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发展战略分析
【关键词】高铁;经济;现状;发展
【摘要】本文从世界铁路发展轨迹以及我国高铁发展现状与规划出
发,对比分析了我国高铁发展的特点与优劣势,对我国高铁发展的模
式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我国高铁的发展未来进行了展望。
高铁即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使运营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的既
有线,及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新建客运专线的所构成的铁路系
统。当下我国高铁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高速发展时期,伴着大量高速铁路的开通,
高铁也成时下被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我国高铁发展的来龙去脉到底如何?如此
大规模的兴建高铁利弊如何?我国高铁的发展何去何从?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
行研究。
一.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原因
㈠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增长
近30多年来,我国GDP和城市人口猛增,城市扩建,城市群越来越密集,要
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交通运输需求急剧上升。是走美国的老路,即客运只发展
高速公路和民航,铁路仅限于货运,还是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绿色交通的原则,把
轨道交通放在骨干的地位?
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
46.6%,城镇人口6.22亿人;到2020年,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
将超过8.63亿人。城市化的发展,必将引起铁路客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发达
国家城镇化的进程表明,发展铁路交通是提高城镇化率的重要动力。
高速铁路以其高速、便捷的优势成为了发展的首选。国务院及时提出并及时
修订的铁路网规划,正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及社会迅猛发展的形势,考虑我国特
点及长远方向,发展绿色交通,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战略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非常及时的。
㈡我国铁路自身的拥堵
1997年-2007年,中国铁路历经了六次大提速,线路标准有显著提高,大部
分干线时速达到160公里甚至200公里,可以说让我国铁路既有线的质量达到了顶
峰,同时线路运力也达到了饱和。由于车厢的原因,大多数货车车厢限速80公里
每小时,而客车可达到120-160公里每小时,动车组列车达到200公里每小时以上,
客货共线的结果就是跑的慢的货车给跑的快的客车让道,过大的客货列车速度差
成为既有线上的主要矛盾,由此导致了线路运力的饱和。
铁路线路的饱和,只能在既有铁路线路的基础上新修铁路,实现客货分离,
减小一条铁路线上所有运行列车的速度差,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铁路的运输能
力。
㈢与我国大面积的国土与庞大的人口数量相符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国家,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南北跨度达5200
公里、东西跨度达5400公里,各大中型城市区域间、各省会城市区域间的平均距
离基本处于300~1000公里之间,这种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运速快的轨道交通。
从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客运方面,城乡人口、区域
间人员流动量大;货运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能源诸如煤炭、矿产、农副业产
品以及各种原材料等,需要长距离、大跨度地调度运输。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
倍多,光是每年“春运”的人数就超过美国、欧洲和非洲的人口总和,所以,汽
车+高速公路可以解决美国的交通问题,但解决不了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的交通
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选择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水运和航空为支撑的交通建设
发展模式,把铁路交通建设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位,大力发展高铁经济,
是一种适应中国地理经济基础条件的合理选择。
二.国内外高铁的发展历程
㈠世界高铁发展历程
总体来看,世界高铁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64年~1990
年。1964年10月,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通车,
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铁新
纪元的到来。第二阶段: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
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大规模修建本国或跨国界高铁,
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铁网络。第三阶段:从90年代中期至今。在亚洲(韩国、中
国台北、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铁
的热潮。
㈡我国高铁发展历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铁的规划和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1994年,我国第一条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建设成并投入运营,其旅客列车速度
为160~200km/h,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主要的是通过科研与试验、
引进和开发,为建设我国高速铁路做好了前期的准备,称为我国高速铁路化的起
点。2003年10月12日,随着长春开往北京的T60次列车经由沈阳北站驶入秦沈客
运专线,预示着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客运铁路线———“秦沈客运专线”正
式开通,也标志着我国从此迈入了高铁时代。不仅如此,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
“中华之星”高速列车,而其以每小时250公里的试验速度更是迈出了中国高铁
建设的重要一步,奏响了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的凯歌,揭开了我国高铁发展的
序幕。2008年,我国首条运行速度在350公里以上的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
通车,正式开启我国的高速铁路时代。
三.我国高铁发展现状与规划
㈠高速铁路规划
1.“四纵”客运专线
北京—上海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
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杭州—南昌—长沙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北地区;
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3.四个城际客运系统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川渝地区城际客运系统,
覆盖区域内重要城镇。
㈡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1.“四纵”客运专线
北京—上海客运专线;京沪高铁建设标准380KM/H运营标准300KM/H已通
车;
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京石高铁-石武高铁-武广高铁-广深高
铁建设标准350KM/H运营标准300KM/H已通车;
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京津城际-津秦高铁-秦沈客专-哈
