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和户的概念介绍
门脸,门脸,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就说门框,上横框叫门额,额头
的“额,’;左右立框叫门颊,脸颊的“颊”;门额要美化,还可以装门
替。这额、这颊、这答,给门之“脸”一个形象化。
门之“脸”,不施粉黛,还是浓妆、淡抹—白板扉,抑或朱漆门、
黑漆门?
门之“脸”,砌上瓦檐高翘的门罩,像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一对铺
首好似它的眼睛,两个福字即是它笑时的酒窝儿,一副对联像发辫,
大红灯笼高挂起,如同戴上大红花。要半遮面,就筑一道影壁,犹抱
琵琶。
门的“脸形”多样,东北地区有别于西南省份,京城四合院不同
于陕北窑洞。
门,可以板着脸孔,台阶高高以显高傲,石狮把门带几分威严;门,
也不妨仅仅开关而已,仿佛面含平和的微笑„„
于是,中国的建筑文化有了这一页色彩纷呈的篇章。
(一)有巢氏之前之后
谁是最先步人华夏建筑文化之门的第一人?上古神话的回答
是:有巢氏。
请注意这个“有”字。(韩非子·五盘》描述:“上古之世,人
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大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易经·系辞》说:“上古穴居而
野
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或言为避禽兽,
或言以待风雨。总之,自从天下出了个有巢氏,思前人所未想,做前
人所不能,由无到有—有巢,实现了人类居住史的一次伟大变革。
关于有巢氏神话的诊释,如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所
论,架木巢居,得免穴居之苦。有巢氏之巢,不必在树上;垒土石,
上架以木,简陋有类于巢,实近似于房屋。西安半坡遗址,显示的正
是这种形制的“有巢”遗迹。
有巢氏之前,大约是没有独立的门意识的。穴居虽必有出人口,
但那太必然了,试想没有洞口,如何居住?因此可以说,穴居尚不需
要独立的对于门的思考。
构巢筑屋是门意识的真正开始。这时,为解决栖身问题,先民
们要做的事情是,人为地造成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在封闭这个空间
时,须设想留出缺口,以备出人。这个出人口,在漫长的岁月间派生
出绚丽多彩的门文化。
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以丰富的信息遗存,让今人推想
六千多年前四五十座房屋聚集的村落。凭借柱洞及其他遗存,考古学
家绘出一幅幅建筑复原图。这些房子以木柱、木模为构架,墙壁和屋
顶用木棍枝条排扎,上铺敷泥和草。房子出人口的设置,具有多方面
的功能。
一些方形房子,房内下凹于地面,其出人口修一段门道,门道的
斜阶连接着室内地面。门道设有防雨篷架,既可遮挡雨雪,又可起到
掩蔽居寝的作用。
圆形房子室内地面一般高于室外,其人口,门限高若槛墙。这
种高门槛,能防雨水的灌人,也能减少地面尘土的吹人。门内两侧建
短墙,可以限制和引导气流,有助于冬日室内保暖。同时,门内两侧
的隔墙具有类似屏风的作用,在室内造成两个退隐空间。对此,研究
者给以高度评价,杨鸿勋《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认为:
“隔墙背后的隐奥,实际上初步具备了卧室的功能„„居住建筑所必
备的隐奥的出现,标志原始建筑空间组织观念的启蒙。”这是建筑文
化的启蒙时代。
半坡遗址房屋复原图显示,不少房屋出人口的上方设有窗口,门
和窗开在同一个屋面(图1)。在陕西户县采集到的仰韶文化陶制房屋
模型,与之相同。门上开窗的实用性在于采光,在于门窗对流,以通
风排烟。门与窗的组合,还给朴素无华的初期建筑带来装饰美,使单
调的外观获得了一种灵气。整体轮廓面,以及益加其上的门面积、窗
面积,这三者构成建筑正面视觉效果的三个墓本要素。后世不断发展
