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猿母中箭

更新时间:2022-12-04 08:52:16 阅读: 评论:0

中考数学命题分类集训-活性炭化学式


2022年12月4日发(作者:其实你一直在我心里)

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

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

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

如此。(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

堂屋敝()(2)吾为

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

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

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

亲万里之忧。”乃诣

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

如初。(孔平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

绝域()(2)乃诣

长史蔺仁基()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

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

得释,到家,就笼与语

曰:“鹦哥,我自狱中半

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

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

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

得释()(2)就笼与语

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

(4)。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鲁肃简公二事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

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

,中使①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

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

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

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室仅容一榻,坐卧其

中,欲将终身焉。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②也。

[注释]①中使:即前面的宫廷“使者”。②裕如:宽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移时饮归

()(2)中使具

如公对()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3.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

4.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具有、的思想性格。

(五)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

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六)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

乐,及后苑游

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

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峭直:严峻刚直。②干:求取。③允:与……相当。④掺[shǎn]: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唐玄宗以韩休为

门下侍郎()(2)及后苑游

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七)洪承畴①二事

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

“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②老婢耶我打汝死,为

天下除害。”经略疾走

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曰:“史笔流

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

[注释]①洪承畴:明朝末年将领,后降清。②旗下:指清朝。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

天下除害()(2)经略疾走

得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

3.太夫人对洪经略的态度是“大怒骂,以杖击之”,黄石斋则是“”,他们在本质上的共

同之处,就是

4.请说说这幅对联的一个明显特点:

(八)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

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

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

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

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

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

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④治具:下厨房,烧饭。⑤脱粟饭:

即糙米饭。⑥饮馔:指酒肴。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比

食至()(2)公强

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3.下列与“比

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

者(B)比

其反也(C)天涯若比

邻(D)鳞次栉比

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九)明成祖讲官

仁宗为太子,曾侍侧,成祖顾

问讲官:“今日说何书”对曰:“《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问:“何以君

子难进易退,小人易进难退”对曰:“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

而无欲。”问:“何以小人之势常胜”对曰:

“此系上之人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又问:“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不可弃

者,须常警饬①之,不使有过可也。”

[注释]①警饬:警告,告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成祖顾

问讲官()(2)君子守道

而无欲()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

3.为什么“小人易进难退”(用原文回答)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主张“远小人”,本文却认为小人也可用。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十)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

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

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

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

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贪财。④爇[ruò]:点燃,焚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丰庆为

河南布政使()(2)顾谓

令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3.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

4、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十一)知人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

召还,前

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

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

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

浮沉。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⑥振——同赈,接济。⑦字:嫁女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寻

召还()(2)顾

谓子友沂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3.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用原句回答)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十二)谲判

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姓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

一日,道

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之,内题①四十五两。母见之,骇然曰:“汝一窭人②,计力所得,日

不过百钱,分③也。今骤得多金,恐不为汝福也。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

死矣!”促

持至其所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

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

五④,又何酬焉”市人大哗。

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之五⑤;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

四十五两,非汝金矣。”举金以授卖菜者,曰:“汝无罪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⑥,汝母所谓不祥

者,验矣。”促持去,一市称快。

[注释]①题:标明、注记。②窭人:穷苦人。③分:本分。④匿其五: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子。⑤笞

之五:在此谓打了五板子。⑥聊以是偿:姑且用这个作为补偿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道

中拾遗金一封()(2)或逼偿致

死矣()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3.当官的不把银子判给丢失的人,而是给了拾到银子的穷人,这是为什么

4.故事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十三)物破自有时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

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

之,尤为宝爱。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

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

碎,坐客皆愕然,吏将④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在北都做知州。②中外亲:中表亲。③开燕:开设宴席。④吏将:差役中的统领,相

当于现在的领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云

耕者入冢而得()(2)玉盏俱

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3.这则故事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韩魏公的,如“公神色不动”与“”对比,“物

破亦自有时”与“”对比。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十四)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

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

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

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猫善

捕鼠及鸡()(2)弗食

鸡则已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五)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自顶至足

,有石而无土。其毛有松若柏,无它木。石之窦往往有泉,小者滴沥,大者迸泻,

湊①赴诸峰之间以为涧。此泰山之奇,而非泰山之所独也。凡山之奇,以石若泉若木之奇而奇。泰山之所独

者,有极

天之天门,广丈余、矗七千余级之蹬道以至也。余以辛亥六月十三日将午至泰安城外,遂命肩舆②。

不数里,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夹持两峰之巅,峰若仰攒③巨齿,微缺其中央;天

门若古货布④之竖,上见其穿贯之孔。更上无所有,则苍苍之天而已。

[注释]①湊,回合。②肩舆,轿子。③仰攒,向上排列。④货布,古代铲形钱币,有小孔。

1.解释文中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顶至足

()(2)有极

天之天门()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

4.这段选文写出了泰山的“”和“”。(各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十六)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②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

