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宋词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2-12-03 21:02:47 阅读: 评论:0

名利作文不少于600字-不什么之什么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童话故事300字满分作文)

【元曲与宋词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篇一:唐诗宋词元曲

上联: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华文学七朝六绝唱

下联:李篆曹隶颜楷王行张草金石刀刻,传统书法五体一脉承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

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

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某个时代的文学是某个时代的文化的一个元素,同时某个时代的

文化是某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文化与这个时代的政治、经

济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特

定时代的文学必然会深深地烙上这个时代的印记。唐宋以及宋元的朝

代更替,是政治上的巨大变革,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热切地

期待社会稳定,经济在受到战争破坏后渐渐复苏、发展,文学作为表

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渐渐突显出来。随着

宋代政治、经济的成熟繁荣,宋词也进入了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

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

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

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元曲也称

元戏剧,它的出现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文学更加地平民化,这是受到元

朝政治体制的影响。以汉人为主的文学创作主体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

社会中下层的大众生活。

诗词曲等文学样式的更新,也彰显了文学创作者的勇于创新的精

神。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

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

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这样产生的。从另

一方面来说宋诗步唐诗后尘,虽也自成景象,但总体水平难以超越唐

诗。既然诗这种文学样式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特征,人们就将目光

放在了在唐时刚萌芽、起步的词上,随着一大批优秀词人的涌现,使

宋词达到了一个新的文学高峰,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也使词成为了

宋代的一个特征。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

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

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

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

照诗韵。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

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

元曲的特点:元曲韵密,有时每保句韵,甚至句中的韵,同时元曲是

平仄。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如不分正字衬字,作

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三者之间的关系: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

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其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

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

三者的区别主要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诗庄,词媚,

曲谐。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

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

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

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

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

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

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

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

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

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

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

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以诗取

士从制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气,从封建帝王到落泊

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唐代的皇帝如

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

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为诗歌

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诗歌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

座巨大丰碑,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大唐

王朝时代的文化标志。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诗歌不仅表达

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出社会繁荣兴旺、人文精神昂扬蓬勃的

大唐气象。

词,又名近体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这许多名称

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并与汉乐府、唐诗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宋之词就是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

的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

"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相当于现代歌曲的歌词。

词是在汉乐府曲调和唐诗格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用五、七言长短参

差的句式、变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韵,表达出轻巧尖新或豪放

雄阔的意境与缠绵绮靡或慷慨激昂的人生情感。北宋后期词集中反映

了中国古代文人心态,成为被之管弦的歌唱文体。宋词唱法早已失传,

现已成为失却"声情"的半璧"哑词"。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

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

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宋代词人创造出了离合回旋、

若往若还、情景交融的美妙艺术境界,令人荡气回肠,有一种感染力

量。如果宋词唱法能传到现在的话肯定不亚于当今歌坛。如今宋词只

有"文情",没有声曲,是世界艺术史上无可追补的千古恨事。宋词发展

主要经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作品。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

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

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干、向子諲、岳

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

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

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

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

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

丽妩媚的。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

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姜夔的"清空""骚雅",

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

"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凄怆缠绵",等等。金末元好问词为

北国之冠,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是宋、金

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婉约和豪放是宋词的两种艺术风格,也可以说是宋词完美的美学

理论。"婉"为柔美、婉曲。"约"为精炼、隐约、微妙。"婉约"之名颇能

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

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意缠绵,情景交融,

声调和谐。有"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的特点。

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是发展词体的重要代表,他长期

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

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婉

约含蓄,有余不尽,写景豁人耳目,在低回唱欢之际,言情沁人心脾。

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他有著名词有《雨淋铃》、

《凤栖梧》等。《雨淋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都门帐

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咽。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明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用"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

""晓风""残月"写出暗淡凄清的空间和感情,景物含情,融情入景。上

阕写与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情景,以写景为主,但字字含情;

下阕想象别后的生活场景的虚拟引出情感的抒发。"今霄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

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

答,韵味无穷。"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项景点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幽静而开阔的意境,引人入胜。明写实景,暗写

