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阈值和阀值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2-12-04 16:23:05 阅读: 评论:0

二次函数的形式分几类-反序词


2022年12月4日发(作者:推铁环)

第31卷第2期

2017年6月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Vo1.31.No.2

June.,2017

能量持时阈值的选取分析

袁峰,邱卓,钟菊芳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南昌330063)

[摘要]依据不同阈值计算得到的70%能量持时的离散性大,造成了持时特性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和持时的工程应用难以推

广等影响。利用5・12汶川地震记录,对比分析5%一75%和15%一85%两种阈值对应的70%能量持时的差异,并探讨两者

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确定70%能量持时提供设定合理阈值的依据。分析结果表明:15%一85%阈值对应的70%能量持时包

含更多的非强震持时,而5%一75%阈值对应的70%能量持时对应地震动振动最强和最具破坏力的持时;两种阈值对应的

70%能量持时均表现为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增加;但5%~75%阈值定义的70%能量持时随断层距变化的拟合效果较15%一

85%阈值的70%能量持时好。建议在确定70%能量持时前提下,取5%一75%作为阀值。

[关键词】汶川地震记录;70%能量持时;阈值;断层距;空间变化性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1-4926.2017.02.002

[文章编号]1001—4926(2017)02—0007一o5

Selection of 70%Energy Duration Threshold Values

YUAN Feng,QIU Zhuo,ZHONG Ju-fang

(School of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Nanchang Hangkong Unive ̄ity,Nanchang 330063,China)

Abstract:The discreteness of 7O%energy duration caused by diferent threshold values is large.It will lead tO be inconsistent and

difficult to apply in engineering.Records of Wenchuall earthquake were chosen to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of 70%energy duration

defined by the threshold values between from 5%to 75%and from 15%to 85%.The spatial variability law of 70%energy duration

with fault distance was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70%energy duration defined by the threshold value from 15%to

85%often includes much larger time region which is not strong vibration,while the 70%energy duration defined by the threshold

value from 5%to 75%represents the time region of the strongest and the most destructive vibration.70%energy duration based on

the two definitions of threshold value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fault distance increasing.By contrast.the 70%energy duration from 5%

to75%fitting fault distance is better than that from 15%to 85%.In view of Wenehuan earthquake records,suggested using total

seismic energy between 5%and 75%as threshold to definition of 70%energy duration.

Key words:Wenchuan earthquake reCOrdS;70%energy duration;threshold values;fault distance;spatial variability

[收稿日期]2017—01—02

[修回日期]2017—0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68o45);科技部水利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401009);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607o3);南昌

航空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YC2016019)

[通讯作者]钟菊芳(1972一),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地震动输入机制及结构抗震分析。

・8・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l卷

引言

地震动幅值、频谱和持时统称为地震动三要

素…。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于持时的认识不尽

相同。地震工程界提出了括号(Bolt)持时、能量持

时(也称能量持时)、一致持时和有效持时等至少

3O余种不同的持时定义方式口]。相比较而言,能量

持时在工程中应用更为广泛。

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阈值的70%能量持时进

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Brendon

等_3 研究指出70%能量持时(阈值为5%~75%)

基本上记录了体波到达的持续时间。卢书楠等

认为70%能量持时(阈值为5%~75%)与结构输

入能量、滞回耗能及阻尼耗能的相关性较低。赵艳

等 研究了不同场地类别对70%能量持时的影响,

研究认为场地条件对70%能量持时的影响非常大。

国内学者利用国内外地震的台站记录,分析了70%

能量持时(阈值为5%一75%或15%~85%)的空

间分布规律 引,得到了有益成果。

尽管70%能量持时已被广泛应用于持时的研究

中,但对其阈值的选取尚未形成共识,造成持时特性

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和持时的工程应用难以推广等影

响。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阈值的70%能量持时的

差异,以期得到更适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

的70%能量持时定义方式。基于5.12汶川地震记

录资料,对比分析阈值为5%一75%l9 和15%~

85%【1o 3的70%能量持时间的差异,并探讨这两种阈

值对应的70%能量持时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

将为地震动时程合成和结构抗震计算分析中70%能

量持时阈值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

1基于汶川地震记录的70%能量持时计算

1.1汶川地震记录资料的选取

利用(中国)国家强震动台网(CSMN)获取的

汶川地震记录,选取断层距小于300 km的87个自

由地表台站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分析,其中1 1

个基岩台站,其余为Ⅱ类土层场地台站。空间变化

分析中用到的断层距,按以下方法计算得到:以汶

J Jim震地表破裂带作为发震断层在地表的投影位

置,根据多个地表破裂带现场调查点的经纬度坐标

和台站的经纬度计算两点之间距离,取其中的最小

值为断层距¨ 。

1.2 70%能量持时计算

能量持时是定义为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能量累

积达到两个不同阈值之间的时间差,其中能量累积

过程由地震动加速度平方的积分表示 投 。能量持

时可按式(1)计算…:

