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300克等于多少毫升

更新时间:2022-11-12 14:01:48 阅读: 评论:0

初中政治中考试卷-奠的意思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一、教学内容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中,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有多少物质称它质量。我们

民间习惯把物体有多重来代替物质有多少,生活中常常把千克和克作为计量物重的单

位。《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里把千克和克称质量单位,是规范的说法。教材说成物

重单位,是考虑了民间的习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千克;

2、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克和千克,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形

成初步的观念是教学的重点。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P29~P32教学千克。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

道千克是计量物重的单位。

P33~P35教学克。知道克是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与几克,了解克与千

克的进率。

P36~P38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了解有关物重的一般性知识。

千克和克都是计量物重的单位。教学千克和克必然涉及什么是物重、怎样计量物重、

有哪些工具„„一般性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的经验里都有,只要想办法把它们提取出

来。第29页呈现两袋大小差不多、轻重差许多的食品,问“哪一袋重些?”引导学生

感受有的物体重些、有的物体轻些,各个物体都有它的物重。回忆物重是可以比较的,

还可以用秤称。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秤,用于测量不同物体有多重。

2、引出、讲解,感受千克和克。

第30页首先指出: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还在底注里介绍表示千

克的符号“kg”。引出了学习内容“千克”。

接着讲解1千克。左边台秤上没有放物体,秤的指针指向“0”;右边台秤上放1袋

红枣,秤的指针指向“1”。教材告诉学生:指针指着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在现

实的情境里,联系具体的物品,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1千克。还通过在秤面上找2千

克、3千克„„,进一步体会几个1千克是几千克,为用秤称物重作了准备。

然后让学生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称、拎、数1千克大米和1千克鸡蛋,到商店里

寻找重1千克的物品,都是体验1千克的活动。只有反复地称、拎、掂重约1千克的各

种物体,用心感受,才会形成关于1千克的初步观念,并保存在经验系统中。

第33页首先指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不但引出了“克”,还让学生

在“食品净含量135克”的图片中,产生认识1克的愿望。

2

接着观察天平的砝码,并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数数10克黄豆的粒数,体会1克

很轻。

然后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1克是多重。知道有比1克轻的物体,也有比1克重的

物体。尤其是比1枚2分硬币和1支直尺的重,体会1克。

3、发现进率、应用进率。

千克与克的进率是在计算、称重的活动中,通过推理得出的。取2袋盐,每袋重500

克,算出它们一共重1000克;把两袋盐放到台秤上称重,是1千克。从1000克和1千

克都是这两袋盐的重,得到1千克=1000克。由于上面的计算、称重和推理都是学生能

够进行的,所以教材把进率留给学生发现。

把千克为单位的数量与克为单位的数量相互换算,能巩固进率。由于没有教学多位

数的乘、除计算,只能应用整千数的知识进行换算思考。如2千克是2个1000克,等

于2000克;5000克是5个1千克,等于5千克。

第36页第3题尽管思考和方法可以多样,但仍以单位换算为基本思路的。

4、通过估计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估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尤其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或较复杂的问题情境

中,应用比较多。第32页第4题让学生理解4千克多一些是大约4千克、2千克少一些

是大约2千克,为估算作准备。第37页第6题,先求得半杯橙汁的重,再估计大半杯

橙汁、1杯橙汁的重。培养通过估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36页第4、5题都要通过计算解答。从此以后,可以让学生解决有关物重的实际

问题了。

四、教学时间:2课时

3

认识千克主备人:朱文娟

教学内容教科书28-30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

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

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练习的意图

逐步形成相应的质量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难点:感受1千克有多重。

教学准备课件、台秤、1千克的袋装盐、袋装物品若干袋。

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式达成的目标

一、联系实际问题导入:

1.小组内出示袋装物品,比一比哪个重?

2.小组说一说你是如何比较重量的?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

究物体的重量。(板书:认识千克)

合作学习

在学生的认

知体系中提

取“轻重”的

概念以及比

较的方法是

建立质量单

位的前提

二、自主学习、师生互动

探索一: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小组讨论:1.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种秤?

2.你说的秤在哪儿用过,秤什么物品?

