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孺子牛”该怎样理
解
“俯首甘为孺子牛”该怎样理解
鲁迅先生在1932年曾写过一首题为《自嘲》的小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
历来受到世人推崇,尤其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成了
许多立志投身社会,报效人民的有志人士的座右铭。人们从
中读到的是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这种看法似乎已成为大家
的共识。但是,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又会觉得有些不对劲。“俯
首甘为孺子牛”也就是“低下头甘心为孺子当牛”。要理解
这句话的含义,首先要弄清“孺子”一词的含义。“孺子”
一词只有以下四种意思:1、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
承人;2、君王公侯的妾;3、幼儿;4、小子,称年轻为下
辈。做为前两种含义的“孺子”现在已不在人们的语用范围
之内,只有后两种意思我们现在仍在使用,如“妇孺皆知”、
“孺子可教”等。所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也就是“低下头
甘心为幼儿或年轻小辈当牛”而不是所谓的“低下头甘心为
人民大众当牛”。
另“孺子牛”这个词其实是有典故的。《左传-哀公六年》
中有这样一句话:“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而背之也?”杜预对此作注:“孺子,茶也,景公尝衔绳为牛
使茶牵之,茶顿地,帮折其齿。”这就是著名的齐景公溺爱
小儿茶的故事。齐景公为了逗小儿开心,不顾身为一国之君
的体面,嘴衔草绳让小儿子茶牵着自己走,不想茶不小心摔
倒在地,自己跌了一跤,也把他老爹的门牙给扯掉了。齐景
公当时如何的狼狈我们可以想象。后来一个叫钱李重的读书
人模仿过齐景公而甘为孺子牛,并留下了一副对联:“酒酣
或化庄生蝶,饭后甘为孺子牛。”
由此可见,“孺子牛”这个词的内涵是讥讽溺爱子女这
一人性的弱点。鲁迅先生的诗句应是源于这一掌故而将“饭
后”改作“俯首”,使自己“甘为孺子牛”的态度更加形象
化了。鲁迅先生晚年得子,十分疼爱,此情见于他的一些日
记及作品中,如其散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我
自以为也不算什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
其实也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丝毫没有被压
迫得瘟头瘟脑的。”照理说他的这种对孩子的态度本来是无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1:1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79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