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问题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世界地理中的典型问题荟萃
目录(按所在大洲检索)
亚洲
10、阿拉伯半岛为什么四面临海却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
11、印度沙漠的成因
12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
13、我国东南部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主要原因
19、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的原因
20、台湾岛呈现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21、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5、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但两地气候截然不同,试着分析我国东南
部未出现沙漠的原因
37、秦岭成为我国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原因?
38、天山南北自然带的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
41、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4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
46、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的原因?
47、乞拉朋齐形成世界雨极的原因?
48、孟加拉湾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49、火烧寮为什么会成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50、为什么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雪濑户内海地区全年多晴天
52、堪察加半岛的温带季风气候有何特点为什么
73、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74、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的原因
76、描述卡拉库姆沙漠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77、巴尔喀什湖为什么东咸西淡(
三个原因)
78、.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79、中亚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80、简要分析中亚的气候对中亚的植被、河流和湖泊以及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81、找出韩国、新加坡和沙特等国家的位置,分析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82、中国和日本的季风气候分布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为什么?
83.中南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马来群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
3
84、新加坡位置有何特点该国是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
85、新加坡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那为什么淡水资源非常缺乏?该如何
解决?
86、为什么东南亚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87、印度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条件?
88、印度软件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89、德黑兰是什么气候(温大)为什么冬季降水多
欧洲
1.地中海沿岸成为该气候最典型分布区的原因
2.
2.为什么西欧的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15、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16、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着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
18、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24、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6、欧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7、俄罗斯为什么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45、欧洲的冰川侵蚀地貌有哪几种为什么欧洲的冰蚀地貌最典型
51、黑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是怎么形成的?
65、造成西伯利亚北部冬季气候十分寒冷的原因
66、摩尔曼斯克的纬度比符拉迪沃斯托克高,为什么摩尔曼斯克为不冻港而符拉迪沃
斯托克为冻港?
68、俄罗斯工业兴建的条件和地区分布与日本有什么不同?
4
69、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却需大量进口粮食,而面积较小的法国却是世
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为什么?
70、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
71、俄罗斯西部经济带的人口密度约为东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的数倍,分析俄罗斯东
部经济地带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72、亚洲北冰洋沿岸大陆架宽广,最宽处达1600多千米,试分析其原因。
94、德国的地形和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95、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96、从地理角度说明索契适合滑雪比赛的优越自然条件。
97、俄罗斯北部农业不发达的原因?
98、试分析欧洲西部工业化水平高的原因?
99、欧洲西部00C等温线城南北走向的原因?
110、德国和美国的人口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非洲
3、索马里半岛沿岸为什么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4、尼罗河上游支流白尼罗河所在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特点白尼罗河径流季节
变化小的原因
5、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具体描述(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旱季和雨季分
别是什么时间为什么)
6、热带草原气候有三种成因。
7、简要分析几内亚湾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8、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面积最大沙漠的原因?
9、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2、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3、埃及发展长绒棉生产的有利条件
25、纳塞尔水库的修建有哪些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
67、在刚果河和亚马逊河入海口处为什么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
5
90、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影响因素有哪些?
91、刚果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92、非洲容易出现旱灾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3、非洲粮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北美洲
14、北美洲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17、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成因是什么使本区年降水量呈什么规律成
因:
28、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36、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39、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异同点及原因
40、(1)、分析地形对北美气候有何影响(
2)、北美地形特点对其水系的分布有何影响?(3).比较北美和欧洲西部的温带
海洋性气候分布有什么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43、北美洲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44、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
53、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呈条带状的原因?
63、最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是怎麽形成的?
100、简要分析加州南部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07、美国与我国纬度相当,地形、地势也比较相似,但两国西部的气候差异为何较
大?
108、美国东部的乳蓄带和西部的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有何不同?
115、从美国本土所处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地形地势,分析美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拉丁美洲
29、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有什么重要意义?
30、巴西、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是什么?
31.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32.拉丁美洲湿热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3、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34、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54、墨西哥高原是什么气候成因是什么
6
55、秘鲁渔场是怎么形成的?
56、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的带状分布的原因?
57、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是怎么形成的?
67、在刚果河和亚马逊河入海口处为什么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
106、潘帕斯草原发展牧牛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政府采取了哪些促进措施
101、奥里诺科河中下游多沼泽、湿地的原因?
102、巴西的地形有何特点巴西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09、为什么拉丁美洲热带地区有不少大城市都分布在高原上?
大洋洲
60、澳大利亚的气候为什么半成环状分布?
61、澳大利亚的亚热带湿润气候面积狭小的原因?
75、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广布
103、墨累达令盆地发展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对策?
104、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111、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还有大面积的干旱地区?
112、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为何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13、澳大利亚养羊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南极洲及四大洋
58、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是拉尼娜现象成因是什么
59、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而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
62、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
64、台风、飓风、旋风有什么不同?
105、南极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
由于气温低,对流层的厚度低,臭氧含量小)
114、南极洲为什么有“白色沙漠”之称?
问题汇编
7
1、地中海沿岸成为该气候最典型分布区的原因
首先是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是位于亚欧非三洲之间的一个面积较大的陆间
海,由于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冬季水温比陆地高,因此宜于低气压的发展;加上
地中海沿岸无南北走向的山脉,西风气流能直接进入地中海沿岸,海上水汽供应充
足,气旋活动比较频繁,冬雨区较广。夏季海水温凉,宜于高气压的发展,使得地中
海及其沿岸大范围地区都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区域也就特别广大,这
就是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最为典型的原因。
2、为什么西欧的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本区位于中纬度(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
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
即能大量降水。就西欧来说,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温度湿度较高,沿岸又特
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
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部的温
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
3、索马里半岛沿岸为什么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分冬季和夏季讨论:
冬季:受东北信风和季风洋流影响,刮东北风,由海洋刮向陆地,增温增湿。气候类
型大陆性不明显,不是明显的热带沙漠气候。
.夏季:常吹离岸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
水上泛,温度低。多上升流,表现为寒流性质,降温减湿降水少,所以表现为寒流性
质(索马里寒流)。在夏季气候大陆性明显,表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
4、尼罗河上游支流白尼罗河所在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特点白尼
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小的原因
东非高原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有旱季和雨季,每年至少有1-2月为干季。
但由于白尼罗河流经赤道多雨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季节变化较
小。
8
5、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具体描述(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旱季和雨季分别是什么时间为什么)
-----照理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的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因
此,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的旱雨季是怎么来的?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
是全年的特征啊
回答: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这里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海拔高,
气温低,东非高原没有生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这里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两个时
段.。每年的小雨季开始于11月初,不会出现连贯和强度降雨,在下年的一、二月细雨
过渡之后,才会有延续到五月,平均达到60毫米的大雨。
东非高原和刚果盆地同处赤道附近,但刚果盆地在大陆西部,地势较低,终年
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下,吹西南风,高温多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而东非高原位于
大陆东部,一月处在非洲热低压中心的东北部,吹北风和东北风,很少降雨;七月大
西洋上的西南风越过刚果盆地吹到东非降水已很少了,故东非高原年降水量不如刚果
盆地多,且有明显少雨时期。另外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1,000~1,500米左
右,气温大为降低,故植被则是以间有小林和带状林的热带草原类型为主,热带雨林
面积很小,只有在湿润的山麓低坡上和高原西部靠近刚果盆地处才有分布。
追问:非洲一月热低压中心在哪?东非高原距海洋很近,若吹北风和东北风很可能
从海洋上吹来。
为什么有细雨过渡每年的小雨季开始于11月初指的是否是南半球的情况为什
么五月平均达到60毫米的大雨为什么不会出现连贯和强度降雨
9
6、热带草原气候有三种成因。一种是地带性,两种是非地带性。
“湿季是赤道低压控制,干季是信风的控制。”这种是地带性,最多。还有两种非
地带性,一是有地势高造成的,如东非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二是如非洲南部南纬
20度到30度的东岸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干季,东南信风形成雨季)加之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
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7、简要分析几内亚湾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几内亚湾北部:受几内亚湾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且受马达加斯加
暖流的影响。
8、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面积最大沙漠的原因?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
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2)北非与亚洲大陆
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
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
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9、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气温高(2)、降水少(3)、无淡水汇入
(4)、低纬度温度高,海域狭长与外界海水交换不便
10、阿拉伯半岛为什么四面临海却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
因为阿拉伯半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离岸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副高
控制的时候,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上升而成云致雨
离岸信风带控制的时候,带来的是来自内陆的干热空气,水汽含量少
11、印度沙漠的成因
(1)、印度大沙漠分布在印度河平原以东,南临印度洋,背靠喜马拉雅山脉,冬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及降水稀少;
10
(2)、夏季由于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冷气团难以向南推进,冷暖气团不能在该地区
交汇而无法形成有效降水;
(3)、气候炎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4)、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历史上人口过度密集,...
