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这三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继续引导:大家说的都很好。父亲与树林、小鸟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
们一起学习----《父亲、树林和鸟》
3.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做到读正确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5.开火车读课文。
6.默读课文,讨论思考:解读故事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反馈: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很了解小鸟的语
句。
三、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同学们,观察这些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相互提醒:雾、蒙、鼻、翅都是什
么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雾:上下机构,雨字头要写的偏一些;蒙:上下结构,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横;
鼻:上中下机构,最后两笔都不要出头;翅: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的捺要写的长一些。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解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1.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的鸟”?
学生反馈:因为父亲闻到了鸟的气味;没有风,却看到了树叶在动。
2.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同学们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父亲观察地仔细、闻得认真?
学生反馈:“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写出了父亲观察的仔细、闻的认真,同
时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非常的熟悉和了解。
3.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可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为什么“喃喃地”说?(喃喃,表示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表现了父亲怕大声说话
打扰到鸟儿。)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①“茫然”是什么意思?(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
②“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因为“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
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
③“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出了什么?(父亲精神高度集中,静静
地直立在树林边,不想惊动树林中的小鸟,从这儿也可以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父亲指着一棵树的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我仔细找,
没有找到晃动的叶子。“嗯,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从这句话中说明了什么呢?相互讨论交流。(“生怕惊动了鸟”说明了父亲对鸟的关心
备至。“还有鸟味”说明父亲也没看见鸟,但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知道这里有鸟。)
3.鸟也有气味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呢?你能画出哪句话可以表现出鸟的气味
吗?(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
身的翎羽,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只鸟都张着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它们要
唱歌了。这时候只要你静静地用心地闻,你就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
4.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飞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
被猎人打中。”
这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这句话表达了父亲即对鸟飞离树枝的喜悦,又有对鸟
被猎人打中的担忧。)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从我说的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
什么?(因为庆幸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这样也表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照应了开头。同
时也能感受到“我”对鸟的爱护之情。)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鸟是我们的朋友,但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有许多小鸟和其它小动物们的生命受到
人类的危胁,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对于这些无知的捕猎者,你想说什么吗?
“保护生物,关爱鸟类,善待这凡间的精灵。”
“爱护动物光荣,捕杀动物可耻。”
2.老师有一个建议,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句赞美小鸟的话语吧!
听,小鸟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呼吸着林中新鲜芳香的空气,在树杈枝头有的欢呼雀跃,
有的追逐打闹,有的梳理羽毛……真个热闹非凡。枝头树梢的露珠被惊得簌簌下落,没入花
间,躲进草丛,钻进泥土。
父亲、树林和鸟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6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父亲、树林和鸟》。本节
课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活动,授课时间为40分钟。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
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父亲、树林和鸟》是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会唱歌的
鸟,但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
是通过描写父亲对树林里的鸟的认真观察过程以及父亲和“我”的对话,让我们
了解到父亲通过看树林里的动静、闻树林里的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
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地亲密无间,
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2.教学目标
经过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文本的解读,并认真地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
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我确立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茫然、凝神静气、兀立”等词语,养成自主阅
读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父亲爱
鸟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感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会唱歌的鸟”
的具体体现,激发学生爱鸟护鸟以及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阅读与习作的要求和本课教学情感的渗透,
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
点设置如下: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会唱歌的鸟”的具
体体现。
难点: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激发学生爱护动
物、保护大自然。
二、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
首先,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重点运用朗读
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解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
文的学习中去,并感受人鸟亲如一家的美好情境。
(二)学法分析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情境
表演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了学情,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法、学法后,我设计了第二课
时的教学环节,并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诗意”: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约4分钟)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走进求
知的殿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配乐读诗,欣
赏《画》景(配乐《班瑞拉-大自然情诗》)。这首诗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
学过,顺便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之作,
简单而又耐人寻味,诗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构建了一幅“人来鸟不惊”的图
画。我将从彼“人来鸟不惊”之画引到此“人鸟合一”的画面,起到以旧知带新
知的作用。
(二)回顾课文,整体把握(约6分钟)
由于上节课已经和学生初步感受了这篇课文,于是我便开门见山地提出要
求: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的“能初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一回顾,也让学生重
温了上节课所学内容,牢固所学知识。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约20分钟)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
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
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
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
用心灵揣摩文本。
这一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语和句子。
首先,抓住重点句“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我引导学生对重点词“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
了又闻”这三个词语进行品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对这三个词语的
理解,从而道出这三个词语说明了父亲观察的认真细致。
接下来品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和“‘嗯,还有鸟
味。’父亲轻声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我主要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齐
读等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鼓励学生读出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
感受。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
读中升华。这样的读书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性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最后,在引导学生“我茫然地望着凝(ní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wù)立的父亲。”
这一句话的时候,根据学生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的天性,我运用情境表演的方法
让学生分别扮演“茫然的我”和“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迎合了孩子
们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的天性,于是他们会很主动地地投入到情境的表演中,在
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理解了“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这三个词的意思,同
时还体会到了父亲和“我”的情感,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一个自由表演的过程,培
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熏陶作用”,在体会鸟的快活、欢歌的时候,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鸟儿欢叫的场景,融入树林和鸟的世
界,同时感受人于自然的和谐、融洽。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本课的情感之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我”
的对话。这充分展现了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更增进了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外延伸,明理导行(约10分钟)
这一环节,我布置了两个任务,第一是读一读,第二是写一写。
1.读一读:课文接近尾声时,我让学生带着对鸟和对父亲的喜爱再次朗读课
文。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感受以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2.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读一读、想一想、
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
想对课文中的父亲、作者、树林或者鸟儿说的话写下来,然后一起来分享。并在
轻松、愉快的配乐中结束这节课。(配乐《班瑞拉-大自然情诗》)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我根据准确概括原则,采用了纲要式
的板书设计,以表现本课的内容要点和知识结构,设计内容如下图:
26父亲、树林和鸟
和谐
看鸟动
父亲闻鸟味爱护动物
听鸟歌保护大自然
知鸟快活与危险
这个板书起到的效果是:有利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和理解,突破重难点,
并促进情感的升华。
总之,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是: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和谐的氛围中体会父亲爱鸟、护鸟
的情感,最终升华到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2:1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8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