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中外电影英文字幕的翻译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文化市场的开放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涌
入国门,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电影翻译具有自己的特性。为了达到听觉因素和视觉应
诉的巧妙结合,从事电影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在交际学理论指导下,遵循影视翻译自
身的规定和标准。经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字幕翻译由于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涉及由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变,字幕翻译工作者要采取减缩及合并小短句的策略等来保证译
文的简明扼要。由于交际翻译能在短时间内拉近读者与异域文化的距离,因此成为字幕翻
译的最好理论。
关键词: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字幕翻译翻译策略中外电影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意义
1.中国电影翻译历程
我国的影视翻译始于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尚无电视。电影也没有真正的
译制片,即先由翻译将对白译成中文,再由配音演员配成中文对白的片子。不懂外文的观
众只能通过“译意风”(装在座位上的耳机)中粗糙的同声翻译或是银幕上简单的字幕的帮
助大致了解剧情。1948年底东北解放后,长春电影制片厂首先开始了译制片的制作,翻译
工作者着手翻译苏联电影,是为我国影视翻译之滥觞,不久上海和北京很快跟上。但在改
革开放前我国译制的电影来源较窄,数量亦不大,更由于电视未普及,故其影响较小。
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放宽了影视片的进口,加之电视机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译制片的观众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长。无疑地,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
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绝不在文学翻译之下。但与
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远不如文学翻译,反映在大学里有关课程的开设、学术
刊物上有关论文的发表、学术团体中有关组织的建设等方面,均与影视翻译的社会作用不
相称。这一现象应引起翻译界的注意。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形式,广受大众欢迎。它在国际跨文化交流及文化传播中的作
用已经人所共识,而且其作用日益重要。每部电影都会栩栩如生地呈现异国他乡的生活一
隅。电影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让我们可以直观浏览异国地貌和风景、异乡的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风俗习惯。因此,观看外国电影无疑是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国际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更为有
效的途径。
2.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必要性
众多外国电影中,由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广,因此英语电影在数量上占头筹。但是,
国人不懂英语的普通大众居多,无法直接欣赏原片,若要观看英语电影,就必须依赖翻译:
译制和字幕翻译。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英语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才开始引起国人关注,不
少翻译工作者也投身到了字幕翻译研究中来。但是,长期对字幕翻译工作的不重视,造成
理论研究的匮乏。有关字幕翻译研究的论文和论著数量有限,而且目前的研究仅囿于一、
两种有限的理论范围,比如严复的“信、达、雅”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这些研究在理
论运用的同时都未结合电影字幕特点对这理论的适合之处详加探讨。
纽马克认为成功的翻译取决于交际效果的传达,以目的语和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使目
的语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源语读者的感受。电影字幕的翻译要考虑到观众对源语语言
结构差异和文化差异的接受问题,以达到源语电影与译语观众的有效交际。影视作为一种
娱乐及文化交流形式,其翻译的重点应是文化上的,而非语言上的。交际翻译理论是本文
所应用的主要理论,因为它以目的语的接受者为中心,在翻译时可满足影视的娱乐性特点,
而且纽马克教授的语义翻译、关联翻译理论在影视翻译中也是有用的补充。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翻译领域的发展
彼得·纽马克是一位英国的语言学家、实践型的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可以概
括为两个主要方面,即语义翻译(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纽马克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语
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方法,并把这两种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文本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
译理论是由关联翻译法(correlativetranslation)和他提出的三个命题发展而来的。他的代
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toTranslation,1981)、翻译教程(ATextbookof
Translation,1988)、《翻译论》(AboutTranslation,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on
Translation,1993)。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
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mantictranslation)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function)、信息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功能(informative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function)、
应酬功能(phatic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function)。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
出“关联翻译法”,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和完善。
早在1960年,西方重要学术期刊Babel上就发表了有关影视翻译研究的论文,启动了
西方尤其是欧洲翻译研究在该领域的发展,如今影视翻译研究在西方更日趋成熟,无论在
具体的特点、技巧还是在其原则、标准方面,都有非常系统的理论,如HenrikGottlieb教
授和Kantan教授在字幕翻译研究方面的卓著贡献。在西方,许多翻译理论被运用到影视翻
译研究中,其中有关联理论、目的论、描述性翻译学和多元系统视角,还有勒菲弗尔的权
力操控论和韦努蒂的归化理论等。