12、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
(1).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D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
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
7000?D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
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
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
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屏障效应十分显
著的缘故。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从冬季北半球
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
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
影响所致。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
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
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
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
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
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
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
11
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
差异更大。
(2)热力作用
将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
高。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表明,高原地-气系统逐月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量如表6?11
所示。从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
冷源,其强度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多J/cm2d。春夏
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
850J/cm2d以上。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冬季青藏高原的
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夏季的暖区范围很广,整个对流层的温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
再往高层暖区范围扩大,到了100hPa层上,温度分布出现高纬暖、低纬冷的现象。
从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看来,具有如下特点:(1)地球的第三极地:青藏高原
由于海拔高,气温特别低,它虽位于副热带、暖温带的纬度上,但在高原主体北部祁
连山以及巴颜喀拉山东部1月平均地面气温出现-16?D-18℃的闭合等温线,盛夏7月
尚有大片面积平均气温<8℃,冬夏皆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平均气温低18?D20℃。(2)
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和四川盆地都
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更大,气温年较差亦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为大,但因海拔高
耸,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则稍小。(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青藏高原上春
季升温强度大,特别是当积雪消融之后,雨季未到之前,高原因受强烈的日射,增温
甚快,秋季降温速度亦快,春温高于秋温,例如高原上的班戈4?D10月气温差为
2.8℃,而汉口同时期温差为-1.4℃。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性气候的
特征。
12
(3)、高原季风
在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
称为高原季风。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冬季出现热低压,其水平范围低层大,高层
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风的季节变化,一般是高原北侧开始最早,高原上次之,
高原东侧再次,高原南部最迟。
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影响很大,首先它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
大。我国西南地区冬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环流和热低压环流的东南方,应分别盛
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所形成的低层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
叠加起来,遂使我国西南部地区季风的厚度特别大。
高原季风的更大影响还在于它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由于
高原冬季冷高压和夏季热低压相当强大,冬季厚度可达5km,夏季可达5?D7km,因
此从海平面至5?D7km高度,冬季空气由高原向外辐散,夏季向高原辐合,加之高原
大地形的强迫作用,造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升降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冬季
出现与哈德莱环流圈相似的环流。夏季则出现与哈德莱环流圈相反的环流,空气在高
原上升,到了高空流向低纬,下沉,到达地面后折向较高纬度流去,这对南北半球间
空气质量的调整亦有很大的作用。
(4)、对降水的影响
(一)、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范围极广,据最新气候模式研究结果:如果没有青
藏高原存在,夏季的西南季风只能到达印度洋的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偏西风和
西北风,受下沉气流控制。因此大陆将是水汽很少的干燥气候,即使印度和缅甸,也
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充沛雨量。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大规模气流的影响,首先诱使热
13
带西南季风向印度、缅甸侵袭,造成高原雨季,同时西南季风的一部分长驱深入,到
达我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如果没有青藏高原,那我国西部的干旱将更为严重,东部
也将属于干旱气候。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大约距今几千万年以前,从我国北方到长
江流域都是广阔的干旱气候带。
(二)、高原本身的降水分布
在夏季在青藏高原南坡正当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特丰,最著
名的如乞拉朋齐其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1000mm,最多年降水量高达26461.2mm,其中
7月份的降水量就有9300mm。西南季风到达高原上空时,水分已经大大减少,因此高
原夏季雨量不大。例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北麓的定日,海拔约为4300m,年降水
量仅为318.5mm,[再跨过高原,降水量更少于100mm。
13、我国东南部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主要原因
我国东南正好在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的影响,夏季吹强大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把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到陆地,带来
丰富的降水,故使我国南方地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14、北美洲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北美的气候受地形影响大。该区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太平洋上来的水汽阻
挡明显,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形成多雨的湿润气候,沿岸地中海
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呈条带状南北延伸。
东部低缓山地对大西洋水汽阻挡不明显,降水从沿岸从内陆递减。海岸山脉与落
基山脉之之间形成的山间高原盆地,东西两侧的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
旱气候
中部平原纵贯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导致沿途气
温迅速下降,中央大平原冬季气温比东西两侧略低,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以自由
北上,使中部与东部普遍暖热
15、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2)、地下有较厚的冻土
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水位高。(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4)、叶尼塞河
且其有“凌汛”现象,易产生积水。
14
16、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着南部山区修建,
这是为什么
①南部气候较温暖,而北部都是冻土层,在南部开凿,能减少危险、降低成本。②南
部山中有丰富的资源。③南部城镇较多,人口集中,有丰富的劳动力。④邻国集中分
布在南部,对外交通、贸易方便。
17、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成因是什么使本区年降水量呈
现什么规律成因:
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吹东
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吹西北
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本区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田纳西河
位于中部平原的南部(美国的东南部),冬季还是常有墨西哥湾带来大量的水汽;且
由于北美中部没有高山,北方冷气流长驱南下,这里是冬季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
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且容易形成锋面雨,所以降水较多;
到了夏秋季,墨西哥湾暖流增强,极地气流退缩,雨带北移到美国东北部到加拿
大东南部一带,美国东南部被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和副高控制,降水稍少(相当于江淮
的伏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都是处于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其
成因都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唯一不同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在的区域主
要是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它的海陆热力性差异更明显,表现出的就是冬夏温
差更大,降水也更集中在夏季。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在的区域因海陆热力性差异
较弱,则表现出温差则较小,降水也更平均,一年四季都有降水!但是否一定是“夏秋
降水少,冬春降水多”,那就未必了。
18、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山地中的一个盆地,也是一个村庄。它之所以被称
为北半球的“寒极”,是因为气温从12月到次年1月,昼夜气温均低于-45℃,有的年
份甚至低于-60℃,极端最低气温为-71℃。其低温的主要原因有:
一、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奥伊米亚康的大致位
置是(63°N、143°E),根据它的纬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34′。在面积相
同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34′的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只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的地方的61‰,也只及其在夏至日的76‰(夏至日,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53°26′)。
二、日照时间短。冬至日,该纬度的昼长少于5.5小时,从12月至次年1月,正是奥
伊米亚康日照时间最短的时段。
三、海拔较高。奥伊米亚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于同纬度的中西伯利亚高
原,根据对流层的气温递减率可知,海拔高应是该地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之一。
15
四、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盆地地形,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
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
更加寒冷。
19、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的原因
(1).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2).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3).
