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忌不自信

更新时间:2022-11-12 14:28:41 阅读: 评论:0

九年级上册化学卷子-女的拼音怎么写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第三季度思想汇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特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朗读课文,能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学习重点

1、.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通过朗读等方式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三、学习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四、知识链接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

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

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

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

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

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

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战国策》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

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2、关于邹忌邹忌,《史记》作驺忌子,齐人。田齐桓公(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那

个桓公公子小白,是田氏代齐之后的齐国君主)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

(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

称。

齐威王立志改革,思贤若渴。他鼓琴自荐,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

西南),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

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力渐强。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帮助他

持政,出谋划策。此外,邹忌还以相貌著称,品德也十分的受人夸赞。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

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

1

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

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

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

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关于齐威王

齐威王(前356~前320)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

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

史册。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

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

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

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五、自主学习

1、教师范读或者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倾听、正音、圈点勾画标

读准下列字音。

帙丽()孰()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2、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大体文意。3、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同桌之间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老师主持,让学生相互来交流自己对课文的文意理解,并对自己的错误作

修正。

4、自我检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朝服衣冠(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今齐地

方千里(邹忌讽齐

王纳谏(孰视之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臣

诚知不如徐公美王

之蔽甚矣(旦日

(时时而间进(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闻

寡人之耳者(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能谤讥于市朝(窥镜

(形貌昳丽齐王纳谏

何能及君期年之后

(皆朝于齐(与徐

公孰美(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

明日,徐公来()暮寝而思之()

(2)指出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的意义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④王之蔽甚矣。

六、合作探究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他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

呢?从中可看出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

彩。

(3)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

果?

4)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七、精读精炼1、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朝令夕改B、时时而间进间不容发

C、王之蔽甚矣一言蔽之D、上书谏寡人者罄竹难书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

三句的一项是()

A、与之坐谈,问之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D、于是入朝见威王

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

邹忌修八尺有余。

莫不有求于王。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

(3)翻译下列句子。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

4、选出和例句句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

A、从反面讽刺批评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D、用委婉的话劝告

6、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B、朝服衣冠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有”字的意义

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蜀之鄙有二僧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②不要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

E、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9、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

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理。D、反复说明

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0、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①皆以美于徐公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2、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③臣之妾畏臣

⑤王之蔽甚矣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⑤/②⑥/③④

④臣之妻私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

B、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⑤

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登泰山而小天下7、与

“邹忌修八尺有余”A、孙

权据有江东C、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②③①B、①②③C、②①③D、

③②①

13、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

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4、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5、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全书()篇,着重记载了。该书是

由时期的编订而成。

八、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做题

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

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

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

也。”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②专

属,单独地托付。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群臣莫对:

(2)虎求百兽:

(3)天帝使我长百兽:

(4)子以我为不信:

3、

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

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虎求百兽而食之天帝使我长百兽子无敢食我也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A.两个“百

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

和“不”意思相同。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

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

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

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

没有威胁。

(二)阅读下面文段做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

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

“今力田疾作,不得暧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选自《战国

策》)

1、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贾:②谓⋯⋯曰:

③利:④力田

⑤泽:⑥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译文:

②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译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

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4、给加线字注音并释义

(1)细细详勘勘():

(2)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参():

(3)千古臣谄君蔽蔽():

(4)从闺房小语破之语():

5、与“从闺房小语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国之美丽者也。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燕、赵、韩、魏闻之。

6、结合课文,说说“正欲于此参出微理”的“微理”的内容九、拓展提升

1、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

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十、教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4:2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8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光的部首
标签:忌不自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