=I{H[A( )一A ]一H[A(£)一A2]}dt

(1)

式中:日为Heaviside函数,A 和A 分别为第一个和

第二个阈值,A(t)为归一化的Arias强度,可按下式

计算得到:

t A( )=[Ct。( )d /f口 ( )d (2)

-o

式中:口( )为地震动加速度记录;Td为a( )的总持

续时间。

目前,70%能量持时的阈值通常有两种取法,

分别为(5%,75%)和(15%,85%)(以下分别简称

为 _75和 5_85)。

2不同阈值的7O%能量持时值对比分析

为了防止不同地震动分量的影响,更好的对比

不同阈值70%能量持时之间的关系,分别计算得到

了汶川地震87个台站的东西(EW)、南北(NS)和

竖向(UD)分量加速度记录的 和 ,然后由

式3计算变量 用于比较 和 的相对大

小。表1列出了87个台站三分量时程的k值统计

结果,图1给出了江油地震台台站三分量 和

的对比分析图。

k=( 15I85一 )/r5 (3)

从表1可以看出:1)台站记录数的77%以上表

现为 大于 ,三分量中最大的k 达

76.7%。这表明,相较于 , 包含了更大时

第2期 袁峰,邱卓,钟菊芳:能量持时阈值的选取分析

间范围的地震动;2)两水平分量的正k值的均值分

别为28.3%和29.3%,说明两水平分量的 。5墙与

的比值关系相当, 。 均达 的1.29倍左

右;竖向正k值的均值为21.7%,稍小于对应的两

水平分量均值,这说明与水平向相比,竖向地震动

的能量释放和强烈震动更多的集中在初始阶段 ,

使得竖向总能量5%一75%与15%一85%的持续时

问 与 _85的差异稍小。3)正负k值相比较来

说,正k值的波动比负k值大,表现为负k值的标准

差只有正k值的一半左右。

表1地震动三分量的k值统计表

t/s t/s t/s

(a)东西向记录 (b)南北向记录 (c)竖直向记录

图1江油地震台台站三分量 一 和 一 的对比分析图

从图1可以看出:1)三分量的 所包含的时

域范围远小于 一 , 一 表征的时间区域中地震

动能量急剧累积,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即5%一

75%地震动能量为地震动的最强烈部分。因此,

很好地表示了震动最强和最具破坏力的部分,

能够契合工程实际对于强震持时的需求。而

除了包括一部分震动最强和最具破坏力的时间区

域外,还有接近一半的持续时间为震动的相对平稳

段。显然,以地震总能量的15%作为持时的起始计

算点,很可能无法包括一些主要震动脉冲所在时间

区域,甚至可能不包括加速度峰值(PGA),而PGA

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且以地

震总能量的85%作为体现持时对结构积累破坏效

应影响的持时计算终止点时,仍不能包括全部的非

强震段。2)对比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动时程可知,水

平向地震动具有更为明显的震动脉冲束,而竖向地

震动的能量在震动脉冲区域后的相对平稳段能量

更为集中。

3 7O%能量持时随断层距的变化规律分析

3.1数据的回归分析

为了揭示 堋和 随断层距的变化规律,

采用式(4)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拟合方程的显著

性程度R—square和标准差RMSE的大小来说明两

者间的拟合优度,其中R.square和RMSE可分别按

式(5)、式(6)计算得到 。

Y=a+6 +clog R (4)

式中:,,为持时;0、6、c均为回归系数;R为断层距。

R-square=∑Wi( 一 ) /∑wi(y —Y—i)

(5)

