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风掣红旗冻不翻

更新时间:2022-12-04 14:59:02 阅读: 评论:0

中考政治考试时间多长-物理属性


2022年12月4日发(作者:鲽鱼)

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

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

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

艺术性最强。

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

代表诗人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着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从《少年

行》、《长歌行》等作品中可看出王昌龄是个慕侠尚气、纵酒长歌的性情中人。他诗绪密而思

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

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

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少年天纵,却因避家讳而与科举无缘,致使一生落魄,只活

了27岁。诗人虽短命,然写作有专攻,诗写富于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表现方式也暗合意象

化手法,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极高。诗人思维奇特,且多用逆思维,达到反常规处理意象,

让人一新耳目。他还能跳跃性诗写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凄美爱情,不仅接近现代诗的形式感

与节奏感,而且很凝缩,却不会产生任何板结。“诗鬼”之于李贺,可谓实至名归。

代表作品:

1、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1.烟尘:代指战争。

2.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3.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4.摐:撞击。

5.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6.伐:敲击。

7.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8.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9.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10.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11.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12.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13.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译文】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着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赏析】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

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

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

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

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

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3.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4.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

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5.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

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着”。

6.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

作“百尺”,一作“千尺”。

7.惨淡:昏暗无光。

8.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

给人以冻住之感。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赏析】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

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

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

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

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

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

生的惆怅之情。

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1.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

2.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3.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4.五花:即五花马。连钱:一种宝马名。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

5.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6.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着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赏析】

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为了

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

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

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6、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

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

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

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

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

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

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

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7、出塞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

1.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

2.沙场:指战场。

3.震: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用白玉装饰的

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

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还没有干。诗人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

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8、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青海:青海湖

2.穿:磨穿

3.楼兰:汉西域国家。元封三年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

西北地区的敌人。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短,

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

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金甲,

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赏析】

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

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

神特征。首联“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在这幅

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达到了以色

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效果。

9、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1.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2.新声:新的歌曲。

3.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4.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5.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6.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7.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8.表:上表,上书。

9.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

【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

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

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赏析】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后来却汇

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

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

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

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10、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0.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11.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12.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13.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14.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5.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

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诗的三四两句,作

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

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

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

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大军饮酒出征的场景,反映出战士乐观豪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作

者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虽然诗的内容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但是并不伤感。相反,全诗充满了乐观豪迈的情调。

醇浓的“葡萄美酒”,精致的“夜光杯”,悦耳的“马上琵琶声”,“醉卧沙场”的酣态,“君

莫笑”的戏谑,这些优美的词句冲淡了残酷的战争阴云,奠定了这首诗健康、乐观、悲壮的

基调,表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加之它的语言明快流畅,铿锵激越,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

都不失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14:5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1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度开头的成语
下一篇:传成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