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发生了决定性的三大著名战役,下面小
编给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相关知识,希望可以
帮到大家!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历史背景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
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
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同年9月,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
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
和86%的人口。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
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
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
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
运,物资供应匮乏。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
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把决战的第一个
战场选在东北。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
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又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
2/7
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
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
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
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
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
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
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
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
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
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
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
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
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辽沈战役在
52天激战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
部队47.1万余人。
战争结果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
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
3/7
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以上高级军
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
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
4709门,轻重机枪*****挺和其他枪支*****支。
历史评价
辽沈战役我军胜利和敌军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国共双方最高
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
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
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不顾当时东
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
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地上灰飞烟灭。我军兵力包括地方
部队几乎在其2倍,而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在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
区算是最强的。国民党军队如果迅速撤到关内,或许还能推迟被
我军全歼的命运。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
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
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
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
先打锦州。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
境地,陆上无法逃脱。
攻打长春时,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又加强了政治攻势,使国民
4/7
党军队主动起义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长春,避免了伤亡。
在黑山,我军第10纵队又成功阻击了敌第9兵团,在敌军
败退后,又迅速出动数倍于敌兵力包围敌人,展开辽西大会战。
具体作战时,我军又采用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术,大胆
渗透穿插,将敌军10万人马全歼,国民党反动派部队“五大主力”
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亦在此战中被全歼。后来东北野战军虽打乱
建制向沈阳进军,但是由于我军有明确攻击目标,最终解放了沈
阳,东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有47万人于辽沈战役被我军全歼或
主动起义、被迫投降,我军伤亡仅有不到7万人。
辽沈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
军事思想,也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
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
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
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
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淮海战役
战争过程战役时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
日。
正规军兵力对比:66万:80万。华东野战军全部主力15个
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第35军(吴化文部),华东军区地方部
5/7
队,中原野战军全部主力7个纵队和中原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
党军徐州“剿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第2兵团5个军、第6兵
团4个军、第7兵团5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12兵团4个
军、第13兵团3个军、第16兵团2个军,第1绥靖区5个军、
第3绥靖区4个军等。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
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解放
军投入官兵66万人,加地方武装40万人,国民党军兵力理论满
编值80万人,据《国民党视角下的大决战》实际50万多一点。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
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
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948年11月23日到12月15
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
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
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
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
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
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
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
6/7
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解放军伤亡官方数字
13余万(但是有专家表示实际只多不少)。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
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
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
震林
意义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
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
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
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
发起。从1948年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
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
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
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
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
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
7/7
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
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
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2-12-04 00:2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76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