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4).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详细版: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
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
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
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第三,
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
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
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
实现。
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
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日本工业分布的
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
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
较高。
20、台湾岛呈现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台灣的面積雖然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卻擁有相當豐富的生物資源,以單位面
積的種數而言(亦即物種多樣性),台灣在維管束植物、蕨類、蝶類、鳥類……等,與
世界其他地區同類生物做比較,都居世界之冠。這樣的事實全要歸功於台灣高溫多
雨、海拔差距又大,形成極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同時,台灣島嶼很年輕,自形成以
來未曾遭受到冰河侵襲。
首先,氣候的多樣性是台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台灣的地理位置適中,位於
歐亞大陸塊的東南側,四周為海洋洋流所環繞,帶來充沛的雨量,形成溼潤、溫暖的
氣候,這是台灣之所以在世界生態系中扮演森林生態系最重要的基本條件。加上台灣
位在氣候分界的北迴歸線上,低海拔即兼有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東北季風、西南氣
流,與大陸冷氣團南下等,這些氣候因素,造成台灣南北溫度和降雨量的差異,因此
形成了各種棲地環境,在其中所蘊育的生物種類也就有所不同。
16
其次,台灣的高山峻嶺為台灣創造了極多變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多樣性的生物種
類。台灣地質年紀極輕,山嶺依舊陡峭險峻,北起台北縣南至屏東縣,全長僅400公
里,但每一縣都是山頭綿延不絕,其中不乏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隨著海拔高度的變
化,生態環境便跟著改變,因此生物種類在垂直分布上也就有很大的差異。
現在我們將台灣的情況與世界其他地區加以比較,就能更加明白台灣的生態環境
是多麼地獨特。在歐洲大陸,阿爾卑斯山雖然有近4800公尺的高度,但是因為位在溫
帶地區,可供森林植物發育的幅度較台灣小得多,使得歐洲的森林只能發育到2000公
尺左右,所以生物資源就會較少。而台灣雖然山脈最高僅近4000公尺,但因為緯度較
低,所以森林界限高達3600公尺,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幾乎所有北半球從北極圈至
赤道所有的森林型態:由高山寒原到針葉林再到闊葉林,你/妳都能在台灣看得到。換
句話說,台灣的森林種類涵蓋了北半球所有的森林種類,台灣所呈現的森林型態正是
北半球森林的縮影。
另外一個因素是,台灣島從200萬年前浮出海面至今,經歷過數次的冰河期都未
曾覆冰,也因此為台灣保留了極為珍貴的世界級物種。我們知道冰河對物種而言是極
具毀滅性的,從今天歐洲和北美洲較單調的植物群落應可略見其威力。而台灣在冰期
時,有些時候是與大陸相連的,當冰河來襲時,台灣就成了北方生物南遷的避難所。
到了一萬多年前最後一次冰河北退時,地球氣溫回暖,適應冷涼的物種無法在原地生
存,只有隨著冰河北退,或是往高山地區遷移,而台灣高山起伏,部份山地此時又再
次成了北方物種的避難所,避免再一次無路可退的大滅絕。在台灣海拔1800至2500
公尺的檜木林帶(或稱涼溫區針葉林帶),便存在有不少第三紀孓遺物種,如:台灣
杉、香杉、櫻花鉤吻鮭、山椒魚……等,它們的存在都是冰河期一來一退的結果喔!
21、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7
有利的方面:①便利的海运,②发达的科技,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高效率的管理。
不利的方面:①矿产资源缺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③位于亚欧板
块与太平洋板块连接处,多火山和地震发生
22、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定期泛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的季节大幅度变化,这
两条河的水源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季节性暴雨。每年的6—10月气压带风带北
移,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富,河流进入汛期。尼罗河的河水
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其余的水来自东非高原湖。洪水到来时,会淹
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
尼罗河的重要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上游处于热带
山地多雨区,水源丰富。该河降水有强烈鲜明的季节性,河水流量的年内变化很大。
春季水量有限,6月开始涨水至9月初达到高峰。11月至12月水位下降,以后进入枯
水期。由于以上特性,使得尼罗河下游每年都会定期泛滥。
尼罗河不仅为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利资源,而且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
了大量的肥沃的淤泥,是尼罗河畔成为世界著名的粮仓,孕育了世界上四大文明
23、埃及发展长绒棉生产的有利条件
(1)气候适宜:终年光照强烈、热量充足且干旱少雨(2)土壤适宜:多为沙土,利
于棉花扎根生长(3)灌溉条件适宜:充足的灌溉水源(4)土地资源适宜:地广人
稀,利于长绒棉的大量种植和生产
24、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
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
强.
18
(夏季光照充足,温差大;雨热不同期)由于地中海气候是比较独特的一种气
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条件的奇特导致了地中海气候区农业生产类
型的独特,典型农业是水果园艺业,代表水果是柑橘,葡萄,橄榄。夏季时炎热干
燥,水分蒸发剧烈,导致水果的糖分积累,冬季温和的气候有利于种植物的安全过
冬,充分的水资源符合了种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
25、纳塞尔水库的修建有哪些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
26、欧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早,旅游配套设施齐全,
服务质量高
欧洲西部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灿烂的文明古迹,这些都为欧洲西部发展
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荷兰的风车、郁金香,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观光者。
27、俄罗斯为什么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①3/4的人口在欧洲部分。②首都莫斯科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部分。
③欧洲部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28、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
湾,另外还有夏威夷群岛和阿拉斯加州。三面临海,便于海洋运输。
西部为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中部为平原,东南部为世界最大的冲积三角
洲土壤肥沃,又有密西西比河和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区五大连湖,为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土大致是西经68°到西经124°,北纬33°到北纬48°,属北温
带,纬度较低,热量较为充足。
29、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有什么重要意义?
1960年巴西迁都的目的是A.平衡经济、人口发展。(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增长)B.
分散大城市职能...C巴西迁都的原因首先是安全。
19
30、巴西、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开发早,工农业发展早;经济发达;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
居住;沿海多优良港口,海上交通便利。
31.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从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四方面来分析。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两种
湿热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
西洋敞开,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的湿热水汽进人大陆;再加上巴西
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另外,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草原覆盖;所以亚马孙河干流
流量非常大,成为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
(思考:亚马孙河为什么水量丰富,流量巨大?)