厂 ——————————一

RMSE=

./∑W ( 一 ) /n (6) ”“ … 、

式中: 表示第 个数据的权重,夕表示第i个拟合数

第2期 袁峰,邱卓,钟菊芳:能量持时阈值的选取分析

3.2回归结果分析

从图2、图3所示结果来看,不同地震动分量在

两种定义方式下的70%能量持时与断层距的拟合

曲线基本上都反映了70%能量持时随断层距的变

化趋势,不同阈值的70%能量持时均随断层距的增

加而增加,这与刘浪 、Vanmarcke等n 研究结果

基本一致。相比较而言,阈值为15%~85%的70%

能量持时随距离的增加更为明显。这说明,随着断

层距的增加,台站记录受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更

为显著,故记录的地震动能量更为分散,即总能量分

布在更长的时间区域。水平与竖向分量间的70%能

量持时的空间变化特性差异较大,而两个水平分量

间差异较小。对比2个水平分量可知,东西向的

70%能量持时在近场较大(回归系数a值更大),但

随距离的增加则相对缓慢(回归系数b值更小)。

从图2拟合结果还可以看出:1) 随距离

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为明显, 埘则相对缓慢,表

现为 的回归系数b比 相应b值更大。针

对不同分量的 而言,竖向5 随距离增加最

快,南北向次之,东西向最慢,表现为相应b值竖向

最大、东西向最小。2)无论地震动记录为何种分

量, 与断层距的拟合效果比 更好,表现为

前者的R—square更大,RMSE更小。相比较而言,竖

向死 与断层距的拟合程度最好,其R—square高出

相应竖向对应值0.1。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断层距的增加, 与

的差异越明显;水平向 与 之间的差

值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增加较竖向的更为显著。此

外,近场(断层距50 km内) 与断层距拟合曲线

的拐角更为圆滑且起始拟合点更低。分析认为,由

于近场台站距离发震断层较近,台站接收到的地震

波信号衰减较少,受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较小,

故记录的地震动能量更为集中且强烈震动更多的

集中在初始阶段,因此70%的地震能量能够聚集在

发震后的一小段时间区域。

4结论

1)与 相比, 包含了更多的非强震

段,而 很好地表示了震动最强和最具破坏力的

部分,更能契合工程实际对于强震持时的需求。

2) 和 均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增加,

随距离增加而增加的速度快于 , 与

断层距的拟合效果比 好。

综上所述,针对汶川地震记录,使用70%能量

持时考虑强震持时对结构破坏的影响时,建议选

5%~75%作为计算70%能量持时的阈值。

【参考文献】

[1]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2]陈亮,章劲松.地震地面运动特性对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研究现状[J].地震研究,2011,34(1):75—80.

[3]Bradley B A.Correlation of significant duration with amplitude and cumulative intensity measures and its use in ground motion

selection[J].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11,15(6):809—832.

[4]卢书楠,翟长海,谢礼立.汶川地震中强震持时的特征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2):1—7.

[5]赵艳,郭明珠,季杨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持时的影响[J].震灾防御技术,2007,2(4):417—424.

[6]王巧临.2011年东日本Mw9.0大地震地震动特征[D].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

[7]刘浪.汶川地震地震动衰减特性分析[D].北京: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

[8]任叶飞,温瑞智,周宝峰,等.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强地面运动三要素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4,57

(6):1836—1846.

[9]Herrmann R B.An extension of random vibration theory estimate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to large distances[J].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85,75(5):1447—1453.

(下转第55页)

第2期 张永杰,董应虎,张瑞卿,等:粉末冶金法制备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 ・55・

[9]Ekimov E A,Suetin N V,Popovich A F,et a1.Thermal conductivity of diamond composites sintered under high pressures[J].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2008,17(4—5):838—843.

[10]Shen W,Shao W,Wang Q.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ent of diamond/5wt%Si—Cu composite by vacuum

hot pressing[J].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10,85(10—12):2237—2240.

[11]淦作腾,任淑彬,沈晓宇,等.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金刚石/Cu复合材料[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15(1):

59—63.

[12]Mizuuchi K,Inoue K,Agari Y,et a1.Processing of diamond particle dispers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in continuous

solid-liquid CO-existent state by SPS and their thermal properties[J].Composites:Part B,2011,42(4):825—831.

[13]Beffort O,Khalid F A,Weber L,et a1.Interface formation in infiltrated A1(Si)/diamond composites[J].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2006,15(9):1250—1260.

[14]张超,张杨,刘娜,等.先进高导热铝/金刚石复合材料及其导一散热部件制备技术[J].金属世界,2015(2):69—74.

(上接第11页)

[10]Ou G B,Herrmann R B.A statistical model for ground motion produced by earthquakes at local and regional distances[J l

[11]

[12]

[13]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90,80(6):1397—1417.

万卫.汶川地震反应谱衰减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

Vanmarcke E H,Lai S S P.Strong-motion duration and RMS amplitude of earthquake records[J].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80,70(4):1293—1307.

何迎晖,闵华玲.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16:2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1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配凑法
下一篇:an韵的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