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簟字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2-04 07:21:23 阅读: 评论:0

七年级英语课文跟读-恨嫁是什么意思


2022年12月4日发(作者:教师节祝福语 小学生)

1

古诗惜红衣·簟枕邀凉翻译赏析

《惜红衣·簟枕邀凉》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簟枕邀凉,琴书换曰,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

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

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前言】

《惜红衣·簟枕邀凉》是宋代词人姜夔写的词。这首咏物词是孝

宗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在湖州时所作。这是作者的自度曲,词即

用词牌《惜红衣》之本意咏荷花。不过他并不纯然咏物,而是借咏荷

花抒发作者客居他乡孤苦寂寞、思念故乡和亲人故旧的情绪。以故通

篇言情多于写景,只在“红衣半狼藉”一句点破词牌“惜红衣”之意,

其余大部分篇幅则用来描画一幅夏末江南水乡消暑图,在这幅图画中

寄寓自己的望远怀人之思和寂寞无聊之情。

【注释】

⑴惜红衣:词牌名,《白石道人歌曲》所载“自度曲”之一

⑵吴兴:即浙江湖州。

⑶枕簟:枕席。邀凉:乘凉,纳凉。

⑷琴书换日:指借弹琴读书打发白日时光。

⑸细洒:细心清洗。并刀:古时并州(今太原一带)所产的刀,

当时以利、快闻名。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

2

⑹并刀破甘碧:划开甘甜碧绿的瓜果。并刀,古时并州(今山西

太原)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⑺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

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城南诗客:指杜甫在《夏日李

公见访》中杜甫借酒所居于“僻近城南楼”。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

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

⑻城南诗客:借指孤独的诗人。

⑼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

⑽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

⑾红衣半狼藉:红色的荷花已大半凋零。

⑿维舟:系船。

⒀故国:昔日的京城。此指北宋的汴京(今河南开封)。眇(mi

ǎo渺):通“渺”,辽远的样子。

⒁甚时:何时。

⒂同赋:这里作“同赏”。

⒃三十六陂:泛指湖塘多。

【翻译】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

惫无力量。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我每天精

心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

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诗客。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

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

3

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

却已半数凋零枯黄。系船登岸遥望故乡,在那茫茫天际的北方。可惜

在这水岸沙边,不能与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同赏,

眼前这水乡湖塘秋日的风光。

【赏析】

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

词,颇能见其特色。该词原本有序,姜夔在序中强调引用陈与义居吴

兴青墩镇时写的《虞美人》词句,对荷花加以赞美。接着,记述丁未

夏天,白石自己游吴兴之弁山千岩。“数往来红香中”一语,正印证

着陈词“一路荷花相送”之句,文情隽美。

乐谱为白石自制,属无射宫调。但此词所寄予的深意,序中并未

道出。白石之辞,极为含蓄隽永,道人之的未道,创人之未新,于欲

言又止中见神奇,于奇伟而不怪诞之中见功力。实乃词象一派,该序

乃以抛砖引玉之意。

首句“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起笔用对偶句开头,

开篇就使人便觉笔力精健,气势动人。簟枕指凉席凉枕,下一邀字,

尽传暑天取凉之心切。琴书指姜夔自着关于古琴理论之书(见《大乐

议》及琴曲《古怨》序),下一换字,翻出永昼难捱之意。在白石的

炼字炼句之间,便觉意脉伸展。陆辅之《词旨》,曾举此联为属对之

范例。第三句睡馀无力,写夏日渴睡,无力二字已暗指主意,但含蓄

而隐。在下边二句,笔锋却又宕荡开。“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冰,

用以形容泉水之清冷。并刀,指快刀,古时并州(治今太原)素以出

4

产快刀而著称。甘碧,指香甜鲜碧的瓜果。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浮甘瓜于清泉。”此二句写夏日瓜果解暑之趣,趣在洒清水洗之,

用快刀破之。句法略同清真《少年游》“并刀如水”,“纤手破新橙”。

但写出细洒冰泉之趣,及以甘碧之感觉代瓜果之名称,则又显出白石

词创新生趣的特色。体味上下文,言外时时有一种聊遣寂寞的意味。

接着“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反用杜甫诗事,直接写出自

己客居的无限寂寞来。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云:“远林暑气薄,

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

客意已凉秋。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城南诗客”,就是借所居“僻近城南楼”的诗人杜甫来自指。纵是

如杜甫那样,当佳客来访时,邻家有酒可借,一唤即从墙头递来,但

自己却是索居无人过访,纵然有这种想法也是徒然。言“谁问讯”,

可见是没有人来问讯。下即紧接“岑寂”二字,真可以说是冷清、寂

寞啊。这一短韵,总挽以上所写种种生活细节,无一处不是对孤寂无

聊地表现,同时也引起以下所写层层哀愁。“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其意境也是顺手借自杜诗后面几句,但以情景恰当的交融,故不觉其

有所借用之感。高柳晚蝉,声声诉说着时序将变、秋风将至的消息,

其高迈苍茫的意象,透露着凄然以悲的心事。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换头以素描之笔写景,