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这里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
流,多对流雨;赤道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分别是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它们均来自海
洋,将湿热气流带到内陆,遇到西部山地抬升,降下大量地形雨;亚马孙河流域面向
大西洋敞开,沿岸的暖流起了增温增湿的作用;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源远流长,沿
途汇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支流,每年泄入大西洋的水量有3800立方千米,占世界全部
河流水量的1/9,称被为“河流之王”。
32.拉丁美洲湿热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分析“拉丁美洲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得出“湿热”的气候特点,有世界
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
也较狭窄。
从已知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及所处气压带、风带入手,分析湿热
的气候形成的原因。)
20
从“拉丁美洲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在20℃以
上,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得出“湿热”的结论。分析其原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拉丁美洲,恰是陆地宽广部分,2/3面积位于
热带。
(2)海陆位置和洋流-拉丁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又有暖
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
(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两侧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
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
(4)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多雨,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从辽
阔的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的降水。
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湿热的气候。拉丁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较显著。亚马
孙平原湿热,形成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热带地区的巴西高原,因地势较
高,气候温和;安第斯山区,山顶可形成积雪,气候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40ºS以
南安第斯山西侧迎风山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则干燥少雨。由此,多因素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3、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
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
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
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河流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雨林,这里有着丰富的生物资
源,无论森林储量、植物种类和鸟类、淡水鱼等都非常丰富,是人类珍贵的宝库)。
21
34、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
(2)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热带平原地区湿热,高原地区温和;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坡多雨,东侧背
风地区干燥少雨;太平洋沿岸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分布;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
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
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西部高大山系直逼海岸,限制了西风的深入,使太平洋
的水汽只能到达沿岸,不像欧洲那样西风可以长驱直入。因此,美洲大陆降水主要来
自大西洋,降水分布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
坡干燥少雨。安第斯山东侧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随信风深入大
陆内部,直达安第斯山麓,使这一地区降水丰沛。在拉丁美洲40ºS以南的安第斯山西
侧迎风山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则干燥少雨。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
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35、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但两地气候截然不同,试着分
析我国东南部未出现沙漠的原因
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但两者的主体气候类型截然不同。此时阿拉
伯半岛的气候特点表现为干燥少雨,印度半岛则表现为湿润多雨的特点;
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高及信风带控制,形成的是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印度半岛
受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南北移动的影响,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而东南沿
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所以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
温少雨。
36、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原因是温带面积最广阔,内陆面积大;北美洲温带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原因除了温带面积比较大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东岸海陆热力性
22
质差异小,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没能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导致温带大陆性气
候从内陆伸向东岸;
西部落基山脉阻碍太平洋温暖西风深入大陆;东部季风不显著,使得大西洋气流无法
深入大陆;中部平原南北纵深,利于北冰洋冷空气南下和墨西哥湾暖流北上,气温的
年较差大,使得大陆性气候显著
北美洲的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和亚寒带气候类型,特别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
势。这里大陆性气候的总特点是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夏季暖热,七月是最
热月;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但与具有大陆性强烈的亚洲相
比,该洲温带大陆性气候远不如亚洲那样极端,气温的年较差没有亚洲同纬度地区那
么大,夏雨的集中程度和冬季的干旱程度也均不如亚洲。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又叫副极
地大陆性气候,由于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
的源地,冬季常受北极气团侵入,暖季有时受热带大陆气团伸入。
37、秦岭成为我国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原因?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此线众多的地理意义。
(1)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
合。(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
(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5)干湿地区:大致
是湿润(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与小麦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9)水果:大致是柑橘
(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
气候的分界线。(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12)河流流域:大
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13)地形区:秦岭:大地形区:
大致是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
(北)的分界线。
23
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探究可以知道,秦岭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是横亘于
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多
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
峰之一。
由于海拔高导致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
风进入西北地区,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
顺。才会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
所以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38、天山南北自然带的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
天山南麓和北麓自然带:天山南麓和北麓的植被分布也不同,北坡由山脚至山顶植被
依次为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针叶林,高山草原,高闪垫状植物,积雪冰川。南
坡由山脚至山顶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干旱山地草原、山地草原、剥蚀高山、积
雪冰川。天山北坡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而南坡却没有。主要原因是天山北坡受大西洋
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年降水量大于南坡,适合森林生长;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便
于水汽进入;而天山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又为阳坡,蒸发量大,水分条件不适宜森
林生长。
39、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异同点及原因
北美洲和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共同主要形成原因是: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
区,全年受西风带与副极地低气压控制,都有暖流经过(欧洲西部是北大西洋暖流;北
美洲是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具体来说,都位于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
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和暖流的影响。北美洲受盛行西风和北太平洋暖流的
影响,欧洲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不同主要是主要是分布范围上的不同。北美洲该气候分布范围小,呈南北条状分
布。欧洲该气候分布范围大,东西延伸几千公里。
24
1、欧洲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大陆支离破碎,且山脉(主要是安第斯山脉)走
向是东西走向,使从海洋而来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大陆。2、强势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
响,增温增湿。所以海洋性强且分布广泛。
而在北美洲大陆,由于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的阻挡(路基山脉逼近沿海地
区),以及阿拉斯加暖流,太平洋暖流的弱势,只分布在北美洲中西部沿岸地区。
40、(1)、分析地形对北美气候有何影响(
2)、北美地形特点对其水系的分布有何影响?(3).比较北美和欧洲
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有什么异同点,并分析原因。(合作探究)
(1)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太平洋上来的水汽阻挡明显,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
西侧地处迎风坡,形成多雨的湿润气候,沿岸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呈条带状
南北延伸。东部低缓山地对大西洋水汽阻挡不明显,降水从沿岸从内陆递减。海岸山
脉与落基山脉之之间形成的山间高原盆地,东西两侧的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
成半干旱气候
中部平原纵贯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导致沿途气温
迅速下降,中央大平原冬季气温比东西两侧略低,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以自由北
上,使中部与东部普遍暖热
(2)地势东西高,河流发源于东西高山高原地区;;发源于两侧高山高原的河流,流
向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注入墨西哥湾和北冰洋,这些河流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如密
西西比河;发源于西部高山区的河流注入太平洋,这些河流大都短小急促,如科罗拉
多河
(3)北美洲该气候分布范围小,呈条状分布。欧洲该气候分布范围大;原因是温带海
洋性气候受中纬度西风带影响而形成。北美洲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阻碍了来
自太平洋的西风的进入。
而欧洲西部为平原,没有南北向山脉的阻挡,西风可以长驱直入。
41、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从地理上来说,大概有这么几点:
(1).该地处于“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2).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区,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具有储量
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
(3).重要的位置,丰富的石油,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
25
(4).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极端缺乏。约旦河西岸目前80%
的淡水资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费,导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产用水十分紧张。水资
源争夺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
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
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上
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
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
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
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4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也在抬升,所以水面也被抬高。
但碰撞形成的缝合带在力学性质上比较薄弱,因为岩石构成比较复杂,不够坚硬,所
以抗侵蚀能力比较弱。所以,水流向下侵蚀产生的效果比较强,形成了峡谷。
43、北美洲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1)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不容易向东深入,东部的低缓的山地与
高原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没有阻拦,因此北美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年降水量自东
向西递减,到太平洋沿岸有年增加。
(2)北美中部为平原,南北畅通,冬季来处北方的冷空气可能长驱南下,夏季来自南
方的暖气可能长驱北方,从而使北美的气温年较差增大,加剧的北美气候的大陆性特
点。
26
44、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
大峡谷之所以如此之深、其岩层(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形成)如此高耸,可能要归
功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科罗拉多高原将近1500至3000米的抬高。这一抬高使科罗拉多
河及其支流的倾斜度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岩石的能力。
科罗拉多河盆地(大峡谷是它的一部分)已有4000万年历史,但大峡谷本身的历史
或许还不到600万年(大部分侵蚀是在最近200万年内才发生的)。所有这些侵蚀的结
果就是——造就了地球上最完全的地质宝库之一。
在冰河时期,相对较潮湿的气候使古科罗拉多河水系的总水量有所增加,从而加快
了其下切河道的速度。
45、欧洲的冰川侵蚀地貌有哪几种为什么欧洲的冰蚀地貌最典型
冰川滑动时对地面有强烈的刨蚀作用,造成尖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冰川消
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形.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
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第四纪冰川
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泊,曲折峡湾;东欧平原和波状起
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带峰峦挺拔,谷地宽阔,两侧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纪冰川塑造
的结果.-------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受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形成典型的冰蚀地貌,
如挪威的峡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冰蚀湖等。南部西欧平原等地受冰川沉积作用
影响,形成冰碛地貌,如西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丘陵,阿尔卑斯山麓的冰碛湖等
46、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的原因?