的建筑样式,可以说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增繁。
门与窗的视觉效果,先民们一定感受得很强烈,所以,当半坡陶
器上的刻画符号演进为甲骨文字时,“宫”字形即源于对房屋正面三
组轮廓线的勾画。
东汉许懊《说文解字》:“宫,室也。”甲骨文“宫”宇写作“自”,
“曲”像房屋边际线,“吕”,上“口”像窗,下“口”像门。今人用
九笔写出一个“宫”字,不妨说是在画一幅房屋简图。九笔之中,三
个组字元件各为三画。三三见九。这三个三画的巧合,虽不能说就包
含着神秘的数字意味,然而,门在整个建筑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却被“宫”字结构的三分模式道出来了。
(二)门,“从二户,象形”
1993年,江西安福县翠竹寺遗址出土一口清代康熙年间的铸
铁大钟。钟上所铸铭文里,“门”宇为简体字,与如今我国法定通用
的规范简化字相同。简体“门”字,甚至出现在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
简犊上。
然而,探究“门”的字义,还是要看它的繁体。
“门”是象形造字的范例。所象之形,可从二里头村文化遗址
寻到
某些踪影。
河南握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为近方形夯土台,年代由夏代延续
至商代,有人认为它就是夏墟。一万余平方米面积内,遗存着许多廊
虎、大门和殿堂的柱洞。遗址周边,起圈围作用的廊虎设有大门。遗
址大门处,九个柱洞一线排开,说明大门采取八间所衡门形式,样子
如同没有瓦顶的牌坊。甲骨文“门”字,作“八”,作“門,”,也写
作“树”。其中后者,形若两个门扇之上加一横木,或许正是二里头
村遗址大门的写照。
东汉《说文解字》释:“门„„从二户,象形。”户,甲骨文
写为“門”,是单扇门的象形字。一扇为户,两扇相并就是门。“门户”
一词,按照造字之初的写法,画三个门扇而已。登堂人室的进口,是
一座建筑物的构成部分,规模较小,虽未必只有单扇门扉,但称以“户
气作为一组建筑的总出人口,规模较大,有时其本身即是一座建筑物,
比如门房、门楼,故而双倍其“户”,称为“门”。方块汉字的横、竖、
撇、捺笔画之间,包容着图景、故事和思想,“门”、“户”
是例。
“扇”本来也是名词,以它充当门的量词,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礼记·月令》:“耕者少舍,乃修阂、扇。”郑玄注:“用木曰阂,用
竹苇日扇。”讲到了门扇的不同材料。阂,《尔雅·释宫》:“阂谓之
扉。”扉也是门扇的名称。
开门、关门的门轴,称为枢。先秦典籍《吕氏春秋》有句名言:“流
水不腐,户枢不盘”,门轴不会被蛀蚀,因其经常转动。摇梗,门轴
的另一名称。固定于下槛,承托门轴的是门臼,也叫门枕,用单字称
之,叫“根”。固定于上槛者,则称门楹。在一些地方,有祀门臼姑
风俗。清代道光二十三年《武进阳湖合志》:正月十五,妇女“插答
箕上悬空,令标地以卜,云祀门臼姑,大率紫姑遗意。”民俗信仰中
的
“门臼姑娘”,反映了人们对门户的祟拜。
房屋墙壁砌嵌门框,以装门扇,门框又名门阑。门框为四边形,上
横木叫相,门槛则有阑、秩等别名。
古老的汉字是个蕴含丰富的信息库。用于名物的汉字,有关门者、
户者很多,从总体结构到具体构件,称谓种种,细致人微,反映了古
人对于建筑物之门的重视。这里不再逐一检索。
(三)板门和隔扇
房门、屋门的实用意义,甲乙丙丁戊,人人都能列出若干条。
门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实用性。它作为出人口,又给居住者带来温
暖、安全以及诸多的方便。这实用价值中间,积淀着造门者的智慧。
仅说保温。东北冬季天寒风冷,1934年《吉林新志》记,民居
房门有内外两层,外层俗称“风门子”,向外开,内层俗称“板门”,
向内开。关门时,双层门有助于保暖,出人时,双门可有效地减少冷
空气的进人。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录吉林奇异风俗,谈到“吉地房
屋,室门向外开,比户皆然。考诸志册,谓昔多虎患,时夜人民家,
