俱来

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和生命产生的本原

是肾精的

主体成分

后天肾精受之于五脏六腑

由水谷之精所

对先天肾精起充养作用

二者相互资助

相辅相成

不能截然分开

在肾中密切的结合为广义肾精

狭义

肾精特指肾中所藏的生殖之精

是对肾中具有生殖繁

衍功能的精微物质的概称

由禀受于父母的部分先天

肾精和源于水谷精微的部分后天肾精合化而成

由以上对广义及狭义肾精概念的阐释可知

广义

肾精中的先天肾精和后天肾精与狭义肾精

———

生殖之

精之间存在着环环相扣的密切联系

其一

广义肾精

包含了狭义肾精

当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

生殖机能成

熟时

广义肾精中的部分先天肾精在后天肾精的不断

培育和充养下可化为狭义肾精

即生殖之精

以施泄

从而主司个体的生殖与繁衍

其二

当父母的生殖之

精相互融合后

便会转化为子代的先天之精

进而构成

胚胎

最终形成新的生命个体

在其出生之后

先天之

精不断推动和资助着脾胃运化水谷以化生后天之精

而后天之精又反过来不断的培育和充养着先天之精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了新生个体的一身之精

新生个体的先天之精在胚胎形成之日起已经布散

到各脏腑中

构成了各脏腑的先天之精

在出生后

着新生个体脾胃运化功能的健全

其后天之精得以不

断充裕

输布到各脏腑中构成了各脏腑的后天之精

终各脏腑的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互融合构成了五脏

六腑之精

其分布到肾中的先

后天之精则被称为广义

肾精

总之

由于广义肾精比狭义肾精更能概括肾精

的实质

故在并列讨论肾精

肾气时

其中的肾精皆应

指广义肾精而言

且在新生个体出生之前肾精只包括

先天之精

出生之后则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之

但当其发育成熟之后则又涵盖了生殖之精

因此

伴随着个体的形成

生长

发育和成熟

肾精的内涵与

外延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肾精在人体中的主导地

位无可替代

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肾精乃生命之源

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

有遗传特征

决定了人身的禀赋特点

是产生体质差异

的物质基础

其二

肾精可调节各脏腑之精

供其活动

之需

是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其三

肾精生髓以

滋充脑窍

润养筋骨及牙齿

其四

肾精化生元气及肾

气以促进机体的生长

发育

成熟和生殖

激发和调控

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活动

抗御外邪

其五

肾精化生生殖之精

以维系种族的生殖繁衍

其六

精化生血液

以灌充血脉

1.2.2

肾气肾气乃一身之气分布于肾中的部分

要由肾精所化

先天肾精所化之气为先天肾气

后天肾

·8551·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8

精所化为后天肾气

先天肾气

后天肾气和肾纳入的自

然界之清气三者共同构成肾气

主司着机体的生长

育和生殖

是肾之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维持生

命活动的本原与动力

故肾气实为肾中所藏的先

后天

之气和自然界之清气及其生理功能的概称

其中的先

天肾气构成了肾气的主体成分

因此

肾气实质上是

物质和功能的综合体

且更为偏重其功能性的体现

不能由此而否定其物质特性

肾气为最重要的脏腑之气

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

生命过程取决于肾气由弱到强

由盛转亏的生理变化

过程

具体而言

肾气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

方面

其一

藏精

肾藏精是指肾气对肾精的闭藏

肾气的闭藏作用在肾精方面的具体体现

肾精为生命

之源

宜藏而不宜泻

宜盈而不宜亏

得五脏六腑之精

而藏之才能盈满充实

而这一过程必须依赖肾气的闭

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同配合才能实现

其二

主水

肾主水

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

水液代谢是在胃的腐熟

脾的运化

肺的宣降

小肠

的泌清别浊

三焦的气化以及膀胱的开合等脏腑功能

的紧密配合下完成的

而肾气可以通过激发和推动以

上各脏腑的功能活动

进而主司和调节机体水液代谢

的各个环节

因此

肾主水的功能

实际上是肾藏精功

能的延伸

也是肾气闭藏运动特点的具体体现

其三