27
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北坡大约6000米左右,南坡约为5500米,北坡比南坡约高
500米。从气温分布分析,南坡暖于北坡,为什么南坡的雪线反而比北坡低了呢?这
是因为雪线高度是由温度和降雪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南面迎风坡接受从印度洋来的
潮湿西南季风,空气温和湿润,降雪比背风的北坡要多得多;北坡雪少,加上空气干
燥,蒸发大。到了夏季,在阳光照耀下积雪容易融化,于是,就出现了北坡雪线比南
坡高的现象。
另外,从卫星云图上不难发现,喜马拉雅山山脉雪线以上不是处处地方天天都有雪
的。这是因为在一些较陡的山坡上积雪薄、容易融化。此外,还有风的影响,珠穆朗
玛峰地区冬春季节西风特别强劲,高山积雪常被吹落后岩石裸露。
1.南坡位于尼泊尔境内,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降雨,温度都比北坡高。
2.南北坡度相差大,北坡比南坡陡.
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2.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
3.地貌、地形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破向上。
陡峻的山地,积雪易滑下,雪线偏高;坡缓处,利于积雪沉积。
向阳坡、背阳坡的影响
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高低纬度两侧递减!
所以说,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20S--25S的安第斯
山脉的雪线最高!
47、乞拉朋齐形成世界雨极的原因?
28
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是乞拉朋齐位于山地、丘陵的迎风坡位置,来自于印度洋
的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具体这里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
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而
乞拉朋齐正位于这个地区的卡西山脉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东西两旁均为山
地,仅南面向孟加拉湾开口,地形如同漏斗状谷地,夏季南面的季风涌入,到山坡便
形成倾盆大雨。
48、孟加拉湾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1).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量降水集中在雨季.(2).该区有恒河与步拉马普特拉河
水交汇,易引起泛滥.(3).恒河下游地势低洼,排水不畅.(4).孟加拉湾特有的喇叭型海
湾易吸收飓风和夏季风带来的海水.
回答洪涝灾害的公式:气候+地势+(河网)+(毁林)+个性(如台风喇叭口```)
49、火烧寮为什么会成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火烧寮之所以成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主,主要是受位置、地形、冬夏季风和台风等
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海拔420米的山坡上,坡向面海。
夏秋季节,自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夏季风、台风登陆时被地形抬升作用造成丰沛的降
水;冬季时,又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由于东北季风经过了广阔的海洋,特别是掠过
了“黑潮”的暖流水面后水汽剧增,气流到达火烧寮时,又受到地形的抬升便形成了大
量的降水。据统计,从11月到次年3月,火烧寮的冬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一
半。由于火烧寮冬夏降水量都很大,从而成为我国的“雨极”。
29
50、为什么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雪濑户内海地区全年多晴天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雪的原因:冬季风越过日本海时补充了水汽,在日本山地的抬升
作用下降下地形雨,由于是冬季就形成了降雪。
濑户内海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处于背风坡,所以降水少。
51、黑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是怎么形成的?
黑海南部沿岸的亚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部欧洲
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东部的大高加索山地区为非
地带性的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受海拔高影响,光照强,气温低,降水偏少。
黑海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带来丰富的降水,因其地处北纬40-45度间,常年
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西风将黑海海域的水汽吹向沿岸,使沿岸湿润多雨,相对于同纬
度的东西内陆,黑海沿岸降水偏多,所以其北部的沿海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温
带草原性气候。
气旋是单一的暖气团上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黑海气旋应是在北半球冬季时受海
陆热力差影响,海洋低气压,陆地高气压,再加上盛行西几向南推移而形成黑海气
旋,会增加南部冬季的降水
52、堪察加半岛的温带季风气候有何特点为什么
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
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冬季风的影响;且沿岸有千岛寒流经过,降水较少。
53、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呈条带状的原因?
30
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狭长地带,面积较小。原因是受地形的影
响:落基山脉横贯南北,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阿拉斯加暖流,太平洋暖流的弱势,
只分布在北美洲中西部沿岸地区。
欧洲:分布在欧洲西海岸沿海地区
(1)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详向西突出的“大半岛”;(2)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
曲折(3)大部分位于40--60度,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4)沿岸有
北大西洋的暖流经过,沿海地区显著升温(5)山脉呈东西走向,平原连成一片,有利
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54、墨西哥高原是什么气候成因是什么
墨西哥高原在北美洲大陆南部墨西哥境内。除了沿海平原为热带、亚热带的高温
区外,其余部分年平均气温都在20℃上下,终年四季如春,有“温和高原”之称。昼夜
温差较大,紫外线强烈,外出应注意防晒,每年5-9月为高原的夏季,降雨较多。墨
西哥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沿海和东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高原为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高原气候型,常见于热带及亚洲带高原地区,周年温度近于14-17摄氏度,
温差小,降雨量因地区不同而异。该地区花卉耐寒性较弱,喜夏季冷凉。包括墨西哥
高原。墨西哥的气候深受地形的影响,墨西哥的居民、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海拔
1000-2000米气候宜人的高原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会从南直插进热带沙漠气候,他是高原啊,草原气候两侧均
为沙漠气候,同样受副高与离岸信风控制,没理由会有形成草原气候的可能啊,-------
因为海拔提高,导致蒸发相对减少,所以形成了草原。就是这样。类似的情况在非洲
也很多。
55、秘鲁渔场是怎么形成的?
秘鲁寒流经过,冷海水上泛,把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为鱼类提供大量
鱼饵。
31
秘鲁沿岸盛行离岸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东南信风。海水由岸边流向大洋
深处,出发海区海水减少,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补充,也就是上升补偿流,将大量磷
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
又是鱼类的饵料。因此秘鲁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
场。
个别年份,离岸风较弱,冷海水上泛得较少,海水温度较常年升高,鱼类不适
应较高的水温,大量死亡。此时发生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离岸风是指沿岸地区,由陆地吹向水域的风。离岸风容易导致海水远离海岸,使所
经水域海水流出,深层水上泛补给。另外离岸风会造成上升流。强大的盛行风从陆地
吹向海洋,带动海水表层离岸而去,上层海水缺失,除了周围海水补充,海底海水往
往上泛(上升)补充。秘鲁寒流(上升流)就是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形
成。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是最主要的洋流形式。并且是使上层海水
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大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56、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的带状分布的原因?
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狭长,原因是:①安第斯位于南美洲大陆西
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②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③处于东南
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同样有山脉阻挡,为什么南北美洲西部的气候不同?