全班交流,并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秤。

师:电子秤称菜或超市里称散装食品;袖珍称家庭用,妈妈买菜

比较方便;磅秤一般在批发市场用,称比较重的货物;体重称用

来称体重;天平在实验室使用。

探索二:认识千克。

用称可以来称物品有多重,也就是指物体的质量。千克是质量单

位,是用来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名称,千克又叫公斤。称一称物

探究学习

认识称物体

重量的工具,

是认识千克

的辅助工具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

4

品有多重,我们常用千克作单位。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调查,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认识1千克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

下称面。

出示台秤

1、我们的台秤最大称重几千克?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分别找出

称面上的1到7千克吗?

2、思考指针指向1表示什么?

3、图中一袋红枣的重量是多少?

小组汇报:

1、台秤上有数字和字母kg;(这里就介绍kg是千克的符号表示

法,千克是质量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千克在生活中又叫公斤)

2、指针指向1表示所称物体1千克;

3、一袋红枣是1千克,指针指向了1.

小组合作:在台秤上找一找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

4、掂一掂1千克重的红豆、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牛奶有多

重。

5、比一比

现在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吗?拿出铅笔盒,掂一掂,看看比1

千克重还是轻?书包呢?

感受几千克重量

1、你能在桌面上找出2千克重吗?小组活动,拎一拎2千克的

物品。

你还能找出3千克重的物品吗?小组活动,用手拎一拎。

2、估一估

这个柚子大约几千克?谁愿意一手拎1千克的红豆,一手掂一掂

这个柚子来估一估?

你们想不想知道你的同桌到底有多重?请你悄悄地把体重告诉

同桌,然后互相抱抱,体验一下二十几千克?

根据你自己的体重请你估一估老师现在有多少千克?谁有力量

抱起王老师?抱的同学谈谈感受。

初步感知1千

克有多重

在比较中加

深对1千克的

认识

感受2千克和

3千克到底有

多重

三、及时巩固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5

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电梯可载重1000kg,大卡车载5000kg。

什么叫可载重1000kg?如果超过了载重量1000千克,电梯会

怎样?

如果卡车载的货物超过5000千克,就叫超载。你们知道超载

有哪些危害吗?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这个秤最大称重多少千克?你怎么知道的?

说出下面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

大白菜:3千克冬瓜:8千克

芹菜:1千克南瓜:7千克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你知道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几千克吗?

西瓜:大约是4千克菠萝:大约是2千克

这一题要注意是估测,看指针指向的数字最靠近哪个。

5、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

一袋大米重25kg,4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先独立做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把数学与生

活结合起来,

使得数学课

堂更丰满。

四、拓展提升

1、课外请大家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

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

克。再帮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2、称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称1千克鸡蛋,

看看有多少个?

不局限于课

本知识,开拓

学生的视野,

延伸思维的

深度。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反思、小

结。

板书设计:认识千克

教后反思:

6

认识克主备人:朱文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3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

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时要用克作单位。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练习意图

逐步形成相应的质量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

难点:感受1克有多重。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2分钱硬币、羽毛、学生尺

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式达成的目标

一、复习:

1、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2、假期里和妈妈去买菜买了大约几千克,买了些什么?

3、超市里哪些物品重1千克?

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你了解到哪些

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

呢?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它作单位。(板

书:认识克)

对话学习

让学生关注

到较重的物

体一般用千

克作单位,较

轻的物体一

般用克作单

位,对重量不

同的物体物

品应选择适

当的质量单

位来表示。

二、自主学习

探索一:认识克。

这袋食品有多重?这袋食品重135克,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

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1克大约有多重呢?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大家用手掂一掂

2分硬币,感受1克的重量。

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我们感觉1克的重量是比较轻

的。

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

探索二:认识天平。

提问:这根羽毛的重量有没有1克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体验学习

运用“一枚2

分硬币”对学

生建立“1克”

的概念,通过

“掂一掂”使

学生对“1克”

有较丰富的

感受与体验。

7

用什么秤才能称出这根羽毛的重量呢?能用台秤称出它的重量

吗?

介绍: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天平使用的单位是

“克”。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正确使用天平称物品重量

的方法。

出示天平

小组讨论:1.说一说下面砝码各重多少。

2.认识天平:观察天平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用天平称物体的时候要用到砝码,砝码上标有重量,并

且用砝码的时候要用到镊子。

天平的使用方法: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

2.调平.将游码移到衡量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

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处.

