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100cm是多少米

更新时间:2022-11-12 14:38:04 阅读: 评论:0

晋城伍博士教育总部-八的拼音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结婚装)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篇一: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

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厘米、米的认识难点: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

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

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

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

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

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米还是

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

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

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

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

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

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

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

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

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

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

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

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出示阿福的图片)

看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

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

地看图。(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

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

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师:哎,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

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1)画: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师:哦﹑是有一些字。

(4)数: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

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

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

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

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

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

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想起来了吗?好,能

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

么样?(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

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1)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

1厘米。比如:(师

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

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

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

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

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

(2厘米)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

4厘米有多长吗?

生:从0到4的长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生:从1到5的长;生2:从2到6的长??

生:都有4个大格;都有4个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

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

米?比比谁的眼力好。生:5厘米、7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物体的长:(留作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坐此

题)

3、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

说说?

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师:看来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

一拃差不多!

4、估测、测量老师的一拃:

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师:到底有多长呢?谁上来测量一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它是怎

样测量的。

师:告诉大家大拇指指谁?中指指谁?告诉大家是几厘米?谢谢你

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师:看你估计的和测量的结果怎样?

师:差不多:你们的估测本领真强。

五、总结评价: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厘米的认识。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作单位可以

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用其它单位

吗?我们下节再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该情境图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讲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作

长袍的情境。故事大意是: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长袍长1米,徒弟

看到尺子是100厘米,于是产生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

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

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

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

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

什么问题吗?生: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

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米是什么?1米有多长?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篇二: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4506更新时间:6/21/2010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

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

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

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如果你是阿福,

现在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1:1米=1oo厘米吗?

生2: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1米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

多长?比划一下。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

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比划一下。想不想

亲身体验一下米究竟有多长?

生:想

师:想一想,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

什么?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2)测量几步为1米。

(3)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

生:手臂,3步的长了来表示

(二)感知一米的高度。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

1米?

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1米正好

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

地方呢?同桌两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质疑:为什么都是1米的高度,都是从脚底量起,到老师的腰这里

的高度是1米,而到这位同学下巴的高度是1米?

生:一米的高度是相同的

(三)联系生活。

师: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

约是1米吗?(屏幕的宽,黑板的宽,门的宽,桌子的宽,课桌的

宽等)

师:我们量一量自己估计得准不准。(请两名代表分别量一量)

(四)联系估测。

师: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天天带着米尺,如果身边没有米尺,你能用

什么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呢?

生:手臂伸开的长度差不多是1米,量一量就能估计出来了,我们

刚才步测3歩大约1米,我们可以走一走,看大约有几个3步,就

有多少米。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这样看来,我们身上又多了好几

把尺子呢。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尺子来帮忙测量一下吧!可以怎

样测量,请在空格内打对号。师:通过联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手测量,估计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步测更合适。

(五)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软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软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出示课件。

(1)领生观察,课件出示刻度:0、10、20??100cm

100cm(1米)

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在1米的下面写着100厘米。所以我认为1米就等于

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发现。板

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能解决了吗?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2)认读刻度。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上的刻度会读

吗?课件出示:0—30cm

0—42cm

20—40cm

三。自主应用。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现在看看谁的反应快。我说长度,你打手势。

2。穿越隧道。

迷惑隧道。连一连

课桌的长比1米少得多

铅笔的长比1米多得多

教室的长比1米多一些

信心隧道。连一连

课桌的长28米

铅笔的长10厘米

教室的长1米30厘米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

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

厘米)。

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

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

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

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

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

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

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

条的长度标出来。分别告诉学生从0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

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

然后提问:“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学生回答后,教师

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

去量。接着再问:

“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

么办?”

“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如果要量像铅笔、粉

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

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课

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

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

“有哪些数字?”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

“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

“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

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

米。”

再从0指到2,从0指到3??提问:“那么从0到2是几厘米?从0

到3呢???”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

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

说明例1下面的那条线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也让学生拿出一颗,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

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

米作单位去县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

长度。

3.用厘米量。

(1)估量纸条长度。

教师出示5厘米长的那根纸条,同时让学生也拿出比较短的那根纸

条,说:“刚才你们量过自己的食指大约有1厘米宽,现在估计一下

你们拿出的纸条是几个食指宽,也就是有几厘米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讲解:“你们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尺量

一量,那么怎样用米尺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2)用尺量纸条。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

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

纸条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让学生看例3,把纸条的长度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③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量自己的纸条。学生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看学生是否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对于不正确的量法要加

以纠正。

④启发引导学生说说量纸条的方法。

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厘米,会用尺量纸条的长度了,那么量

别的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不是与量纸条一样呢?是的,不论是量什么

物体的长度都要把尺的0刻度对难要量的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

尺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下面我们就来做几个量物体长度的练

习。”

1.做教科书“做一做”。

(1)做第1题。

让学生看看图中的这枝铅笔是几厘米。横线上应该填几,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铅笔的右端对着刻

度8,所以铅笔的长是8厘米。

(2)指导学生做第2题。

①量手掌宽。

教师领着学生量。让学生伸出左手,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把尺放

在手掌最宽处,尺的0刻度对准手掌的左边,看右边对着刻度几,

手掌宽就是几厘米。然后把个人量的结果填在教科书的横线上。②

量1扎长。

让学生把中指对准尺的0刻度,大拇指使劲张开,张开到最大限度

时,看大拇指对着刻度几,1扎长就是几厘米。把自己的一扎长填在

书上的横线上。四、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去量物体的长度,请

同学们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想一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短

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的哪里?怎么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第二课时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

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4:3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8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家庭住址英文
下一篇:桂d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