攫人而去。故门向外开,借槛之抵抗力,足以御虎冲撞。惟昔之外开
为虎
患,今之外开乃习惯”。这是着眼于安全功用。
自古以来,作为房屋外檐装修的门,更是建筑形式美引人注目
之所在。门形美之中展示着造门者的智慧,也反映各个时代的审美情
趣、理想追求,那装饰多样的隔扇门还是众多文化符号的承载体。
为两格,增加了美感。两扇门上设有插门的装置,反映了对于门户
安全功能的开发。门的两侧各有卧权栏杆,说明那时已讲究建筑物门
前的装饰。
木板门为古今所常见。院落大门用板门,通常有实榻门、棋盘门
两种。前者门心板与大边一样厚,后者在框架上装木板,加以穿带,
方格略似棋盘。
隔扇门,又称格扇门、格子门、福扇门,姚承祖(营造法原)称为
长窗。延安民间称木制花格为“软”,隔扇为“软门”、“软窗”。流传
于洛川的一首婚嫁“喜歌”,夸新郎家的建筑,及至隔扇门:“向下看,
大四椽,软门软窗实好看。”
隔扇门.唐代建筑已采用,多为直权、方格,唐时李思训《江帆
楼阁图》画门,直根样式。直权和方格的质朴,至宋代开始起变化。
宋代的《雪界江行图》(图3)上景物,屋门格心已非直木条的组合,
门的裙板部分,还饰以如意云头图案。山西侯马金代墓葬的砖刻装饰,
仿刻建筑的正面的六扇格子门。其中两扇,格心为几何图形与花卉,
裙板上有人物和动物图形,显示了当时格扇门的华丽风格。
格扇门主要分为两部分,上为格心,下为裙板,格心与裙板之间隔
以绦(tdo)环板。绦环板又叫中夹堂板。与中夹堂板相对而言,格心
之上、裙板之下若加装饰,则分别称为上夹堂板、下夹堂板(图4)。
格心可用木板浮雕、透雕,镶嵌在门的框架中。云南丽江纳西
族传统民居,多层次的透雕格心,底层往往雕万字穿花图案,面层雕
饰则选吉祥图形,如四季花卉、鸟禽动物、琴棋书画、博古器皿等,
雕技精细,堪称艺术品。云南白族民居的格子门,还雕饰渔樵耕读、
西厢故事、A仙过海等图案,其雕工精巧,甚至为五层透雕,各层分
别雕出人物、云霞、飞鸟、花卉及衬底的几何图形。
由权条组成的格心,糊纸或镶玻璃,图案在光线下形成剪纸般镂透
光影,屋外看,室内观,效果皆佳。图案也多,且多含妙趣美意。表
现吉祥数字,有四喜八方、八方穿纹、十字套方、万字锦格。讲文雅,
锦框套方、笔隔卧蚕、金笔管、书架格、拐纹博古。步步高升,权条
简洁,几曲几折,便给出八条阶梯形曲线的祝愿,令人叫绝。编蝠衬
角,称为四福齐至,祝福。龟背锦图样、长寿托方图样,祝寿。另有
吉祥草托方、金钱如意、如意凌花,也是拜年话上了格扇门。植物人
图,有四时梅、荷、菊、牡丹花,有竹子,以及葵花、海棠、西番莲
等。
裙板的雌饰,如意图形比较普遍。还有:福(蝠)庆(磐)有余(鱼)、岁
寒三友、五福捧寿、天降福寿等。
格扇门这一外枪装修形式,它的出现,由简单向华丽的发展,典
型地反映了对于门装置的美学追求。
如今,伴随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增加,拥挤的城市向天空发展,
楼房正逐渐取代平房。这些现代新民居,大多外型方正,状如火柴盒,
楼道里各个住房单元的出人口也基本无外枪装修可言。单元内宽敞舒
适,很多讲究,单元门通常却为无装饰的单扇板门,仅此而已。建筑
在向高层发展的同时,门的样式似乎在走“返璞归真”的路,这该算
是一种舍鱼而取熊掌的付出吧。
有趣的是,单元板门外的防盗安全门—这本该严肃有余的“钢铁门
卫”,却并不呆板,格扇般的花样,直权式,长圆漏眼式,仿欧式等。
对于单调的板门,仿佛是调剂和补充。格扇的失落,并非因为它缺少
美。也正因此,它才会被另一种形式拾起来。
(四)大门临街
像是风情画,又如建筑图,汉代人以鸟瞰般的视角,将一座院
落勾画于青砖。此画像砖在成都出土。看那院落,院门是栅栏门,开
在院墙的一侧,门不取中,有如北方四合院院门的位置。其面积宽绰,
居室宽大,院内有水井、厨房,还建有供.储物和除望的高楼,居室
里二人相对而坐,庭院中两鹤相对起舞。这当是富足之家,以栅栏门
临街。
乌头门,一种源远流长的大门样式。它与古代两柱一横木的衡
门属于同一系统,甲骨文“門”字正是其写照。宋代李诫《营造法式》
载有乌头门图样(图5)。古代宫苑坛庙的权星门即取此样式。乌头门
型大门,不建门屋,开门处砌砖垛以装门扇,门上筱瓦顶。这是平民
住宅常用的院门。
八字门。元杂剧《潇湘雨》,寻夫的张翠弯问:何处是崔甸士的私宅?