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

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

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呼!以此鸟之羽毛

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①日:有一天。②:二鸟相和之声。③巢:做巢。④掬:捧。⑤:鸟卵。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小不能盈

掬()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3.用原文回答,小鸟的“娟皎可爱”表现在“”,“”。

4.本文作者托物言志,借鸟喻人。联系文章分析,从鸟的命运折射出人的怎样的命运。

(十七)说马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①长蔽目不见物。尝

游牧山中,群兽奠敢角。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

胜负而退。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主人曰:“壮哉马乎!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去其鬣,马必胜

矣。”遂翦而去之。

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马见虎,颠而踬②,未及三接,而马为

虎所毙。主人惋惜而去。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父老曰:“而亦知夫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乎始之所以敢于斗者,

以目蔽,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既而知其为虎,则神怯矣。怯故馁,馁故败。天下事,成于勇,

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注释]①鬣:马颈上的长毛。②颠而踬:跌跌撞撞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

游牧山中()(2)而马为

虎所毙()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

3.联系文章分析,这匹马为什么敢和老虎斗上一整天,还能够不分胜负

(1)

(2)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十九)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

,往投津长④,

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

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水经注·河水》)

[注释]①幸:帝王驾临。②大贾:大商人。③赍金:带着钱币。④津长:长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

是他的名字。⑤发冢举尸: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迷失道

()(2)即名

其津为君子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3.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有的德行。

4.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故事来介绍。

(二十)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

矣!竟不食

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

矣()(2)竟不食

其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二)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

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

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

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情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

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

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2)极

不敢忘()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十三)句章野人

句章之野人①,翳其藩②以草,闻唶唶③之声,发之而得雉④,则又翳之,冀其重获也。明日往聆焉,

唶唶之声如初,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

郁离子曰:是

事之小,而可以为大戒者也。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注释]①野人:农夫。②翳其藩:翳,遮蔽。藩,篱笆。③唶唶:鸟鸣声。④发之而得雉:发,扒开。

雉,野山鸡。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是

事之小()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

3.“翳其藩以草”的“草”在故事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二十四)善士于令仪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

,何苦而盗

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

,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

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尔素寡过

()(2)既去

,复呼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1)(2)

4.文中从下面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1)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

(2)(3)

(二十五)王德用有量

王武恭公德用善

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①,乃罢

枢密②,出镇③。又贬官,知随州。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久之,道辅卒,客

有谓

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④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一直臣。”于是,言者终身以为

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注释]①以为言:意思是弹劾王德用。②枢密:宋朝的中央政府高官。③出镇:出朝廷,镇守外地。

④以: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王武恭公德用善

抚士()(2)客有谓

公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

3.下面两句话,表现王武恭公德用是个怎样的人

(1)被罢免后,“举止言色如平时”:

(2)“可惜朝廷一直臣”:

(二十六)李崇断案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

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

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①,然后遣人知之,曰:“君

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

之,乃以儿还泰。

[注解]①旬:一旬等于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遇贼亡

失()(2)崇察

知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禁经数旬,然后遣人知之

3.李崇“以儿还泰”的依据是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七)顾况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

贵,居亦弗易。”乃

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②,居即

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出《幽闲鼓吹》)

[注释]①著作顾况: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②个语:这样的诗句。

1.白居易是(朝代)的著名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米价方

贵()(2)居即易

矣()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十八)人虎说

宋濂

莆田壶山下,有路通海,贩鬻者由①之。至正②丁未春,民衣虎皮,煅利铁为爪牙,习其奋跃之态,绝

。乃出伏灌莽中,使侦者缘木③而视,有负

囊至者,则啸以为信。虎跃出,扼其吭,杀之,或脔其肉为噬

啮状。裂其囊,拨④其物之尤者,余封密如故,示人弗疑。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已而民偶出,其妇守岩穴。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皮而搏之。妇质脆柔,贩者得与抗。妇惧,逸

去,微见其蹠⑤,人也。归谋诸邻,噪逐之。抵穴,获金帛无算。民竟逃去。

呜呼!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

[注释]①由:经过。②至正:元惠宗年号。③缘木:爬树。④拨:挑选。⑤蹠(zhì):足跟,脚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绝类

()(2)有负

囊至者()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2)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皮而搏之

3.“民竟逃去”说明了什么道理

4.“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这句话能否删掉说说理由。

(二十九)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

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

()(2)人云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矣B.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

不在酒D.去

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三十一)弈喻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

,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

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

地以处,平心而度

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

暇论人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予思益苦

()(2)然试易

地以处()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3.概括这两个段落的大意。第一段:;第二段: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三十二)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

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

“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

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

可谓公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平公曰:“善

。”()(2)孔子闻

之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3.孔子称赞祁黄羊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

4.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相关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一)1、(1)居住(2)担任

2、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4、不以个人喜怒杀人冬日不修敝屋仁心爱物

(二)1、(1)派往(2)到……去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三)1、(1)才(2)说话

2、(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3、(3)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4)离别时情真意切