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

清气

保持吸气的深度的作用

故林佩琴强调[2]:“

肺为

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

因此

肾主纳气功能

实际上

是肾气对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的闭藏

是肾气的闭

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且纳归于肾的自然

界之清气最终成为肾气的组成部分

其四

主司生长

发育和生殖

肾气能促进人体的生长

发育及生殖机

能的成熟与维持

其盛衰决定着机体生

的生命流程

其五

激发和推动脏腑的机能活动

气可促进机体发育成熟

并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的功能

活动

故肾气的不断充盛是激发和维持脏腑生理机能

的根本前提

正如赵献可所说[3]:“

肾无此

则无以作

而伎巧不出矣

膀胱无此

则三焦之气不化

而水道

不行矣

脾胃无此

则不能蒸腐水谷

而五味不出矣

胆无此

则将军无决断

而谋虑不出矣

大小肠无此

变化不行

而二便闭矣

心无此

则神明昏

而万事不能

应矣

”。

其六

主宰卫气以抗御外邪

卫气出于下焦

养于中焦

宣于上焦

即卫气由下焦肾气发出

赖中焦

脾胃所化生的后天之气以长养

最后通过肺的宣发

降功能敷布于全身肌表

从而发挥其抗御外邪之能

灵枢

·

营卫生会

卫出于下焦

之说

1.3

肾精与肾气关系辨析

肾精有形以藏泄有度为贵

而肾气无形以畅行有

序为要

肾精与肾气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人体内精气关

系的具体化

肾精化生肾气

肾精足则肾气充

肾气闭

藏肾精

肾气实则肾精盈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维系

可分割

类似阴阳的互根互藏互用关系

即一方面

精要依靠肾气的闭藏和激发作用实现贮存和施泄

一个方面

肾气之功能的发挥又必须以肾精为物质基

需要强调的是

不是所有的肾精皆化为肾气

而是

大部分肾精化为肾气

小部分肾精化为生殖之精

不是

所有的肾气皆源于肾精

而是大部分肾气源于肾精

部分肾气源于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

2

肾阴与肾阳

阴阳是对宇宙中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

现象及其属性的概括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中国古

代哲学中

阴阳的概念主要用来揭示宇宙万物发生

展和变化的原由和规律

并与气的概念相结合

逐渐形

气分阴阳

的观念

这种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法

被移植到中医学中

与其中的精气学说和脏象学说相

互融合

最终形成了中医学的

气分阴阳

理论

据此

可将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之气

根据运动趋向和所起作

用的不同分为阴气与阳气

阴气主凉润

宁静

抑制

结与肃降

阳气主温煦

推动

兴奋

宣散与升发

阴阳

二气互根互用

对立制约

共同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和

谐有序

平衡稳定

正如

素问

·

调经论篇

所说

:“

阳匀平

以充其形

九候若一

命曰平人

。”《

素问

·

气通天论篇

亦云

:“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

肾气受于先天

藏之于肾

一气贯阴阳

寓肾阴和

肾阳

故肾阴指肾气中具有凉润

滋养作用的部分

阳指肾气中具有温煦

激发作用的部分

二者协调共

既互根互用又对立制约

共同维系着肾气的冲和畅

进而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各种生理机能

正如张

珍玉教授对

肾气

概念研究时所言[4]:“

肾气

就是由

物质的肾所产生的活动

它这种活动包括阴气和阳气

两方面

一般的讲

阴代表物质

阳代表功能

为什么

阴和阳都加一

字呢

这里的气是意味着阴阳本

身各自具有的活力

而肾气则是肾的阴活力与阳活力

的总称

。”

肾阴

肾阳都以肾气为物质基础

是肾气中两种不

同属性的部分

其中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

肾阳为一身

阳气之根

两者的对立统一不仅维系了肾脏的阴阳平

而且对整个机体的阴阳协调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正如张景岳所说[5]:“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

