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八佾舞于庭

更新时间:2022-12-04 04:48:48 阅读: 评论:0

初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结巴的拼音


2022年12月4日发(作者:幼儿园毕业感言简短)

1

高二《论语》(八佾)阅读练习题

班级姓名座号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

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

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

样说的理由。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已复礼》)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诲人不倦》)

(1)从以上文字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2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与子夏谈《诗》了?(2分)

三、阅读下列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

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

哀哉!”(《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2

2

分)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4分)

四、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1)(2)两题。(4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日:“正弟

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孔子的“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否矛盾?为什么?

(2)请简要评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方法。(2分)

五、阅读下列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①,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

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

语·八佾第三》)

【注】①摄:兼职。②坫:设在厅堂中两楹间的土台,用以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管仲是既不节俭,又不知礼,对管仲持批评的态度。

B.孔子认为管仲虽不节俭,但还是知礼的,对管仲持宽容态度。

C.孔子认为管仲既不节俭,又不知礼,违反了儒家倡导的“节俭”和“礼制”精神,因此,

管仲还不是一个真君子。

D.从语段可以看出,孔子是很重视礼的,对人物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请简述孔子对不合“礼”行为的态度及主张。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第三》)

3

六、阅读下列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

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

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①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②摄:统辖。③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

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

莫之知也!”(14.17)

(1)、孔子认为管仲作为国家栋梁(“器”的引申义)格局不大。是因为管仲不知“□”与

“□”;又称管仲是“仁者”,理由是“□□□□□□□□□□□”。

(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

七、阅读下列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

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

其仁如其仁(14.16)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

之知也。”(14.17)

4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

2.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

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

八、阅读下列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3.22)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

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

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

九、阅读下列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佛肸月个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

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

而不食?”

1.孔子是先秦时期哪个学派的创始人?请再写出一个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1分)

2.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3分)

十、阅读下列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5

(2)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韶》:舜时古乐曲名。《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倩:音qiàn,笑

得好看。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素:白底。商:子夏名商。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乐舞不单是娱乐问题,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应注意形式美和内容的善。

B、孔子说能够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

C、孔子认为:外表礼节仪式同内心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

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D、孔子认为:一个人质朴多了,就会像个粗俗品质低下的人,文采多了,就像个虚伪浮夸的

人。

(2)简要分析,上面3段“尽善尽美”、“绘事后素”“文质彬彬”分别在文段中阐述

各自怎样的观点?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4:4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8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在在在在造句
下一篇:书包的英文
标签:八佾舞于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