别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显得含蓄而有余味。情景交融的艺术意

境和缠绵婉约的风格。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把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称为做

学问的第二种境界,可见柳词水平之高。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人,

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李清照的词,富

于真情实感,重视音律,字句精炼。她能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塑造出

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语言明白如话,而又意味深长,富有

声调美。前期反映少女少妇的生活,欢乐而明快;后期充满身世飘零、

国家兴衰之感。对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采

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念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她的《一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用清巧尖新之笔写出男女情爱,离情

别绪。另外秦观、周邦彦在婉约风格上也取得很大成就,秦观的词深

婉而疏荡,周邦彦的词富艳精工与李清照词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

各超婉约词之顶巅。"豪放"是宋词的另一种艺术风格,宋代豪放词以苏

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崇尚豪迈自由而不拘一格的审美观念。苏轼的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

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

宏大境界上展开,气魄宏伟,视野广阔,用豪放流畅的词句,赞美祖

国山河的壮美,歌颂历史英雄人物的风貌。在这样浩渺的宇宙时空中,

个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人更应该把自己放到宇宙的广阔和无

限之中,体现了豪放的艺术风格。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词人,他继承了

苏轼词的豪放风格,他的词在更大的程度上冲破了词的格律,以文为

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自由奔放。

篇二:落霞与孤鹜齐飞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

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

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

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

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

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

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

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

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

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

浅谈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肖旭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

之余为曲,各相争雄。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

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

词、曲则都是长短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

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

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

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

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

的改换而有所变迁。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

陈代谢。”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

路。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

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

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

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

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

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

举了)

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

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

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

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

也。”(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

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

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

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散曲作者们眼

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因而“叹

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

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

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

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

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

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至于他那首名作

《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

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

情怀激烈,一吐为快。

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

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张鸣善《水仙子·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

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

个连云栈!”

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堂堂大元,

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

官,官做贼,混愚贤。哀载可怜!”这一类愤世讥时之作,闪耀着社会

批判的锋芒,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与上述主题声气相通的还有一些怀古之作,大多借古讽今,绵里

藏针。代表作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睢景臣那首脍炙人口的《哨遍·高祖还乡》则剥下了皇帝的神圣衣

衫,还其流氓无赖的真相,嬉笑怒骂,痛快淋漓,虽讥刺一人而实际

上是对封建皇权的亵渎,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讽刺佳作。

与“归隐”主题相联系的则是对山水田园和自然景物的讴歌欣赏。

这类作品在元散曲中占的数量也不少,光是吟咏杭州西湖之美的散曲

就相当可观。“元代散曲作家对于山水的审美态度与魏晋六朝的名士有

所不同,他们不是淡然的幽栖和无所动心的观照;也有别于唐宋写景

诗词的含蓄蕴藉,而是敞开胸怀,歌哭于斯,使山水染上了强烈的感

情色彩。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审美感,已有了更高的

自觉,已发现艺术美与自然美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辨证关系。一位少数

民族作家薛昂夫写道:“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殿前欢·秋》),

这就是说,同样的自然景色,一经诗人的发现和吟咏,就可以使风景

增色,使游览者增添不少观赏的意趣。在元代描写西湖风光的散曲中,

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那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诗,