应该从纬度方面来分析。南北美洲在差不多的纬度位置上都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差就差在低纬度地区。切确来说,在低纬度地区,南美洲西部的气候——热带沙漠气
候分布更加狭长。原因很简单: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因为此
时地形已变成墨西哥高原,山脉对气候的影响不大;而南美洲的低纬度地区,高大的
安第斯山起到明显的阻挡作用,使得其西侧离岸风更加显著。
与洋流无关,西侧都是寒流:北美洲的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而南美洲的是秘鲁寒
流。
57、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是怎么形成的?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植被类型.: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影响因素是非地带性因素(地
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
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1)、地理位置:南美洲东南部的高原,北起科罗拉多河,南抵麦哲伦海峡,西界
安第斯山脉东坡,东临大西洋,占据阿根廷南部,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
(2)气候:气候条件恶劣,素有“风土高原”之称。受大陆面积狭窄、居安第斯山背
风位置及沿海福克兰寒流等的综合影响,荒漠直抵东海岸,但大陆性特征不很强烈,
冬夏没有极端的低温和高温,7月均温0℃~4℃,1月均温为12℃~20℃。降水稀
少,全区年均降水量不超过300mm,并呈自西向东递减趋势。风力强盛,常吹时速超
过110km的狂风,尘暴不断
(3)、植被为旱生灌木和稀疏矮草相结合的类型,主要由垫状灌木、矮生仙人掌和
一些有刺、硬叶禾本科草类组成。占优势的土壤是棕色荒漠土。在降水稍多的地带,
32
生长着禾本科灌木干草原,具有温带草原特征,相应地发育了栗钙土。本高原为世界
中纬度大陆东岸仅有的温带荒漠、半荒漠地区,在全球具有独特意义。
58、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是拉尼娜现象成因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
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
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严重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
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其
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
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
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第三
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
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
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
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
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
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
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
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
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
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
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
冷的冬季就出现了。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
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
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
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
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
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
33
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
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摄氏度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
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
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
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摄氏度……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
重……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
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
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
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59、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而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
在北半球,陆地海洋相间分布,洋流流动的空间有限,当日本暖流向北流动进入
中纬地区后,受北半球中纬西风(西南风)的影响,流向东北方向,形成北太平洋暖
流,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不断右偏,由于洋流施展的空间有限,当北太平洋暖流
运动至北美洲大陆西岸的时候,由于右偏程度不够大,仍具有向偏北(高纬)方向流
动的趋势,加上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
在南半球中纬度,几乎全部是海洋,西风漂流在中西风作用下向偏东方向流动,同
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不断左偏,由于没有陆地的阻挡,最终向东流动的洋流左偏
流向偏北(低纬)方向,具有寒流的性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风
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
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
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的强
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60、澳大利亚的气候为什么半成环状分布?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控制
下,炎热干燥。②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
海气候。③北部夏季受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
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为干季。④东南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比较湿
润。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
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⑤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带控
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干燥少雨。⑥中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东南信风
34
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⑦不同的气候,产生了与之相应
的植被。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②东部东南信风
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
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
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④
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61、澳大利亚的亚热带湿润气候面积狭小的原因?
澳大利亚亚热带湿润气候面积比美国小的原因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东
部为大分水岭,大分水岭逼近海岸,使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仅限于沿海比较狭窄的
地带.
地处25°S~35°S的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
吹东南季风,降水较多,冬季吹西北季风,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
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2、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的原因----------(1).南极地区是陆地,陆地储藏热量的能力较
弱;北极地区是海洋,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2).南极地区所环绕的
海流,都是寒流,起降温作用,使南极地区气候酷寒,所以冰多。
(3).由于南极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4).冰的反射:南极地区覆盖着
巨大的冰原,能反射几乎全部的太阳光,因而,所获热量极少,气温进一步降低,造
成终年酷寒。(5).南极极夜期长,北极极夜期短。
63、最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是怎麽形成的?
(1)、由于南美洲的大陆轮廓的关系,墨西哥湾暖流由大西洋南北赤道暖流两支洋流汇
聚转化而成。
(2)、暖流在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一带曲折运动,加热时间充分
(3)、墨西哥湾一带较为封闭,信风促使大量暖流在此聚集,形成一个“蓄热水库”
(4)、信风把大量海流汇入墨西哥湾,加上密西西比河的径流补给,使得墨西哥湾的海
平面抬升,与大西洋形成落差,加强了暖流的动能。
64、台风、飓风、旋风有什么不同?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
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
35
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
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
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飓风一词源自加勒比海言语的恶魔
Hurican,亦有说是玛雅人神话中创世众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与旋风之神
Hurakan。而台风一词则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有一
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风.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
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
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
“飓风”。飓风在一天之内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飓风与龙卷风也不能混淆。后者的
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
而产生。龙卷风最大的特征在于它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大象鼻子”样的漏
斗状云柱,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时,能吸水上升形成水
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经过陆地时,常会卷倒房屋,甚至把人吸卷到空
中.;旋风是打转转的空气涡旋,是由地面挟带灰尘向空中飞舞的涡旋,这种涡旋正是
我们平常看到的旋风,它是空气在流动中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旋风形成的最主要原
因,是当某个地方被太阳晒得很热时,这里的空气就会膨胀起来,一部分空气被挤得
上升,到高空后温度又逐渐降低,开始向四周流动,最后下沉到地面附近。
65、造成西伯利亚北部冬季气候十分寒冷的原因
俄罗斯西伯利亚冬季气候十分寒冷,有连续七八个月的月均温在0℃以下。在最
冷的1月份,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低达—30℃~—40℃;,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曾达
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这是由以下原因造成:①位于高纬地
区,大部分地方在60ºN以北,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光照和热量少,因而气温低。
②地处亚洲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地势,使得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
洋的影响很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尤其是冬季,气候有更加寒
冷、干燥、少雪、少云、日光微弱的特征。
③东部、南部地势较高,有一系列山地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太平洋暖热气流的深
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寒冷的程度。④西伯利亚北部的一些地方,如奥伊米
亚康和维尔霍扬斯克等,均位于封闭的盆地中,本身积累的冷空气就很多,又有从山
上滑下的新鲜冷空气的补充,使这里成为酷寒之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所在地。
36
66、摩尔曼斯克的纬度比符拉迪沃斯托克高,为什么摩尔曼斯克为不冻港
而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冻港?
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强大,能达到北冰洋沿岸,受其影响,摩尔曼斯克为不冻港;
而符拉迪沃斯托克虽然纬度较低,但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不仅受陆地和冬季风的影
响,还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因此成为一个冻港。
67、在刚果河和亚马逊河入海口处为什么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
刚果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1)刚果河下游落差大。水流湍急,不利于泥沙
沉积
(2)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3)刚果河先流经刚果盆地,所携带
的泥沙先在盆地沉积下来,到达不了下游
马逊河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口门处宽约300公里)
A、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B、河口流速快
(最大流量225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90000立方米/秒,分别出现在5~6月和11~
12月。平均流量175000立方米/秒,相当于刚果河的4倍,密西西比河的10倍)C、海
浪侵蚀作用明显,泥沙难以沉积D、河口地壳下沉
68、俄罗斯工业兴建的条件和地区分布与日本有什么不同?
俄罗斯工业兴建的条件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分布与资源的分布一致;而日本工业的
兴建的条件是依靠其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工业的分
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37
69、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却需大量进口粮食,而面积较小的
法国却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为什么?
从纬度位置看:法国大部分位于50ºN以南,俄罗斯大部分位于50ºN以北,法国
的光热条件优于俄罗斯,更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从海陆位置看:法国距大西洋近,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较多;俄罗斯北临
北冰洋,受极地气团控制,降水较少。可见,法国的水分条件优于俄罗斯,更有利于
粮食作物的生长。
从气候条件上看:法国气候温暖湿润,俄罗斯则温带大陆性气候强,冬季长而寒
冷,夏季短而温暖,寒潮、冻害频繁,生长期短,粮食的产量低且不稳。
从地形、土壤条件上看:法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俄罗斯的耕地面积虽更广阔,但大部分纬度位置较高,气温
低,生长期短,冻土广布,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从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上看:两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但法国的农业
现代化程度更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俄罗斯。
因此,法国能成为世界的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而俄罗斯却需大量进口粮食。
70、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
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
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
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
71、俄罗斯西部经济带的人口密度约为东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的数倍,分
析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38
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寒冷的气候:俄罗斯远东区地处
中高纬地区,北临北冰洋,气候十分寒冷,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冻土分布十分广泛
②崎岖的地形:俄罗斯的远东区主要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上,地表
崎岖不平,森林广布
72、亚洲北冰洋沿岸大陆架宽广,最宽处达1600多千米,试分析其原
因。
①亚洲北冰洋沿岸多低平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和缓,沿海海底地形也相当平缓;②
长期以来,该地区地壳运动和缓,地质构造变动不大。
73、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
大,(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74、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的原因
东亚的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由于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
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因
而在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则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时,陆地降温
快于海洋,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在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风由
陆地吹向海洋。东亚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因此季风气候最显著。
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亚洲高压位于蒙古境内,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
压,由于冬季亚欧大陆上的低温使得亚洲高压的气压值非常高,气压值:
1036mb~1050mb,最强时可达1075mb,最极端值可达1083.8mb。所以亚洲高压的势
力非常强,使得冬季风比较强。夏季在海洋形成的高压其中心主要在夏威夷附近,又
39
叫夏威夷高压,由于海洋的温度不是太低,还受到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所以夏威夷
高压势力不是太强,使得夏季风比较弱
小结:东亚首先是它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
温和湿润(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形成原因是由于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部,面
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其次,东亚西部地
处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从而形成降水较少,年较差大的温带
大陆性气候,并且这一气候区由于东西部距离海洋的远近差异很大,从而东西部气候差异
也是十分明显.