大高铁建设标准京津城际-津秦高铁350KM/H秦沈客专250KM/H哈大高铁
350KM/H运营标准京津城际-津秦高铁300KM/H秦沈客专250KM/H哈大高铁夏季
300KM/H冬季200KM/H已通车;
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杭甬客专-甬温客专-温福客专-福夏客
专-夏深客专建设标准250KM/H运营标准200KM/H已通车。
2.“四横”客运专线
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徐郑高铁-郑西高铁-西宝高铁-宝兰客专郑州
-宝鸡通车
杭州—南昌—长沙客运专线:杭长高铁在建
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胶济客专-石济客专-石太客专青岛-济南
石家庄-太原通车;
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合武客专-合宁客专-汉宜客专-宜万铁
路-渝利铁路-遂渝铁路-遂成铁路已通车。
3.四个城际客运系统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川渝地区城际客运系统,
部分通车。
四.我国高铁发展战略
㈠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水平
虽然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但经过中国科学家和
铁路建设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一系列突破和进展。
1999年8月开工建设的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总投资
164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向世界高速铁路顶峰的一次新的冲刺。目前,在这条连
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铁路线上,正进行高速试车,最新创造的国内铁路最高时速
为321.5公里。这表明中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与装备,有
望跻身世界高速4.2铁路先进国家行列。预计秦沈线明年初试运营,届时,北京
至沈阳的车程将由8小时缩短至4小时。
1998年先期建成运营的全长147公里的广(州)深(圳)铁路,首先达到了
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但目前其所用机车,最高时速尚未突破240公里。中国高
速铁路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从北京经天津至上海的京沪线项目,除了1300
多公里的长距离、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大投入等特点外,其争论焦点在于兴建这条
铁路,究竟能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很好的提高,使得各地文化和产业的流通和交
流。
未来几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实施京沪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在提高客货列车
速度方面,中国计划通过秦沈客运专线建设和(北)京秦(皇岛)线技术改造,
集中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到2003年,建成从北京至沈阳的快速客运通道;
在2003年和2005年,实施铁路第5次和第6次大规模提速,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
广州为中心,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全路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6万公里;中国
铁路货运则首先计划在客货共线运行的繁忙干线上,大力提高产成品及集装箱货
物运输速度,货车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从而使铁路繁忙干线的综合运输能力
和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在高速铁路新建项目的议事日程中,有福州至厦门的高
速铁路计划、北京至天津的高速磁浮计划等。
㈡形成更密集的高速铁路网络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规模城市化阶段,城镇规模的扩张、城乡一体化
建设,需要高速度、快节奏的交通体系与之相适应。发展高铁,不仅是人流、物
流、信息流、资本流由量变到质变的升级,而且催生的是沿线经济增长带和区域
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铁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铁路网,但其密集程度还远远不
能满足现有人口的出行需求,西南大部分地区高速铁路网还是空白,因此形成更
密集的高速铁路网络,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下一目标。
㈢高铁走出去战略
高铁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技术水平、综合国力的象征,让中国高
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能连通世界各国,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同时
也展示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升。分别从新疆和东北出发,一南一北建设
两条洲际高铁连通欧洲;从昆明出发,建设一条高铁贯通东南亚诸国直达新加
坡„„这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三大战略方向。
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必须统筹兼顾,多部门合作,
共同努力。近期可能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战略谋划。要在客
观分析我国高铁“走出去”的优劣性的基础上,制定中国高铁国际化发展的总体
战略。二是明确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路径,即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出去”。
一方面要明确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国标准的输出,因此必须考
虑整个高铁“走出去”中孰先孰后的秩序问题;另一方面,要明确获利是中国高
铁“走出去”的目的之一,探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投融资问题,积极创新海外高
铁项目投融资模式。三是统筹兼顾,形成合力。高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
多部门联合,协同作战。可否成立一个类似于中国高铁国际化发展部之类的机构,
统筹高铁“走出去”战略涉及的各个企业和部门。同时,国内各个相关企业和部
门之间也需要协调和合作,各个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更应该相互合作、
支持、帮助。四是产学研合作,全面完善和保持技术优势。我们可以考虑在条件
比较成熟的大学或者研究院成立“国家高速铁路中国标准研究试验中心”,进行
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的集中研究,建立验证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并推动其
成为国际标准。五是加强战略研究和政策引导,为高铁“走出去”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汪江波.铁路大提速背景下道路客运业发展对策.综合运输.2008(1).
[2]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科技资讯.2009(1).
[3]郭玉华.高速铁路发展与中国铁路货运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6)
[4]王若竹,苏民,连俊.高铁,中国铁路的历史选择——写在第七届世界高铁
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N].经济日报,2010-12-7.
[5]梅新育.中国高铁发展滞后而非超前.财智观察.
[6]陈秀方主编.轨道工程(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世界高速铁路回顾./view/.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1:4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6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