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斜率怎么求

更新时间:2022-12-04 02:01:19 阅读: 评论:0

高三了没有动力很颓废-孟母戒子


2022年12月4日发(作者:古潮音洞)

直线的斜率公式

ItwaslastrevidonJanuary2,2021

课题:《直线的斜率公式》

授课人:朱庆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应用.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

后,为了方便研究直线的方程而设置的一个过渡内容.另外,本课内容对于后面导数

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进一步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相互联系;

2.能力目标:

(1)了解用坐标研究直线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其中的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方法;

(2)通过公式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联想、概括与抽象的思维能力,类比推理、归

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与转化和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教育.

4.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从而感受学

习的成功和喜悦.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斜率公式的推导

3.难点突破:

通过构造

Rt

引出直线的斜率与两点坐标的关系,并对两点不同顺序以及直线不

同位置情况进行分析,以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最终得出公式,再通过习题进

行巩固达标.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导学式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直线的倾斜角:

(1)直线l的向上方向;

(2)x轴的正方向;

(3)最小的正角

2.直线的斜率:

(1)tank;

(2)

的取值范围;

(3)斜率k的取值范围

(二)新课讲解:

1.问题引入:我们知道

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

线,已知直线上两点的

坐标,如何计算直线的

斜率?

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

率公式:

已知点

111

(,)Pxy、

222

(,)Pxy,且

12

PP、与

x轴不垂直,用

12

PP、

的坐标来表示

12

PP的斜率

k.

如图1,设直线

21

PP的倾斜角为

90),

当直线

21

PP的方向(即从

1

P指向

2

P的方向)向上

时,过点

1

P作

x

轴的平行线,过点

2

P作y轴的平行

线,两线相交于点

Q

,于是点

Q

的坐标为

21

(,)xy.

为锐角时,

21

PQP,

21

xx,

21

yy.

12

RtPPQ中,

221

12

121

||

tantan

||

QPyy

QPP

PQxx



师生互动

回顾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对上节课巩固和反馈.

老师:出示几个角.

学生:分辨是不是倾斜角,找出原因.

复习斜率,为公式推导铺垫.

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引发思考,探究公式的推导过程.

老师:出示图1,适时提出问题:由tank,能不

能构造直角三角形去求?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势思考,得出公式.

教学内容

思考:当

为钝角时,斜率该如何计算?

为钝角时,

12

180QPP,

12

xx,

12

yy.

12

RtPPQ中,

2121

1221

tan

yyyy

xxxx







思考:已知直线上两

111

(,)Pxy,

222

(,)Pxy,运用上述公

式计算直线

12

PP斜率

时,与

12

,PP两点坐标的

顺序有关吗?

图2

图1

图4图3

同样,如上图,当

21

PP、的位置对调时,也有

师生互动

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当

为钝角时,斜率该如

何计算?

学生:引发思考,根据互补两角的函数关系,建立

适当的直角三角形,推出公式.

老师:针对

12

PP、不同位置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同样结论.

老师:结论说明:斜率公式与两点顺序无关.

老师:思考:当直线

12

PP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上

述式子还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因为21

21

yy

k

xx

,分子为0,分母不为0,0k

0,tan00k

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

经过两点(,)

111

Pxy,(,)

222

Pxy的直线斜率公式:

yyyy

k

xxxx

1221

1221







21

xx)

公式的特点:

(1)与两点的顺序无

关;

(2)公式表明,直线

对于x轴的倾斜

程度,可以通过

直线上两点的坐

标来表示,而不

需要求出直线的

倾斜角;

(3)当

12

xx时,公

式不适用,此时

直线与x轴垂

直,90.

3.例题分析:

例1如图5,已知

(3,2)A

(4,1)B

(0,1)C

,求直线

AB,

BC

,

CA

的斜率,并

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

是锐角还是钝角.

解:直线AB的斜率

图5

121

437AB

k





直线

BC

的斜率

直线

CA

的斜率

由0

AB

k及0

CA

k知:

直线AB及

CA

的倾斜角均为锐角;

由0

BC

k知:直线

BC

的倾斜角为钝角.

师生互动

老师:思考:当直线平行于y轴,或与y轴重合

时,上述斜率公式还适用吗为什么

学生:不成立,因为分母为0.

老师:引导.

学生:总结出公式的特点.

老师:出示例1,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得出答案.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

教学内容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

别为1,-1,2及-3的直线

1

l,

2

l,

3

l及

4

l.

解:取

1

l上某一点

1

A的坐标为

11

(,)xy,

根据斜率公式有:

1

1

0

1

0

y

x

11

xy.

1

1x,则

1

1y,

于是

1

A的坐标为

(1,1)

过原点及

1

A的直线即为

1

l.

同理,

2

l是过原点及

2

A

的直线,

3

l是过原点及

3

A的直线,

4

l是过原点及

4

A的直

线.

注:例题2中,还可以

选择点

1

A的坐标为

1

(1,)y、(

1

,1x

)来简

化做题!

4.练习巩固:

(1)求经过点

(2,0)A

(5,3)B

的直

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2)已知三点

(1,)Aa,(3,5)B,

(2,17)Ca在同一条直

线上,求a.

(3)已知点A、B的x

y

1

A

3

A

2

A

4

A

1

l3

l

2

l

4

l

图6

所在直线的斜率k=3,横坐标分别为3和5,求线

段AB的长.

(4)将(3)中的横坐标改为纵坐标,AB的长如

何?

5.知识小结:

经过两点(,)

111

Pxy,(,)

222

Pxy的直线斜率公式:

yyyy

k

xxxx

2112

2112

tan







(

12

xx)

师生互动

老师:出示例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公式得出

答案.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

分组讨论利用不同方法

得出答案.

老师:出示思考题,引

导学生利用公式得出答

案.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得出答案.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

课.

教学内容

斜率公式的用途:

由公式可解决下列类型的问题:

(1)由

1

P、

2

P点的坐标求

k

的值;

(2)已知k及

1122

,,,xyxy中的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量;

(3)证明三点共线.

师生互动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总结出本课内容.

七.作业布置:

课本77P习题9-1(A)1、5

思考: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有哪些?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馈:

投影幕

例1

例2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2:0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8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斜率怎么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