最后,东亚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最为突出,形
成了独特的高原高山气候.
75、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广布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大陆东西宽、南北窄,扩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面积
(3)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陆
(4)西部印度洋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
(5)大分水岭紧靠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中部
地区降水少;
详细答案:(1)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处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为
主,除东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外,大陆中部及西岸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形成
热带沙漠气候。
(2)东部山地阻止了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深入,西澳大利亚寒流从大陆西岸流经,所以
西岸是荒漠。
40
(3)大陆北部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而多雨,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而干燥,形成热带草原
气候。
(4)澳大利亚东北部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是热带雨林气候;
(5)东南沿海受暖流影响,比较湿润,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
(6)大陆东南角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7)东南角、西南角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76、描述卡拉库姆沙漠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卡拉库姆沙漠在中亚的西南部,一直延伸到里海沿岸的平原地区。形成的主要原
因为深居亚欧大陆中内部,距离海洋比较远,受海洋的影响小,降水稀少。
77、巴尔喀什湖为什么东咸西淡(
三个原因)
①西部有淡水注入,源于新疆的伊犁河稀释作用,使湖水近似淡水
②东部无淡水注入,且周围为大陆性气候,蒸发强
③连接东西部的水道十分狭窄,湖水不易流通,盐分交换少
78、.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危害和治理措
施。
咸海水面不断缩小的原因: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
花。以及工业、居民用水增多,使流入咸海的水量日趋减少。②气候干旱,蒸发强
烈。
咸海水面不断缩小的危害:①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影响水中鱼类生长②使咸海丧失了
调节气候的功能③加剧了当地的土地荒漠化。
41
咸海治理措施:①加强国际协作,控制各种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②恢复植被
79、中亚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①地形平坦,多沙质土壤②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③可引水灌溉。
不利:水资源短缺。
80、简要分析中亚的气候对中亚的植被、河流和湖泊以及农牧业生产有何
影响?
由于中亚地区降水稀少,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所以植被以草原、荒漠
为主,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卡拉库姆沙漠;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所以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如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
海,还有著名的威海。内流河上要有阿姆河、锡尔河等;由于本区气候干旱,天然降
水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本区的农业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以
耐旱的小麦和棉花为主。
81、找出韩国、新加坡和沙特等国家的位置,分析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新加坡、沙特等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
国优势,走出各具特色的道路。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是位于马六甲海峡中的一个岛
国,由于马六甲海峡在世界航运中的重要地位,使新加坡的交通十分便利,这也是其
发展经济的最大的有利条件。但是本国资源缺乏,人口众多,因此只能发展一些低耗
能的工业。一些造船和炼油等重工业分布在马六甲海峡沿岸,这样便于从中东进口石
油和发展航运。总而言之,新加坡就是充分利用了本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航运、
造船,炼油灯产业,使经济迅速腾飞。
42
补充:1、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1)抓住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
产业。(2)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3)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劳动者素质。
2、从共性角度比较二战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方式。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工业大国的典型,其共性有:抓住机
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
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
造就经济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创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3、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①面临的机遇:A、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B、二战后,
世界局势处于相对稳定时期。C、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
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D、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面临的问题:A、人口多、基础差、各地发展不平衡,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
地位;B、长期的殖民统治,受西方列强控制较严重,易产生政治或经济的动荡;C、
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大国的影响和制约;D、亚洲国家差异大,内部矛盾复杂。③
中国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4、从历史机遇、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德、美、韩经济发展原因:
德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美国则在原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基
础上稳定发展。韩国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并一跃实现了工业化。历
史机遇:联邦德国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和马歇尔计划援助。美国则在战后利用
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
43
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开始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战略:联邦德国积极发
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美国加强
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韩国政府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发
展密集型产业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实行不均衡发展。
82、中国和日本的季风气候分布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为什么?
分布差异: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纬度位置高于我国。
原因:日本和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的差异跟两地的气温高低有关。
(1)、日本属于岛国,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温和,与同纬度地区比较,气
温较高;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上,距离亚洲高压较近,受大陆气团影响大,气温比同纬
度低。所以在我国分布温带季风气候的纬度上,日本仍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2)、
日本群岛附近有日本暖流流过,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3)、冬季风起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南下首先影响的是我国,越过日本
海增温增湿后势力减弱,对日本群岛的影响减小。
83.、中南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马来群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形成宽广的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水能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中南半岛气候特征:一年中风随季节
变化(季风),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
温,有旱雨两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知识拓展:
中南半岛地形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其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山地、
高原,山川大致南北走向,且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地形犹如掌状。其次,其地形久经
侵蚀而呈准平原状,喀斯特地形发育,在第三纪造山运动中,印度马来地块亦有隆起
和断裂现象。第三,平原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大河下游面积广大的冲积
平原和三角洲。
44
在山地、高原之间,东南亚大河顺地势自北向南奔流入海,自东向西有红河、湄
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
中南半岛三角洲众多,著名的有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
和湄南河三角洲。这些三角洲都由大河冲积而成,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三角洲上河
网密集,多沼泽,向海扩展速度快。
84、新加坡位置有何特点该国是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
利用位于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
运输的重要枢纽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
技术,进口原料,发展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利用风光
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金融业。
85、新加坡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那为什么淡水资源非常
缺乏?该如何解决?
原因:地下水资源不足;汇水面积小
措施:修水坝蓄水;采集储存雨水;废水循环利用;海水淡化;加强教育,提高民众
节约用水意识;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发展科技,以先进科技应对水资源问题。
86、为什么东南亚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那里大多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适宜居住!!河流入海口处的地形多为冲
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
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
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
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如我国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宜宾、上海等城市),
这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87、印度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条件?
有利条件自然:(1):属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2):恒河平原面积广,德干高原起伏和缓,耕地面积广,粮食产量大(3):耕地
地区有河流流过,有灌溉的水源(4):土壤肥沃,农作物产量提高;人文:
(1):劳动力丰富且廉价(2):农业发展历史悠久(3):交通便利(4):市场广
阔
不利条件:自然:(1):降水过分集中于夏季,季节分配不均,容易出现旱涝灾
害,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涝灾
人文:(1):人口众多,降低了粮食生产的商品率,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产量低(3):人多地少,不利于农业大规模的发展
88、印度软件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5
(1)印度有良好的科技教育基础及英文教育基础
(2)政府又采取了许多新办法支持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
(3)、创造有利于软件业发展的法律环境,重视保护软件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这
些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
(印度软件企业“金三角”的形成条件)工业基础良好;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才优
势;资金来源丰富;工业集聚效应。
89、德黑兰是什么气候(温大)为什么冬季降水多
德黑兰降水主要集中在11月至4月。也就是说他降水主要是冬季。气候现象就是
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反而雨较多,这是因为德黑兰带有明显的地中海气候的特征,至
于原因就是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一般人不知道哦!