答:“前面那个八字墙门便是。”此时的崔甸士已是秦川县令,点明“八
字墙门”并非浪费笔墨,八字大门代表着主人的身份。
大门的形制,繁简悬殊,(吉林民居》的材料可供对比。乡间住
宅的“光棍大门”,没有门扇,两根圆木立柱,架着两根横木立在那
里,就有了门里、门外的区别,也就表示着领域感。这种“光棍门”,
其实
即是上古时代的衡门式样。这式样,装上门扇,仍叫“光棍大门”。
再增构件,两横木之间装木板,大门上加木板脊顶,是为“板门楼”
(图8),其脊头常以木雕装饰。与此造型类似,砖瓦代替木柱、木板,
为墙柱式大门(图9)。以上均为墙门型大门。至于屋宇型,讲究更多。
四脚落地式,前后四根明柱立于础石之上,进门两侧的斜墙形成八字
影壁,可壮观瞻。有种平顶屋宇式大门(图10),不起脊。为了美观,
建成很小的坡顶如斗底形,前后用墙围挡,人们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
字:“金满斗大门”。
《民俗研究》1991年1期载《哪城民间房舍》,列举了三种规格的
宅门样式:其一,起脊门楼,砖墙瓦顶,透花脊,脊上中央插钢叉旗,
两端置陶兽头,间置脊鱼、海马、鸽子等陶制品,大门两扇,下置闸
板,上悬金字匾额。这当是富殷之家的大门。其二,鸡架门楼,两个
砖墩,架以横木,上摆青砖三行,状若鸡架。双扇简易木板门,用锅
底灰染成黑色。这当是一般人家的宅门。其三,墙豁口门,土墙围院,
开个豁口就是门,编枝成扉。所谓荆门茅舍,是贫寒之家因陋就简的
院门。
南方的住宅大门,门罩的装饰,或飞檐高翘,或雕镂精巧,往往
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如《云南民居》所示,那里的有厦式门楼
(图11),檐角翼然翘起,檐下斗拱彩绘,给人以华美富贵之感。即便
只是依墙开门,无门厦,门罩仍可做出精美的雕饰。
将军门(图12),旧时南方官宦大户的宅门,则表现为另一种风格。
它严肃有余,于近乎呆板的对称之中,透露出带着威严的凝重。姚承
祖《营造法原》载,将军门的门槛,又叫门档、高门限,因为比普通
门槛要高。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上海的石库r7即是中
西合璧的产物。我国发行《中国民居》普通邮票,其中《上海民居》
一枚,图案为石库门,可见它是具有代表性的。有研究者指出,石库
门式里弄住宅,实际上是取用苏州住宅的最后一进两层楼的上房形制,
并将其中分为两户,形成密度较高的住宅。这种住宅的大门,门框以
花岗石或宁波红石为材料,横框砌成三角形或人字形、圆弧形,上面
刻有图案花纹。配上两扇黑漆大门,形如仓库之门,所以称为石库门。
北京的四合院,中国的传统建筑样式,但其门头的装饰,融入西
洋建筑的某些特点,这样的实例也是容易找到的。大理民居的门头装
饰,也反映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五)角门、耳门和地穴
院落的出人口,除设大门外,有的还辟角门。清代方溶师《蕉轩
随录》:“外官衙署正门左右各有门一,谓之东角门、西角门,属官
参渴,均由角门人也。”角门的设置,使大门可以平日关闭,视时、
视事
而开,也就有了仪礼方面的意义。
北京的四合院,大门以内建有二门,此门通常为垂花门。河北张
家口一带称为“闪门”,旧时(阳原县志):“东西屋与南屋中隔一门,
谓之闪门,即北平之垂花门。”闪门之称,很可能是着眼于“闪”字
字形,二门起着屏蔽内宅的作用,就像“门”挡住了外“人”的视线。
院落里又设耳门。清代《扬州画舫录》:“今之园亭,皆有大门,
门仿古制。至园内房拢、厢个、巷厩、藩涵,皆有耳门,不免间作奇
巧,如圆圭、六角、八角、如意、方胜、一封书之类,是皆古之所谓
户也。”古代的私家园林将住宅与花园融为一体,门的样式也追求多
样。
墙垣上辟有门宕而不装门,通常称为墙门,建筑学著作里也称为地
穴。墙门的式样,圆圆的,叫月洞门;模仿植物的,有海棠花形、莲
花瓣形、牡丹瓣形、葫芦形、秋叶形;仿照器物的,如汉瓶形、云头
执圭形。此外,有采取椭圆、A.角等几何形状。此外,王树村《中国