对散曲家们的审美规范作用是何等巨大,而散曲家们又是如何根据自

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在新的审美角度上加以丰富和发展。请看张可

久的这首《红绣鞋·西湖雨》:“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

色空濛水模糊。行云神女梦,泼里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写西湖雨

景,由苏轼的审美意境翻新出奇,根据对实境的真切感受,展开想象

的翅膀,灵活地融入诗、画及神话意味,在对自然美的感受中渗透着

浓郁的艺术情趣。作为外化了的审美感受,散曲家们的作品也足以使

祖国的河山增色,并有助于启迪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力。

元散曲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歌唱男女恋情,追求爱情幸福。

这类作品态度大胆,感情真挚,不乏反封建意味的佳作。但有的放笔

无忌,甚至对偷情幽会的情态和心理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为唐宋诗

词所罕见。这种情况与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一度放松封建礼

教,对两性关系的态度较为开放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元代

长期停止科举,知识分子仕进无路,屈居社会下层,与沦落风尘的娼

优为伍,为她们写清唱的曲词和演出的脚本,长期的接触,使他们对

妓女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因而写这方面的题材也较为得心应

手和易于流露真情。但他们那种视妇女为玩物,津津于打情骂俏,追

求感官享受,甚至流于色情的低级趣味,也时有表现,不可不予注意。

总体来讲,散曲所取得的成就不如宋词。

二、词和曲在形式上的同异

曲和词同属长短句,但散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词和曲(分散曲

与剧曲——杂剧、传奇中的唱词部分)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

句式从一字到七字以至八、九、十、十

一、十二字。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八字句不是四加四

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余可类推。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称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

最多。曲通常只有二段。如曲牌同为[满庭芳]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

是一段的,即是曲。(此调词、曲名同,实异)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故《词律》等书,可以规定某

调是多少字,如[十六字令],即十六个字,[念奴娇]亦称[百字令),即一

百个字。但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之外。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

散曲加衬较少,剧曲加衬较多,甚至有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衬字

的大量使用,是散曲句式加长的根本原因。例如关汉卿在[一枝花]《不

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十四字,加衬字后增至五十三字之多:“我是

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凭子弟每谁教你钻

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个蒸不烂煮不

熟捶不扁炒不爆响”、“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

慢腾腾”均为衬字)衬字越多,音节便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

度。如果去掉这些衬字,曲中描写的生动性、感情烘托的程度和所表

达的内容,便会大大削弱。加添衬字,一般不宜超过正字的字数,但

王和卿的《百字知秋令》,曲字定数39,衬字却多至61。全首的衬字

大大超过曲字的定数,这种情况为诗词所未见。衬字一般不要求平仄,

它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既可以用在句首,亦可以用在句尾(或

词头词尾)。总之是以配调演唱适度,不妨碍调中正字的吐音清晰为原

则。

3、词韵通常可用清戈载的《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

去、入声各部分押。曲通常用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

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平、上、去,像

现在的普通话那样。还有,词韵疏(小令亦较密),一般不大换韵;曲韵

密,句末大都押韵。

篇三: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

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

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

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

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

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简略地说,唐诗堪称诗中之冠,是最精粹的语言艺

术。唐诗作品内荣丰富、题材多样、技巧娴熟、名家辈出,是中国古

典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珠。词源于唐,盛于宋,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

宋词是词中精典,它与唐诗一样,是古代韵文字精华,词采斐然、韵

律优美。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意境广阔,内容新颍、丰富,形式

灵活、自由。

唐诗、宋词、元曲各领一代文学之风骚,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三

座丰碑。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唐诗、宋词、元曲都达到了相当高

的水平。

2.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

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

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

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

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

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

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

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

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

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

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

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

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

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

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

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

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

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

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

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

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

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

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

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

(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

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

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

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

"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

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

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

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

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

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

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

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

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

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

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

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

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

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

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3.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发情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

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

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诗、词、

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

的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

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

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

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

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

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

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

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

词"兮"。如《涉江》。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

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

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

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

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

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

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

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

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

今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分五言律诗和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

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

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

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是七言律诗。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

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

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

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

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

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

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

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

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

等。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

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

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

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

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

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曲。曲是由词

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

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

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

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套数又称套曲或

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

则。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

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

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关汉卿、郑光

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

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

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

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

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

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

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4.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

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

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

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

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

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

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

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

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

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

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

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

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

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

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

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

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

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

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

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

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

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

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是七言律诗。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

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

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

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

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

"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

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

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

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

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

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

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

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

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

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

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

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

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

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

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

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

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

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

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

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1:0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66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什么是食物链
标签:宋词的特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