90、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影响因素有哪些?
非洲是一块热带大陆,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南北半球所跨
纬度相当。在这一地区,影响气候及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其次才是水
分。而太阳辐射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这样,作为低纬大陆的非洲,在自然带的地
域分异上,体现为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纬度地带性规律(也称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
域分异)。赤道附近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随着水热条件的变
化,依次出现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南北半球相应气候类型对
称分布,而东西方向上,横贯大陆东西。
非洲大陆气候类型这种南北对称分布的主要形成原因,除了由于赤道横贯非洲中
部、南北半球所跨纬度大致相等和非洲所跨气压带、风带也大致南北对称以外。还要
考虑的一个因素是,非洲是一个地形起伏不大的高原大陆,缺少高大山地对水汽的阻
挡,气候的垂直变化小,这样也使非洲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变化不大,纬度地带性规律
就比较明显了。
91、刚果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刚果河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
多;(2)流域大部分为盆地地形,有利于水的汇集;(3)多支流;(4)流域面积
广。
92、非洲容易出现旱灾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非洲旱灾的发生既与气候有关又与迅速增长的人口有关-----降水少,蒸发旺
盛,极易引发干旱;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加剧了旱灾
的发生。
46
(2)土地荒漠化: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植被稀疏,
风沙作用强;人口增长过快和贫困饥荒是造成该地生态恶化、土地荒漠化家具的根
源。
93、非洲粮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过快,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导致植被破坏,耕地、草原荒漠
化,旱灾频繁。
94、德国的地形和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为宽谷山地,北部为平
原。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北部为乳肉畜牧区,麦类种植业。中部发展乳牛业;南部
河谷是水果产区。
95、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1)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缓;(2)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季
节分配均匀,因此河流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小;(3)各河之间大都有运河沟通,形成
了稠密发达的内河航运网;(4)该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96、从地理角度说明索契适合滑雪比赛的优越自然条件。
索契南临黑海,属地中海气候,冬季迎风坡降水量大;北临高大山脉(大高加索
山脉),山地积雪量达。
97、俄罗斯北部农业不发达的原因?
(1)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2)光照较弱,不利于农作物生长;(3)冻
土、沼泽广布,不利与农耕;
98、试分析欧洲西部工业化水平高的原因?
(1)工业化起步早;(2)水陆交通便利;(3)科技发达;(4)劳动力素质
高。
99、欧洲西部00C等温线城南北走向的原因?
(1)受西风带控制;(2)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西部沿海;(3)欧洲西部海岸线曲
折;(4)以平原为主。
100、简要分析加州南部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夏季)加州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降水少,
水资源不足。
101、奥里诺科河中下游多沼泽、湿地的原因(湿地形成与地势和气候有
关)
47
中游湿地成因:沿河地带,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热带草原气候,水位季节变
化大;沿河多沼泽;河口三角洲处,水网密布,滩涂较多。
102、巴西的地形有何特点巴西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巴西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整体上南高北低。
(2)巴西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巴西高原起伏和缓);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
103、墨累达令盆地发展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对策?
(1)灌溉水源不足;(2)成因:该地位于大分水岭雨影区,降水很少;达令和=
河水量季节变化大;地下水虽丰富,但矿化度高,不适于农业灌溉;(3)东水西调
104、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1)南回归线横贯东西,该地受副热带该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2)西澳大
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3)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
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105、南极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
由于气温低,对流层的厚度低,臭氧含量小)
当前,对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有种种解释,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1)宇宙高能粒子簇射破坏了臭氧层。
(2)化学反应引起臭氧耗损造成臭氧空洞。怀俄明大学的霍夫曼认为,臭氧层出
现空洞是由于工业化产生的氟氯化物(氟利昂)引起的化学反应造成的。
(3)大量废气的排放使臭氧层出现空洞。
臭氧空洞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球上的人类安全和万物
的生长。臭氧层一旦遭受破坏出现空洞,就会使植物和动物的生态链发生变化,失去
平衡,可能造成农作物歉收、气候异常,皮癌发病率上升以及某些物种灭绝等现象出
现。另外,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地方,是地球的宝库,是科研价值非
常高的地方。
106、潘帕斯草原发展牧牛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政府采取了哪些促进措施
区位优势有几点:一是有大面积优良的天然草场;二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三是距海港近,有利于出口国外;20世纪初,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商品牧牛业大规
模的重要因素。
阿根庭人促进牧牛业发展的措施(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改善社会经济条件)⑴培育
良种牛加强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⑵改善交通运
输条件修建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牲畜很方便地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
48
加工,再装船外运⑶开辟水源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机井,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及提供
牛群和人们的饮用水⑷种植饲料以补充放牧时天然牧草的不足
107、美国与我国纬度相当,地形、地势也比较相似,但两国西部的气候
差异为何较大?
美国西临太平洋,受西风和海洋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中国西部深居大陆内部,几
乎不受海洋影响,降水稀少。
108、美国东部的乳蓄带和西部的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有何不同?
乳蓄业的区位条件是市场,为城市居民提供鲜奶和乳制品;畜牧带区位条件是草场
资源丰富,西部的高原山地草场,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109、为什么拉丁美洲热带地区有不少大城市都分布在高原上?
有一个原因是南美洲北半部处于热带,热带的平原地区比较湿热,不太适合人类居
住,而比较高而平的高原地区则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故而南美有很多城市位于
高原上。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平衡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带动落后地区发展,
也有可能将城市建在荒凉处。典型案例,如巴西的巴西利亚。就建在了荒凉的巴西高
原之上。
110、德国和美国的人口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德国人口分布较均匀;美国人口分布不均,有三大密集区,东北部、西部太平洋沿
岸、南部墨西哥湾沿岸。
111、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还有大面积的干旱地区?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
少;(2)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大陆东西宽,南北窄,扩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的控制面积;(3)东部高大的大分水岭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
围;(4)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地势平坦,抬升作用不明显。(5)西部沿海寒流影
响明显。
112、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为何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澳大利亚大部分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中部和西部广大地区,炎热干燥,沙漠
广布,人烟稀少;(2)东南沿海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
利于农牧业的发展,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3)历史上
英国移民最先到达东南沿海,建设城市发展工农业。
113、澳大利亚养羊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气候适宜,牧草肥美;地形平缓;地下水丰富;无天地。
114、南极洲为什么有“白色沙漠”之称?
49
南极洲年降水量大部分为55毫米以下,降水形式主要是雪,由于气温低,不消融,气
候干燥,其干燥程度如同沙漠地区;因其上覆盖有巨厚冰层,故有“白色沙漠”之
称。
115、从美国本土所处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地形地势,分析美国气候的特
点及成因
美国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本土三面环海;美国西海岸
的山脉阻挡了西风带,导致美国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狭长分布还有
美国的东南海岸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于是形成了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美国北
部和中部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北方寒流,冬季寒潮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夏季炎热,冬
季寒冷。美国东南部经常遭受飓风影响,原因是南部地势坦荡,且东南海域没有岛链
的阻挡。
116、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1)、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可减缓温室效应。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调节气候
(4)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17、巴西解决常规能源不足的措施有哪些?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16:4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19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