2.国内影视翻译三位有影响力的学者观点
关于总结影视翻译语言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探讨影视翻译原则和技巧。这方面比较
有影响的学者有钱绍昌、张春柏和麻争旗等。三位学者都在影视翻译实践领域硕果累累:
钱绍昌教授自1984年就从事影视剧的翻译,到2020年已翻译了600余部(集),张春柏
教授翻译电影电视剧约300部(集),麻争旗教授翻译电影、电视单本剧50余部,电视连
续剧、系列片600多集。这些实践工作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撰文总结了影视
语言的特征。麻争旗归纳的影视翻译五大特征包括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
通俗化。
张春柏总结了影视剧语言的即时性和大众性两大特征,尤其对影视语言的口语性质进
行了深入分析。钱绍昌也指出影视语言不同于书面文学语言的五个特点:聆听性、综合性、
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以此为基础,三位学者以大量的亲身译例分别归纳了影视翻译
的一些原则和技巧。钱绍昌介绍了七条个人经验,并强调在影视翻译时,翻译的“信、达、
雅”三项原则中以“达”最为重要。张春柏以影视翻译与普通的文学翻译的不同之处为指导原
则。另一位领物麻争旗认为所论及的影视翻译五大特征相辅相成,是做好影视翻译的
基本保证。麻争旗在2020年出版了影视翻译研究的专著《影视译制概论》,在我国影视译
制理论研究、影视译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在
传播流行文化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外国影片的译介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为不同
文化间的了解架起桥梁。
把影视翻译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的关联理论运用于影视翻译研究的较多,关联性是源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进行选择的依据。国内有人尝试以关联理论翻译观来解释电
影配音或字幕翻译。把目的论、功能对等原则或读者接受理论应用于影视翻译的也比较多,
三者都强调译者结合翻译的目的及译文接受者(观众)的情况和反应,从原作所提供的多
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这也是影视翻译的一大特色,如将读者接受理论应用于字幕
翻译中的隐喻翻译或目的论视角下的华语古装片英文字幕的翻译。
有相当部分学者从文化视角研究影视翻译,或着眼于跨文化交际,或讨论其中的文化
因素,如影视翻译中文化信息和意象的处理、影视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从中西审美差异
或文化差异看影视翻译,等等。探讨最多的是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处理文化因素,如在电
影配音翻译中采用“文化替换”和“文化补偿”的方法,在字幕翻译中采用直译、意译、缩译
等手法,解决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缺省和语义冲突。对于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柴梅萍就其重构、修润与转换发表过论述,而龚瑜行提出以压缩式、直译、归化和抽象化
等策略指导文化信息的传递。
3.关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
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
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及翻译技巧都进行
了精辟的论述。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
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
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他认为,自公元1世纪以来到现在,沉醉于直译和意译争论
的双方都忽略了翻译,还应当考虑翻译的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为了避免直译
和意译的冲突,纽马克提出了两个翻译理论,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他说:“我在翻译方
面仅仅提出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任何文本来说都合适。”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纽马克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
方法,并把这两种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文本中。在交际翻译中,翻译者用目标文本来表
达和源语同样的效果;在语义翻译中,翻译者在目标文本句法结构和语义方面允许的范围
内,来表现源语言的真正语境意义,也就是说,在交际翻译中,纽马克认为,目标文本所
产生的效果应当力求接近源文本。因为交际翻译重视产生的效果但不注重表达的内容,所
以交际翻译首先要忠实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要求源语符合目标语和文化,不给读者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留下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在语义翻译中,译者首先必须忠于原作者,符合源语文化,只
有对源文本的内涵意义出现理解困难时才加以解释。
三、中国影视翻译未来发展趋势
电影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大众娱乐,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西方影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人的娱乐生活中。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体系的极大不同,西
方影片通常都经过翻译后放映。虽然影视翻译是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
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在影视翻译研究方面比西方国家起步晚,至今仍处于初始阶段,
不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较少,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还极其有限,也鲜见介绍国外
影视翻译研究新成果或访谈国外著名影视翻译学者的专文。国内的研究范围也比较零散、
片面,尚未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也未有成体系的理论出现。在研究视角上与西
方相比也显得狭窄,还存在未曾涉足的研究方向,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影视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标志,必须构建自身理论
体系。影视翻译研究理论系统的建立要依赖文学翻译理论,并结合其自身特点创建一套可
供研究的理论体系。本文以中外文化差异为基础,以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为主、语义翻译
及关联目的理论为辅,分析中外电影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及原则,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一
个新的研究角度,从而鼓励更多翻译工作者及有志于电影字幕翻译的爱好者加入到这一领
域中来,指导国产电影的字幕翻译实践,以电影交流为平台,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
流。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4:3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