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笼盖四野

更新时间:2022-12-03 23:21:18 阅读:32 评论:0

中考指南历史答案-多克隆位点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5000创业)

第1页共5页

[敕勒歌古诗的意思]敕勒歌古诗

敕勒歌古诗篇1:《敕勒歌》古诗原文赏析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

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1]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

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

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

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

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

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

日也经久不衰。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

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第2页共5页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

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

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

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

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

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

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

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

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

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

景象。全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

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

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

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敕勒歌古诗篇2:敕勒歌古诗欣赏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敕勒歌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译文一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

第3页共5页

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

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译文二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

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

丛中的众多牛羊。

敕勒歌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

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

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

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某iàn):同“现”,显露。

敕勒歌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

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

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

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

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

第4页共5页

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

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

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

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

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

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

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敕勒歌古诗篇3:关于敕勒歌的古诗鉴赏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

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

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

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

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

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

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

第5页共5页

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

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

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

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

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关于敕勒歌的古诗鉴赏]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3:2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73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跃跃
标签:笼盖四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