3.放物品.左物右码.从大到小依次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的位

置,使天平再次恢复平衡.

4.称量完毕.将砝码用镊子放回砝码盒内.砝码的质量加游码所

指示的分数值就是物体的质量.

称一称:一枚2分硬币、一根塑料直尺、一根牛皮筋、一包纸手

帕、一粒黄豆

(一根塑料直尺比1克重、一根牛皮筋比1克轻、一包纸手帕比

1克重、一粒黄豆比1克轻)

师:10克重的黄豆有几十粒,一个苹果约重150克,一个哈密瓜

约重2000克,这些说明1克的质量很轻。

探索三:读秤。

出示图

小组交流:图中的水果大约各多少克?

小组汇报。

探索四: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出示台秤和两袋重500克的盐。

小组讨论:1.两袋盐一共多重?

2.用台秤称一称这两袋盐一共的重量。

3.发现了什么?

三、师生互动

小组汇报: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1000克;

接受学习

体验学习

用天平称出

不同物体的

质量,感受

“克”。

探究学习

8

用台秤称发现两袋盐是1千克;

1000克=1千克(板书)

总结:通过计算和称一称发现:1千克=1000克。

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平时在称较轻的物

品时就用克作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

“试一试”:用弹簧秤称一称数学书大约重多少?

一桶油重3500克,相当于()千克()克

小明和小强进行爬楼梯比赛,小明手里拿了10个2分硬币,小

强背了20袋盐,结果小明获胜了,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10克<10千克)

引导学生将

数学与生活

联系起来,对

学生自觉地

学习数学、应

用数学是非

常有帮助的

三、及时巩固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拿出准备的东西,小组内掂一掂。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独立完成,小组内说一说是如何进行单位换算的?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出示一杯水。

思考:我要称这杯子里的水的重量怎么办?

在台秤上操作。

学生独立练

四、拓展提升

1、称一称你的书包有多重;

2、超市里找一找包装袋上标有“克”的物品。

3、解决问题:

妈妈买来4千克苹果和300克梨,一共买了多少克水果?

小明、小军、小红三人共重100千克,小明和小军共重68千克,

小军和小红共重66千克。三人各重多少千克?

一筐苹果共重40千克,卖掉一半后连筐重21千克。原来苹果重

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小组合作完

成,教师点

拨。

不局限于课

本知识,开拓

学生的视野,

延伸思维的

深度。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

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反思、小

结。

9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认识克

教后反思:

10

练习五主备人:朱文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

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式达成的目标

一、交流反馈:

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个重量单位?

对话学习

二、练习指导

1、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哪些物品大约重1

克?

第1、2题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对相应实物重量的体验,结合给定的

数据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答案或计量单位比较合适。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依照对这些物体重量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

以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解题策略。

2、第3题

首先复习千克和克的进率。

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题。

最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心收集图中的信息。

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4、第5题

引导看图,说出每样商品的净含量。

再由学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数学并进行解答。

合作交流

探究学习

从学生身边

的实例入手,

学生感到亲

切,兴趣盎

然。

体验质量单

位在生活里

的应用

11

5、第6题

引导理解题目含义,并让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再把2号杯、3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从而估计出这

两杯水的重量,2号杯、3号杯里的盛水量大约分别是90克和120

克。

探究学习

三、拓展提升

1、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千克300千克30克300克

一本数学书大约重

20克120克20千克120千克

一头猪大约重

3克120克3千克120千克

一只鸡蛋大约重

6克60克6千克60千克

2、读一读“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3、课本第37页上的思考题。

4、每根香蕉的重量都相等,每个橘子的重量也都相等,一个橘

子是85克。一根香蕉重多少克?一个菠萝重多少克?

5、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多少枚2分硬币重1千克?

6、小华重23千克,小东重27千克,小明比小华轻一些,小

杰比小东重一些,你知道他们四人谁最重?谁最轻?

小组合作完

成,教师点

拨。

不局限于课

本知识,开拓

学生的视野,

延伸思维的

深度。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反思、小

结。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教后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4:0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9的因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