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在文学方面,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白居易诗词通俗易懂
,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有《白氏长庆集》。诗人的新乐府诗,往往多主观议论
,直接发表诗人的见解,抒发诗人的情感。唯独《卖炭翁》,采用纯客观的描述,通过
场景的叙述表现诗人的爱憎情感。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据载,以前皇宫所需要的物品,由官府派官吏向民间采买。到唐德宗贞元末年,改由
宦官直接办理。皇宫经常派出几十个到几百个叫做“白望”的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
热闹街坊,不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需要的东西,口称“宫市”,低价进行强购,甚至
不给分文,并要货主送进皇宫,还向货主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和“脚价钱”。这种名为“
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残酷的
方式。
《卖炭翁》就是一首“苦宫市”的叙事诗,是诗人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任左拾遗时
写的组诗《新乐府》50首中的第32首。诗中通过描述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被掠
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制度的罪恶本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对封建统治者
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表达了诗人对“宫市”的愤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这首诗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的艺术手法,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引
人深思,语言通俗易懂,叙事简洁明了,是一首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卖炭翁,一年到头在南山中辛苦劳动,形象枯黑憔悴,却衣食不足,难以糊口。为了
所烧之炭能卖一个好价钱,就不顾自己的衣单寒冷,渴望天冷下雪。似乎一切都如卖炭
翁所愿,夜来大雪。卖炭翁于是兴冲冲,拂晓驾车,到了长安市场南门已经“日已高”。
以下情况却陡转,市中翩翩来了两骑,其姿态的轻盈从容,与卖炭翁驾车的辛劳笨重形
成鲜明对比。他们轻易地夺走了卖炭翁辛苦劳动的成果,夺走了卖炭翁生活的希望。卖
炭翁日后饥寒交迫的日子将如何打发?诗人不再进一步议论,留给读者自己思索。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描写了卖炭老人艰难痛苦的处境和复杂
矛盾的内心活动。诗句用“衣正单”而“愿天寒”构成尖锐的矛盾,刻画了卖炭老人把一切
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复杂心理状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和内心活动,
衬托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忍,倾注了诗人对卖炭老人的深刻同情。这两句诗观察细致,
刻画入微,前后映衬,扣人心弦,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PoweredbyTCPDF()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5:01: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90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