使人感觉笔力不懈怠。虹梁,摩状水乡拱桥之美。水陌,描绘湖心之

堤如画一样。鱼浪吹香之句,传“鱼戏莲叶间”之神。二句的景象极

5

其清美,似可用以忘忧。第三句红衣半狼藉,却将笔锋硬转,转写荷

花已半凋零之凄凉景象,遂接起歇拍西风消息之意脉。邹祇谟《远志

斋词衷》称道白石词“有草蛇灰线之妙”,这正好说明了白石词的这

种风格。以上极写寂寥之感,时序之悲,下边,终于转出此词的本意

——怀人。“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维舟即系舟。原来,红衣半狼

藉,乃是水上所见所指,故感触亲切如此。舍舟登岸后,遥望天北故

国,却唯渺邈而已。“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渚边沙外是指

水岸。吴兴水乡之美,正如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诗云:“馀杭

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可惜,此水乡尽管清绝之地,竟不

得与故国之美人一起饱览旖旎的风景。美人在天一涯,渺不可及呵。

白石怀人情感至深,由此可见。这正是词之内蕴所在。“问甚时同赋,

三十六陂秋色?”“维舟”二句,“可惜”二句,此二句,皆挽合人我

双方语,具见深情。唯前二句是眇望,中二句是感喟,此二句却是期

待。曰“秋色”,似乎可期,但冠以“问甚时”三字,便觉无期,流

露出心头的沉沉失落感。别易相会难,思之伤心无极。结穴“三十六

陂秋色”,极美,亦应细玩。三十六陂,言水乡湖塘之多,也是荷花

生长的环境。白石在吴兴另有赋荷花的《念奴娇》词云“三十六陂人

未到,水佩风裳无数”,在此处用法相同。王安石《题西太—宫壁》

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

亦连结荷花而言。“秋色”二字连上“三十六陂”,并非泛指,乃是暗

点秋荷。南朝梁昭明太子《芙蓉赋》云:“初荣夏芬,晚花秋曜。兴

泽陂之徽章,结江南之流调。”足见江南陂塘的秋荷,也是很可爱的。

6

“同赋”即是同赏,赏而有所咏,故云“赋”。结句拈出赏荷,与词

中的序言直接在呼应并紧扣,而期于不可捉摸之“甚时”,令人哀叹。

词已毕而情却未了,正如刘熙载所谓:“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艺概·词曲概》)至此,词人的未道出真意,以欲言又止,欲叙止

的欲扬克抑的手法尽情渲染悲凉凄切之意,引人以揣度和深思,究竟

作者是为谁而愁,是为何事而忧。

此词所怀思之人指谁,已难确考。可能是指一位挚友,但更可能

是指一位合肥女子。词中,“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考证。按白

石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幼随父宦久居于汉阳(今属湖北

武汉市)。鄱阳、汉阳,俱在吴兴之西方,不能说是望故国眇天北。

从吴兴遥望天北,实瞩目于江淮一带。

当白石二三十岁时,客游于江淮间,曾与合肥女子结下终身不解

的情缘。而此情却无法如愿以偿,铸成白石一生之悲剧。白石词集中

有关怀念合肥女子之作,极多,极好(详夏承焘《合肥词事考》)。白

石若以合肥为故国,应属情理之中,就像今天所称的第二故乡。无论

所怀之人为谁,此词至深之情,都是能感动人肺腑的。

此词艺术造诣颇能见出白石词创作的特色。首先,是结构意脉之

曲折精微。上片前三韵共七句,刻绘了种种生活细节,看似与怀人无

关,但层层暗透寂寞之感,却正是怀人之苦的铺垫与烘托。歇拍与换

头三韵共六句,描写时序变迁的消息,则是暗示离别已久之感,别易

会难之悲,意脉已渐趋怀人之本意。但仍未点明此意。直至最后四韵

六句,才一气倾注出望远怀人相思期盼之苦。末句又叹何时能同赏荷

7

花,与词序所述自己“数往来红香中”遥遥映射,既有照应,又有发

展。纵观全幅,结构曲折而意脉精微,层次分明,而意绪疏动,贯通

全文。尤其千回百折于现境之内,显然有别于清真词的时空错综之结

构,可谓白战不许持寸铁,确实表现出白石自己的特色。其次,是风

格之清新刚劲。这要从两个角度分论。论其笔法,有清疏空灵之美,

比如宕开笔墨去描摩生活细节、时序景物:“墙头唤酒”以下五句,

运用杜诗,有正有反,有明有暗,不粘不脱,称意惬心,语同己出。

又有刚劲峭拔之美,有如从暑日夏景之宜人硬转至西风消息,从虹梁、

水陌、鱼浪之美景硬转至荷花红衣狼藉之凄景。论其字面句构,亦有

生新精健之美。如邀凉、换日、吹香、眇天北等,无不字字新奇,句

句生辉。而且全篇辞无虚设,笔无稍懈。(白石词几乎篇篇无败笔,

这只有清真词可与媲美。)这样独特的笔法与字句整合,遂产生清刚

之风格。第三,是声情与词情妙合一体。宋代精于音律的词人,前有

清真,后有白石。

此词是白石创调,其声律独具匠心。全词用入声韵,其声激越。

不协韵的句脚字,又异乎寻常的多安排仄声而少用平声。仄声高亢,

与入声韵相联缀,遂构成一部激越的乐章。这对于表现深至高迈的怀

人之情,不仅适得其宜,而且增添效果。尤其下片后六句为怀人重点

段,前二句叠下韵脚,声情愈急密。后四句连用两个去声字作句脚,

声情愈高亢。声情与词情,同时推向高潮。白石虽因词作不多,在南

宋未能称为大家,但其词少而精,在技巧上的细腻与风格上的清瘦,

也显示出独特的成就地位。于此词可见。

8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7:2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96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潍怎么读
下一篇:化的笔顺
标签:簟字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