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译文及赏析
【作品简介】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劝慰友
人落第的诗。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籍,使其觉得
知音有人是极为重要的。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
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吟来令人振
奋。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作者: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解】:
(1)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
南),王维好友。
(2)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3)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4)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5)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
薇指隐居生活。
(6)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
能。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孔子
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
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
行,半途受到阻碍。
(7)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
淮回家乡。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
阳。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8)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9)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10)未几:不久。
(11)“吾谋”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
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
偶然失败。
(12)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韵译】: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象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头四
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
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
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
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
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
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
“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
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
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
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
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
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
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读这样一首送别
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
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作者介绍】
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
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清新,
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
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
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经乃是佛教中一个在
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
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但是,因为如此拆分,意思变成了浑身上下脏的很均匀。尽管
如此,但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
“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
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
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
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
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
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
利所在而已。”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
《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
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
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
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
水田园派的代表。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
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
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
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
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
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
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
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
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
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
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
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
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
“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
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1:0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7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