阳气非此不能发

”。

肾阴与肾阳的协调均衡是保持肾

气冲和的前提

二者互相交错而得其和

则肾气行其生

生不息之运

因此

可以认为肾气是肾阴肾阳两方面

平衡协调的总体

肾气冲和是肾阴与肾阳在正常水平

上对立制约

协调均衡的结果

3

肾精

肾气

肾阴

肾阳的关系阐释

肾精与肾气是两个对等的概念

肾精是人体内一

身之精分布于肾的部分

是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和后

天之精的总称

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和生命产生的

本原

肾气乃一身之气分布于肾的部分

是肾中所藏的

后天之气和自然界之清气及其生理功能的概称

肾之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本原

与动力

肾精与肾气互生互化

相互为用

类似阴阳的

互根互藏互用关系

但不能相互制约

不可相互包容

二者既密切联系

又相互区别

不可将两个概念等同

从来源上讲

肾精化生肾气

是指大部分肾精而言

非全部

有一部分则化为生殖之精

肾气源于肾精

指大部分肾气而言

亦非全部

小部分肾气源于肺吸入

的自然界之清气

从功能上讲

肾精是构成胚胎的原

·9551·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8

始物质和生命产生的本原

偏重于强调肾精物质方面

的特性

肾气是激发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与动

偏重于强调肾气功能方面的特性

肾阴与肾阳也是两个对等的概念

都以肾气为物

质基础

是肾气中两种不同属性的部分

肾阴是肾气

中具有凉润

滋养作用的部分

属阴

偏于滋润

可滋养

脏腑形体官窍

制约阳热偏亢

肾阳是肾气中具有温

激发作用的部分

属阳

偏于温煦

可激发

推动脏

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机能

制约阴寒偏盛

二者是肾气

中两类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功能活动的体

不仅维系了肾脏的阴阳平衡

而且对整个机体的阴

阳协调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进而推动和调控着脏腑

的各种生理机能

从来源上讲

肾阴与肾阳皆源于肾

但阴阳属性不同

从功能上讲

肾阴与肾阳相反相

收稿日期

:2013-02-13

作者简介

金华

(1979-),

安徽巢湖人

主治医师

博士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

通讯作者

王亿平

(1963-),

安徽巢湖人

主任医师

硕士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疾病

,E-mail:wypwyp54@yahoo.

com.cn。

反映的是肾气的功能

肾阴与肾阳协调平衡是肾

气冲和的关键所在

任何一方的偏盛或偏衰及双方的

等量亏损都会导致肾气功能的失常

由上可知

肾精与肾气

肾阴与肾阳是不同层面上

的概念

四者的逻辑关系为

肾精化生肾气

肾气封藏

肾精

有精无气则精无生机

有气无精则气无根基

气分化为肾阴与肾阳

肾阴肾阳平衡协调维系肾气冲

四者环环相扣

缺一不可

共同构成了中医学肾脏

功能的全部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39.

[2]

·

林佩琴

类证治裁

·

喘症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117.

[3]

·

赵献可

医贯

·

玄元肤论

[M].2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5:8.

[4]

张珍玉

读内经札记

)[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3,7(4):

34.

[5]

李志庸

罗根海

徐又芳

张景岳医学全书

·

景岳全书

·

卷之

·

传忠录下

·

命门余义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907.

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金华

王亿平

胡顺金

吕勇

刘家生

任克军

刘玲

魏玲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

目的

:

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方法

:87

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随机

分为灯盏花素组

丹参组

川芎嗪组与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各组分别予灯盏花素注射液

丹参粉针

注射用盐酸川

芎嗪

对照组不给予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

;

治疗周期为

15

治疗前后检测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白细胞介素

6(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

前白蛋白

(PA)、

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结果

:

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的治疗后

hs-CRP、IL-6、TNF-

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P<0.05),

川芎嗪组治疗后

hs-CRP

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

显著下降

(P<0.05);

灯盏花素组和川芎嗪组的治疗后

PA、RBP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升高

(P<0.05),

丹参组

治疗后

PA

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

(P<0.05);

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

(P>0.05)。

组间比

治疗前各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灯盏花素组

丹参组和川芎嗪组的

hs-CRP

水平

均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

(P<0.05);

灯盏花素组和川芎嗪组的

PA、RBP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

(P<0.05),

丹参组

PA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

(P<0.05)。

结论

:

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具有较好改

善作用

其中以灯盏花素作用最为全面

关键词

腹膜透析

;

活血化瘀

;

微炎症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0-1719(2013)08-1560-03

EffectsofHerbsfor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

onMicroinflammatoryStateinPeritonealDialysisPatients

JINHua,WANGYiping,HUShunjin,LYUYong,LIUJiasheng,RENKejun,LIULing,WEILing

(DepartmentofNephr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Universityof

TraditionalChineMedicine,Hefei230031,Anhu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herbsfor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PBCRBS)on

microinflammatorystateinperitonealdialysispatients.Methods:Eighty-ven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

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Breviscapinegroup(n=22),Danshengroup(n=21),Ligustrazinegroup(n=22)andcontrol

group(n=22).Onthebasisofroutinetreatment,eachgroupweretreatedwithBreviscapineinjection,Dansheninjection,Ligus-

·0651·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8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5:5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2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lei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