4、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自由

(四)1、(1)回家(2)详细

2、但是我已经换了衣服,街上也没有认识我的人

3、他嗟叹鲁肃简公宁愿受责罚,也说实话,在官场上保持着少有的诚实、正派

4、诚实正派(忠实)安贫乐道

(五)1、结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六)1、(1)做,担任(2)游玩

2、韩休担任宰相,陛下(变得)很瘦,为什么不罢免(驱逐)他

3、韩休为人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为了国家大计,敢于与皇上争执。他是个有良好声誉的官员。

(七)1、(1)替,给(2跑,小跑)

2、洪承畴出去以后,先生拿笔很快地写了一副对联

3、闭目不视憎恨洪承畴背叛明朝(不与洪承畴同流合污),保持了民族气节

4、巧用人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八)1、(1)等到(2)勉强

2、(1)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2)、直指明白了这是在开导他,以后就再也不敢因饮食

问题而苛责别人了

3、B

4、(供参考)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九)1、(1)看(2)道义,真理

2、小人确实有不能放弃的才能,必须经常告诫他,不让他有过错就可以了

3、小人逞才而无耻

4、略(讲出道理即可)

(十)1、(1)做,担任(2)说,对……说

2、你的蜡烛不能够燃烧,换可以燃烧的

3、希望丰庆不要追查他的贪财行径,保住官位

4、他是个清廉正直的人,是个做事讲究方法策略的人(是个照顾别人面子的人)

(十一)1、(1)不久(2)看着(回头看)

2、知道这些情形的人,都感叹赵开心有知人之明。

3、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改观

4、示例:要通过平时的言行,真正了解人的内心,要有知人之明。或:做人要知恩图报,要古道热肠

(十二)1、(1)路(2)导致

2、你的银子确定是五十两,但这里写明为四十五两,这不是你的银子

3、为了惩罚得人帮助不知感谢,反而昧着良心含血喷人的人

4、本分,不贪不义之财,懂得教育子女走正道

(十三)1、(1)说(2)全

2、你是因为不小心才打破玉盏,又不是故意的,这有什么罪呢

3、坐客皆愕然尤为宝爱4、待人要宽容大量

(十四)1、(1)善于(2)吃

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

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十五)1、(1)山脚(2)尽头

2、到了泰山的脚下,已经看见所说的天门,在几千丈以上

3、姚鼐

4、奇独

(十六)1、满

2、距离地面不超过五六尺,人的手能够碰到它们

3、羽毛洁(或:色明洁)音鸣好

4、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高洁的人,摆脱不了被戏谑耍弄,被捕捉失去自由的命运。

(十七)1、(1)曾经(2)被

2、回家的路上想不出其中的缘故,到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前辈长者

3、(1)庞且峻,雄而有力(2)鬣长蔽目不见虎,故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

4、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

2、他的儿子把钱币全部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3、厚道,不贪财

4、君子济命名的缘由

(十九)1、(1)路(2)命名、取名

(二十)1、(1)指望、希望(2)吃

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4、例: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十二)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二十三)1、这

2、打开草丛却得到一条蛇,蛇咬伤了他的手,他就死了

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二十四)1、(1)犯过错(2)离开

2、你很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被人盘查

3、(1)平时很少有过错,本来就是个好人(2)於令仪对他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他

4、(2)满足邻舍子的愿望,表现他的大方;(3)天亮才让邻舍子离开,表现他的周到

(二十五)1、(1)善于(2)说,对……说

2、孔道辅在自己的职位上说职责内的事,怎么是害我呢

3、(1)表现他不计较个人得失;(2)表现他忠心为国

(二十六)1、(1)遗失(2)观察,明察

2、拘禁过了几十天,然后派人(分别)告诉他二人

3、得知儿子暴死的消息,“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

4、要善于开动脑筋,找出事情之间的特点解决问题

(二十七)1.唐朝如:卖炭翁

2.(1)正(2)容易

3.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仔细看着白居易说

4.例:(1)作为前辈,应该多发现人才,推荐人才(2)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就不会被埋没,就会得到

成功

(二十八)1.(1)像(2)背

2.(1)人们竞相传言壶山有老虎,不吃人,专门吮吸人血,并且传得神乎其神(2)听到树上啸叫的声音

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贵重的货物,穿上虎皮去搏杀路人

3.用欺诈的手段迫害他人的人终究会被人识破,他们绝没有好下场

4.作者矛头直指那些当权者,说明那些统治者才是真正的“人虎”,使这篇文章具有了批判的力度

(二十九)1.(1)巡游(2)说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三十一)1、(1)愁苦(2)换

2、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3、第一段:一次弈棋所得到的教训;第二段:联系现实谈弈棋后的感想

4、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

(三十二)1、(1)好,好的(2)听说

2、祁黄羊的话说得多好啊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4、评价、介绍、推荐别人,应做到客观公正(或:应该大公无私,按原则办事)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8:5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00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猿母中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