民间画诀)所列举的样式还有:剑环式、方壶式、花肌式、普草瓶式、
唐罐式、鹤子(长圆)式等。《礼记·儒行》“单门圭窃”,郑注:“圭窃,
门旁俞也,穿墙为之如圭矣。”这墙门上锐下方,形若圭。(左传·襄
公十年》“革门圭窦”,杜预注:“圭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
状如圭也。”这些本是小户人家的出人门户,后来成为具有装饰趣味
的形式。
月洞门的范例.要推南朝陈后主为贵妃张丽华所造“月宫”。《古
今图书集成》引《南部烟花记》说,其“圆门如月,障以水晶”,门
内“庭中空润无他物,惟植一桂树。树下里药柞臼,使丽华恒驯一白
兔”。月亮门里简直是座广寒宫了。
(六)门的材料
事物的进步总是由简单走向纷萦的。建筑物门户也是如此。
做门取用的材料,最初取诸自然存在物。《礼记·月令》,仲春
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阂、扇”。郑玄注:因耕事少闲而治门户,用木
日阂,用竹曰扇。以竹材和木材做门扇。
编蔑做门,如宋代《鸡肋编》记:“广州波斯妇,绕耳皆穿穴带
环,有二十余枚者。家家以蔑为门,人食槟榔,唾地如血。北人嘲之
曰:‘人人皆吐血,家家尽蔑门。”,蔑门曾是普遍的景观。
城门铁扉。《晋书·石季龙载记》,后赵大兴劳役:
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
及长墙于邺北,广长数十里„„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津水,皆为铁
扉。
铁门又见于(大唐西域记),其记铁门之关,不仅因为峭壁色如铁,
还因“既设门扉,又以铁锢,多有铁铃,悬诸门扇,因其险固,遂以
为名”。铁门倒未必是铸铁为门,大约是在木板门上加铁皮,以求坚
固。《利玛窦中国札记)描述明万历时南京城,“它有十二座门,门包
以铁皮,门内有大炮守卫”。这城门也就是铁门了。
古人竟能琢磨出用磁石做门,以防铁器潜人的点子。这同如今车
站、机场出人口的安全检查,可谓是同一思路。据北魏哪道元(水经
注·渭水》,阿房宫前有磁石门圈,“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
夷朝者,有隐甲怀刃人门而胁之以示神。故亦曰却胡门也”。《三辅黄
图》也载,秦始皇修阿房宫,以磁石为北阅门。这磁门名称冠以“却
胡”,同秦修长城的着眼点一致。而对秦皇的威胁尚有其他,可以设
想,若秦始皇在磁门之内接见来自易水畔的荆柯,大概也就不会出现
“图穷而匕首见”的惊险一幕了。
水晶门体现了不劳而获者的一种奢侈。南朝陈后主造水晶之门,为
追求广寒宫般的效果,前文已述及。
的确,门的材料同门的形制一样,可以表现贫富尊卑。教煌遗书
所存变文《下女(夫)词》,是一份珍贵的民风、民俗资料。其中,借描
绘门户来形容富贵,大门:“柏是南山柏,将来作门额。”中门:
“团金作门扇,磨玉作门环,掣却金钩锁,拔却紫檀关O堂门:“堂
门策四方,里有四合床,屏风十二扇,锦被画文章大门二门一重重,
门的富丽不仅在于团金磨玉金钩锁的装饰,也在于用材南山柏,配有
紫植门门。
紫植诚然华贵,栗木门门也有讲究。《古今图书集成》引《云仙
杂记》:“凡门以栗木为关者,可以远盗。”
如今用合金型材做门成为时尚。在以往,木门多。旧时民间对于
木材的选用,忌槐木,因为“槐”字一旁为“鬼”。山东民谚说,“槐
木不宜做门窗”。用槐木做门,门带“鬼气”,那还了得?民俗信仰就
是如此。一方面,“三槐堂”匾被王氏住户所沿用,三槐寓意出大官;
另一方面,又怕“鬼”而忌用槐木。“槐”好还是不好,全凭“说法”,
看人们的取舍。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10:3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0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